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后赤壁赋.doc_第1页
14、后赤壁赋.doc_第2页
14、后赤壁赋.doc_第3页
14、后赤壁赋.doc_第4页
14、后赤壁赋.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赤壁赋导学案 答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总结归纳法;比较法,通过前后两赋比较理解文章主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在挣扎中走向成熟、痛苦与乐观并存的积极态度。【学习重难点】 1、重点:后赤壁赋中展示的苏轼的精神状态。 2、难点:探讨苏轼如何挣扎及挣扎的结果。【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链接1.苏轼:与黄庭坚(诗)合称“苏黄”,与辛弃疾(词)合称“苏辛”,与欧阳修 (散文)合称“欧苏”,与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2.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 3.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A级学习任务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临皋(go) 黄泥之坂(bn) 松江之鲈(l) 巉(chn)岩 蒙茸(rng) 虬(qi)龙 栖鹘(q h) 冯(png)夷 悄(qio)然 缟(go)衣 戛(ji)然长鸣 羽衣翩跹(pin xin) 揖(y)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黄泥之坂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B.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C.二客不能从焉 听其所止而休焉 D.将归于临皋 复游于赤壁之下 答案A(A均为音节助词。B的样子;相当于在。C句末语气词;兼词,于之。D介词,到;介词,在。)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四顾寂寥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安所得酒乎 C.顾而乐之 D.道士顾笑 答案:C(C与例句是看的意思,A拜访, B只是,D回头看)4、下列对“而”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顾而乐之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归而谋诸妇 反而登舟 俯而不答 予乃摄衣而上 听其所止而休焉 掠予舟而西也 A. / B. / C. / D. / 答案:C(表示顺承关系,表示修饰关系,表示转折关系)5、翻译下列句子: (1)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将要回到临皋去。两位客人跟随我,走过黄泥坂。 (2)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我就提起襟走上岸去,踩着险峻的山岩,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形如虎豹的山石上,登上象虬龙一样弯曲的树木,攀登鹘鸟栖宿的高巢,俯视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我了。6、解释下列句中“顾”的含义: 顾而乐之 看 道士顾笑 回头看 顾安所得酒乎 只是,不过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问,拜访 大行不顾细谨 考虑 念父母,顾妻子 顾惜,顾念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反而,难道 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答案:A(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间草木,景色是峭拔,而非清幽。) B级学习任务 1、同样是黄州赤壁,所游的时间是不同的,那么景色也发生了变化。作者在前赤壁赋中的情感变化是乐悲乐,那么在后赤壁赋中景色如何?作者的情感脉络是怎样的?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进行概括。后赤壁赋苏轼情感的变化:由景而乐,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又因景物而悲,悲而长啸,长啸后的放任漂流,随遇而安的平静心情作为过渡,引出道士化鹤的梦境,最终归之于空。乐悲、恐空(无奈之情) 2、在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何以会悲?明确:(1)、季节不同,景物相异(客观环境让人触景生情)景物色彩由秋季的明朗清丽、平宁悠远转为冬季的阴暗压抑、险峻肃杀 (巉岩、蒙茸、虎豹之石、虬龙之木、栖鹘之危巢、冯夷之幽宫、风起水涌) 景物的阴森恐怖让苏轼联想到自己生活的政治环境,没有出路前途。截然不同的景物也使作者对世事转瞬变迁感慨不已,从而联想到自己一生大起大落,顷刻间经历了由地方长官到阶下囚的异变。 (2)、只身一人登山,无友人相伴(主观的精神寂寞) 此时此刻的孤寂与下狱乌台,贬谪黄州前后险恶困窘、独立无援的处境何其相似精神上的孤苦无告。独游的豪兴变为激越的悲哀,悲哀无法抑制,于是长啸。 3、本文结尾描写了孤鹤,叙述了梦境,这些内容是否有特殊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首先明确“我知之矣”中的“之”指的是鹤乃道士所化。道士笑而不答意味着什么) 鹤的象征义: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传说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作者写了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暗示作者希望在精神上升腾入自然,将自己升华而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旷达之思。此时孤鹤、道士、作者已经三位一体。这种想法与道家文化对苏轼的影响密不可分。(年少时苏轼读庄子曾言:“吾昔有见于心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可见庄子所讲之理便是他一向心中所向往的。且他在黄州期间结交的朋友不乏僧人道士,他也“间一、二日辄往安国寺”披览佛经) 尽管苏轼一生崇尚儒学,讲究务实,“奋厉有当世之志”、“致君尧舜”,但每当其政治上遭遇挫折失意,他便会从老庄思想寻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脱。(旷达不因外物的得失荣辱所累)C级学习任务 4、你又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 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是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不知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 补充: 古典诗歌中动物意象的传统意义猿猴:它让人感觉到哀伤,凄厉。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咏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雁:是一种候鸟,它要随季节迁徙,它又是古人传递消息的一种方式,于是就象征着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等意义。 如“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马(铁马):马打上铁掌,就意味着要上战场,所以铁马就是战争,英雄气概的代名词了。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古代神话中,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拓展阅读】高考作文 苏轼的赤壁风飘飘,水潺潺,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纪缅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赤壁只为苏轼而光芒四射。赤壁,只属于苏轼。 风雨任平生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肩膀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挚意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厚实的肩膀承担起生命的重量 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岗,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寞。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后才回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鬓角,他只想快快回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仿佛又看见她凭栏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可如今,只有那棵棵松树掩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他的呼唤,他的手轻轻抚过坟头,将清酒缓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这是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深,如今只剩下自己形单影只,但他没有沉沦,他用他坚实的肩膀撑起这份悲痛,撑起他残落的家,用他的肩膀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化作一首千百年来被人传诵的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起对亡妻的思念。 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策马奔腾,锦衣华服,骑匹高头大马,浩浩荡荡踏过平岗,他挽弓射箭,呼啸声间射透天边云朵,霞光万丈,那是他对豪迈忠义的褒奖和勇敢无畏的勋章。他在军帐中端起一碗酒,二话不说干脆饮下,一擦嘴角,再度斟满酒。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