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古典经济学.ppt_第1页
第5章-古典经济学.ppt_第2页
第5章-古典经济学.ppt_第3页
第5章-古典经济学.ppt_第4页
第5章-古典经济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古典经济学 第1节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第2节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第3节就业与产量决定理论第4节储蓄 投资理论与萨伊定律第5节货币数量论 1 第1节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结构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前提之上 1 理性人假设2 完全信息假设3 完全竞争假设4 市场出清假设 2 理论基本内容 古典经济学都是 市场崇拜者 他们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能出现失业和经济波动 但这种波动时暂时的 局部的现象 而充分就业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常态 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是一种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 没有其他可替代的最优配置方式 3 经济生活应当自由放任 让经济当事人自由交易 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 自由的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主张政府的作用只是充当私有财产和个人经济活动的 守夜人 或 保护神 4 第2节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 一 真实变量与名义变量名义变量 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绝对量 例如 名义GDP名义工资 每工作小时的美元收入 名义利率 用美元衡量的回报率 真实变量 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相对量 例如 真实GDP真实工资 用产出衡量 真实利率 用产出衡量 0 5 例1 真实变量与名义变量 价格 绝对量 常用货币来衡量一张CD的价格 15一个意大利辣味香肠皮萨的价格 10相对价格是一种物品与另一种物品相比的价格CD相对于皮萨的价格 相对价格用实物单位衡量 是真实变量 1 5个皮萨 每张CD 0 6 例2 真实工资与名义工资 一个重要的相对价格是真实工资 W 名义工资 劳动力价格 如 15 每小时P 物价水平 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如 5 每单位产出真实工资是劳动力相对于产出的价格 3单位产出 每小时 15 每小时 0 7 二 古典二分法 古典二分法 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休谟和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制度发展影响名义变量 但不影响真实变量如果中央银行使货币供给翻一番 休谟和古典经济学家会认为 所有名义变量 包括价格 会翻一番所有真实变量 包括相对价格 保持不变 0 8 三 货币中性 货币中性 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货币供给翻一番使所有名义价格都翻一番 那相对价格呢 名义价格变动之前 CD相对于皮萨的价格 名义价格翻一番之后 相对价格不变 0 9 类似 真实工资W P没有变化 因此 劳动供给量不变劳动需求量不变资本以及其他资源的使用也是同样道理因为所有资源的使用都不发生变化 那总产出就不会受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 货币中性 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 0 10 第3节就业与产量决定理论 一 生产函数古典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是短期生产函数 即假定生产技术和资本投入不变 产出水平与劳动投入量决定 y Af L K 11 总产量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TPL 劳动的总产量 TotalProduct APL 劳动的平均产量 AverageProduct MPL 劳动的边际产量 MarginalProduct L 劳动 可变要素 的投入量 资本 不变要素 的投入量 12 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3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TheLawofDiminishingMarginalReturn 假定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不变 仅增加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那么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随着这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 每一单位该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最终是递减的 即 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MPL 0 14 经典生产函数 15 例 TP MP AP 16 当MP 0时 TP达到最大值 证明 17 当MP AP时 AP达到最大值 证明 18 二阶条件 19 TP AP和MP之间的关系 TP与MP的关系 MP 0 TP递增 MPAP AP递增 MP AP AP递减 MP AP AP达到最大值 TP MP AP 20 二 均衡就业量的决定总产出 就业量 古典学派 总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工资率是劳动市场上的价格 它是调节劳动市场供求平衡的机制 Nd Nd W P Ns Ns W P N0 O 21 古典经济学关于失业的基本观点 市场上只有 摩擦失业 和 自愿失业 摩擦失业指由于劳动市场上供求比例暂时失调所造成的失业 如由于机器设备出现故障 工作岗位更换 工作的季节性等所造成的暂时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劳动条件而造成的失业 22 摩擦性失业的解释 寻找工作 摩擦性失业是不同企业间劳动需求变动结果 部门转移是各行业或各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变动 部门转移会清退一些工人 他们必须重新寻找适合他们技能与嗜好的新工作工人有不同的嗜好与技能 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要求 寻找工作是使工人与合适的工作相匹配的过程由于经济一直在变动 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 