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学参考资料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谢朓等诗人形成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汉族诗歌的两座高峰,虽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写,如关睢、桃花(诗经)薄荷挚鸟(楚辞)等,它们或者是作为比兴之媒介,或是作为比德之物,本身并不具审美的价值。诸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样的写景佳句,也只是作为人事活动的一种背景而出现,起得是艺术媒介的作用,自身还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在诗经、楚辞所经历的漫长年代,还没有出现一首专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两汉数百年,乐府五言诗,特别是铺采摛文的辞赋,已有了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只是汉末建安时期,曹操写了一首观沧海,这才算是曲终奏雅,为汉以前诗坛献上了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魏晋之前,汉族诗歌的内容都是与人本身有关的生存、欲望、政治、战争等等,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天然璞玉。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则始于魏晋六朝,是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魏晋六朝,一个干戈纷扰,政治紊乱,经学衰落,玄学盛行,思想开放,人性觉醒的时代,走马灯似的王朝更迭和杀夺,人命危浅、朝不得夕的恐怖和悲哀,使得许多具有觉醒意识的诗人,包括公卿身份的诗人,产生了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焉足赖这样的认识。他们为了全身远祸,不得不离开动荡的政治,藏身匿迹于山泉林木之间,希企逸隐之风一时大炽。魏末晋初诗坛,山水诗已逐渐增多,在嵇康、张华、左思、郭璞等人的诗篇中,便出现了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亦浮沉。(左思拈隐诗)。山水诗又经过了五言诗的曲折经历,到了晋宋时代,终以陶渊明、谢灵运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而在诗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山水诗形成以后,虽然它在不断寻求外部空间的开拓和内部体制的完善,从而在各个不同时代,而有了新的风貌和姿态,但是,道释玄禅的人生情趣和艺术精神,却始终贯穿于山水诗的发展中。随着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山水诗出现了丽日经天的壮观。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在唐代诗人中,没有哪一个诗人没有写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诗篇。唐代诗人中以山水诗闻名的人很多,但能代表山水诗成熟的,主要还是孟浩然、王维、李白。山水田园诗到了宋代以后,虽在运用诗化的语言抒情、状物、写景、叙事方面,有行文不拘一格,使人耳目一新之作,但山水诗的境界上子已远远比不上唐朝。陶潜陶谢作为山中田园派开宗立派的诗人,他们都明显地受到了玄学思潮的影响,但由于地位及生活道路不同,玄学在他们诗中又有不同的印迹。陶诗中的玄旨和理趣,不只表诗中多有饱含人生经验的理悟,更重要的是那种玄旨就渗透在诗中此中有真意的田园画面上。而谢诗主要是通过那些空翠难强名,渔钩易为曲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之类的玄言理悟来表达,玄旨并未完全化入到他的诗中。陶诗虽然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并崇尚自然,但是追求的不是外物自身,而是心灵之趣。他的诗,是写意,而不是摹象。陶渊明原本是飞翔于田园的慧鸟,至情至性,自由自在是他的本性。因性真直率,故做不了污浊世态下的好官,一旦脱离樊笼,复返自然,喜庆之情,不能自已。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二首)活脱脱勾勒出一个超然物外,悠闲、适性的伟大诗人。透过晨雾暮霭,他葛衣芒鞋,荷锄走来。简朴的居处,平常的村落,作者却以十分欣赏的口吻一一道来,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诗人率真的心性和卓迩的气节,犹如芰荷滚露,月白风清。他的田园诗,是他人格精神的外化,所以,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着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写诗,对他来说只是那种旷而且真的怀抱的自然流露。苏东坡说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元好问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谢灵运如果说陶渊明开寄意田园山水之先河,与陶同时代而稍后的谢灵运则开模山范水、雕缕字句的先河。谢灵运山水诗句秀辞巧,如善于调度语言的匠师,往往一字而传山水情态,在提炼诗意,感悟语言方面有过人的才气,这一点连李白也佩服之至。如林壑敛冥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乱流趋正绝,孤屿嵋中川。(登江山孤屿)白云抱幽石,绿蓧媚清连。(过始宁野)池塘生春草,柳园变鸣禽。(登池上楼)春晚绿野秀,岩高自云屯。