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西高学校九年级语文月考题(二)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共3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省悟shng 分歧q 滑稽 j 畸型q 驿站yB诓骗kung 恻隐c 干涸 h 坎坷 k 应和hC确凿zo 积攒zn 蹒跚shn 绽放zhn 参天cn D荒谬mi 败兴xn 订正dn 伶仃 ln 倾斜q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2分)A憩息 教悔 遮蔽 变幻莫测 完壁归赵B震摄 簇拥 勇跃 万籁俱寂 各行其是C 累赘 怠慢 征服 悬梁刺骨 走投无路D 停滞 干燥 犀利 一筹莫展 锲而不舍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面对国学热潮,随声附和的固然很多,强烈反对的也不少。B. 这座小村庄的数百座房屋,各个构造不同,千姿百态。C. 在购买力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商品首当其冲考虑的是价格。D. 许多药物在名称上仅差一字,药效却迥然不同。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B能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C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D通过采取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使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缓解。5. 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与辞赋、律诗、词曲等诸多传统文体相比,对联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旺盛的活力。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随着对联试题进入中高考的语文试卷,对联文化越来越受到教学界重视。 它是由汉字音、形、义特性发展出来的独特文体。A B. C. D. 6.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题(4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上阕: 下阕: 7. 根据句子的意思写成语。(2分)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比喻故意挑毛病,找缺点。 ( )8、综合性学习(共8分)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辨识作品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 )(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故乡C藤野先生 D阿长与拟串联词 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要关照先前,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倒好处地调动活动的气氛。 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社戏,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孔乙己。 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要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5090字)(3分)_ 探究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3分)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 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2分)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用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10、默写、填空。(共8分,每空0.5分)人不寐, 。渔家傲秋思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_,载不动许多愁。过尽千帆皆不是, 。 ,载不动许多愁。了却君王天下事, 。足蒸暑土气, 。今夜偏知春气暖, 。 ,人迹板桥霜。 酒困路长惟欲睡, 。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想家而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诗中,运用比喻描绘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的语句是“_,_”。二语段阅读。(36分)(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思考并回答11-15题(10分)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远,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11.这段主要描写了 场面? (1分)12. 选段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了范进中举发疯的丑态,请写出关键的体现词语:(3分)语言: 动作: 外形: 13. “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呢?(2分)答: 14. 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语句。答:烘托范进昏厥时怕人情景的是: (1分) 烘托范进疯走狂奔的是: (1分)15. 范进中举,多年的心愿得以实现,本应高兴,但他却疯了。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答: (二)阅读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回答16-20问题. (9分)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6.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2分)答: 17.文中指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其充分的理由有哪两点?(2分)答: 18.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两句话中黑体词语“中国人”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 19.为什么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呢?(1分)答: 20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一结论?(2分)答: (三)、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2127题。(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2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臣本布衣(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深入不毛( ) 以彰其咎( ) 苟全性命于乱世( ) 咨臣以当世之事(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1)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攘除奸凶 2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以咨诹善道 会天大雨,道不通 B 奉命于危难之间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C 不求闻达于诸侯 吾闻二世少子也 D 遂许先帝以驱驰 安陵君其许寡人24诸葛亮当时的志趣是什么? (1分)答: 25. 诸葛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1分)答: 26从选段内容看,诸葛亮认为自己、其他臣子、陛下各自的职责是什么?(3分)答: (四)、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5分)注释:陈:国名。 洫:护城河 宁国:楚国大臣。 罢:通“疲”2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楚庄王欲伐陈 ( ) 民怨上矣 ( ) 使人视之( ) 遂取陈焉( )2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分)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29.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联系所学过的文章试做分析。(2分) 答: 三、小作文(选做一题)(5分) “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永远是父母的牵挂,不管你是年幼,还是已成年,家中的父母都会牵挂、关心着你,你一定被父母这种伟大、深厚的爱所感动着,那么你就把留在你脑海中父母关爱你的一个画面写下来(60字以内)。写一段话,表达你对父母的愧疚之情(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exo-α-1-4-Mannosidase-Bacteroides-thetaiotaomicron-生命科学试剂-MCE
- 滨州邹平市招聘社区工作者笔试真题2024
- 2024年滨海县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海口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车辆保险理赔流程优化与科技赋能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微服务架构性能测试报告: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策略
- 平移课件导入问题
- 农发行永州市冷水滩区2025秋招笔试行测高频题及答案
- 夜间飞行的秘密课件公开
- 平湖市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企业融资培训课件
- 工具式型钢悬挑脚手架施工工法
- GB/T 3810.14-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4部分:耐污染性的测定
- GB/T 32465-2015化学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内部质量控制要求
- GB/T 26567-2011水泥原料易磨性试验方法(邦德法)
-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形成性测试题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专利挖掘工作概述课件
- 【高等数学练习题】兰州交通大学专升本自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完整版】锁骨骨折护理查房课件
- 在商会中秋团圆会上的讲话
- 大学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