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疟疾预防常识.doc_第1页
4.疟疾预防常识.doc_第2页
4.疟疾预防常识.doc_第3页
4.疟疾预防常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4.疟疾预防常识“冷来时,冷得冰凌上卧;热来时,热得蒸笼里坐;抖时节,抖得牙关错;痛时节,痛得天灵破真是寒来暑往人难过。”这是有人对疟疾症状的一段生动描述。疟疾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降低疟疾发病率,减轻疟疾疾病负担已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07年5月,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2008年起将每年4月25日或个别成员国决定的一日作为“世界疟疾日”,要求各成员国、有关国际组织和民间团体,以适当形式开展“世界疟疾日”防治宣传活动。根据上述决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卫生部决定从2008年开始将每年的4月26日确定为中国的“全国疟疾日”。疟疾是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甚至温带边缘的一种重要虫媒传染病。目前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大约33亿人处于罹患疟疾的危险之中。每年约发生2.5亿起疟疾病例和88万例死亡。生活在最贫穷国家的人最易受到感染。在非洲、南亚、东南亚等地疟疾尤其流行严重,在非洲尤其严重,所有儿童期死亡中,有五分之一(20%)是由疟疾造成的,非洲儿童每年平均罹患疟疾1.6至5.4次,而每30秒就有一名儿童因此死亡。在我国,疟疾流行的历史久远,云贵、两广和闽台一带,自古称为瘴疠之地。解放后,由于大力开展疟防工作,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由于疟疾是一种传播快、易反复的传染病,在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曾发生大范围的暴发流行,1960年和1970年疟疾发病人数分别为1023万和2411万,全国平均发病率高达1554/10万和2961/10万。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19701990年的20年内每年发病人数平均以23.37的幅度递减,至1990年发病人数已降至11.74万例。至目前,由于受现代社会经济因素及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疟疾形势又变得不稳定,有些地区甚或出现了疫情回升,根据2006年疫情报告,疟疾病人6.41万例,其中安徽、云南、河南、海南、湖北等五省的报告病例数占全国的94.95%。一、疟疾的临床表现疟疾,民间又叫“冷热病”、“打摆子”、“发疟(yao)子”, 是一种经过蚊子叮咬人而传播的寄生虫病;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传染病,有地方性特点。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三种,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并且发抖得很厉害,这在医学上叫做寒战,大约持续几分种左右就开始发高烧,热度可以高达40,大约经过了34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各种症状逐渐消失,常误认为好转。但上述症状隔一天又出现,尤其是最初几次发作,呈现较为典型的周期性,临床表现一次比一次严重。“寒冷、高烧、出汗”是疟疾发作症状的“三步曲”。除了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大量出汗及肝脾肿大、贫血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痛。儿童很可能出现抽风。重症病人可见昏迷、谵语甚至危及生命。间日疟潜伏期为10-20天,三日疟潜伏期为20-28天,恶性疟潜伏期为10-14天,间日疟和三日疟多为良性疟疾。二、疟疾的传播途径疟疾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疟疾的病人和带疟原虫的人。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疟疾病人和带病原虫者如果漏诊或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不但可反复发作,而且还可通过蚊子叮咬将疾病传给他人,蚊子叮咬了病人的血后再叮咬健康人就把疟疾传给健康人了。 