(入澎蠡湖口)野旷河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对山姿水态、昏晓阴晴的变化穷貌极形精雕细刻,细微独到描摹,再现了一种自然美的艺术境界。从这一点上看,谢灵远绝对的灵慧,观察事物十分精微,驾驭语言的能力十分高超,山水风光,经他妙手剪辑,即刻制成了流光溢彩的清丽画面,因而在魏晋时代汉族诗歌中独树一帜,令后人有谢诗如新发芙蓉、自然可爱之说。孟浩然幽居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寄情山水,一生不仕,是封建时代少有的流名千古的布衣诗人之一。李白有诗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孟浩然乃真隐者。古代士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选择了第二条路,清心寡欲,淡泊宁静地陶醉于自然山水之中,追求诗歌的最高境界-自然美。他的诗近于陶诗,而又自有风格。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这类气象雄浑的诗并不多见。有代表性的还是那些呈现着清寂、冷峭意境,深印着隐者情调的诗作。他诗写隐者的情怀: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天。(秋登兰山寄张五)他诗写田家的欢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清寂冷峭的意境,自然恬淡的情趣,然而掩饰不了内心的孤清和寂寞。抱卷沉思,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心高气傲的诗人郁郁独行在山道上,山风吹拂着飘逸的长衫。王维王维写过政治诗,边塞诗,但能反映他独特成就的还是他那别有胜景的山水田园诗。他目睹了官场倾轧,世情翻覆,并且自身也体验到了仕途的沉浮不定后,愿得燕弓射天将,纵死犹闻侠骨香功业心和热情迅速冷却下来。中年以后,即抱持了漆园非傲吏,自阙经世务。但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的生活态度,内隐外仕,选择了一条亦官亦隐的生活道路。他的山水田园诗,既是个人心灵的写照,也是时代思潮在诗国的投影。王维山水诗,既有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象,更多见清逸雅致的山水画面。如: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再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前一首诗,写江汉风光,运用了水墨山水的造境和运笔,大处落墨,勾勒出江汉雄浑壮阔,水天一起浮动,山色若有若无的景色。后一首诗,写终南山的胜境,意象朦胧,含蕴极富,山中的青岚叠翠,千岩万壑尽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但是,王维诗中更多是那些带有几分禅思玄意的清逸雅致的画面,他是一位悟性极高的人,超人的才气不仅在诗、书、画多方面卓有成就,而且在参禅悟道方面,也有大彻大悟的智慧。画家的眼光,音乐家的听觉,诗人的感觉,佛家的心态,赋予他一种不同凡响的艺术力量,他几乎把每一项景物都注入特有的灵魂和感觉,又把自我消融在景物里,形成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庄禅境界。王维的山水诗,以境写心,了无痕迹,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意外有意,韵外有致,有一种悠远的意境。如鹿柴、竹里篁、鸟鸣涧、草荑坞等。空山、翠竹、溪水、明月、花鸟这里是一个多么清静幽美,纯洁无暇的天地,又是一个多么独立而封闭的世界。这种静谧、空灵的无人之境,正是诗化了的物我两忘的庄禅境界!辋川集及晚年那些山水作品都闪耀着一种仍有的禅意玄思,显现出一种物我冥一,思索境谐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把自然吸入自我之中,又把自己的生命消融在景物里,形成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无人之境;那青苔上的阳光、林中的明月、月下的山鸟、自开自落辛荑花,它们既是外在的物象,又是诗人寂静内心的幻化。王维这类思与境谐的山水诗,不仅内涵了一种静态之美,而且显示出澄澹精致深厚闲雅的艺术特色。李白继王、孟之后,李白又为山水诗开拓新境界。李白山水诗的显著特征是自然山水景物的个性化。山水诗本来就是诗人审美理想的对象化,是诗人心灵的外化,山水诗必然要表现诗人自我。但是在王维、孟浩然等诗人那里,自然山水画主要是他们寄托精神,消融苦闷之处所,因而,自我也就常常消融在自然景物之中。而在李白,自然山水不只是他寄托精神,消融苦闷的处所,更重要的还是他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天地。强烈的主体意识,使诗人自我不是消融隐没在自然山水画中,而是使自然积极地表现着诗人自我。他那些最有个性的诗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飞流直下三千尺、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登高壮观天地阔,大江茫茫去不返表现了诗人不拘捡,肆性情的诗人自我,这里自无而落的黄河,依傍星斗的庐山、飞流千仞的瀑布,都已融入了诗人狂放不羁、傲岸不群的鲜明个性。李白诗中自然山水,多带有流动飞扬、奔放不羁的特点,显示了一种动态美,与王维形成对照。如果说,王维在静态的山水中隐没了自我的话,那么,李白则常常借助动态的自然山水而浮现出诗人自我。以道教、道家的那种道的宇宙观来看待自然,自然万物不只是动态的,而且,正是这种动态显示着万物乃是有生命的存在。于是,诗人便能够在天地与我弃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体验中,与那些动态的,有生命的自然万物融通相与,亲密往来了:肠断枝上猿,泪添山下樽。白云见我去,亦为好我飞翻。(题情深树寄象公)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白云、明月、山花、清风、都成了有情的存在,与诗人默合符契,相与往来。