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医伤科发展简史.doc_第1页
第一章-中医伤科发展简史.doc_第2页
第一章-中医伤科发展简史.doc_第3页
第一章-中医伤科发展简史.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篇伤科学发展简史教案学科名称:中医伤科学题目: 伤科学发展简史教学目的: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2、掌握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教学重点和难点:难点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重点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教学方法:课堂讲述和讲解为主。教具:powerpoint 课件。教学进程: “中医伤科学”定义: 是指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及骨关节损伤与疾病的学科部位:损伤(骨折、脱位、软伤) 疾病(骨病、畸形、肿瘤)发 展 概 况一、 萌芽时期(夏、商、周时期)工具(砭石、骨针)夏代: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商代:青铜器(刀、针)骨疾(疾手、疾肘、疾胫、疾骨)分科:“疡医” (食医、疾医、疡医 折疡、兽医)诊断方法(瞻、察、视、审)在一些序言、史记记载散在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二、 基础理论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医骨伤科学治疗观点及对开放创伤的治疗方法,有些已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诸如:切开排脓技术、脱疽的截趾技术、刮骨疗毒技术、金疮痈疽的追蚀法麻醉(麻沸散)、手术(刮骨疗毒)以及在方药和养生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成就。三、 伤科诊疗技术进步时期(三国、晋、隋唐、五代时期)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辑逸)下颌关节脱位、颅脑损伤的诊断、血管损伤的记录、危重创伤早期处理的方法南北朝:对于创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方法及经验,形成了中医骨伤科的诊断、治疗学。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金疮病诸候”二十三论、“腕伤病诸候”九论。对骨折创伤及其并发症的病源和证候有较深入的论述,对骨折的处理提出了很多合理的治疗方法。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最早的骨科专著),原名:理伤续断方典故:(摘自李经韦中国医学之辉煌P261)关于蔺道人的研究:蔺道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约生于790年,卒于850年。他姓蔺,名无从考证,因出家为僧,故称道人,是一位很有学识的僧人,精于骨伤理论和医疗技术。他一面修道,一面为贫病者、伤折患者诊病治伤。公元9世纪中,唐室日趋衰竭,统治者试图解决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于845年下令佛道僧尼26万多人还俗从事农桑生产,收回寺院上下数千万顷田地,还田于民。蔺道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怀着悲观厌世的思想,离开长安,到了江西宜春县钟村,隐姓埋名,过着隐居的生活。一次,经常帮助他耕耘的彭老头的儿子因上山砍柴折伤颈椎、肱骨,医多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蔺道人才重抄旧业,用自己高明的整骨技术,为其治愈了伤痛,避免了残废。从此,他的整骨特长名闻遐迩,求者日众。他就将自己的医疗技术和整骨书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彭老头,自己则另寻能够静处的环境安度晚年去了。正因为如此,人们将蔺道人的传书理伤续断方,改名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于481年公开出版发行(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学术水平:1、基本治疗方法:“1、煎水洗,2、相度损处,3、拔伸,4、或用力收入骨,5、捺正,6、用黑龙散通,7、用风流散填疮,8、夹缚,9、服药,10、再洗,11、再用黑龙散通,12、或再用风流散填疮口,13、再夹缚,14、仍用前服药治之” 。2、固定方法和原则:将“形不动则精不流”的治疗观点,运用到骨折固定疗法。3、对整复手法贡献:总结了历代手法治疗骨折脱位的经验。如:椅背复位法(肩关节脱位),其原理符合现生物力学原理。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翼方伤科方面的成就:主要记录了,治伤的药方(补益、生肌、强筋、筑骨)及技术(止血、镇痛、手法)等有效治疗手段。四、 中医伤科发展时期(宋元时期) 骨伤科文献与外科集中(北宋:“大医局”疮疡兼折疡科)代表:危亦林世医得效方1345年,江西南丰人祖传医五世家传的经验。系统地整理了元以前的伤科成就,并且有了很多创新和发展,使骨折和关节脱位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日益完善首创脊柱骨折治法“悬吊复位法” 五、 中医伤科兴盛时期明初:骨科逐渐从外科分出,系“接骨”和“金镞”,已有正骨和伤科之别,也即一般正骨和军阵伤科(金镞科),于隆庆五年改名外科和正骨伤科(又名正体科),外伤科的著作也陆续刊行,其数量达(20多种),名医相继辈出,学派形成。有代表性的书:1、异远真人著的损伤妙方,又名跌打损伤妙方现有刻本行世。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异远真人根据人体气血运行依赖十四经脉的理论,概括了前人和自己的用药经验,以行气活血为治疗大法,结合引经药物,创立了此“跌打损伤妙方”。该书是现存少林寺学派最早医学著作。全书包括“治法总论”:“用药歌”、“血头行走穴道歌”、“左右论”等治法中分为“穴位不同载方药102首,加有全身方28首,金疮方12首,通用方10首。所用之药多为辛、微温、辛平或甘凉之行气活血化瘀药。正如孙应科的募刻跌损妙方启中所说:“性皆和平无迅厉之品,法多加减,寓活泼之机。”被誉为“少林寺学派按穴位治伤、平和用药的开山师祖”。2、 “薛己学派”以御医薛己为代表,著正体类要 其特点:指出“肢体损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阐明了治伤整体和局部的辨证关系。特别突出了脾胃肝肾在伤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后人称为“温补骨伤科学派的”始祖。3、吴谦的正骨心法要旨是医宗金鉴丛书之一;对人体各部位的骨度,内外治法方药记述最详,既有理论,尤重实践,图文并茂。该书把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创造和改革了多种固定器。如:脊柱中段损伤采用通木固定,下腰损伤采用腰柱固定,四肢长骨干骨折采用竹帘、杉篱固定。4、钱秀昌的伤科补要记载了杨木接骨,这是利用人工假体代替骨头植入体内治疗骨缺损的种尝试。他对髋关节后脱位采用屈髋屈膝后伸复位法整复,“人抱住其身,一人捏膝上拔下,一手揿其骱头迭进,一手将大膀曲转,使膝近其腹,再令舒直,其骱有响声者,已上。”5.伤科汇纂是一部集明清两代伤科大成的名著,编撰者为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伤科名家胡廷光,以医宗金鉴中之正骨心法要旨为经,编书十二卷,分门别类,纲举目张。综观其书,重视手法的运用和方药的精研。此书资料丰富,且附医案,有论有方,切于临床。原书为抄本,1949年后出版排印本。内容:卷一、二为伤科总论;卷三治伤手法及工具;卷四伤科内证;卷五、六为各部骨伤;卷七、八列伤科方剂;卷九、十二为其他金刃器物损伤,虫兽啮伤及补遗。六、 近代中医伤科的流派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医伤科学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在此期间伤科学著作甚少,极其丰富的伤科经验散存在老一辈的中医师和民间中,缺乏整理和提高。新中国建立前后,中医伤科的延续以祖传或师承为主,医疗活动只能以规模极其有限的私人诊所形式开展。借此,中医的许多宝贵的学术思想与医疗经验才得以流传下来。十大有贡献骨伤科名家(流派):上海:王子平(18891979)伤科专家上海:石筱山(19041964)理伤名家上海:魏指新(18961984)“魏氏伤科”祖传21代传人北京:刘涛山(19041980)伤科专家广东:何竹林(18821972)伤科专家(本校第一任骨伤科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