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测验试题.doc_第1页
初一语文测验试题.doc_第2页
初一语文测验试题.doc_第3页
初一语文测验试题.doc_第4页
初一语文测验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语文试卷命题人:夏燕军 复核人:王咏梅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31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1)qun 释(2)瑕c (3)chng 徉 (4)半明半昧 2根据课文默写 (10分)(1)东风不与周郎便, 。(2),休将白发唱黄鸡。(3)今夜月明人尽望,。(4),骚人搁笔费评章。(5) ,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6)但愿人长久, 。(7)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8)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吾忘持度(2)遽契其舟 (3)项为之强 (4)凹者为壑 4.下面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法国的城际交通最值得提及的是铁路运输,法国被公认拥有欧洲大陆最 的铁路系统。(2)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为黄山的秀美所 ,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3)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演变过程,是世界上历史最 的文字之一。A. 完善 佩服 悠长 B.完整 佩服 悠长C. 完善 折服 悠久 D.完整 折服 悠久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B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C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D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6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 B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C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D“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并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7福州乌山的王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2分) ( )A二分明月万梅花 B半入江风半入云 C一味清凉上月时 D三月细雨春妩媚8对下列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乡村四月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A此诗第二句写雨景,运用“如烟”的比喻,形象地绘出了雨的形态。B第三、四句写农事繁忙,“才”、“又”两字的搭配使用,不说“忙”而读者已感受到忙的气氛、忙的节奏。C此诗写江南农村初春的风光及繁忙的农事,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厌烦之情。D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语言质朴、清新。9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3分) 他突然有了个主意。附近有些支道。与其闲着承受时间的沉重压力,还不如去这些支道探探路。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根放风筝的线,把它系在一个突出的地方,他和蓓姬就此出发,他领头,边摸索着走边放着线。走完二十步,这条通道就止在一个“断崖边”。他跪下来往下摸,然后用手就便尽量往角落四周远处摸过去这段文字出自美国作家 (填作者)的 (填作品),选文突出了“他” 的品质。二、阅读理解 (共25分)(一)艾子有孙(10分)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而不悛。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雪而嬉,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选自艾子后语) 注:榎楚:榎、楚,灌木的名字,常用作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悛:悔改。 抟tun,用手把东西揉弄成球形。 褫:脱去,解下。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其父仅有是儿 恒恐儿之不胜杖 杖之愈峻 艾子笑而释之11下列句中的“之”与“艾子笑而释之”中的“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何不试之以足 B至之市C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D观之正浓12翻译下列句子(2分)吾为若教子不善耶? 译文: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 译文: 13通读文段,结合自己切身感受,简要评价文中艾子或艾子之子的教育方法及行为(2分) (二)第一次真好(7分)路过人家的墙边,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的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和电视里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细细回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个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 )。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老鸟。第一次生孩子时,护士把包在襁褓中,只露出一张红朴朴小脸的老大抱来放在我的身边。我第一次看到从自己身体中分出来的骨肉,第一次看到如此鲜嫩的,才出生不到一个钟头的婴儿,心情非常复杂,又兴奋又新奇又紧张,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他,惟恐这脆弱的小生命瞬间消失。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自己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喷气式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却新鲜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14.下面是第自然段空白处原有的句子,句序已打乱,请调整句序。(1分)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 仅仅具有鸟的雏形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正确的句序是: 15.作者写自己的一些“第一次”经历,详细叙写的是哪三次?请各用一个短语加以概括。(3分) 16. 文中哪句话照应了“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一句子?(1分) 17.第自然段中,作者既然说柚子树“不见得很美”,又说“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三)萝卜花(8分)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 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儿,卖小炒。一小罐煤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肉,土豆丝炒猪肉。 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卡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服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盘子里,才好看。她说。 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饭时,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炒,而后装在方便盒里,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定摆摊儿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花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好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小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互相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 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她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算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大家提起萝卜花,都知道。 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18本文用了 、 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 的女性形象。(2分)19.从全文看,文中(6)(7)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 ,其作用是 。(2分)20. 小说题目“萝卜花”有什么含义?(2分) 21.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句话的作用。(2分) 三、表达与交流 (44分)22仿照划线句接写一个句子(2分)潇洒是一道恪守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美丽的风景,潇洒的内涵包罗万象。“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静的潇洒,“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一览众山小”是一种成功的潇洒。 23根据情境回答问题 (2分)张明走进教室,用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学王晓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哩!”张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垃圾箱。(1)王晓敏的言外之意是: (2)张明该怎样说才得体? 24作文 (40分)请以“我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把题目补全,如“关爱、宽容、尝试、坚持”叙事具体,注重描写,适当抒情。不少于600字。初一语文答案1、2、3略 4、C 5、A 6、C 7、B 8、C 9、勇敢、机智10、这 能承受 用杖打 放了 11、B 12、我替你教育儿子不好吗? 