物我合一的艺术思维,产生了移情作用,诗人独坐敬亭山时,留下了众鸟高飞去,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样的诗篇。李白的山水诗,还充满逍遥游的精神和超尘出世的幻想,有些山水诗,带有浓厚的游仙色彩,如登太白山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谈,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山,何时复更还。这里与其说是诗人在写山水,不如说是借山水而游仙。实际上李白把陶谢山水与郭璞游仙诗熔于一炉,自成风貌。杨万里杨万里从师法古人迈进到师法自然,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当时诗歌转变的主要枢纽,开创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衬得陆(游)范(成大)都保守或稳健了。(钱钟书宋诗选注前言)评论家称其诗法为生擒活捉法,具体说,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当万象毕来时,用新鲜的语言把亲身的观感生动形象而巧妙地描绘出来。如: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极常见的事,写得活而且新,情趣盎然,并透出某捉哲理。杨万里对自然景物有着特别的敏感,独具眼光和心胸,观察细致,领会深刻,描写别有生趣,往往在平凡中捕捉到不平凡的情趣,如:新秧乱插成井字,却道农夫不解书。(暮行田间)他还善于捕捉自己刹那的感受,用白描的手法或拟人化的手形象凸现出来,如:好山才皱无人见,却斜阳拈出来。(舟过谢潭)流云是一峰忽被云偷去,写狂风是拜杀芦花未肯休。同代词人姜蘷和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懈君。范成大以中国古代田园诗集大成之作-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进入两宋优秀诗人行列。这一组诗是个多侧面的立体,是风俗画和风情画的结合,现实感强,散发出烈的泥土气息,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指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根据他的亲切的观感。抒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地刻画出一个比较完整的面貌,使田园诗又获得了生命,扩大同境地,范成大就可以和陶潜相提并称,甚至比他后来居上。南宋后期。有以永嘉四灵江湖诗人为代表的诗人写过一些写自然小景的山水诗,但大多模山范水、寄寓闲情逸趣。至明清两代,山水田园诗走向衰退,尚模拟,少独创,虽有独抒性灵的公安、竞陵二派,袁枚、郑夑等才气横露的诗人,但杰出的诗人寥若星辰,山水田园诗因资本主义的萌芽渐渐走到了古典诗歌的终点。出自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诚斋体因杨万里而得名。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要素之二是杨万里做诗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杨万里不但是南宋著名的中兴诗人,也是中国诗史上重要的一员,他开创的“诚斋体”在当时及后代都享有盛名。杨万里的创作道路主要经历了尊奉江西学习晚唐辞谢诸人而师法自然三个过程,首先是沿袭发展江西诗论;其次是推崇晚唐异味和半山风格;最有意义的,是那些跳出前人窠臼、师法自然的主张。杨万里较好的摆正了“源”和“流”的关系。为此他提倡要敢于创新、敢于超出前人,自成一家,因此他的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用一个“活”字来概括,这一点,被历代评论家所公认。他们每用“活法诗”、“生擒活捉”、“活泼泼”、“活泼剌底”等形容诚斋体,恰如刘克庄所评:“诚斋出,真得所谓活法,所谓流转圜美如弹丸者,恨紫微公不及见耳。”而短小轻灵的绝句最易体现活法,所以,从体裁上讲,杨万里又以绝句的成就为最高。具体讲,诚斋体的“活”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细腻小巧,机智敏锐杨万里的绝句最善于捕捉瞬间的景物、动作、心情和感受,于他人难见或忽略处提炼事情,且能使之富有情趣。比之于其他文学作品,就更像一出出活泼的小品。如:“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此诗写景抒情十分传神,如“留”字写初夏梅子的特征,“分”字画出家居的幽静环境。“闲看儿童捉柳花”以动态描绘之笔传达作者悠闲心情,有锤炼之功,无斧凿之痕。二、想象奇特,立意新颖在处理常见的题材时,杨万里善于别出心裁,在别人意想不到处落笔。这一点在写景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达到了他自我标榜的“别眼看天工”的境地。如:“柳条百尺拂银塘,切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新柳)诗中的“水中柳影引他长”运用拟人的手法,既体现新柳的勃勃生机,又呼应第一句的“百尺”之长,更表现了杨万里的“别眼看天工”的境地。三、调侃谐谑,幽默风趣这类作品往往写的俏皮轻松,有的使“见者无不大笑”,这正是他的特色。值得指出的是这类作品能在不经意间隐约体现一种理趣,为哲理诗的幽默化作出了贡献。:如:“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此诗作者在轻松的谈笑中,以“一山放出一山拦”诗句,将人生之路的坎坷不平,人应该不断的与困难、挫折作斗争的道理具体形象的表达出来,在调侃中使人受到教益。四、清新自然,平易通俗杨万里的诗风,正如姜夔所评“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以自然美取胜。语言很接近口语,使诗幽默活泼。如:“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插秧歌)作者以口语化的诗句,活画出了农村生活的场景,生动、活泼。