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厨房里的中药.pptx_第1页
4.厨房里的中药.pptx_第2页
4.厨房里的中药.pptx_第3页
4.厨房里的中药.pptx_第4页
4.厨房里的中药.ppt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厨房里的中药 健康与护理系主讲 陈秋铃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1页 一 中药基础知识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2页 中药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用以预防 治疗和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药物 西药 相对于中药而言 指西医用的药物 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 包括阿司匹林 青霉素 止痛片等 简而言之 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 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3页 中药的品质 1 中药的产地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山清水秀 人杰地灵之处 往往是蕴育优秀人才的摇篮 同样也培育出了优秀的中药材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指的是历史悠久 产地适宜 品质优良 疗效突出的药材 神农本草经 土有所出 真为新陈 并各有法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4页 东北三宝 人参 鹿茸 熊胆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5页 河南怀庆府四大怀药 地黄 山药 牛膝 菊花 内蒙古 甘草 黄芪 安徽 滁白菊 云南 三七 茯苓 山东 阿胶 四川 大黄 黄连 川芎 河北 枣仁等 广东 陈皮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6页 三七 大黄 2 中药的采集原则 在药物有效成分含量最多时采集 如 鹿茸以3 6年健壮的梅花鹿于清明前后锯的头茬茸质量最高 全草类 多在植物充分生长 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花初开时采收 如夏枯草 叶类 通常在花蕾将放或盛开的时候采集 如枇杷叶 花 花粉类 一般在含苞未放时采摘花蕾 如金银花 果实 种子类 大多要在成熟时采摘 如瓜蒌 莲子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7页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8页 根及根茎类 以秋末春初时采收为佳 如天麻 苍术等 树皮 根皮类药材 通常在春夏时节植物生长旺盛 植物体内浆液充沛时采集 如黄柏 杜仲等 动物昆虫类药材 根据其生长活动季节捕捉采集 矿物类药材全年皆可采收 只要注意方法 择优选采即可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9页 3 中药的炮制炮制方法 1 修治 纯净 粉碎 切制三道工序 2 水制 水 液体辅料 3 火制 炒 炙 烫 煅 煨等 4 水火并制 煮 蒸 炖 淬等 5 其他制法 发酵 神曲 发芽 麦芽 制霜 巴豆霜 西瓜霜 等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10页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11页 中药的性能 概念 是药物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质和功能 主要包括四气 五味 升降浮沉 毒性等内容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12页 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毒性 性能 中药的性能与性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药的性状 是指药物形状 颜色 气味 滋味 质地 包括轻重 疏密 坚软 润燥等 是以药物 药材 为观察对象 中药的性能 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 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 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13页 四气 指药物寒 热 温 凉四种药性 它主要反映药物作用对人体寒热变化的影响 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四气中温热与寒凉是相对立的两类药性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14页 四气的确定药性的寒热温凉 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产生的不同调节效应总结出来的 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 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 病证寒热为基准 大凡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 其药性属于寒凉 如寒凉药 具有清热 泻火 解毒等作用 大凡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 其药性属于温热 如温里药 具有温里 散寒 助阳等作用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15页 四气的作用意义一般来讲 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等作用 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 补火助阳 温经通络 回阳救逆等作用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素问 至真要大论 疗寒以热 疗热以寒 神农本草经 阳热证用寒凉药 阴寒证用温热药 这是临床用药应遵循的基本用药原则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16页 五味 含义 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 即辛 甘 酸 苦 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 此外 还有淡味和涩味 淡附于甘 涩乃酸之变味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17页 五味的确定 确定味的主要依据 一是药物的滋味 二是药物的作用 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 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 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18页 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 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 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 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例如 葛根 皂角刺并无辛味 