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一年级语文试题.doc_第1页
职高一年级语文试题.doc_第2页
职高一年级语文试题.doc_第3页
职高一年级语文试题.doc_第4页
职高一年级语文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镌刻(jun) 横暴(hng) 詈骂(l) 殷勤(yn)B 诽谤(fi) 怪诞(dn) 忏悔(qin)寒伧(chen)C 敷衍(yn) 句读(d) 湮没(yn) 创伤(chung)D 嗔怒(chn) 庇护(b) 供给(j) 鹧鸪(h)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就寝 祈求 驿道 坚韧不拔B泯灭 苍虬 劝戒 鬼鬼崇崇C恬静 粗犷 款待 悠然自得 D刮痧 摇曳 汲水 顺理成章3下列各句中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平的社会兼职非常多,只能零敲碎打、断断续续地进行文学创作。B这里的湖光山色,令人赏心悦目。C听了老师的批评,王华惭愧地搔首踟蹰。D自打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相依为命。4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即使 也 但是 尤其 而且B虽然 都 但是 尤其 而C虽然 都 但是 甚至 而D即使 也 但是 甚至 而且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肩负着早日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的责任。B春节后,家电产品的价格愈演愈烈,有的品牌的价格甚至下降1-2倍。C我们大家都被这种敲锣打鼓的热烈场面愣住了,原来他们是在欢迎我们。D.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和培养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水平。6. 下列句子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A昨日匆忙,招待不周,还望您海涵。B您二十年前的作品,还惠存在我家,我时常拿出来欣赏。C大驾光临,蓬荜生辉,真是不胜感激之至。 D由于本人水平较低,作品中肯定有不少缺点,请您斧正。7下列语句的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A行成/于思,毁/于随。 B. 李氏/子蟠。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畴。B戏剧主要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C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现代作家老舍先生。D“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9. 将下列三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2)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3)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A(3)(2)(1) B(1)(2)(3) C(1)(3)(2) D(3)(1)(2)10.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比喻)B彤管有炜,说译女美。(拟人)C有的环卫工人则说,光让我们学能顶什么用呢?(反问)D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衣,独上兰舟”。(引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一)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 )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 )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 )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 )沉入梦乡有时早上醒来,清露润湿了头发,感到凉飕飕的寒意,才发觉枕头不见了,探头往桥下一看,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 那样的日子是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了30年,而人也已离乡千里万里外了!故乡桥头苍老的榕树啊,也经历了多少风霜?听说那棵“驼背”,在一次台风猛烈的袭击中,挣扎着倒下去了,倒在山洪暴发的溪水里,倒在故乡亲爱的土地上,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幸好另一棵安然无恙,仍以它浓蔚的绿叶荫庇着乡人。而当年把驼背的树干当船划的小伙伴们,都已长大成人。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 甲 有的还坐在树下的石板上, 乙 但那像榕树一样垂着长长胡子的讲故事老人已经去世了;过年时常叫我攀折榕树枝叶的老祖母也已离开人间许久了;只有桥栏杆上的小石狮子,还在听桥下的溪水潺潺流淌吧? “爸爸,爸爸,再给我做几个哨笛。”不知什么时候,小儿子也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 丙 如果你有思想, 丁 故乡的榕树呀 11第段四个括号内缺的叠词,依次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悄悄 轻轻 静静 慢慢 B偷偷 悄悄 快快 轻轻 C轻轻 静静 悄悄 快快 D快快 偷偷 慢慢 悄悄12第、第段甲、乙、丙、丁四条横线上分别缺问句,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 却仍然怀念着故土的榕树么? 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 讲着那世世代代讲不完的传说么? A B C D 13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 )飞过,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 )沉入梦乡”这段话中,作者运用形容动作轻盈、描写环境幽静的词,刻画了“似梦境”“似仙境”的优美意境。B“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了30年,而人也已离乡千里万里外了!”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既悔韶光易逝,又恨自己糊涂嗜睡。C“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这句中作者把听觉感受到的“哨音”,用视觉感受“弥漫”“笼罩”表达出来,这实际上是运用移用(通感)的修辞手法。D“故乡的榕树呀”结尾呼告,真挚诚笃。表现了对养育恩、故乡情将永志不忘,永远是生活力量的源泉。14. 第段的中心句是( )A而桥下的流水( )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 )沉入梦乡 B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 C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 D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亦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尽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 )15.下列句子中相同的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道相似也 B、以愚黔首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愚人之所以为愚C、 或不焉 D、 其可怪也欤犹且从师而问焉 其出人也远矣16.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正确的译文是( )A、向老师学习的道理没传下来,也很久了!B、向老师学习的道理没有流传下来啊,很久了!C、从师的风尚不能流传下来啊,很久了!D、从师的风尚没流传下来,也很久了!17.文中括号处应加的语气词及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也! 乎?也!也哉! B、矣。 欤? 矣, 也哉?C、矣! 乎?也。也欤! D、也。欤!矣! 也哉?18.对上面这段文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段的层次结构是: 总分式。B、本段论证的角度是: 从正面论证。C、本段论证的观点是: 学者必有师。D、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是:对比、对偶。(三)(甲)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乙)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黑画,面如桃辨,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e慨而有情。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19、下列解说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听了贾母的话,黛玉自觉失言,因而小心更正。b反映了黛玉的机警、聪明和细心。c对贾母之言出自亲情,对宝玉之言出自谦虚。d反映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20、“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21、“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他人诽谤”是说()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22、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b 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c除对偶外,段还用了排比、比喻d段作了反语(四)获得教养的途径(节选)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 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23、第一段文字的中心是: (2分) 24、作者倡导怎样一种读书观?试着分条概括。(3分) 25、“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请问,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意义?(2分) 26、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必须读名著(经典),而不应只读报纸和流行文学?(联系全文回答)(3分) 三、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每空1分)千呼万唤始出来, 。念去去,千里烟波, 。同是天涯沦落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 。 ,枫叶荻花秋瑟瑟。 ,但愿长醉不用醒。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肃宗李亨做太子时,一次,陪父亲唐玄宗(李隆基)吃饭。那些珍馐佳肴都摆放在肉砧上,玄宗叫太子将其中的羊腿割成小块。等太子割完 4 羊腿时,刀刃上早已沾满了油污,太子便随手拿起面饼,把油污擦掉了。玄宗默默地看在眼里,心中很不高兴。这时,只见太子慢慢地举起面饼吃了下去,玄宗这才面露笑容,对太子说道:“是应该这样珍惜幸福生活。”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盛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职高一年级答题卡选择题23、24、25、26、填空题 200400 600 600 1-5 ABCDA 6-10B CDAB 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