当一只受感染的按蚊叮吸人血时,疟原虫就进入了人体,在人体内,它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活周期,首先它侵犯肝脏,以后又进入红细胞,在红细胞内它可以成几十倍地增殖,将红细胞胀破。大量的红细胞残渣,大量的疟原虫进入血液,引起病人发冷、发热,而新产生的疟原虫又侵入另一批正常的红细胞。这样疟原虫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增殖,红细胞一批又一批地受到破坏。造成病人严重贫血,病情加重。在此过程中,疟原虫每增殖一次就分化产生一批配子体,配子体是疟原虫能够感染按蚊的虫期。当蚊虫叮咬人体时,它随血液进入到蚊体。经过约810天繁殖、增殖,形成子孢子。子孢子寄生于蚊子的唾液腺内,当蚊子叮吸人血时,疟原虫子孢子就侵入了人体,一般经过大约15天左右,感染者就发病了。疟原虫就是这样通过蚊子作为媒介侵犯人类的。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蚊子活动的季节,一个疟疾病人会受到很多蚊子的叮咬而成为阳性蚊,一只阳性蚊子又会叮咬很多人使之成为疟疾病人。因此疟疾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疟疾的传播速度和当地按蚊叮咬人的频度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按蚊密度高且人们的居住和防蚊条件差时,只要有少量病人存在,疟疾就会在短期内引起暴发流行。三、疟疾的易感人群到河谷地带从事经济作物开发的青壮年、住在田棚或到森林里从事野外作业的人员、从无疟区到疟区打工的民工、出入边境留宿人员、无防蚊设施的青少年儿童等均属于高风险人群,最容易感染疟疾。四、疟疾的预防措施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按蚊吸入疟疾病的血,再叮咬健康的人时,就会把它唾液中的疟原虫带进健康人的血液,使健康人发病。因此,要控制和预防疟疾,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1.防止蚊虫叮咬。预防疟疾最好的方法是防止蚊子叮咬,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消除蚊子孳生地。居室、宿舍要挂好门帘、窗纱、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可喷洒灭蚊剂或用蚊香驱杀蚊虫。另外,在按蚊活动高峰期(黄昏后不久),要做好个人防护,可穿适当的衣物,如长袖、长裤。裸露部分涂敷驱蚊剂,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等都可有效防蚊。2.服用预防药物。通过服预防药进行预防,药物预防是有效的,据统计,预防性服药发病率30%,不服用者为50%。()流行地区的婴儿和孕妇都应采用适当药物预防。(2)刚到疫区人员,应服用3个月预防药物。因为刚到时,旅途劳累,水土不服,抵抗力低,难适应,易发病。(3)流行区雨季服药预防。因为雨季时期蚊子多,另外从中医角度说,雨季湿邪重,易困脾、伤阳,且雨季疟疾缠绵难愈易反复。 3.注意休息好。注意休息,当劳累身体抵抗力低时,容易发病。 4.注意饮食。饮食多吃葱姜蒜、辣椒韭菜,蒜头面食等助阳之品,以补充阳气。少吃芒果生湿之品,多吃菠萝,白萝卜,酸奶等化湿开胃之品。饮食宜忌在雨季尤其重要。 5.注意保暖。随时加减衣服,注意不要贪凉饮冷、露天夜卧。6.注意适当活动。保持一定的锻炼,但不宜大量出汗,受凉和大量出汗都易伤阳气。7.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尤其是在雨季。8.谨记“防治疟疾三字决”夏秋季,发疟疾 冷又热,来病急出汗毕,身乏力 隔日发,反复起及时治,别麻痹 病初起,快就医正规治,勿随意 氯伯喹,两药剂服八日,治彻底 用喹宁,掩病情难断根,害自己 传家人,坑邻里钱花光,空家底 蚊子叮,是途径众乡亲,齐努力 灭蚊虫,防疟疾不露宿,睡帐里 保健康,家家喜五、疟疾的治疗措施得了疟疾,一定要及时就诊,并进行正规治疗,这样不仅可以缩短自己受疟疾折磨的时间,而且可以避免把疟疾传给你的家人和左邻右舍。第二年春天,为了防止复发,还须进行休根治疗,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当你体内有少量的疟原虫,有一定的免疫作用,此时发病率低。当你生活在高疟区或从高疟区返回后,如果出现乏力、怠倦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时,要及时到当地诊所采血诊断,及时按规定治疗。治疗间日疟最有效的药物是氯喹和伯喹;恶性疟则从青蒿琥酯、蒿甲醚、哌喹和科泰新(双氢青蒿素)中任选一种加2天伯喹一起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