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雎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雎鸠 荇菜 3.窈窕淑女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5.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蒹葭1.诗经秦风 爱情2.蒹葭3.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4.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5.B(都是写清晨霜露未完全消散的情形)6.D(主要突出寻找、追求恋人的艰辛)观沧海1观 惊讶、赞美 六 四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日月星辰 海水呈青苍色2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3由实到虚的手法。绘画了海上波澜壮阔的景象 4山岛 巍然屹立 生机蓬勃 5.C饮酒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3“心远”指思想远离官场和世俗。“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4“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B2 不要、无须 豪迈旷达(爽朗乐观)3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4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意境开阔。次北固山下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回答中要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2. 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3.A 4.C使至塞上1.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2比喻、对偶3 “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悲苦哀怨 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3.B C行路难停投拔顾;内心的苦闷、抑郁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诗人暗用姜太公和伊尹终得任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对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在经过前面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望岳1巍峨(高大)2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4高大;神奇秀丽;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5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春望1.破 深 2.忧国忧民,眷恋家人3.望 山河 草木花鸟 4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6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7.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2.时间;氛围、气氛;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3.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4.D 5. 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2送别3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4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5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2.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2.运用典故 悲哀凄凉3.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钱塘湖春行1爱(最爱)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绿杨阴里白沙堤2.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 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3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4D 5.D 6.C雁门太守行1.要点: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视死如归,忠君报国)。2.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3.引用燕昭王筑台置金的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4.A5.激战前的紧张气氛 激战中的刀光剑影 奋不顾身的进军追击赤壁1.咏史诗 特点:借史实抒情。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3.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4.以小见大 以美女的命运比喻国家的命运。泊秦淮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2.亡国之音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夜雨寄北1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欢乐的憧憬。就空间而言,诗中有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就时间而言,诗中又有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诗人用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2. “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无题1.“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2.“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3.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4.思 对情人的思念5.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6.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渔家傲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C浣溪沙1.夕阳 落花 归燕2.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登飞来峰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3.高瞻远瞩和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英雄气概密州出猎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2.“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3.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4.倾城5.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6.C 水调歌头1C(应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3.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游山西村1.“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2.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3.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4.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破阵子1.梦幻(梦境、理想)现实2.收复中原,统一国家。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5.D6、比喻、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7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过零丁洋1.形势的危险 境况的艰苦2.比喻 将家与国的命运结合起来,又显示出风雨飘摇的时代特点。3.直抒胸臆,决心以身殉国。表现出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热爱祖国的宝贵品质。一直感召后人,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天净沙秋思1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2.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B 4.D山坡羊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选择“聚”与“怒”皆可。请分别看两个示例: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3.心中的不平与愤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己亥杂诗1.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2.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3.落红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4.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题破山寺后禅院1.深幽寂静以动写静2.D 3.秋词(其一)1.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奋发有为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2.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3.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4.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愁2.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3.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4.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西江月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2.“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烘托丰收喜悦心情。 3.描绘了一幅夏夜阵雨来临前词人急忙赶路的图画。4.词中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论诗1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诗篇文章以及人气2.不是,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引用前者是为了突出后者。3.主旨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浣溪沙1.要求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幅画面,要注意描述与翻泽的区别,描述更自由,发挥空间大,但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文采。示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2要求谈淡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中的一点,如句意,就是下阕的翻译,与第1题不同,解答略;如哲理,即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作者的情感,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3考查积累和拓展的能力。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惠崇春江晚景1.动静结合 积极乐观(热爱大自然)2.实践出真知凉州词1.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2.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3.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前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的不减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2.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3.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4.因果关系。风雨大作的声音与铁马冰河的声音相似,由此使作者产生了此梦。泊船瓜洲1.“绿”字有色有形,写出了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2. 抒发了出门在外的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感受 景物2.C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黑云翻滚 大雨倾盆 雨过天晴2. “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集成触控模组生产线项目施工方案
-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 街道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方案
- 供热网络压降分析与控制方案
- 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施工方案
- 大数据实时监控告警体系方案
- 长治锅炉热喷涂施工方案
- 跨国科技公司股权交易合同
- 征迁专员考试题及答案
- 私立医院与医学影像技术师影像诊断聘用合同
- 公安食堂采购合同范例
- 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针刺伤预防与处理-2024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急诊专科护士进修汇报课件
- 高速公路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科研项目管理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点石联考高三(上)段考数学试卷(10月份)(含答案)
-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工业物料分拣系统设计研究
- 《计算机制图-中望CAD 2023》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学宪法、讲宪法”应知应会题库
- 平安产险建筑工程团体意外伤害保险条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