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试题(含解析)1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1)春潮带雨晚来急,_。(2)_,影入平羌江水流。(3)正是江南好风景,_。(4)_,何人不起故园情。(5)有约不来过夜半,_。(6)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_,_,_。_。(7)独坐幽篁里,_。_,_。【答案】(1)野渡无人舟自横(2)峨眉山月半轮秋(3)落花时节又逢君(4)此夜曲中闻折柳(5)闲敲棋子落灯花(6)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7)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共12分)【解析】知识点: 基础知识与运用名篇名句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背诵、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关键在于学生平时要加强记忆、积累。背诵时要准确把握诗句的含义,根据诗义强化对字形的记忆,这样就不容易把字写错。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应注意“渡、峨眉、鬓、帖、啸”的正确书写。2查看课件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冗(rng)杂 庇(p)荫 孜孜(z)不倦 忧心 忡忡(chng)B.砭(bin)骨 告 罄(qing) 怏(yng)怏不乐 迥(jing)乎不同C.娴(xin)熟 吞 噬(sh) 戛(g)然而止 参 差(c)不齐D.炽(ch)痛 赢(li)弱 毛骨 悚(sng)然 锲(q)而不舍【答案】B 【解析】知识点: 基础知识与运用拼音与汉字字音辨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拼读汉字字音的能力。汉字拼读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A项中“庇”应读b;B项全部正确;C项中“戛”应读ji;D项中“锲”应读qi。故选B。3 打开二维码 查看课件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肿胀 忘下断语 回环曲折 语无伦次B.延绵 杂乱无张 勇往直前 姗姗来迟C.蓦然 家喻户晓 一拍即合 眼花缭乱D.筹画 迫不及待 相得益彰 略胜一愁【答案】C 【解析】知识点: 基础知识与运用词语词语辨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作答此类题,要靠学生平时多记忆、多积累,能够正确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写法,力求准确辨析。本题A项中“忘下断语”的正确写法是“妄下断语”;B项中的“杂乱无张”的正确写法是“杂乱无章”;C项中词语的书写均是正确的;D项中“筹画”的正确写法是“筹划”,“略胜一愁”的正确写法是“略胜一筹”。故选C。4 打开二维码 名著阅读 我抓了一件笨重的短皮大衣。把脚伸进了不知道是谁的靴子里,走上台阶。门外的景象实在太让人震惊了:火蛇乱窜,啪啪的爆裂声和外祖父、舅舅、格里戈里的叫喊声响成了一片。 外祖母头顶一条空口袋,身拔麻被,飞也似地冲进了火海。她大叫着:“混蛋们,硫酸盐,要爆炸了!” “啊,格里戈里,快拉住她!” “哎,速下她算完啦”外祖父狂叫着。 外祖母又钻了出来,躬身快步,两手端着一大桶硫酸盐。浑身上下都冒烟。“老头子,快把马牵走!” 外祖母哑着嗓子叫喊:“还不快给我托上来,哎呀,我都快着火了!” 格里戈里用铁锹铲起大块儿大块的雪往染坊里扔着。 舅舅们拿着斧头在他身边乱蹦乱跳。外祖父在忙着往外祖母身上撒雪。 外祖母把那个桶塞到雷堆里之后,打开了大门,向跑进来的人们鞠着躬:“各街坊邻居,快教救这大火吧!马上就要烧到仓库了,我们家就要被烧光了,你们也会遭殃的!” “来吧,把仓库的顶子扒掉,把干草都扔出去!格里戈里,快!” “雅科夫别瞎跑,把斧头拿来,铁锹也拿来!各位各位,行行好吧,上帝保佑!”(1)请概括选段内容(限15字以内)(2)从选段中能够看出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2分)外祖母指挥大家救火。(只答“救火”得1分)(2分)从选段中可见外祖母在危难面前能果断勇敢、沉着冷静、舍己为人。【解析】知识点: 基础知识与运用名著导读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的阅读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阅读,多积累。(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这类问题时,要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可抓住关键性的议论抒情的语句。按照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的结构来概括,通过阅读可以看出本文写外祖母指挥大家救火的故事。要注意字数的限制。(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这类题时,要理解名著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这要在文章中能找出对应的地方,并通过他们的动作、语言、心理来分析人物形象。文中通过对外祖母指挥大家救火过程中的语言、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外祖母在危难面前能果断勇敢、沉着冷静、舍己为人。5 打开二维码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觅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类。”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世隶耕(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不能称前时之闻(4)泯然众人矣【答案】(4分)(1)属于 (2)通“攀”,牵、引、拉 (3)相当 (4)消失【解析】知识点: 阅读理解与鉴赏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含义 阅读理解与鉴赏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通假字 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实词及通假字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本题中要注意“扳”是通假字,通“攀”,翻译为“牵、引、拉”。6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觅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类。”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1)即 书诗四句 (2)军 书十二卷B.(1)宾客 意少舒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 意C.(1)余 闻之也久 (2)但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D.(1)不能 名其一处也 (2)并自为其 名【答案】C 【解析】知识点: 阅读理解与鉴赏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含义 阅读理解与鉴赏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阅读理解与鉴赏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积累。实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A项第一个“书”是动词,书写的意思,第二个“书”是名词,名册的意思;B项第一个“意”是心情的意思,第二个“意”是主旨的意思;C项两个“闻”都是听说的意思;D项第一个“名”是说出的意思,第二个“名”是命名的意思。C项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C。78 打开二维码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觅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类。”(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邑人奇之,稍稍宾窖其父(2)方仲永自幼天资过人的具体表现有两处,分别是_和_。“泯然众人矣”的主要原因是_。(用选文中原句回答) 【答案】【小题1】 (6分,每句3分)(1)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就)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2)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把他的父亲看做宾客。