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基本方法PPT课件.ppt_第1页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PPT课件.ppt_第2页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PPT课件.ppt_第3页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PPT课件.ppt_第4页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1 概念 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 来客观地了解和评估病人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2 感官 眼 手 耳 鼻等感官工具 体温表 血压计叩诊锤 听诊器检眼镜 压舌板棉签 音叉检耳镜 3 体格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态度和蔼 细心 耐心 认真负责 举止端庄 穿着得体 4 体格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2 操作细致轻柔 全面 必要时应有第三者在场 5 体格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3 诊查场所应保持肃静整洁 光线充足 温度适宜 被检查部位要充分暴露 危重病人先抢救再详细检查 6 体格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4 应按一定顺序进行 一般情况 头 颈 胸 腹 脊柱四肢 肛门外生殖器 神经系统 7 第一节视诊视诊定义 是医生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包括 一般视诊和局部视诊 性别 发育营养 意识状态 面容表情 体位姿势与步态等 8 局部视诊应观察被检者的 皮肤粘膜舌苔 头颈胸及腹部外形四肢肌肉脊柱及关节生长发育状况 9 视诊方法简单但有时可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如双眼外突出应考虑甲状腺机能亢进 视诊时被检查部位应充分暴露 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黄疸及某些皮疹在灯光下不易辨认而常发生漏诊 图片 10 11 第二节触诊 定义 触诊是用医师通过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 12 手指或触觉来进行体格检查的方法 通过触 摸 按 压被检查局部 以了解体表 皮肤及皮下组织等 及脏器 心 肺 肝 脾 肾 子宫等 的物理特征 大小 轮廓 硬度 触痛 移动度及液动感等 可帮助医生对检查部位及脏器是否发生病变提供直观的重要依据 触诊时必须把触诊的发展紧密结合解剖部位及脏器 组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有诊断价值 13 14 对触觉最敏感是 手指指腹对震动较敏感 掌指关节面皮肤对温度较为敏感 手背皮肤 15 一 触诊方法 触诊可用于检查身体任何部位 但在腹部检查时尤为重要 常用触诊方法有 16 一 浅部触诊法手法 将一手放在被检查部位 以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以旋转或滑动方式轻压触摸 有利于检查 皮下结节 肌肉中的包块 关节腔积液 肿大的表浅淋巴结 图片 胸腹壁的病变等检查时除注意手法轻柔外还应观察有无压痛 抵抗感及搏动 如有肿块应注意其大小有与邻近脏器之间的关系等 17 一 深部触诊法 检查方法 用一手或双手重叠 由浅入深 逐渐加压达深部 以确定深部病变部位和性质腹部深部触诊法触及的深度常在 cm以上2 有利于检查 腹部 有无压痛 抵抗感 腹膜炎 搏动 腹主动脉搏动 包块 卵巢囊肿 图片 肿大的脏器 肝 脾肿大 18 1 深部滑行触诊法 被检查者应平卧屈膝 放松腹肌平静呼吸 医生用右手并拢的二 三 四指放在腹壁上 以手指末端逐渐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 在被触及的包块上作上下左右滑动触摸 了解其形态 大小及硬度等 常用于检查胃肠道病变有腹腔深部包块 如为肠管或索条状包块 应与包块长轴相垂直的方向进行滑行触诊 19 双手触诊法 检查方法 用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背后部位 并向右手方向托起 使被检查的脏器或包块位于双手之间 并更接近体表 有利于右手触诊检查 可用于检查肝 脾 肾 腹腔肿物等检查 20 21 深压触诊法 检查方法 以一或两个并拢的手指逐渐深压腹壁被检查部位 用于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例如 阑尾压痛点 胆囊压痛点 输尿管压痛点等 22 检查反跳痛时 在手指深压的基础上迅速将手抬起 并询问病人是否感觉疼痛加重察看面部是否出现痛苦表情 23 4 冲击触诊法 浮沉触诊法 检查方法 右手并拢的示 中 环三个手指取70 90o角 放置于腹壁拟检查的相应部位 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 在冲击腹壁时指端会有腹腔脏器或包块浮沉的感觉 用于 大量腹水时肝 脾 腹腔包块难以触诊时 24 25 二 