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作文指导应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从网上披露2011年上海高考一篇优秀作文说起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中有两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并以此发问“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毫无疑问,理解材料核心,正确领悟题意,是可能写出好作文的首要前提。然而总有许多考生在这第一关就卡壳了。问题通常被归咎为审题的差错,其实,根本的原因在于思维能力与思维逻辑的薄弱与欠缺。面对如此饱含深意的材料,不会分析,不会综合,不会概括,情况自然是中心抓不住,角度选不好。思路尚未理清,匆忙之中撮取一鳞半爪或者瞬间直觉,捡拾记忆里的典故轶事,便洋洋洒洒地挥笔,文章哪有站立得起来的? 从表象到本质,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分析。什么叫分析?分析就是把整体分条、分块、分层次地仔细观察与思考。比如“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话对吗?或者说这两个命题成立吗?它们分别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成立?一个高中毕业生凭着他们既有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体验,通过分析与思考是能够获得相应的见解与结论的。接着,再把这两句表面矛盾对立的铭文放在一起,分析与思考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含义。这种对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观察与思考过程,可以称之为综合。所谓概括,就是把综合的结果,选择适当的语汇、语段直至语句明确地表述出来。例如,任何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事物的存在形态不过是它们的过程,而过程都有它的结局和终点,包括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过去”;然而,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定理、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种种意识观念,比如物体总要下落,生命需要氧气,真理终将胜利,等等,这“一切都不会过去”。这就是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后获得的看法、观点。这也正是试题“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所期待的。如是,“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也就水到渠成了。 曾几何时,高考材料作文总会附有一句“写一篇议论文”的说明。近些年这句话没有了,就是说文体不限。可考生们不要误解了,那意思只是说文章的取材、结构,以至语言风格等,可以比较地自由。但是,凡要求对材料谈谈看法,说说意义,评评是非的,就是一种议论,即使散文色彩很浓,也属于所谓的议论性散文,它对论点论证等的要求,与议论文并无二致,而且,隐含于语句语段背后的逻辑关系一样必须严谨,它一样是思维能力与思维逻辑状况的体现。 现在让我们把话题转到本文的副标题上来。相信网上披露的优秀作文会有它的遴选过程,作文本身确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点评者也肯定是位有身份的老师。在此我首先必须真诚地声明,作文教学议论纷纷至今,我想也许只有通过对一些具体案例的剖析,讨论才有可能产生某种切实的效应。出于对作文教学的一贯关注,我将发表一点不同的看法,敬请有关老师和同学理解。为了便于讨论,让我们把网上上海高考优秀作文之首篇,以及专家的点评全文引述如下: 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 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显然未能躲过一场风波:由于她在得知本拉登被击毙后当众表示“十分”高兴,而惨遭德国知识界的集体质疑。尽管她已多次道歉以希望这场风波快点过去,但这似乎依旧难平众怒,甚至还有法官准备为此起诉她。(开篇无应试习气) 作为德国基督教民主党领袖的默克尔理应知道:根据基督教教义,任何生命都是等价的,都应该被尊重,哪怕是罪犯。正因为犯了这样一个看似微小的常识错误,即使她是权威的领袖,在涉及德国知识分子的底线问题时,她也最终无法过去。(拉登确应惩处,但不能“十分”高兴。有独到见解。这就是“理性的声音”。) 依旧是在德国,依旧与默克尔有关。前不久,德国前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引起德国国内一片哗然,为了保护这位将大有作为的政治新星,默克尔以“我们需要的是政治家而非学术研究人员”为之辩解,但是德国两万名教授联名上书反对,直截地表达了德国知识分子的态度。因为他们担心这将会成为日后学术不端的借口,他们又一次没有给默克尔面子,再一次让她“一切都会过去”的计划继续泡汤。