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2018版 岚城乡卫生院2018 01 09 一 概述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体为甲 乙 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 通过飞沫传播 临床上有急起高热 乏力 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病程短 有自限性 中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 流感病毒 尤以甲型 极易变异 往往造成暴发 流行或大流行 自本世纪以来已有五次世界性大流行的纪载 分别发生于1900 1918 1957 1968和1977年 其中以1918年的一次流行最为严重 死亡人数达2000万之多 我国从1953年至1976年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感流行 每次流行均由甲型流感病毒所引起 进入80年代以后流感的疫情以散发与小暴发为主 没有明显的流行发生 二 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 系RNA病毒 病毒颗粒呈球形或细长形 直径为80 120nm 有一层脂质囊膜 膜上有糖蛋白纤突 是由血凝素 H 和神经氨酸酶 N 所构成 图11 5 均具有抗原性 血凝素促使病毒吸附到细胞上 故其抗体能中和病毒 免疫学上起主要作用 神经氨酸酶作用点在于细胞释放病毒 故其抗体不能中和病毒 但能限制病毒释放 缩短感染过程 流感病毒的核酸是8个片段的单股RNA 核蛋白质上有特异性 可用补体结合试验将其区分为甲 乙 丙三型 抗核蛋白质的抗体对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 除核蛋白质外 核心内还有三个多聚酶蛋白 P1 P2 P3 其性质不明 核心外有膜蛋白 M1 M2 和脂质囊膜包围 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主要是血凝素 H 和神经氨酸酶 N 的变异 血凝素有H1 H2 H3 而神经氨酸酶仅有N1 N2 有时只有一种抗原发生变异 有时两种抗原同时发生变异 例如1946 1957年的甲型流行株为 H1N1 1957 1968年的流行株为 H2N2 1968年7月香港发生的一次流感流行是由甲 H3N2 毒株引起 自1972年以来历次流感流行均由甲型 H3N2 所致 与以往的流行株相比 抗原特性仅有细微变化 但均属 H3N2 株 自1976年以来旧株 H1N1 又起 称为 俄国株 H1N1 在年轻人中 尤其是学生 引起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 系由于两株不同毒株同时感染单个细胞 造成病毒基因重新组合 使血凝素或 与神经氨酸酶同时发生变化 导致新型的出现 称为抗原性转变 antigenicshift 例如在人群中流行株的血凝素基因与鸟型流感病毒基因重新组合 另一种称为抗原性漂流 antigenicdrift 由于在免疫系统压力下流感病素通过变异与选择而成的流行株 主要的改变在血凝素上氨基酸的替代 1968年以来的HN各流行株都是如此 WebsterRG等1993年报导 根据8株甲型流感病毒R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种素分析 人类宿主的甲型流感病毒来自鸟类流感病毒基因库 作者对意大利猪群中循环的经典H1N1株 鸟型H1N1株和人类株进行种系分析发现基因重组是在欧洲猪群中鸟类与人类病毒间进行 作者认为欧洲猪可能作为人类与鸟类宿主的流感病毒基因重新组合的混合场所 因此提出下一次世界大流行可能从欧洲开始 三 发病机理 带有流感病毒颗粒的飞沫进入吸入呼吸道后 病毒的神经氨基酸酶破坏神经氨酸 使粘蛋白水解 糖蛋白受体暴露 糖蛋白受体乃与血凝素 含糖蛋白成分 结合 在感染早期 流感病毒RNA被转运到细胞核内 在病毒转录酶和细胞RNA多聚酶 的参与下 病毒RNA被转录完成后 形成互补RNA及病毒RNA合成的换板 互补RNA迅速与核蛋白体结合 构成信息RNA 在复制酶的参与下复制出病毒RNA 再移行到细胞质中参加装配 核蛋白在细胞襞内合成后 很快转移到细胞核 与病毒RNA结合成核成熟前 各种病毒成份已结合在细胞表面 最后的装配称为芽生 局部的细胞膜向外隆起 包围住结合在细胞膜上的核衣壳 成为新合成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体 此时神经氨酸酶可水解细胞表面的糖蛋白 释放N 乙酰神经氨酸 促使复制病毒由细胞释放散感染到附近细胞 并使大量呼吸道貌岸然纤毛上皮细胞受染 变性 坏死和脱落 产生炎症反应 临床上可出现发热 肌肉痛和白细胞减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 但不发生病毒血症 三 发病机理 单纯碱型流感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膜变性 坏死和脱落 起病4 5天后 基底细胞层开始增生 形成未分化的上皮细胞 2周后纤毛上皮细胞重新出现和修复 流感病毒肺炎型则有肺脏充血和水肿 切面呈暗红色 