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2. 通过揣摩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品味诗词艺术特色。3、积累古诗常见意象,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课前预习案一、课文助读1、词人介绍及词作背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李清照自幼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元丰宰相王圭的长女,也有出众的文学才能。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了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着相当高的文学修养。婚后,两人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俩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如: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但其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之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声声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2、诗歌常见意象积累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请结合下列诗句,探究意象的内涵。(1)有关酒的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 短歌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雁”意象的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黄花”意象的句子: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征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有关“梧桐”意象的诗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相见欢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之物二、预习自测:1、这首词的词眼是 愁 。默写出词眼所在的句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中还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赏析)艺术手法:三句十四叠字,巧妙发挥了双声叠韵的作用,既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又形象地丰富了内容,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内容上来看,实分三层,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寻寻觅觅”,这是她的动作,她在寻找什么?心中若有所失,想要抓住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只是空虚,感到“冷冷清清”,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文情并茂地描写了女主人公凄苦无言的凄凉心情。同时奠定了全词哀怨凄凉的感情基调。3、整首词除了运用直接抒情外,更多的是在间接抒情,通过一些意象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典型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冷清凄美的意境 传递出孤寂愁苦梧桐 细雨、课堂检测案一、基础题(共16分,第14题每小题各3分)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 B.深秋 C.初春 D.暮春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答案:1.B 2.D(应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D(次第:光景,情形)4.B(上阕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2、阅读永遇乐,试分析词的思想感情: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1,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2。来相召、香车宝马3,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4,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5。铺翠冠儿,捻金雪柳6,簇带争济楚7。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注释: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中州:即中土、中原。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三五:十五日。此处指元宵节。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雪柳:雪白如柳叶之头饰;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参见岁时广记卷十一)。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簇带:簇,聚集之意。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济楚:美好、端整、漂亮。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1、这首词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对比手法:今昔对比,现在的元宵和“中州盛日”的元宵对比。他人与我对比乐与悲对比:“中州盛日的元宵乐,今年的元宵悲。在今年的元宵中,别人欢乐,“我”伤悲。在对比中含有反衬,这就把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慨鲜明地突现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上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写的都是乐景,但表达的是哀情。课后检测案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点 绛 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本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描绘的是她早年的生活,试分析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答案:词中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通过神态描写展现了少女的娇媚风姿,三、四句写出了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心理。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俱乐部管理办法
- 南沙区工程管理办法
- 对银行客服管理办法
- 新设备试用管理办法
- 武汉市征收管理办法
- 学校积分制管理办法
- 沈阳市餐厨管理办法
- 学校水电暖管理办法
- 多能工培养管理办法
- 机电零事故管理办法
- GB/T 9813.2-2016计算机通用规范第2部分:便携式微型计算机
- GB/T 19378-2003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 上海高一数学教材电子版
- GB 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
- 迈瑞BC-5800血细胞分析仪故障分析与维修2例
- 湘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 供应商库入库资料
- ISO 31000-2018 风险管理标准-中文版
- 河北省廊坊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危货运输安全知识
- 沈阳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范文证明书(三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