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看土地流转.doc_第1页
523看土地流转.doc_第2页
523看土地流转.doc_第3页
523看土地流转.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按】余关乡岱军岭核桃基地是我县“部门项目搭台,民营经济唱戏”的典范,也是我县发展10万亩核桃基地的主战场。近日,县委办深入该基地详细调研,并和相关人员进行认真座谈,形成系列调研文章。流转,让土地活起来 从岱军岭核桃基地看土地流转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解放农村生产力有着重要意义。岱军岭核桃基地是我县成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典型,该乡通过不断摸索、长期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土地流转之路。 一、创新模式,推进土地流转“如何把土地流转与荒山开发结合起来,改变过去农户小范围转包、互换不成规模、不成产业的小流转为大流转,大开发、大规模、大产业”一直是困扰余关乡党委、政府的难题,这一难题最终通过创新模式得以解决。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以“反租倒包”的形式集中流转农村土地,实现了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反租倒包”是指村委会将承包到户的土地通过租赁形式集中到集体(称为反租),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然后将土地的使用权通过市场的方式承包给农业经营大户或者从事农业经营公司(称为倒包)的土地经营方式。通过这种途径,余关乡党委、政府引进山东浩林果业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方式,首先在梁坪村流转土地500亩,通过示范带动,现已成功流转涉及梁坪、报滩、黄楝、子育、岳沟、李沟、谢寨、独树8个行政村2451户的5万亩土地,栽植薄壳核桃近200余万株,为我县十万亩核桃基地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宣传动员,加速土地流转 该乡通过调研发现,土地流转的阻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农民对土地流转感到茫然,一是不熟悉法律政策,二是无法预知土地增值效应,因而不敢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因此,只有农民自愿,增加农民的话语权,才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了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该乡分派多个工作组走村入户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倾听群众呼声,不厌其烦地向群众讲解土地流转的比较效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农民提出的要求。乡政府还聘请专门的土地评估机构对土地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既保证农民能够分享土地的使用收益,又保证了土地转让期间的稳定,使土地的规模经营效果得到发挥。最终改变了群众观念,打消了群众顾虑,形成了土地流转的共识。子育村村民张书强一家有5口人,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他和老伴儿带着孙子在家种地,他家在岱军岭有3亩坡地,往年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虽然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但他一开始并不愿意流转自家种了10年的土地。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子育村村干部刘全国就跟他算了一笔账。收成好的年份,1亩地种小麦和玉米净收入1000元,3亩地净落3000元,如果把土地承包出去,每亩地人均可分300元,总计收入达4500元,是种地收入的1.5倍,这样以来,他们不仅收入增加,而且可以坐着收“租子”。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被浩林果业“返聘”到公司干活,由农民变为产业工人,每人每月可以领到1000元的工资,再加上儿子儿媳在外打工挣的5万元,他们一家的年收入接近7万元。这一笔账算下来让张书强茅塞顿开,毫不犹豫的在土地转让协议上签了字。3、 典型示范,引导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一开始不可能“村村放火,家家冒烟”,当地群众不了解政策,持有怀疑态度也很正常。经过反复权衡,余关乡形成了“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促进全盘”的工作思路。以子育村雨北组为例,子育村分包干部走到田间地头协调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抢时间,赶进度,该村组织党员干部义务帮扶工作队,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干,实行亲帮亲,邻帮邻,加快了土地流转工作步伐。在没有组长的情况下,乡干部先去做村里一些思想先进的农民的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土地流转之后集约化经营的好处。一部分人通过先行先试,收入较之以前大幅度提高。张书强转让了自家的土地之后尝到了甜头,不但收入提高了,家庭条件改善了,而且日子也越过越滋润了。别人看到之后纷纷效仿,大家争先口后地签订了协议。通过示范带动,一传十,十传百,土地流转由一个村波及到周围的几个村,通过小范围的示范,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开展。4、 完善体系,服务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流转市场的规范、流转合同签订、流转档案建立、流转过程监管等等,没有政府的参与就不可能成功。余关乡抽调了大量政策熟悉、业务精干、素质过硬的乡村组干部深入现场工作,每个村也都明确了一名土地流转信息员,及时为群众释疑解惑,确保了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合理有序进行。在与浩林公司签订流转协议的过程中,该乡以“不流转一亩耕地、把荒山坡地作为流转对象”为原则,坚持把“优先使用当地剩余劳动力”写入合同条款,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拥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