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 常用于治疗表证 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 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 二者的作用皆与 辛能散 能行 有关 故皆标以辛味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19页 辛 能散 发散解表 麻黄 桂枝 细辛 薄荷 能行 行气行血 香附 木香 桃仁 红花 甘 能补 补脾益气和中 人参 黄芪 甘草 能和 和中 调和药性 甘草 能缓 缓急止痛 白芍 酸 能收 收敛止汗 五味子 能涩 涩肠止泻 乌梅 诃子 涩精止带 金樱子 甘草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20页 苦 能泄 通泄降泄 大黄 杏仁 黄连 能燥 燥湿 芩 连 柏 苍术 能坚 清热泻火保津液 黄柏 知母 咸 能软 软坚散结 瘿瘤肿物 昆布 能下 泻下通便 芒硝 淡 能渗能利 渗湿利水 猪苓 泽泻 泽泻 知母 大黄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21页 毒性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22页 对中药的毒性概念的认识 主要有两种观点 1 药物的偏性在本草书籍中记载的药物 标明 有毒 或 无毒 字样 其含义是指该药的药性有无偏性 有偏性就是 有毒 含义是指该种药物能够攻病愈疾 使用后有强烈的医疗作用 无毒 指该药药性平和 可以久服补虚 所以 古代 毒药 的含义是广义的 说明了药物的毒性是药物的基本性能之一 即古语的 凡药三分毒 的意思 2 指有毒物对机体的伤害性 大 小 指的是毒性的强弱 使用注意 防止两个误区 不能将有毒与无毒绝对化严格控制剂量 采取 小量渐增 的方法采取防范措施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23页 中药的用法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24页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25页 1 剂量中药大多数来源于生药 饮片中药剂量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 以克计算 常用量5 10g 较大量15 30g 新鲜药物常用量30 60g 现在我国对中药生药剂量采用公制 以克为单位 即1kg 1000g 为了处方和调剂计算方便 规定可按1市两 16进位制 30克 1钱 3克 1分 0 3克 1厘 0 03克的近似值进行换算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26页 确定中药剂量的依据 1 药物方面凡有毒的 峻烈的药物用量宜小 如乌头 雄黄之类 质重的药物用量要大 如代赭石 牡蛎类 质轻的用量宜轻 如蝉蜕 芳香类药物用量宜轻 如丁香 檀香 2 应用方面入汤剂 入丸散剂 单味药 复方药 主要药物 辅助药物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27页 3 患者方面妇女 老年 体弱 儿童用量宜轻 男子 体壮 年轻用量宜重 病情轻或慢性病 用量宜轻 病情深重顽固用量宜大 还有些药轻用 重用作用不同 如柴胡轻用升阳 重用疏肝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28页 4 季节变化夏季苦寒降火药用量宜重 冬季苦寒降火药用量则宜轻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29页 各类药物用量大致规律如下 花叶 芳香走窜之品3 9g 根茎类9 15g 矿石贝壳类15 30g 特殊药物例外 细辛一般不超过3g 沉香 麝香一般用1 1 5g 一般常用内服剂量 5 10g 部分常用量为15 30g 新鲜药物常用量30 60g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30页 2 配伍定义 是按照病情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 按照一定原则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七情 单行 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如独参汤 相须 性能和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 可以增强疗效 石膏配知母 大黄配芒硝 相使 以一种药物为主 另一种药物为辅 辅药可增强主药疗效 黄芪与益母草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31页 相畏 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半夏畏生姜 相杀 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绿豆杀巴豆的毒 相恶 一种药物能破坏或降低另一种药物的某些功效 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 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甘草反甘遂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32页 用药禁忌 1 配伍禁忌 主要指相反药物的禁忌应用 如人参不能与五灵脂相配 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硫磺畏芒硝 水银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 川乌 草乌畏犀角 芒硝畏荆三棱 官桂畏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33页 2 证候禁忌某种或某类病症不宜使用某种或某类药物 称为 证候禁忌 3 妊娠用药禁忌慎用药 包括通经祛瘀 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 如桃仁 红花 枳实 大黄等 禁用药 指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 如巴豆 雄黄等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34页 4 服药饮食禁忌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 又称食忌 俗称忌口 一般在服药期间 应忌食生冷 油腻 辛辣 不宜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 如 寒性病者不宜吃生冷食物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35页 二 厨房里的中药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36页 主要内容 厨房里的调味品五谷杂粮常食用的蔬菜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37页 厨房里的调味品 1 酸味的调味品厨房里使用最多的酸味的调味品是 醋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38页 2 辣味的调味品厨房里常用的辣味调味品包括 辣椒 生姜 大蒜 葱等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39页 生姜 来源 姜科姜的新鲜根茎 性味 辛 温 归肺 脾经 功效应用 1 发汗解表 用于外感风寒轻证 2 温中止呕 用于多种呕吐证 3 温肺止咳 用于风寒咳嗽 还有健胃消食和解毒作用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40页 姜 性温热 一物三用 生姜 含有水分 气重于味 辛散之力较强 能散寒解表 并善温中降逆 为外感风寒及胃寒呕吐之常用药 干姜 生姜的宿根母姜干燥而成 水分全失 气足味存 辛散之力减弱 长于温中回阳 为脾阳衰微 吐利腹痛之要药 炮姜 干姜炮制而成 