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ppt_第1页
第三章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ppt_第2页
第三章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ppt_第3页
第三章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ppt_第4页
第三章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第一节相互需求方程式 第二节提供曲线及其分析 第三节出口的悲惨增长 思考在尼罗河下游 居住着两个农夫 一个叫安第斯 一个叫布阿吉 安擅长育种 不喜欢种地吃苦 布勤劳肯干 是个种地的好手 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 两人决定分工合作 由安专门为布提供良种 秋收以后 布按一定比例偿还稻谷 安每消耗100公斤稻谷能培育10公斤良种 这些良种交给布种下后 可比一般的种子增长200公斤 增长的200公斤稻谷应如何分配 来源 古埃及的传说 第一节相互需求方程式 一 相互需求方程式的提出及基本内容 简单的数字说明两个国家 两种商品 单一要素A国比较优势在于生产X产品 而B国比较优势在于生产Y产品 价格区域解释 A国用X产品交换Y产品 国内交换比率为10X 15YB国用Y产品交换X产品 国内交换比率为20Y 10XA B国进行国际贸易条件 A国在国际市场上出口X 且10X换 15YB国在国际市场上出口Y 20Y换来10X则产品X的价格区域为10 15 10 20 两国国内交换比例即国内的相对价格 价格区域图解 15Y A 16Y10X17Y18Y19Y20Y B 结论 从原点射出的射线代表着X产品与Y产品的价格比率 这条射线离哪个国家的国内价格比率线越近 则该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便越小 射线离哪国的国内价格线越远 则该国加入国际贸易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确切比率从图中难以确定 二 相互需求方程的解释 提出者 小穆勒 1806年5月20日生于伦敦 也是著名功利主义者 经济学家JamesMill的长子 James来自苏格兰的贫困家庭 苦学成功 17岁便为约翰 斯图亚特爵士选为其女之家庭教师 并被送往爱丁堡大学就读 1798年成为合格的传教士 但终身未传过教 1848年出版 政治经济学原理 相互需求理论 现实的国际贸易条件是使得双方出口的总收入恰好应该能够支付双方的总进口时形成的价格 相互需求方程式 又称国际需求方程式 基本含义是 在国际贸易中 两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决定于贸易双方对对方商品的需求程度 即每一国的出口量正好等于对方的进口量 国际交换的比例随着两国需求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其变化范围总处在两国国内的交换比例之间 相互需求理论 1 两国国内交换比价确定了国际交换比价的变化范围 两国间的商品交换比例是由两国国内商品交换比例决定的 而国内的交换比例是由等量的劳动投入生产出不等量的产品决定的 而实际的国际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由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决定的 举例说明 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2 均衡交换比例的确定和贸易利益的分配假设比例为10 17 英国愿意用10000码毛呢交换德国的17000码麻布 两个国家的进出口相等并获得贸易利益 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分工和交换 英国拥有的毛呢为10000码 麻布为15000码 德国拥有的毛呢为10000码 麻布为20000码 而现在为23000码 但如果英国认为这样的交换是不公平的 或者由于麻布的价格高而减少进口至出口毛呢8000 1 7 13600码 而德国对毛呢的需求量不变 仍然为10000码 这样就会使两个国家的需求不平衡了 交换比例也无法稳定 德国为了取得更多毛呢 只好降低麻布的价格以刺激英国对麻布的需求 假设交换比例变为10 18 在这个比例下 英国对麻布的需求增加 而德国由于毛呢的价格上涨 需求量减少 从而使得两个国家的毛呢 麻布需求量分别变为9000 1 8 16200码和9000 1 0 9000码 交易的比例重新稳定 贸易重新实现平衡 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总之 两种商品的贸易条件必须为双方需求对方产品的总量的比例 也只有总量达到均衡时 贸易才能实现均衡 这就是穆勒的所谓 国际需求方程式 或者 国际价值法则 根据这样的理论 国际贸易的利益大小取决于贸易交换比例的大小 国内外交换比例差别越大 贸易利益也就越大 实际的交换比例越是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 即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 这个比例对本国越不利 如对英国而言 越接近于10 20越有利 反之 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好处就不会太多了 贸易一方的出口量正好等于对方的进口量是国际交换比价唯一确定的条件 3 国际交换的比价随着贸易双方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基本评价 穆勒的相互需求论是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揭示了贸易条件的确定问题 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表现为 1 该理论的前提条件为两个国家的贸易可以达到平衡 但在实际操作中 这样的条件通常是不具备的 2 这种理论只是适应于经济规模相当的国家 并且两个国家的需求对国际市场价格有相当的影响力度 如果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相差悬殊 小国的需求强度远远低于大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则大国的国内交换比例就会成为国际市场的贸易条件 对小国反而有利 这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三 均衡国际贸易条件的决定 局部均衡分析 供求曲线考察一种商品或一个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的确定 