2015国培信息技术实践成果(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5国培信息技术实践成果(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5国培信息技术实践成果(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5国培信息技术实践成果(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5国培信息技术实践成果(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己去吧一、概述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14课。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故事内容鼓励学生自强自立,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设计理念:第一课时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利用多种方法识字、灵活用字,利用生字口头创编小片断或小故事;第二课时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语言运用为中心,说写结合,仿编、续编或创编出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小故事或小片断,在读写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深层次加工训练。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或小故事中的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会写“自、己、东、西”四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认识偏旁“学”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学”字头的字;()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至少能用三个新学的生字在8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能够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仿编、续编或创编写出与主题相关、语言流畅的儿歌或小故事。过程与方法()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认同从小就要树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一思想,能够完成一篇语句通顺的、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的小儿歌或小故事。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4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5学生已经认识“氵”、“口”、“心”三个偏旁和“自”、“己”、“吧”、“那”四个生字;6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7学生能根据提示仿、续或创编写故事,并乐于表达。四、教学策略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或生僻字(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运用谜语、儿歌、组词造句、加减、同音、形近等方法识记不认识的字(解决问题);b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如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呢?)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词句(如:“过了几天”、“自己去游吧”)的点拨,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识字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资源准备:教学PPT、打印的拓展资源、自制教学图片。六、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朋友,看,它们来了、(贴小鸭、小鹰的图片)老师想通过自己去吧这篇课文,让大家对它们有所了解,可以吗?2学生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自己去吧3随机识字:自、己、吧 (师:作标记的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谁有办法记住它们?)4学生说出自己识记上述生字的方法,教师适时鼓励。(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学生说的字或词快速书写在黑板上。)(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标出自然段。2例举生字: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你还和哪一个没有交上朋友,把他请到黑板上来吧!3自主识字:谁愿意帮助他们记住这些生字朋友呢?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4教师学生互出谜语,利用谜语来识字。(强化学字头。)5学生自读教师在PPT上列出的扩展词语或句子。(教师同时指导个别同学。)6再读课文。(三)扩读儿歌(学生阅读打印的拓展材料上的“识字通”)(四)口语表达训练要求:一个个生字娃娃手拉手组成了优美的句子,好听的故事,你可以采用说一句话、说一段话,或者编一个小故事、编儿歌等方式来和生字做游戏,至少用上三个今天学过的生字,能多用就更好了。1学生自己练习。2反馈说话。(五)指导写字1学生观察书中生字的笔顺、占格位置。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第 二 课 时(一)片段导入,引出新课1师:生字朋友要和大家捉迷藏,看看你还认识它们吗?2学生自读PPT上的生字故事。3指名读。(二)自读课文,理解感悟1第1自然段(1)学生自己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3)学生自己思考,同桌讨论交流。(教师点拨:A、小鸭为什么不敢自己去?B、鸭妈妈为什么不带他去?C、“过了几天”是什么意思?)(4)学生想象:小鸭在那几天中能够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如果自己是小鸭,会怎样做?(5)指导朗读。2第2自然段(1)自读第2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2)汇报说。(3)指导读。3诵读全文,尝试记忆。(三)扩展阅读,深化主题过渡:小鸭通过努力,学会了游泳;小鹰通过努力,学会了飞翔;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它们都是通过努力,学会了生活的本领,让我们共同走进“阅读天地”吧!(四)创新写作,思维训练要求:编一个能说明“自己的事自己做”道理的小故事,可以仿照自己去吧编,也可以自由续编、创编。相信你能成功!1学生构思;2创新写作;3汇报反馈。(五)教师寄语: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是多么讨人喜欢呀!孩子们,你们不要做什么事都依赖父母的“小皇帝”呀,要懂得“自己的事自己做”!七、总结与评价本课主要评价学生达到课标要求的程度。第一课时侧重于识字教学的评价,第二课时侧重于课文教学的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进行评价,课后主要通过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任务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指标还是课标要求的具体化措施。