(见解深刻,积累丰厚) 我感动于这样一群理性声音的存在,也欣然于确实因为这些知识分子对于任何权威都能以这种“一切都不能过去”的态度才最终成就了德国学术圈严谨的优良传统。(主题登场,自然天成) 然而,如此理性的声音又何曾仅仅嘹亮于德国?它又何曾沉默于经历过五千年光辉、五千年昏暗的华夏大地?(笔锋一转,到华夏) 尽管受到当时政治的压力,梁思成“拆掉北京的一座墙就等于扒掉我的一层皮”掷地有声,时至今日仍在我们耳边余音缭绕。当我们面对现在的北京已与其他城市毫无区别,当我们眼睁睁地看到古老的北京城只活在文字上、照片里、记忆中的时候,我们终究不禁感叹先生的先见之明,敬佩先生不顾一切的理性呐喊。也许政治的压迫一度埋没了先生的呼喊而让一切都过去了,但是历史的拷问却永远不会让错误过去。(对国运之关怀,情深) 回望历史,多少统治者以权威的姿态、以“一切都会过去”企图将真理掩埋的时候,又是多少知识分子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回答而绝对不容置疑。(责任感) “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知识分子的呐喊永远不会沉默!(再次点题,有个性,又中规中矩) 作为一名社会的准知识分子,当我们面对祖国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同时,倘若我们对于社会的阴暗面置之不理而臣服于表面的和谐,不勇于揭开那些隐藏在这表面和谐底下更多不和谐的元素,这又何尝不啻为一种真正的悲哀呢?(有气度) 真心希望有识之士在听到“一切都会过去”时,都能异口同声地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捍卫真理,以坚守住最后的底线。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而我们 是社会的良心。(说得太好了)简评:什么叫大气,什么叫深刻,这就是!一个中学生放眼世界,回眸历史,关注现实,不偏不倚,着重分析“理性的声音不会过去”,何等可贵!文章虽重点谈“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一面,但隐含着对某些人以为“一切都会过去”的侥幸心理的批评。这是一个有大关怀的学生。读罢文章,我真高兴!我们的下一代有人! 初读理性的,觉得从对资料的掌握、关心世事的视野,从叙述事理的娓娓道来,从语言文字运用较为熟练、文章结构的起承转合等方面看,作文者都具有相当的功底。然而,仅此并不就能成为一篇优秀的作文。一篇议论性文章的优劣,重要的要看它提出了什么问题,要看它怎样回答和解决问题,更要考察它的思维逻辑是否严谨。而且,材料作文,还必须审视所提问题是否出于对材料核心的理解、发掘,抑或合理的延伸。因为这一切才正是体现一个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逻辑状况之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理性的被誉为优秀作文,我以为是大有疑问的。 为使讨论话在实处,让我们先对文章进行一番梳理: 自然段,说的是德国总理默克尔讲话一再出错,尽管多次道歉以希望“一切都会过去”,但德国的知识界不给她面子,使“一切都不会过去”。称赞这是德国知识界理性的声音。 自然段,承上启下,点明这种理性的声音在华夏大地也未曾沉默。 例证是梁思成顶着压力反对“拆北京的一座墙”,虽然一度埋没了先生的理性呼喊而让一切过去了,但历史的拷问永远不会让错误过去。 概括强调,统治者以“一切都会过去”企图将真理埋没,而知识分子以“一切都不会过去”予以回敬。这就是知识分子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 指出知识青年对社会的阴暗面置之不理,不勇于揭开,让“一切都会过去”是一种悲哀。 希望有识之士针对“一切都会过去”要异口同声以“一切都不会过去”予以抵制,捍卫真理。 经以上梳理,可以看出文章显然地存在如下问题: 一、两句铭文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对立,被粗疏地理解为互不相容的是非意义上的矛盾对立。“都会过去”与“都不会过去”,是可以从字面理解其意义的,然而加上“一切”,没有例外,其意义便极为深广,需要从自然、社会等所有领域着眼去认识它。本文开头已有提及,两句铭文实质上是两个哲学命题,既对立又统一。试题中“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实际上是在提示考生必须注意这两句铭文既相对成立而又互相矛盾的深刻含义,应当调动既有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体验深入地思考,得出合乎逻辑的见解和结论,进而确立自己作文的主题和中心。但是,理性的却视“一切都会过去”为统治者企图躲避错误,掩埋真理的计谋,而视“一切都不会过去”为知识分子的理性声音,不让错误过去,捍卫真理。这就把“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简单地处理为互不相容的是非意义上的矛盾对立。这远离了试题的原委,纯粹是一种随意假想、闭门臆造。岂止是审题的差错,问题出在思维能力与思维逻辑方面。揣测原因,大约是作文者过于清晰地记住了有关默克尔的材料,所以一见“都会过去”与“都不会过去”,立即对上了号,于是错误的观点也便顺势而就。在这里,思维活动无所谓出发点,也无所谓针对性,只是跟着个人的主观意向走。思维能力与思维逻辑之薄弱与欠缺可见一斑。 二、作为论证的某些材料与判断,从事理上,或者说从思辨的角度是站不住脚的。