气管和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 粘膜下层有灶性出血 水肿和细胞浸润 肺泡腔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 呈现浆液性出血性支气管肺炎 应用荧光抗体技术可检出流感病毒 若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则肺炎呈片状实变或有脓肿形成 易发生脓胸 气胸 如并发肺炎球菌感染 可呈大叶或小叶实变 继发链球菌 肺炎杆菌感染时 则多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四 流行病学 本病的流行特点是 突然发病 发病率高 迅速蔓延 流行过程短但能多次反复 一 传染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自潜伏期末即可传染 病初2 3日传染性最强 体温正常后很少带毒 排毒时间可长达病后7天 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涕 口涎 痰液中 并随咳嗽 喷嚏排出体外 由于部分免疫 感染后可不发病 成为隐性感染 带毒时间虽短 但在人群中易引起传播 迄今尚未证实有长期带毒者 二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 通过说话 咳嗽或喷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气中 并保持30分钟 易感者吸入后即能感染 传播速度取决于人群的拥挤程度 通过污染食具或玩具的接触 也可起传播作用 三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与年龄 性别 职业等都无关 抗体于感染后1周出现 2 3周达高峰 1 2个月后开始下降 1年左右降至最低水平 抗体存在于血液和鼻分泌物中 但鼻分泌物的抗体仅为血液中的5 左右 流感病毒三个型别之间无交叉免疫 感染后免疫维持时间不长 据现场观察 感染5个月后虽血中有抗体存在 但仍能再资助感染同一型病毒 呼吸道产生分泌型抗体 能阻止病毒的侵入 但当局部粘膜上皮细胞脱落后 即失去其保护作用 故局部抗体比血液中抗体更为重要 五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 3日 数小时至4天 临床上可有急起高热 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并不严重 表现为畏寒 发热 头痛 乏力 全身酸痛等 体温可达39 40oC 一般持续2 3天后渐退 全身症状逐渐好转 但鼻塞 流涕 咽痛 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较显著 少数患者可有鼻衄 食欲不振 恶心 便秘或腹泻等轻度胃肠道症状 体检病人呈急病容 面颊潮红 眼结膜轻度充血和眼球压痛 咽充血 口腔粘膜可有疱疹 肺部听诊仅有粗糙呼吸 偶闻胸膜摩擦音 症状消失后 仍感软弱无力 精神较差 体力恢复缓慢 六 辅助检查 一 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 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嗜酸粒细胞消失 合并细菌性感染时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二 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染法检测抗原取患者鼻洗液中粘膜上皮细胞的涂征标本 用荧光或酶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检出抗原 出结果快 灵敏度高 有助于早期诊断 如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则能鉴定甲 乙 丙型流感 三 多聚酶链反应 PCR 测定流感病毒RNA它可直接从患者分泌物中检测病毒RNA 是个直接 快速 敏感的方法 目前改进应用PCR 酶梁 PCR EIA 直接检测流感病毒RNA 它比病毒培养敏感得多 且快速 直接进行测定 四 病毒分离将急性期病人的含漱液接种于鸡胚羊膜囊或尿囊液中 进行病毒分离 五 血清学检查应用血凝抵制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等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的抗体 如有4倍以上增长 则为阳性 应用中和免疫酶试验测定中和滴度 可检测中和抗体 这些都有助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七 诊断 当流感流行时诊断较易 可根据 接触史和集体发病史 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散发病例则不易诊断 如单位在短期内出现较多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则应考虑流感的可能 应作进一步检查 予以确定 本病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八 