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具体内容评价方式知识与技能1识字A读音基本准确,无不认识的字;B读音准确,能说出认字的方法;C读音准确,能说出认字的方法,能够组词造句;D读音准确,能够创编谜语、儿歌;E能够利用生字口头正确流利地创编小故事A一颗星B两颗星C三颗星D四颗星E五颗星2课文A能够朗读课文,无不认识的字;B能够有感情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C背诵课文A一颗星B两颗星C三颗星3写作A能够写出简单的一句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B能够写出一段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C能够编写出谜语、儿歌;D能够写出一个通顺流畅的小片断,且基本无错别字A一颗星B两颗星C三颗星D四颗星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A能够积极提出不懂的问题;B能够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思考;C围绕问题,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向老师或同学表达;D围绕问题,能够积极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形成小组意见。A一颗星B两颗星C三颗星D四颗星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内化与外化A能够给家长讲述自己学会生活本领的一件事情;B自己尝试学会一项本领A三颗星B四颗星八、专家点评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前半学期的拓展阅读和本节课前的生字前测,对本课的一些生字和偏旁已经非常熟悉。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提取出来,由同学或在教师的提示下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识记,掌握多种识字的方法,然后将生字放在语言篇章环境中,贯彻了跨越式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理念,学生不但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了很多课标没有要求的生字,大大提高了识字量;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同桌讨论交流,在教师的相关引导之下,解决了问题,并且和全班同学做了交流。对课标内容的处理,没有采用均衡用力,而是采用详略处理,重点处理第1自然段,简略处理第2自然段。通过拓展阅读资料和创新写作,深化和升华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层次加工。从学生对拓展资料的喜欢和创新写作的作品来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对课文主题的理解,都比其他班级的学生跨越幅度要大,要优秀!Unit15 Lesson74 shapes 一、概述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起点英语一年级下册Unit 15 shapes中的第二课时,新单词有sixteen、seventeen、eighteen、nineteen、twenty,主要句型是How many. can you see?I can see.。本课主要从学生兴趣出发,联系学生所学的square、circle、triangle、rectangle等形状的单词,通过dialogues、readings、picture talking等多种活动,复习旧知,联系新知,丰富学生的词句,训练学生的说听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五个新单词和两个新句型,做到发音准确、清晰;(2)熟练运用新句型与同桌进行相互问答;(3)能够借助key points进行看图问答或综合说话;(4)能够根据多媒体课件和油印材料自主听读英语短文材料。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师生说、两两说和自主听读体验交际式英语教学的一般过程,掌握英语说听的基本方法;(2)能够通过两两说和综合说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3)能够仔细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有语言表达和与同学交流的愿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和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实现“趣能”两得;(2)在学生两两交流和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孩子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能够相互配合完成一段通顺流畅的说话训练。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三小学一年级的学生;2学生已经学习了square、circle、triangle、rectangle等关于形状的单词和句型;3学生对one、two、 ten的英语数字已经非常熟悉;4学生对how many . can you see?what are they?等句型非常熟悉;5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6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英语的听读能力还有待加强;7学生对于PPT talking和picture talking的呈现形式感到很好奇。四、教学策略1师生示范策略:教师通过和12个学生的口语交际,给全班同学的两两说话训练作示范,让学生清楚两两说话的内容和方式;2自主听读策略:学生通过自主听读拓展材料,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训练听说能力,积累和丰富英语词汇和句式;3歌曲激趣策略:通过学生的chant、sing a song,有利于形成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同时借助chant和歌曲来巩固学过的句型和单词,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英语。五、教学资源1本课教材;2拓展资源:PEP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 3 Lets talk, story time和一首英文歌曲;3跨越式英语教学课题组资源Reading 6;4教学环境:多媒体、VCD、幻灯片、Flash动画、录音机。六、教学过程Step1:Warm up 1Greetings(师生问候);2Revision(多媒体播放Chant课件,让学生听、说、做、演进行律动,活跃气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Square and circle say hello. Square and circle here we go.Step2:Presentation1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sixteen planes图片T:What are they?S:They are planes.T:How many planes can you see?S:I can see sixteen.(师生共同数一数。)2教师呈现新单词sixteen单词卡片和句型:How many planes can you see?I can see sixteen;3用幻灯片呈现hamburgers、squares,circles、ducks图片,呈现新词seventeen、 eighteen、 nineteen、 twenty;4Pair work(呈现key points);5小组反馈。Step 3:巩固新知(chant)把所学句型和数字编成歌谣,师生同唱,巩固所学新知,调节课堂气氛。