0 23 结构性失业的解释 当工作岗位数量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时 会产生结构性失业 当工资高于均衡工资时 就会产生结构性失业 这其中有三个原因 最低工资法 工会 效率工资 0 24 古典经济学关于总供给曲线的基本观点 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完全无弹性的总供给曲线 即垂直于yN的总供给曲线 在他们看来 经济的总供给是高度无弹性的 总供给不随着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 25 总供给曲线 在任何一种既定的物价水平时企业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总量 总供给曲线 在短期内向右上方倾斜 在长期中垂直 0 26 自然产量率 YN 一个经济在长期中当失业处于其正常失业率时达到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自然产量率也称为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 YN 0 27 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自然产量率取决于经济中劳动 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存量以及技术水平 物价水平上升并不影响它们之中的任何一项 因此也不会影响自然产量率 古典二分法 YN 0 28 2020 3 19 29 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任何改变决定自然产量率因素的事件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例如 移民使工人数量增多 因而自然产量率也会增加 YN 0 30 劳动或自然失业率变动引起的移动移民生于婴儿潮时期的人的退休政府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政策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变动引起的移动工厂 设备投资更多人获得大学文凭飓风损坏工厂 31 自然资源变动引起的移动新矿藏资源的发现国内石油供给的减少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模式变化技术知识变动引起的移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 32 第4节储蓄 投资理论与萨伊定律 问题 消费者的现期收入一般不会全部用于现期消费 收入的一部分被储蓄起来 用于将来消费 那么 这样会不会造成总需求不足 古典经济学的解释 储蓄不会造成总需求不足 原因在于利息率是一种有效机制 它可以保证计划储蓄与计划投资相等 33 一 储蓄 投资与利息理论 利息是储蓄的报酬 是投资和资本形成的成本 将储蓄流量看作资本市场上的借贷资金的供给 把投资支出看作资本市场上的借贷资金的需求 储蓄和投资都是利息率的函数 储蓄随着利率提高而增加 投资随着利率提高而减少 假定利率具有完全弹性 利率是调节资本市场供求 从而保证资本市场出清的有效机制 当储蓄进而借贷资金供给增加 利率下降 投资增加 故人们减少当前消费并不影响资源的充分就业 34 储蓄与投资的协调 金融体系的供给 需求模型帮助我们理解 金融体系如何使储蓄与投资相匹配政府政策和其他因素会如何影响储蓄 投资和利率 35 可贷资金市场 假设 只有一个金融市场 可贷资金市场 所有存款者都把钱存在这个市场所有借款者都从这个市场借贷只有一个利率 这个利率既是储蓄的收益 也是借贷的成本 36 可贷资金的供给 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于储蓄 有额外收入的家庭可以把钱贷出去并获得利息 37 供给曲线斜率 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 并增加可贷资金的供给 利率 38 可贷资金的需求 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于投资 企业借款用于购买新设备或建立新工厂等家庭用抵押贷款购置新房 39 需求曲线的斜率 利率 可贷资金 十亿美元 需求 利率降低会减少借贷的成本 增加可贷资金的需求量 50 7 4 80 C D 40 均衡 利率 可贷资金 十亿美元 需求 利率调整使可贷资金供求平衡 可贷资金的均衡数量等于均衡投资 也等于均衡储蓄 E 41 政策影响 利率 可贷资金 十亿美元 储蓄的税收激励增加了可贷资金的供给 这导致均衡利率下降 并增加可贷资金的均衡数量 政策1 储蓄激励 利息税减免 42 政策2 投资激励 利率 可贷资金 十亿美元 投资赋税减免增加了可贷资金的需求 这导致均衡利率上升并增加了可贷资金的均衡数量 43 用可贷资金模型分析政府预算盈余的影响 画出表示最初均衡的图形当政府有预算盈余时 哪条曲线会发生移动在图形中画出新的曲线利率与投资的均衡值会发生什么变化 主动学习1练习 44 44 储蓄 私人储蓄 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的收入 S1 Y T C 私人储蓄包含 存进银行购买企业债券或股票购买共同基金的股份 45 公共储蓄 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的税收收入 S2 T G 预算盈余 税收收入大于政府支出的余额 T G 公共储蓄预算赤字 政府支出引起的税收收入短缺 G T 公共储蓄 46 国民储蓄 私人储蓄 公共储蓄 S1 S2 Y T C T G Y C G 用于消费和政府购买后剩下的总收入 47 主动学习1参考答案 48 利率 可贷资金 十亿美元 预算盈余增加了国民储蓄和可贷资金的供给 这降低了均衡利率 并增加可贷资金与投资的均衡数量 48 二 萨伊定律基本观点 供给会创造自身的需求 人们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 人们将自己生产的商品送到市场上 只是为了交换其他商品 因而生产给产品创造了需求 由于利息率的完全弹性保证了储蓄可以全部转化为投资 即消费者从消费中节省下来的资源必定会以对投资品需求的形式回到对资源需求的总流量中去 因此 经济社会不会出现总供给过剩或消费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 萨伊 政治经济学概论 49 第5节货币数量论 在古典模型中 当短期总供给曲线在充分就业水平上呈现垂直状态 完全无弹性 时 他只说明了总产出水平是多少 没有说明这条总供给曲线上的各种价格哪一种会成为现行的价格总水平 货币数量论 50 一 货币数量论的表达式传统的或古典的货币数量论表达形式 交易方程式 MV PTM 货币供给数量V 货币流通速度 单位货币周转的次数 P 价格总水平 或交易的平均价格 T 一定时期的交易量 交易次数 PT 一定时期的交易的总价值MV 一定时期交易所需的货币量 51 由于交易次数T难以衡量 故经济学家倾向于用经济中的总产出y来替代 方程式变为 MV Py 52 二 货币数量论基本内容 V的大小由一个社会的支付习惯 制度 结构等因素决定 由于这些因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稳定的 故可以将其看作常数 短期内 经济社会使用不变的资本存量和不变的技术进行生产 经济通常是处在充分就业水平 因此 这里的y是充分就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