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 下图中纵轴为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 横轴为丝绸的数量 贸易均衡商品相对价格的均衡分析 PS PW P3 P2 P1 C1 A Q1 DB E SB QS 进口 出口 QS QS A2 A1 C2 E2 E1 Dw DA Sw PS PW PS PW P3 C A SA E C Q3 0 0 0 a B国 中国 b 国际市场 c B国市场 美国 局部均衡分析 供求曲线 说明A图表示中国丝绸的供求曲线 C图表示美国丝绸的供求曲线 当国际贸易发生时 其条件必然是国际市场价格介于P1与P3之间 中国将出口对于它而言是超额部分的丝绸CE部分 而美国将进口C E 丝绸以满足国内需求将中国在P2条件下愿意出口的数量CE平移到B图得到世界市场的丝绸供给曲线 同样 平移C E 可以得到需求曲线结论为 P2是双方认可的价格 进出口贸易均衡 如果发生变化就会改变两国的需求和供给 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贸易平衡 贸易条件 本国出口商品数量表示的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 穆勒观点 一国最为有利的贸易条件是国外对该国的商品有最大的需求 而该国对国外商品有最小的需求 一国产品的国外需求增加 贸易条件如何变化 作图说明 例 加入汇率因素 不再是以物易物 汇率 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 直接标价法 固定外国货币的单位数量 以本国货币表示 如 2014 9 10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615 20元 单位 100美元 通常是中间价 外汇买价 银行买入 低 与卖价 银行卖出 高 的平均值 间接标价法 固定本国货币的单位数量 以外国货币表示 只有英美等少数国家采用 固定汇率 基本固定的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不同货币区间的汇率 浮动汇率 可自由变动的听任外汇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 加入其他因素的相互需求 加入汇率因素 不再是以物易物 C图 进口 出口 图 两国货币值的 比率价格决定机制 供求关系 两种产品 M X S A B S D D 汇率 D C X M 0 0 0 0 45o 第二节提供曲线及其分析 国际贸易条件的一般均衡分析工具 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 AlfredMarshall 1842 1924 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甚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出生于伦敦区朴实的中产阶级家庭 背叛了他父亲成为牧师的意愿 去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数学并获得学士学位 并被选为圣约翰学院教学研究员 1890年发表的 经济学原理 被看与 国富论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齐名的著作 培养了凯恩斯 庇古等先后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的著名经济学家 提供曲线图是较为复杂的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方法 提供曲线的基础是 供求相等决定价格 提供曲线的本质是 相互需求曲线 是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的集合 两国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确定的价格 就是国际商品的均衡交换价格 交换比率 一 贸易无差异曲线 经济含义 在福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反映进出口组合的情况 YIIIOX A B C Y1 Y2 X1 X2 上图曲线说明 图中X Y两种或两组产品的消费组合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可以有无数 我们假设两种消费组合 由于A和B组合都在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 因此两种消费的福利水平一样 但消费的数量的组合不一样 A点代表消费消费较多的Y产品和较少的X产品 B点代表较少的Y产品和较多的X产品 然而 在一个经济体生产函数不变时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不变的 它与社会无差异曲线只能是一个切点 不可能产生两种消费组合 但如果存在进出口时 情况会发生变化 中国 中国提供曲线 E D A G C F B I1 PS PW 1 2 R 0 20 40 60 I2 PS PW 1 Ps Pw 1 2 5 Ps Pw 1 2 Ps Pw 1 E D 20 40 60 小麦 w 丝绸 S 小麦 w 丝绸 S C 提供曲线 又称为相互需求曲线 是指一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 为了进口某一种商品而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 二 提供曲线的作图及说明 Ps Pw 1 3 说明图中的A点为封闭状态下中国的均衡点 在PS PW 1的情况下 均衡点移至B点 中国将使用60单位的丝绸与美国60单位的小麦进行交换 从而提高了其社会福利 无差异曲线移至更高的E点 同样 如果Ps Pw 1 2 中国将用40单位的丝绸交换美国20单位的小麦 而当Ps Pw 1 3时 就不会有国际贸易发生了 这样 我们将介于1 3和1之间的各点相连 就获得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供应丝绸的曲线 中国的提供曲线 使用同样的方式 美国也可以获得供应小麦的提供曲线提供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一种贸易条件 越接近原点 国际市场价格越接近国内价格 对中国越不利 反之则对中国的出口有利 一般均衡分析 提供曲线 提供曲线的回弯部分表示中国出口丝绸的数量减少 这是因为随着PS PW比值的升高 中国的收入增加 这种增加不仅会刺激中国对小麦的需求 同样也会刺激中国对丝绸的需求 这时 替代效应就会小于收入效应 