How many planes can you see?Sixteen, sixteen sixteen.How many hamburgers can you see? Seventeen, seventeen,seventeen.How many squares can you see? Eighteen,eighteen, eighteen.How many circles can you see? Nineteen, nineteen, nineteen.How many ducks can you see? Twenty, twenty, twenty.Step 4:Scene changing1 利用媒体呈现twelve teddy bears图片;师生示范:T: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S:I can see some teddy bears.T:How many teddy bears can you see?S:I can see twelve.T:What color are they?S:They are yellow.2 Pair work(呈现key points);3 小组反馈。Step 5:教师用多媒体呈现toys、fruits、shapes综合图片,让同桌两人小组创编对话,教师在屏幕上给出key points加以提示,并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角色,Like this:A:Hello.B:Hi.A:What are they?B:They are.A:How many.can you see?B:I can see.A:What color.?B:Theyre.A:Whats your favorite.?B:My favorite.A:Thank you. Bye.B:See you.(把所学的新语言项目与旧知识联系起来,自由创编对话,达到交际运用的目的。)Step 6 :拓展资源的学习1播放Flash动画play football;师生Count the numbers from 1-20。2播放VCD资源,PEP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 3 A Lets talk, story time。3学唱Books and pencils song。七、总结与评价本课英语教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表现和语言知识技能两个方面来进行。课堂表现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和合作精神;语言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包括说、听、唱、练和游戏。内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小红旗智慧花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还喜欢上英语课,注意力还算集中,课上能够参与活动; 比较喜欢上英语课,注意力较集中;课上参与比较积极;能够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非常喜欢上英语课,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课上积极参与,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好动、充满好奇、乐于尝试;积极倾听别人的发言,愿意接近教师,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自然大方,不紧张、不害羞学习兴趣对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是不太高,活动情绪一般对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表现出比较高涨的兴趣,活动情绪良好对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表现出持续的兴趣,活动时情绪高涨学习策略学习注意力有时间走神;能够在别人的帮助下表达和交流;不喜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问题;在别人的提议下,才能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练习或实践学习注意力较集中;能够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能够向老师或同学请教问题;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练习或实践学习集中注意力;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积极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积极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合作精神合作不积极,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合作比较积极,基本能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语言知识技能Speaking(Dialogue、Words)单词发音不准确,不能理解单词的意思;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够应用常用短语、句型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单词发音较正确,基本能理解单词的意思;能够较流利地应用常用短语、句型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单词发音正确,理解单词的意思;能够流利地应用常用短语、句型与同学或老师交流Listening能边听边认真跟读所给的油印材料,语音语调准确度一般,速度较慢;老师提示个别单间的情况下,听懂简单的录音材料或flash小故事;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做出的反映较慢能边听边认真跟读所给的油印材料,语音较准确,语调较自然,中速;能够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录音材料或Flash小故事;基本能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能边听边积极跟读所给的油印材料,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语速正常;能够听懂简单的录音材料、Flash小故事;能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Sing/Chant吐字基本清晰,有一定感情,有一定的节奏及韵律感语音、语调较正确,吐字清晰,表现较好,节奏及韵律感较强语音、语调正确,吐字清晰,有感情,节奏及韵律感强,有乐感Practice能根据给定的语言材料或key points进行两两说和表演说能恰当地运用给定的语言材料或key points,进行两两说和表演说能灵活运用给定的语言材料,进行两两说和表演说,语言流畅,有一定创造力和感染力Game需要在别人的提示下做简单的英语游戏基本能够根据英语指令做简单的英语游戏能够根据英语指令做简单的英语游戏八、专家点评本课是在非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学生在熟悉新的单词之后,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去进行口语交际,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很好地提高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走进“纸”世界一、概述走进“纸”世界是一堂关于纸的世界的主题课,本主题源自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下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把“造纸术”定为主题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造纸术不仅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且代表着秦汉科技发展水平。