杨万里的诗之所以能有如此多的特色,与他受理学及禅学的影响分不开。加之自成一家的风格,对诗歌艺术的发展,功不可没。出自城斋体诗的特点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得行人空喜欢”,“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三四两句承接“空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山本无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出自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赏析杨万里简介广师博学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次年,拜刘才邵为师。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滴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锥。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时主战派领袖张浚滴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拭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当时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此写了诚斋记。为丞零陵,“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千虑策论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逊位于太子赵昚(即宋孝宗),南宋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孝宗即位后,锐意恢复,起用张浚为枢密使,不久又任其为相。隆兴元年(1163年)秋,杨万里离零陵任,赴调至临安。因张浚推荐,除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于隆兴二年(1164年)正月西归吉水。八月四日,父病故,在家服丧。乾道三年(1167年)春,杨万里至临安,先后谒见副枢密使陈俊卿和枢密使虞允文,上政论千虑策。千虑策分“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驭吏”、“选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深刻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显示了杨万里的政治才能。治理奉新乾道六年(1170年),杨万里除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杨万里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深知是群吏中间盘剥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放还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放宽其税额、期限。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杨万里在奉新任职虽只半年,却初次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0、牛郎织女(一) 教案
- 2025年中国PTFE耐高温漆布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PDP制造设备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HIPS双色片材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C/6.NET系统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1.61超薄非球面树脂镜片数据监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压固定式开关柜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锂电池壳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速装压痕膜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行星摆线针轮减速机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智能化系统施工组织设计模板详细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模板
- 2023年副主任医师(副高)-口腔内科学(副高)考试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
-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作业设计
- JJF 1959-2021 通用角度尺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 《危险化学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手册》
- 与工商部门核对台帐表格模板
- 嘟嘟少儿英语beep演示简化版
- GB/T 699-2015优质碳素结构钢
- GB/T 19096-2003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未定义形状边的术语和注法
- GB/T 13808-1992铜及铜合金挤制棒
- 项目安全体系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