触诊时注意事项 一 病人体位 一般为仰卧屈膝 两腿略分开 必要时可采用半坐位 立位和侧卧位 侧卧检查时下腿应伸直 上腿略弯曲 二 医生应位于 被检查者右侧 面向被检查者 随时注意观察触诊时被检查者的表情 26 三 检查手法 应注意轻柔由浅而深由轻到重 手应保持温暖以免刺激病人而混淆检查结果 检查时应遵循由远离病变部位开始 下腹部检查时病人应先排尿 以免将充盈膀胱误诊为包块 27 第三节叩诊 叩诊定义 叩诊是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 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 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 由于人体各种组织结构的密度 弹性各异而发生不同的声音 医生借助叩击发出的不同音响来帮助判断体内器官状况 28 叩诊多用于 肺尖宽度肺下界位置胸膜病变胸腔积液 图片心界叩诊肝浊音界的叩诊腹部移动性浊音的叩诊等 29 一 叩诊方法 一 直接叩诊法 定义 医生右手中间三手指并拢 用其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部位 借助于拍起的反响和指下的震动感来判断病变情况的方法称直接叩诊法常用于 胸 腹部面积较广泛的病变如大量胸腔积液 积气及大片肺实变 30 二 间接叩诊法 又称指指叩诊法 叩诊方法手法 以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 其他手指稍微抬起 勿与体表接触 右手指自然弯曲 用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二节指骨的远端 因为该处易与被检查部位紧密接触 且对被检查部位的活动较敏感 31 32 叩诊时注意 垂直 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 避免肘关节和肩关节参与活动 叩击动作 灵活 短促 富有弹性 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 同一部位连续叩击2 3下 必要时可再连续叩击2 3下 33 二 叩诊音的种类和性质叩诊时被叩击部位产生的反响称为叩诊音由于人体被叩击部位的组织或器官的弹性 含气量以有距离体表深浅不一 可产生不同的叩诊音 临床上将此区分为 清音 鼓音 浊音 实音 过清音 34 1 清音 是一种音调低 音响较强 音时较长的叩诊为叩击富弹性含气的器官时所产生 可见于 弹性好 提示 肺组织含气量正常致密度正常 肺组织弹性良好含气量正常的胸部叩诊时 35 2 浊音 是一种高音调 音响较弱 振动时间较短的非乐性叩诊音 在叩击复盖有少量含气组织的实质器官时产生 见于 肝脏 心脏被肺段边缘覆盖的部分 肺炎因肺含气量减少在胸部叩诊时也可出现 36 3 实音 为音调比浊音更高 音响更弱 音时更短的叩诊音 为叩击不含气的实质性脏器肝肌肉大量胸腔积液肺完全实变 37 4 鼓音 是一种比清音音响强 音时长而和谐的低音 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正常人见于 胃泡区及腹部叩诊时 病理情况下 见于气胸 气腹或有较大肺空洞的患者 38 5 过清音 是一种介于清音与鼓音之间的叩诊音 音调较清音低 音响较清音强 为一种乐性音 可见于 肺组织弹性减弱而含气量增多的肺气肿患者 39 第四节听诊定义 听诊是医师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 一 听诊方法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听诊两种方法 1 直接听诊法 目前少用医师将耳直接贴于被检查者的体壁上进行听诊 2 间接听诊法 这是用听诊器进行听诊的一种检查方法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 40 二 听诊器的选择及使用听诊器分为软质及硬质两种 1 硬质仅用于听取产妇胎心是使用 2 软质为临床医生常用工具 分耳件及体件和软管三部分 3 胸件是接触被检查体表部份具有两种型式 1 钟型 下口直径约2 5cm木制或牛角制成 适用于肋间隙狭窄 听取较低调音响时 如 二尖瓣狭窄的隆隆样杂音 41 42 2 膜型 为4 5cm直径的扁平状膜型胸件 适用于听取较深部位脏器发出的音响 例如 肺部呼吸音高调的声音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 因其与体表接触面积比钟型胸件大 易产生和表皮毛发摩擦的杂音 影响听诊效果 临床使用时应根据检查的目的要求和部位的不同而加以选择 43 三 听诊注意事项 一 检查室应注意 温暖和安静 避免因外界及寒冷引起肌肉震颤的噪音而影响听诊效果 二 检查时体位应根据病情 可坐位或卧位 病情严重者应昼减少体位的变动 以膜型胸件较适合 44 三 检查前 检查听诊器各部接头是否紧密有无松动 皮管有无阻塞或破裂 检查过程医师应集中注意力 注意排除其他音响的干扰 如听心音时应注意排除呼吸音干扰 听呼吸音时又要注意排除胸件与皮肤磨擦产生其他杂音的干扰 45 第五节嗅诊一 定义 是通过嗅觉来判断发自病人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方法 二 异常气味1 酸性汗液 风湿热 长期服用水杨酸 阿斯匹林 46 2 狐臭 见于有腋臭患者3 痰呈恶臭味 厌氧菌感染 见于支扩 肺脓肿4 恶臭脓液 气性坏疽 呕吐物呈粪便气味 肠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