而教材对造纸术的介绍比较简单,学生学了之后,难以对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影响等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二是纸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在人类滥用自然资源、地球面临生态危机的今天,从科学技术和历史文化的角度回顾纸的发展,学生体会到的不仅是造纸术的过去,还可以从中反思现代人对待纸和自然资源的态度等。本节课重在借助计算机网络创设的丰富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超越历史时空,多角度地探究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在探究中认识体会造纸术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二、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能归纳出古人发明纸的原因;(2)阐述说明蔡伦的贡献及蔡侯纸的优点;(3)学生能说出汉代造纸的主要流程;(4)分析归纳出造纸术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5)通过谈学习这节课的感受,锻炼思维的独立性、发散性和创新思维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及说出汉代造纸的主要流程,从而初步掌握识读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2)通过收集资料、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3)通过课堂分组探究,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丰富的历史史料阅读,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2)通过学习造纸术的发展历程,能认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清楚中国古代中国的文明已成为历史,要再创辉煌,就要敢于探索、敢于创新。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是北京石景山区杨庄中学初一的学生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学生尚未学习世界史,理解造纸术的影响有一定难度学生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学生具有半学期的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的经验,计算机操作熟练,具有初步的网上学习的技能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问题激发策略: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供丰富意义建构材料的策略:利用主题资源网站,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历史资源自主探究策略: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历史情境,展开历史想象,尝试提出问题并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获取知识五、资源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专门为这节课制作的专题网站走进“纸”世界网络教室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一、导入猜谜语:生得轻巧白净中国创造发明传播文化知识深受人类欢迎由此引入话题:大家知道纸是哪国发明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二、小组合作探究设问:关于造纸术,大家知道哪些?进一步启发: 还想了解什么?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归纳、概括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分组选择问题,带着问题,阅读网页内容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组织、参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作出鼓励性评价总结:造纸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不仅代表了秦汉科技的发展水平,而且从它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纸从无到有,从简单制作到技术成熟,从历朝宫廷奢侈品到现代日常生活用品,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三、反思设问:大家反思这节课的所学内容,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小结(略) 四、延伸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课下探究问题:1你能举出五种日常生活的纸制成品吗?假若这个世界没有了纸,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2什么能使一张白纸更有价值?你在学习中是怎样使用纸的?3在造纸业的发展进程中,古人遇到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今天人们又面临着哪些新的问题?提出你的议。五、网上讨论李先生认为:资讯技术日新月异,电子档案和互联网将会代替纸作为记事工具。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获取信息,判断,根据所了解的知识回答自由发言,根据所了解的知识回答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自愿结合成小组,以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一个问题,带着问题阅读网页内容后,合作探究问题(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问题精神)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探究问题的结果;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各抒己见(意图:通过谈自己的感受,锻炼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发散性,训练创新思维的能力)以组的形式,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课下利用网站内容或收集资料,合作探究,并把成果传到网站中“探究空间”里的作品展示里。交流计算机演示文稿1网页资料(关于纸世界的主题资源网站)网页网上交流平台七、总结与评价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课堂发言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课堂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课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网上的讨论发言,教师给予引导与总评,并且对课堂延伸部分提出的几个问题的探究情况作评价和反馈。从招幌到现代广告(美术 多媒体环境)一、概述本节课是基于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美术七年级下册视觉传达作品欣赏内容的一节关于广告设计与创意的美术课。计划1课时,45分钟。本次课的重点是广告创意,难点是如何设计广告语,如何设计文字、搭配图文。本设计中主要通过广告实例的分析启发学生构思,通过分析广告作品了解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