比如,第自然段中有怎么一段话:“当我们面对现在的北京已与其他城市毫无区别,当我们眼睁睁地看到古老的北京城只活在文字上、照片里、记忆中的时候”。纵然,大建设对于北京古老文明的保护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当今北京的现状与这样的判断是不相符合的。是作文者对北京的现状了解不够呢,还是面对北京的现状判断的失误?或者说这个判断本身就不是合乎逻辑的思维活动的产物。说理、议论,藉以论证的材料或者判断必须是切实可信的,因为虚幻与不实是什么也证明不了的。总之,用上面那句与实际不相符合的判断,去拷问北京城变化的历史错误,并不切合。问题就出在思维逻辑的不够严谨。又比如,不让错误过去,抵制统治者掩埋真理的企图,这种理性的声音,似乎唯有发自过往的当今的与未来的知识分子,似乎唯有知识分子才是社会的良心。这是思维能力与思维逻辑缺乏周全性的表现。 三、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文章,从头至尾找不到一句明确表达作文者观点的完整的语句,这是当前高中生写作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文章的普遍性毛病。原因是思维能力与思维逻辑对于事物的认知尚未完善,理性的亦然。 基于以上三点,我感到疑惑,理性的怎么能超越几万同类而被誉为优秀作文?更感疑惑的是,优秀作文之首尚且问题多多,那它身后的汪洋怎堪回首?不过,情况似乎还不至于那么悲观,理性的就当前的眼光,也即是说并不以思维能力与思维逻辑为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文章的衡量核心,那么它还是称得上较好的作文。问题的关键是应当向哪边靠?是迁就、或者说满足于当前很有不足的高中生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文章的写作现状呢,还是确立更加客观的可望又可及的高一层次的目标?我以为改革作文教学者的指导宗旨,改革作文评论者的评论尺度,共同认可并且实践思维能力与思维逻辑对于高中生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文章写作的重要意义,那么,情况是可以逐渐地得以改观的。按着作文能力的潜质,理性的的作者假如高中阶段在议论文或者议论性作文的训练过程中,能够得到思维能力与思维逻辑方面的指导与鼓励,那么,面对今年的试题,他的应考作文肯定将另有一番真正可嘉的面貌。 至于点评,显然未能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逻辑方面的评述与培养。此处不多说。 思维能力与思维逻辑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独特武器。一个人能力的核心,本质上就是他的思维能力与思维逻辑的状况。高中的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文章的训练,目的是学习观察与阐述生活的内涵与本质,而这首先是一种发掘与发现,它需要思维能力与思维逻辑的不断积聚。所谓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文章其本质是思维活动的书面化。不会有思维混乱而质量上乘的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文章,也不会有思维清晰而质量糟糕的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文章。这就是说,提高思维能力与思维逻辑是提高学生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文章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门年代销合同范本
- 消防员培训考试考务人员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断桥铝窗维修协议书
- 豌豆种子试题带答案
- 施工项目门卫协议书
- 剧院新员工演出服务培训试题及标准解答
- 会计保险实务题库及答案
- 基于标准的学业质量管理:上海市A区初级中学的探索与实践
- 蒲江事业单位题库及答案
- 基于条件风险方法的含风电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模型、策略与应用
- 2026届浙江绍兴市高三一模高考政治试卷试题(答案详解)
- 武汉市江夏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宜宾环保停工通知书
- 工业厂房安全生产管理细则
- 2026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完整版)大学英语四级真题及答案(多套题及详解)
- 2026年能源加工公司煤炭料场管理制度
- 2025江苏徐州云龙区基层社区工作者招聘25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汽车保养快修课件
- 2025江苏扬州高邮市交通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拟聘用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硬笔书法分级教学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