(请他的父亲去做客)【小题2】 (3分)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解析】知识点: 第7题: 阅读理解与鉴赏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 第8题: 阅读理解与鉴赏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内容理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翻译通常以直译为主,就是从词语到语法结构直接对译,将原文词句落到实处,准确、晓畅地进行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现象。本题中要注意“自是”“立就”“文理”“奇”“宾客”的翻译。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重要语句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通常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再根据题目的要求筛选重点语句。阅读选文,可知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是方仲永,重点记叙了方仲永幼时易于常人的才华和他父亲的做法。根据题目要求,可知“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和“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两句话表现了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面对方仲永的天资,他父亲的做法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终使方仲永“泯然众人矣”。913 打开二维码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剐注意,常常跪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经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幺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债愤的,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1)简要概括选文内容。 (2)“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能够证实猫的罪状的一个词语是_,“畏罪潜逃”为什么要加引号? (3)文中几次使用了“一定”这个词语,有什么作用?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联系全文说说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小题1】 (2分)我冤枉了一只没有吃芙蓉鸟的猫,留下了深深的悔恨。【小题2】 (2分)凝望 否定了猫是畏罪潜逃的【小题3】 (3分)强调我的判断的正确性,为下文揭示我对猫的冤屈做铺垫,更加突出了我的悔意和内疚。【小题4】 (3分)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成针、刺我良心的针,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自己悔恨与自责的心理。【小题5】 (2分)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内容上,是写因为“我”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心中负罪感永远无法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及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久”不养猫。表达了“我”的深深的内疚和自责。【解析】知识点: 第9题: 阅读理解与鉴赏散文阅读散文的内容和主题 第10题: 阅读理解与鉴赏散文阅读散文的内容和主题 第11题: 阅读理解与鉴赏散文阅读散文的内容和主题 阅读理解与鉴赏散文阅读散文语言赏析 第12题: 阅读理解与鉴赏散文阅读散文语言赏析 第13题: 阅读理解与鉴赏散文阅读散文的内容和主题 阅读理解与鉴赏散文阅读散文的结构和线索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时,要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了解故事情节,以人物活动为中心,抓住本文三个信息点“我”“芙蓉鸟”“猫”,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这个方面概括情节点,语言要简洁,不必叙述细节。本选文写了我冤枉了一只没有吃芙蓉鸟的猫,留下了深深的悔恨。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句在文中含义及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前后文语境来分析。通读选文,结合前后文的意思,正是由于“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所以才有“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的结论,故能够证实猫的罪状的一个词语是“凝望”。从文章第13段来看,“畏罪潜逃”加上引号否定了猫是畏罪潜逃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点词句在的作用和含义的分析理解能力。做这类题时,要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弄清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句子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产生什么样的效果。阅读全文,可以看出文中几次使用了“一定”这个词语,强调我的判断的正确性,为下文揭示我对猫的冤屈做铺垫,更加突出了我的悔意和内疚。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赏析的能力。品析文章的语言,首先要弄清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句子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结合语境来分析,我们可以先从修辞手法入手,再说这种修辞的内容,表达什么感情。最后写出其作用就可以了。“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成针、刺我良心的针,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自己悔恨与自责的心理。本题考查学生在理解文章基础上对重点段落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弄清楚该段所表达的意思,然后从在结构上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来分析。“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位于文章最后一段,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内容上,是写因为“我”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心中负罪感永远无法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及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久”不养猫。表达了“我”的深深的内疚和自责。1419 打开二维码 查看课件 蝈蝈赵丽宏 窗台上挂起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子。一只草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 “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真怪了。”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蝈蝈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 “它不肯叫,准是怕生。”小女孩说。 “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 “别瞎说!”老人把笼子挂到小孙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说:“别着急,它一定会叫的!” 整整一天,蝈蝈无声无息,两个孩子也差点把它忘了。 