性味苦涩温 而辛散之力几无 辛味因炮制而散失 专于温中摄血 又能温脾止泻 用治虚寒性出血或虚寒性泻痢 是中焦虚寒 脾不统血之要药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41页 生姜走而不守 干姜能走能守 炮姜守而不走 的说法 就是根据姜的发散 走 与不发散 守 两个方面 所进行的简要归纳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42页 生姜 干姜 炮姜 葱白 来源 百合科葱的近根部的鳞茎 鲜用 性味 辛 温 归肺 胃经 功效应用 1 发汗解表 用于外感风寒轻证 2 散寒通阳 用于阴盛格阳证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43页 3 辛味的调味品厨房里 辛味的调味品主要由花椒 胡椒 小茴香 肉桂 干姜等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44页 花椒 本草纲目 花椒坚齿 乌发 明目 久服 好颜色 耐老 增年 健神 性味 辛 热 归脾 胃经 功效应用 1 温中止痛 用于脾胃寒证 2 杀虫止痒 用于湿疹瘙痒 阴痒 蛔虫腹痛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45页 椒蓼之实 繁衍盈升 诗经 在两汉之前 花椒的主要用途并非用于烹饪食用 其主要用途有三种 敬神与祭祀辟邪与养生熏香与清洁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46页 汉成帝刘鹜的爱妃赵飞燕 轻盈善舞 宠冠后宫 后册封为后 遗憾的是久不身孕 经御医诊断 系因风寒入里 宫冷不孕 因此在用在其宫内 用花椒涂满四壁 取其室温气正 不久果有身孕生一子 于是以后有了 椒宫 椒房 的说法 古时后妃居住的皇宫 喜用椒花 椒实和泥涂墙 亦称为 椒房 它不但可使居室芳香温馨 而且还寄托着多子多福的希望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47页 花椒以实大色红 气香者为佳 产地以四川 陕西产为佳 四川产谓巴椒 蜀椒 川椒 陕西产谓秦椒 以凤县产凤椒为著名 烹调中也可取其未成熟果实及叶片做调味品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48页 肉桂 来源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 生用 性味归经 辛 甘 热 归肾 脾 心 肝经 功效应用 1 补火助阳 善补命门之火 为治下元虚冷之要药 治肾阳不足 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 腰膝冷痛 夜尿频多 滑精遗尿等 配附子 熟地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49页 2 散寒止痛 适用于寒凝诸痛证 3 温通经脉 适用于寒滞血脉诸证 4 引火归原 虚阳上浮诸症 此外 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 在补气益血方中少量加入肉桂 有鼓舞气血生长之效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50页 肉桂粉 芳香 温和 甜美的感觉 是一种广受人喜爱的香料 多用于面包 蛋糕 派及其他烘焙产品 咖啡加肉桂粉 一是使其更加香甜醇厚 另一是装饰作用 一般适用于卡布基诺 用于阳痿 宫冷 腰膝冷痛 肾虚作喘 阳虚眩晕 目赤咽痛 心腹冷痛 虚寒吐泻 寒疝 奔豚 经闭 痛经等症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51页 4 甜味的调味品厨房里常用的甜味调味品 糖 蜂蜜等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52页 饴糖 来源 经米 麦 粟或玉蜀黍等粮食 经发酵糖化制成 性味归经 甘 温 归脾 胃 肺经 功效应用 1 补中益气 2 缓急止痛 3 润肺止咳 用于肺虚干咳少痰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53页 用于中虚里急 脘腹疼痛 蜂蜜 性味归经 甘 平 归脾肺 大肠经 功效应用 1 补中缓急 用于中虚脘腹疼痛 2 润燥 用于肺虚燥咳及肠燥便秘 3 解毒 用于乌头类毒药之解毒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54页 5 苦味的调味品厨房里常用的苦味调味品 陈皮道地药材 广陈皮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55页 陈皮 性味归经 辛 苦 温 归脾 肺经 功效应用 1 行气健脾 长于行脾胃之气滞而健脾和中 为治脾胃气滞之要药 2 燥湿化痰 治湿浊中阻 治痰湿壅滞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56页 附 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1 橘核 为橘的种子 性味苦 平 归肝经 功能理气散结 止痛 适用于疝气疼痛 睾丸肿痛及乳房结块等 煎服 3 10g 2 橘络 为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之间的纤维束群 性味甘 苦 平 归肝 肺经 功能行气通络 化痰止咳 适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 咳嗽 痰多 煎服 3 5g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57页 3 橘叶 为橘树的叶 性味辛 苦 平 归肝经 功能疏肝行气 散结消肿 适用于胁肋作痛 乳痈 乳房结块等 煎服 6 10g 4 化橘红 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外层果皮 性味辛 苦 温 归肺 脾经 功能理气宽中 燥湿化痰 适用于湿痰或寒痰咳嗽 食积呕恶 胸闷等 煎服 3 10g 化橘红燥湿化痰力较强 橘皮与化橘红可相互代用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58页 五谷杂粮 皇帝内经 中认为五谷即 粳米 小豆 麦 大豆 黄黍 而在 孟子腾文公 中称五谷为 稻 黍 稷 麦 菽 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 大麦 小麦 稻 小豆 胡麻 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 中记载谷类有33种 豆类有14种 总共47种之多 现在通常说的五谷杂粮 是指稻谷 麦子 高梁 大豆 玉米 而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 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59页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60页 薏苡仁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薏苡仁的干燥成熟种仁 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甘 淡 微寒 归脾 胃 肺经功效应用 1 利水渗湿 用于水肿 小便不利 2 健脾止泻 用于脾虚泄泻 3 清热排脓 用于肺痈 肠痈 4 除痹 用于湿痹筋脉拘挛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61页 2020 3 1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健康与护理系陈秋铃 第62页 白扁豆 来源 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种子 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甘 微温 归脾 胃经 功效应用 1 健脾化湿 用于脾虚湿盛 运化失常之食少便溏或泄泻 及脾虚而湿浊下注之白带过多等证 2 和中消暑 用于暑湿吐泻 3 解毒 用于食物中毒 20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