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港口近年来的经济发展_第1页
浅谈我国港口近年来的经济发展_第2页
浅谈我国港口近年来的经济发展_第3页
浅谈我国港口近年来的经济发展_第4页
浅谈我国港口近年来的经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叮叮小文库浅谈我国港口近年来的经济发展 摘要:我国海岸线曲折、漫长,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总计32000多千米。其中大陆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全场18000多千米。因而我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海岸带地区已经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被誉为“黄金地带”。因而,各种港口城市便越来越在我的经济发展中国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字:港口经济, 经济发展 Abstract: our coastline is winding and long, the total mainland and islands are more than 32000 kilometers. One north up the yalu river mouth of mainland China, the south to the BeiLunHeKou, a more than 18000 kilometers. So our country is the world of one of the longest Shanghai state. Since the 1970 s, China has the coastal areas have become the forefro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known as the gold zone. Therefore, all kinds of port city will more and more in my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reflects unique advantage. Keywords: the port economy, economic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F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所谓港口经济,业内通行的说法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经济。” 我们可以把港口称作一个行业。在世界上,港口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产业,它是所在城市、区域、腹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港口业又是一个社会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它对所在城市、区域、腹地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所在城市、区域、腹地经济的繁荣是港口得以发展的重要依托。 港口经济的发展对一个经济体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从中国还是世界经济地理布局来看,沿海港口地区经济均好于内陆地区。沿海地区的迅速繁荣与港口经济的促进作用密不可分。例如,二战后新加坡趁其他国家恢复战争创伤之际,加快修复港口码头并大力发展海运业,扩大转口贸易,形成了炼油、造船为主的制造业体系。新加坡除给马六甲海峡的往船只提供补给外,还向其他国家出口。另外,新加坡还大力发展临港炼油业。炼油业是该国最大和最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已经成为远东地区燃料油最大的交易市场和定价中心。另外,新加坡已成为苏伊士运河以东,日本以西最大的维修、制造船舶的基地。可见,新加坡经济的腾飞,都是利用港口的优势。 同时,利用港口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韩国、台湾、香港的经济的起飞以及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的崛起,莫不与港口经济、出口加工息息相关。 在世界经济的地理格局中,我国沿海地区面临着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是经济发展最活跃、海洋运输最繁忙、世界经济核心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所以我国的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成为国内经济最发达地区,沿海港口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与分布的战略性预测,我国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把沿海拥有港口的14个城市设立为“沿海开放城市”,这就是对“港口经济”的战略设计。在港口经济中,港口吞吐量被公认为重要的经济先行指标之一。“春江水暖鸭先”知港口货物吞吐量,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中国港口的最新变化,主要得益于煤炭、铁矿石、原油、大豆等大宗商品的快速进口。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其需求量直接反映了钢铁、电力、化工等重化工业景气度。 2006年,由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共同发布的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报告显示,我国港口区域经济差异十分明显,总体上,南部港口经济先声夺人,东部港口经济异军突起,环渤海经济圈港口经济奋起直追。 该报告认为,上海港是最具国际化竞争力的港口。上海港在13项指标中,11项指标排名第一,一项排名第二,惟一劣势是上海港的区位指标。上海港一直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势头,与上海市以及长江三角洲的发展紧密相关。临港工业的互动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动,外资、外贸、外商和国际航线都是上海港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上海港正在快速向成熟的国际性港口迈进。 深圳港被评为最具效益竞争力的港口。在13项指标中,深圳港两项指标排名第一,两项指标排名第二,六项指标排名第三,竞争力最不占优势的是深圳港的货物吞吐量,但是这一劣势却被深圳港强大的集装箱吞吐量所弥补。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型港口,深圳港近几年的发展主要是以珠江三角洲和香港为依托,逐步建设成为效益型港口,在单箱成本、单吊成本、单箱收费、效率和利润等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 最具创新竞争力的港口是青岛港。青岛港依靠其创新精神,充分发挥电子化优势,利用山东省作为强大经济腹地,为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青岛港集港口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和信息化于一身,研发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是其竞争优势所在。 最具民营化竞争力的港口是宁波港。该港利用自身优势,冲破各种阻力,借助民营资本,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部分。宁波港积极调整战略目标,与舟山港强强联手,建设“宁波舟山”一 化工程。民营经济所具有的信息灵、转向快、效率高的特点在宁波港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报告中,广州港被评为最具进取型竞争力的港口。而最具政府支持型竞争力港口是天津港。厦门港作为台海型港口,其发展是台湾海峡两岸经济的晴雨表。大连港由于观念的落后和行为的保守,被评为最具有保守性的港口。连云港则属于爆发式增长的港口。 被评为最具竞争力潜力港口的营口港,由名不见经传的河口小港转向临海港口,从1995年到2006年上半年,每年保持高速发展,发展速度高于辽宁省和全国平均速度。无论从港口产权结构,还是从区位优势和竞争战略来看,营口港潜力巨大,竞争实力不容忽视。 那么,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港口经济建设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这么飞速地发展呢?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产业转移深入推进,这使得外向度极高的港口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港口经济发展又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 从国内环境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态势继续长期向好。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宁波开拓国内市场、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我国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竞相发展、你追我赶的态势进一步凸显,区域竞争更为激烈,资源环境约束更趋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更为艰巨,社会矛盾不断增多,这对港口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现有的港口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通过查阅资料,我把我国港口存在的问题列举如下: 1、 全国港口生产能力仍然滞后于吞吐量发展,2006年设计通过能力不足实际吞吐量的90;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化集装箱码头泊位和一线库场不足,不能适应干线运输的发展。 2、 集疏运体系瓶颈制约港口经济发展。铁路的布局不适应运输发展;以铁路集疏运为主的大宗散货中转基地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港外铁路配套设施不完善。公路网络不健全,港区内、外缺少干线支持,主要高等级公路未接入港区,交通压力过大,港、城间交通的瓶颈现象严重;公路等级低、通道少,集疏运能力不足。 3、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低。港口物流服务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缺乏能适应航运交易、货品交易、信息发布、金融结算、数据传输、文件传送等社会化信息服务要求的信息网络;缺乏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相当服务规模的经营主体及大规模、集中发展相关物流业的合理空间,传统相关物流企业功能单一、规模普遍偏小、服务层次较低、系统化的物流服务能力欠缺。 今天我们看到了港口经济的全局性的效应我国沿海港口货物运输有力地保障了我国对外开放局面和对外贸易的增长;港口集装箱运输的迅猛增长,已经使我国成为这种先进运输方式的枢纽之一;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港口和海洋运输产业的发展,使我国正在成为世界的海洋大国。 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看到,港口经济并不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类型,或者叫做最成功的经济模式。也就是说,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不一定是港口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经济也不一定是沿海港口最发达的地区。 归根结底,港口是服务于腹地的,港口经济的深层次发展将有益于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比如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作为海洋经济的一部分,港口经济具有综合性,必须实现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实现港口与城市的和谐,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