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吃了辣椒,它就会叫的。”他很自信。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趴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整个白天,蝈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夜深人静的时候,蝈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听见么,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两个孩子睡得朦胧,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蝈蝈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言:“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 “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于是两个孩子自问自答了。 “它大概也热得睡不着,所以叫。” “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人们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 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蝈蝈的叫声了。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在那儿,可里面的蝈蝈不见了。小笼子上有一个整齐的口子,像是用剪刀剪的。 “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1)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 (2)开头对蝈蝈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不同的人对蝈蝈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4)文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白发老人怎样的心情? (5)“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笼子真的是咬破的吗?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6)文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小题1】 (2分)一位老人买蝈蝈然后又放了蝈蝈。【小题2】 (2分)开头对蝈蝈“不安”、“可怜巴巴”、“呼唤、祈求” 的描写,形象贴切地写出了蝈蝈对飞出笼子的渴望,为下文做铺垫。【小题3】 (3分)孙子和孙女好奇,天真,感兴趣;父亲,在闷热的难以入睡的夜晚发出怨言;爷爷(白发老人),好奇买回,受到孩子的启发,产生同情心,放掉蝈蝈。【小题4】 (2分)听了儿子的怨言,听了孙子、孙女的议论,觉得虽是好心,但感觉有做错事的愧疚感。 (意思对即可)【小题5】 (3分)不是,是老人叹息后采取的行动。 结尾出人意料,引人深思。【小题6】 (3分)人类应该和动物和谐相处。(给动物一个自由生长的环境,不能因一己之私而束缚和禁锢它们)【解析】知识点: 第14题: 阅读理解与鉴赏散文阅读散文的内容和主题 第15题: 阅读理解与鉴赏散文阅读散文的表达技巧 第16题: 阅读理解与鉴赏散文阅读散文的内容和主题 第17题: 阅读理解与鉴赏散文阅读散文情感体验 第18题: 阅读理解与鉴赏散文阅读散文的内容和主题 阅读理解与鉴赏散文阅读散文的表达技巧 第19题: 阅读理解与鉴赏散文阅读散文的内容和主题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写作对象,依据写作线索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本文以一只蝈蝈的命运为线索,具体描写了一家三代对待蝈蝈的不同态度。其中重点写了老人对待蝈蝈的态度:蝈蝈是老人买回来的,最后又是老人放走的(小笼子上有一个整齐的口子,像是用剪刀剪的)。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概括文章内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散文中描写手法的作用。作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题干,明确要求,再回到文章中找到具体描写的语段,细读语段,结合段中的重点词句分析描写的作用。根据题干要求,应到文章开头寻找对蝈蝈的描写。细读这一段,作者重点描写了蝈蝈的神态(不安、可怜巴巴)、动作(伸、呼唤、祈求),再结合蝈蝈此时的处境(在笼子里)可知,这些描写形象贴切地写出了蝈蝈对飞出笼子的渴望,为下文做了铺垫。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应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再根据题干中的要求和提示,概括答案。本文以一只蝈蝈的命运为线索,具体描写了一家三代对待蝈蝈的不同态度。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三代人对待蝈蝈不同的态度。从“它不肯叫,准是怕生”“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可知孙子孙女的态度是好奇、天真,对蝈蝈感兴趣;从“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可知父亲在闷热的难以入睡的夜晚讨厌蝈蝈;从“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蝈蝈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和“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中可知,白发老人(爷爷)因为好奇买回了蝈蝈,又因为孩子的话产生了同情心,放了蝈蝈。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点语句表现的人物情感的能力。作答此类题,应细读画线句子,理解其内容,再结合上下文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物的情感。阅读划线句,其重点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劳动教育专业题库- 劳动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2025年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题库- 社会体育组织者的风险管理与处理
- 2025年大学特殊教育专业题库- 特殊教育中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 2025年大学国内安全保卫专业题库- 中国国内安全保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2025年大学警卫学专业题库- 消防安全知识宣传与普及活动
- 2025年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试试卷:焊接操作人员职业健康知识试题
- 2025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库:火灾预防与逃生应急评估指标试题
- 2025年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时间序列分析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试题
- 2025年大学人文教育专业题库- 教师素质与人文修养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儿科护理学专项)真题模拟与解析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精细木工项目技术文件(初稿)
- VR医学模拟手术训练系统
- 街道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 初中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讲义(20讲全)
- 2024年锅炉操作工(技师)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蓄水池工程施工方案全套资料
- 可解释性AI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锚杆施工合同范本
- 2024-2034年中国电力运维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4土建工程承包合同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