鉴别诊断 一 呼吸道感染起病较缓慢 症状较轻 无明显中毒症状 血清学和免疫荧光等检验可明确诊断 二 流行性脑脊膜脑炎 流脑 流脑早期症状往往类似流感 但流脑有明显的季节性 儿童多见 早期有剧烈头痛 脑膜刺激症状 瘀点 口唇疱疹等均可与流感相鉴别 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三 军团病本病多见于夏秋季 临床上表现为重型肺炎 白细胞总数增高 并有肝 肾合并症 但轻型病例类似流感 红霉素 利福平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对本病有效 确诊有助于病原学检查 四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原发性病毒性肺炎的X线表现相似 但前者的病情较轻 冷凝集试验和MG链球菌凝集试验可呈阳性 九 治疗 流感患者应及早卧床休息 多饮水 防止继发感染 高热与身痛较重者可用镇痛退热药 但应防止出汗较多所致的虚脱 在儿童中禁用阿司匹林 防止Reye s综合征的发生 干咳者可用咳必清 棕色合剂或可待因 高热 中毒症状较重者 应于以输液与物理降温 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处理并发症 如有继发细菌感染时 针对病原菌及早使用适宜的抗菌药物 中药如感冒冲剂 板蓝根冲剂在发病最初1 2天使用 可减轻症状 但无抗病毒作用 老年流感患者或养老院人员应在发病的最初1 2天内给于金刚烷胺盐或金刚乙胺 能减轻症状 缩短病程 起治疗作用 金刚烷胺成人剂量为每日100 200mg 分2次服用 儿童为每日4 4 8 8mg kg 分2次服用 疗程为5 7天 一般无副作用 但须注意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反应 如过度兴奋 言语含糊 震颤 失眠 头昏 乏力 情绪障碍 共济失调等 金刚乙胺的副反应比金刚烷胺要少 肾功能衰退或 与阴离子药物 如Triameterins 的相互作用会抵制肾小管分泌金刚烷胺 故65岁以上 肾功能衰退的老年患者应减少剂量 注意副反应 在经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治疗病人中约30 可分离到耐药毒株 而在接受预防的密切接触者中则较少分离到 这些耐药株最早可在治疗期的2 3天内出现 经实验室多次传代后这些耐药株仍能保留其耐药性 有遗传上的稳定性 在家庭和养老院的流行过程时可见到这些耐药株能在病人中传播 经药物预防的接触者仍能产生典型流感症状 值得注意 十 预防措施 一 早期发现和迅速诊断流感及时报告 隔离和治疗患者 凡遇以下情况 应疑有本病流行 及时上报疫情 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连续三天持续增加 并有直线上升趋势 连续出现临床典型流感病例 有发热感冒病人2例以上的家庭连续增多 遇上述情况 应采取措施 早期就地隔离 采集急性期患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抗原检测 以早期确诊和早期治疗 减少传播 降低发病率 控制流行 在流行期间应减少大型集会和集体活动 接触者应戴口罩 二 药物预防金刚脘胺与金刚乙胺预防甲型流感有一定效果 乙型流感则无效 因此 在流行早期必须及时确定流行株的型别 对无保护的人群和养老院人员进行药物预防 也可试用中草药预防 三 药苗预防流感疫苗可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 接种后在血清和分泌中出现抗血凝素抗体和抗神经氨酸酶抗体或T细胞细胞毒反应 前二者能阻止病毒入侵 后者可降低疾病的严重度和加速复原 减毒活疫苗经鼻喷入后使局部产生抗体 阻止病毒吸附 接种后半年至1年左右可预防同型流感的作用 发病率可降低50 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控策略
- 工厂生产线质量检验记录
- 环保企业废水治理技术方案及报告
- 高校篮球队训练计划与竞赛策略
- 2026年医疗医院矿山事故司法鉴定合同
- 高中校务公开实施细则范文
- 三年级人物写作素材与范文指导
- 小学数学除法教学案例与设计分析
- 初中语文生字词识记与拓展练习
- 新员工入职培训课件及方案
- 尿道损伤病人的护理课件
- 公司好新闻大赛活动方案
- 浙江心理c证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
- 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中NA蛋白对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解析
- 2025农商银行面试试题及答案
- 驱动桥总成设计手册
- 碳交易培训课件
- epc中标合同协议
- 网上信息发布审核制度
-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任命书
-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冯家镇冯家小学-主题班会-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