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外交学院翻译硕士MIT考研真题,参考书.pdf_第1页
2015年外交学院翻译硕士MIT考研真题,参考书.pdf_第2页
2015年外交学院翻译硕士MIT考研真题,参考书.pdf_第3页
2015年外交学院翻译硕士MIT考研真题,参考书.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 年翻译硕士考研详解与指导16 年翻译硕士考研详解与指导 11 矛盾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文学评论家 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 一 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处女作 蚀 三部曲 幻灭 动摇 追求 长篇小说 子夜 短篇 小说 创 造 林家铺子 农村三部曲 春蚕 秋收 残冬 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了文学奖金 后 定为 茅盾文学奖金 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 12 徐志摩 现代诗人 散文家 是新月派代表诗人 新月诗社成员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 陶及 欧美浪漫主义和睢美派诗人的影响 志摩的诗 是徐志摩自己编选的第一个诗集 翡冷翠的一夜 是徐 志摩的第二个诗集 猛虎集 和 云游 13 闻 多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坚定的民主战士 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的 挚 友 诗人和学者 新月派代表诗人 1923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红烛 1928 年出版第二部诗集 死水 14 朱自清 现代著名散文家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 具有 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他著名的诗集有 踪迹 散文集有 背影 你我 荷塘月色 匆 匆 等 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5 周作人 是鲁迅 周树人 之弟 周建人之兄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 文学理论家 评论家 诗 人 翻译家 思想家 中国民俗学开拓人 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与郑振铎 沈雁冰 叶绍钧 许地山 等人 发起成立 文学研究会 并与鲁迅 林语堂 孙伏园等创办 语丝 周刊 16 田汶 话剧作家 戏曲作家 电影剧本作家 小说家 诗人 歌词作家 文艺批评家 社会活动 家 文艺工作领导者 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他是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 是现代话剧的开拓者和戏曲改 革的 先驱 是中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 其中的 毕业歌 义勇军进行曲 等都曾广泛流传 义勇军进 行曲 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国歌 1935 年创作的剧本 回春之曲 是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来表现人民抗战 决心的作品 1922 年创作的话剧 咖啡店之一夜 获虎之夜 17 老舍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 文学家 戏剧家 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 是第一部作品 他所描写的 自然风光 世态人情 习俗时尚 运用的群众口语 都呈现出浓郁的 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18 巴金 现代文学家 出版家 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 五四 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 是 20 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 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1927 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 灭亡 激流 三部曲 家 春 秋 著名的长篇小说 爱情的三部曲 雾 雨 电 即使进入耄耋 之年仍能写出 随想录 这样的惊世之作 19 沈从文 现代著名作家 历史文物研究家 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边城 是这类 牧歌 式小说 的代 表 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小说叙述的是湘西小镇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 以及 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 淡淡的凄凉 20 曹禺 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 著有 雷雨 日出 原野 北京人 等著名作品 雷雨 不 仅 是曹禺的处女作 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21 夏衍 文学家 文艺评论家 著作有 心防 法西斯细菌 话剧剧本有 秋瑾传 上海屋 檐下 出版的选集有 夏衍剧作选 夏衍选集 报吿文学 包身工 创作改编的电影剧本有 狂 流 春 蚕 祝福 林家铺子 等 狂流 春蚕 秋瑾传 上海屋檐下 包身工 一个历史剧 秋瑾 和著名报吿文学 包身工 1937 年他完成了代表剧作之一的 上海屋檐下 22 中国现代派诗人 中国现代派诗群的兴起是新月派和中国早期象征诗派诗歌发展的结果 中国现 代派 形成的另 个重要原因是 现代 杂志在 1932 年的创刊 作为现代诗歌的平台 现代 的周围逐渐 聚集 起一批现代派诗人群 代表诗人有戴望舒 卞之琳等 23 钱钟书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文学研究家 代表作品是 围城 1947 围城 著名长篇小说 是 钱先生睢一的长篇小说 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 24 艾青 中国现代诗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 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 艾 青诗选 第一本诗集 大堰河 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 泥土气息浓郁 诗风沉雄 情调 忧郁 而感伤 25 赵树理 现代著名小说家 人民艺术家 开创的文学 山药蛋派 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 最 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小二黑结婚 山药蛋派 的开创者赵树理 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 代 小说的 铁笔 圣手 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26 伤痕文学 是本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 它得 名于 卢新华以 文革 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 伤痕 十年文革期间 无数知识青年被卷入了上山下乡 北大 人大 中财 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集训营 一对一保分 视频 小班 运动中 伤痕文学 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 它主要描述了知青 知识分子 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 通 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 较早在读者中引起反响的 伤痕文学 是四川作家刘心武刊 发于 人民文学 1977 年第 11 期的 班主任 27 寻根文学 以 文化寻根 为主题的文学形式 20 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 文化寻 根 的热潮 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 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 他们的创作被称为 寻根文学 28 反思文学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一批作家从政治 社会层面上还原 文革 的荒谬本质 并 追溯到此前的历史 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 和伤痕文学相比 其目光更为 深 邃 清醒 主题更为深刻 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 被称为 反思小说 29 莫言 第 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自 1980 年代以 系列乡土作品崛起 充满着 怀乡 以及 怨乡 的复杂情感 被归类为 寻根文学 作家 他的 红高粱 是 80 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 已被翻译成 20 多种文字 2011 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 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 通 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 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 起 处女作 春夜雨霏霏 成名作 透明的红 萝 卜 代表作品 红高粱 擅香刑 丰乳肥臀 生死疲劳 蛙 酒国 30 朦胧诗人 1980 年开始 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 被称为 朦胧派 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 的 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 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 新空间 文革 后朦胧 诗 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 舒婷 顾城 杨炼等人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 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 的基本范畴 这些基本范畴从不同方面反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 原因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 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 遍联系 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 而被某种现象所 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 又是不确定的 原因和结果相互作 用 原因产生结果 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 互为因果 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 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 原 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有一因多果 同因异果 一果多因 异因同果 多因多果 复合因果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意义 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 可以增强人们 活动的自觉性 预测性和调控性 2 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 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 程中一定要发生 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 可以出现 也可 以不出现 可以这样出现 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是有区别的 它们产生的原因 表现形式 在事物发展中 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 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 来 并为自己开辟道路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受必然性的支配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方法论意义 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把握 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3 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 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 的东西 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 合乎 必然性的存在 把握事物的可能性 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 非现实 的可能 性 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 反过来 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 立足现实 展望未来 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 发挥主观能动性 做好应对不利 情况的准备 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4 现象和本质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 征 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 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一方面 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 本质则 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 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是个别的 具体的 而本质是一般的 共同的 现象是多变的 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 现象是生动 丰富的 本质是比较深刻 单纯的 现象有真 象和假象之分 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 另一方面 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 它们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没 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 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即使假象也是本 质的表现 方法论意义 人们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 才能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是科学 研究的任务 5 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 的总和 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