即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对丝绸的需求量增加 中国就会减少丝绸出口 比如俄罗斯的石油 对国际贸易分析的基础是需求对供给的影响作用 X Y O W W1 W2 A国提供曲线的严格推导 上图提供曲线表明 在不同的相对价格 从原点射出的射线 下 该国愿意以一定的出口换回一定的进口 而从原点射出的各条射线 就是贸易条件线 价格线 较高的贸易条件意味着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三 国际贸易的均衡价格 提供曲线的实质 是相互需求的原理 提供曲线既是供给曲线 又与一般的供给需求曲线有差别 在确定国际价格的过程中 交易双方的商品供给和需求必须是平衡的 交易双方的国际收支必须是平衡的 不存在盈余和赤字 交易双方的生产应该是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的最大产出状况 X T Y E A Ta F C K K D G M H O L B Tb J 一般均衡贸易模型 四 对提供曲线的评价 一 三个条件1 国际贸易价格总是在提供曲线的交点上 而该点需要满足国际收支平衡 即参与贸易国家的进出口价值相等 2 同时要求各国商品需求平衡 即一国生产的商品恰恰是另一国需要的 相互需求的数量正好相等 3 生产必须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即最大生产量 和实现最大的福利水平 二 提供了国际贸易价格的自动恢复机制当一国的供给 出口 大于另一国的需求时 出口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会下降 而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便会相对上升 进口再次平衡 最终会恢复均衡 当一国的供给小于另一国的需求 则价格上升 使得出口增加 而贸易对手国的出口价格则相对下降 最终再次恢复平衡 二 提供了价格的自动恢复机制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 提供曲线 20 40 60 小麦 w 丝绸 S 20 40 60 中美 贸易条件的一般均衡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 PS PW 2 0 A C D E N PS PW 3 2 PS PW 1 PS PW 1 2 PS PW 1 2 5 C T T1 E1 一般均衡分析 提供曲线 两国的需求变化可以影响到贸易条件如果中国对小麦的需求增加 这时它的提供曲线就会由OC变为OC 代表中国需要出口更多的丝绸才能换取同样数量的小麦 贸易条件恶化 这时 国际市场两种商品的贸易条件 即价格比也会由原来的OT变为OT 中国会遭受损失而美国会因此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由此可见 两国相互需求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贸易条件 当一国的供给和需求发生变化 如收入水平提高 消费偏好改变 技术改进或新的资源得到利用和开发等 时 就会使均衡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一国贸易条件改善 出口同样数量的商品能换回多的进口品 另一国贸易条件恶化 出口同样数量的商品只能换回较少的进口品 贸易条件的改善和恶化 Y产品 X产品 O Y1 Y2 E1 E2 T2 T1 X1 X2 在均衡贸易条件下 T1 Y1 X1 即A国出口X1数量产品能换回Y1数量的进口品 现由于某种原因A国得提供曲线OE1外移到OE2 新的均衡条件为T2 T2 Y2 X2 即A国出口X2数量产品只能换回Y2数量的进口品 由于T2 T1 出口单位产品而换回的进口品减少 而B国的情况恰好相反 A2 A1 B T1 Y1 X1 T2 Y2 X2 提供曲线的理论核心是建立在边际效用理论基础上的 本质上解释的是价格决定而非价值决定 贸易条件的决定与进出口数量的决定有着互为因果的现象 在提供曲线的理论中存在着理论的假设与实际不符或过于严格的情况 三 评价 第三节出口的悲惨增长 Immiseringgrowth 在一定条件下 一国生产规模的扩大 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推移 沿着原有优势推进 即如果该国原有优势在于生产某种产品 现在进一步扩大该种产品的生产 但由于原有的贸易比较优势不变 贸易出口的扩大不仅没有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提高 反而因为出口增加而有所下降 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该国的贸易条件极度恶化由杰克迪什 巴格瓦蒂 JagdishBhagwati 提出 一 出口的悲惨增长 不幸增长 内涵 Y O X A A Tw Tw C PPC2 PPC1 图3 12出口的悲惨增长 C 生产可能性曲线从PPC1向外扩张PPC2 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扩大 生产点A外移到A 生产增加的同时 贸易出口也因之得到增长 但是贸易结构不变世界价格线在该国生产扩大 出口增加后发生变化 从TW移至TW 斜率变化即价格变化 结果是出口增加 价格 贸易条件 下降 即单位出口换得的进口下降 总体福利水平下降 即消费点从C下降到C 普雷维什 辛格 1949 在联合国的研究中指出 从1870年至1938年 英国的贸易条件由100上升至170 推出发展中国家的条件由100下降至100 170即59其他经济学家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在不同的程度恶化 也存在改善的成果 图形说明 二 出口悲惨增长的条件和案例 1 单一经济的发展中国家2 国际市场上的大国 出口商品为初级产品3 产品价格弹性小4 出口导向型经济 严重依赖出口只有上述条件具备时 出口的悲惨增长才会发生 否则 即使出口增长导致贸易条件恶化或不变 福利水平提高 一 出口悲惨增长的条件 O Y X C I A a 贸易条件恶化时的福利提高 在 a 中 尽管出口产品的国际价格有所下降 但下降的幅度尚不足以造成该国福利水平的下降 O Y X C I A b 贸易小国出口增长的福利水平提高 在 b 中 由于该国是个小国 对于国际市场的价格不会产生影响 而且世界对于该国的出口是可以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全部吸收的 因此出口的增长带来了福利水平的提高 无差异曲线离原点的距离加大了 大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OPEC盲目开采 增加原油出口我国初级产品恶性竞争出口普雷维什 19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