你儿子有过错,应该受到这样的惩罚,你为什么也来受罚呢?13、艾子的教育方法不当。严厉的体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有时过分的责罚会引起孩子反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艾子之子的行为也不对。如此当面偏袒孩子,家长之间的要求不一致,往往会影响对孩子的教育。14、 15、偶见柚子树饲养十姊妹生孩子16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17、没有矛盾。因为是第一次看到果实丰硕的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所以,即使景色不见得很美,在作者看来也是一幅秋日风情画。18、心理、外貌、动作、语言、侧面等;自强不息(坚强;不怕困难;不怕挫折) 19、插叙 交代上街卖小炒的原因,突出人物形象 20、指文中女人用萝卜雕的花。也指自强不息的女人如萝卜花一样朴素而美丽。21、篇末点题,揭示文章的主旨(赞美自强不息的精神)22、例“起舞弄清影”是一种超脱的潇洒。23、张明不讲究公共卫生,只顾自己。幸亏你提醒,谢谢,我也能讲究公共卫生呢!2010-2011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要塞片)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7分)1、根据拼音完成词语或给汉字注音(4分)b 益 咬文嚼 字 xi 取 撺掇 2、根据课文默写(10分)、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青山有幸埋忠骨, 。 、 ,冷露无声湿桂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赤壁中曲折的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的诗句是: , 、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涵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3、解释文言加点字(3分) 、故时有物外之趣 、项为之强 、捉蛤蟆,鞭数十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2分)A 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而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B 假使我们不修这么多水利工程,遇到这样严重的水旱灾害,其后果是不可思议的。 C 作为课题负责人,他责无旁贷地走上了主席台。D 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小说集中几乎无精彩之作,只有一两篇还算差强人意。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2分)A三四月间细雨霏霏的西塘,是品味江南古镇的最佳季节。 B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上海世博会开幕后,上海警方便衣行动突击队就进驻园区,确保游客安全。 D通过三年的艰苦建设,使无锡人民享受到地铁交通的便捷舒适。6、改写下面语句,使全句连贯流畅(2分)A 一片碧绿的草地就在我们脚下,头顶是瓦蓝的天空,身旁是清澈的小溪,B 五彩的花朵开满了溪边,这是多么美的意境啊! A B 7、名著阅读。(2分)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其中,“洞中历险”写的是汤姆与蓓姬在洞中三天三夜的历险经历,期间,他们遇到过印第安人乔。半月后,汤姆打开堵死的洞口,发现 。当汤姆带着哈克再度进入山洞,他们发现了 。8、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水调歌头苏 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月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向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二、阅读与赏析(一)、王冕僧寺夜读(11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9、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分)窃入学舍 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10、翻译下列句子:(分)、王冕者,诸暨人。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11、与文中“执策映长明灯读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分) A 至之市 B 是吾剑之所从坠 C观之正浓 D、物外之趣12、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分)(二)枯叶蝴蝶 (10分)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为装假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它将被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的绝灭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为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蝶,最后也还是被害,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13、“枯叶蝴蝶”得名的原因是什么?(2分) 14、枯叶蝴蝶为什么逃不脱被捉的命运?(2分) 15、文章写它伪装成枯叶时,用得很准确的动词有哪些? (2分) 16、“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中的“这种生物”指什么?(1分) 17、枯叶蝴蝶的命运是怎样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三)天 窗(12分)江南月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18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3分) 19、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分) 、赏析下面句子。(2分)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2分)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20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2分) 2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B第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C第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三、作文(40分)题目: 的滋味提示:横线上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填写,如读书的滋味、获奖的滋味、想家的滋味,放开思路,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写出你的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2010-2011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答卷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7分)1、根据拼音完成词语或给汉字注音(4分) 2、根据课文默写(10分)、 、 、 、 、 , 、 、 , 、 , 。3、解释文言加点字(3分) 、故 、强 、鞭 4、 (2分) 5、 (2分) 6、改写下面语句,使全句连贯流畅(2分)A B 7、名著阅读。(2分) 8、 (2分)二、阅读与赏析9、 窃 已 归 去 (分)10、 (1分)、 (分)11、 (分)12、 (分)(二)枯叶蝴蝶 (10分)13、 (2分)14、(2分) 15、(2分) 16、(1分)17、 (3分) (三)天 窗(12分)18、 (3分)19、 (2分) 、 (2分)20、 (2分)21、 (3分)三、作文(40分)题目: 的滋味提示:横线上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填写,如读书的滋味、获奖的滋味、想家的滋味,放开思路,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写出你的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语文参考答案13 略4、D5、C6、脚下是碧绿的草地, 溪边是五彩的花朵7、乔已饿死在洞口, 装着金银财宝的箱子8、B9、私下 毕 返回,回去 离开10、王冕是诸暨人。这孩子想读书入迷,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11、C12、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13、当它阖起双翅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干枯了的树叶。 14、因为它作为商品了,价钱越来越高了。 15、收敛、隐藏、逸出、停止、变成。 16、人。 17、 受到人的捕捉,失去生命;表现了对枯叶蝶的同情和对捕捉者的愤恨之情,以唤醒人们。 18、母亲陪我看星月;为我扇扇子;给我猜谜语,讲故事;为我缝衣服。(答出三点,意对即可)19、1)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或:运用叠词,使文句形象且有音韵美。(2分)2)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2分)20、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意对即可)21D 班级姓名学号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年级语文质量检测试卷(旺庄)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出卷人:邹韵 审核人:陈浩良 朱芳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把以下文字用正楷工整的写在田字格里。(2分)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1)b ( )益 (2)x( )语 (3)踌ch( ) (4)x( )利3、以下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谈笑风声 颐来攘往 无动于衷 眼花瞭乱 刨根究底 鸦鹊无声错字正字4、默写诗句。(8分)(1) ,江春入旧年。(2)今夜月明人尽望, 。(3) ,白铁无辜铸佞臣。(4)心中的风雨来了, 。(5)东风不与周郎便, 。(6)水调歌头中富含生活哲理,表达作者豁达乐观心态的诗句是 , , 。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1)及反 (2)不亦惑乎 (3)盖一癞蛤蟆也 (4)是吾剑之所从坠 6、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2分)A、他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时潜移默化,所以他也爱好音乐。B、刚才放的几首歌都不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C、这本书的情节引人入胜,读起来真让人津津乐道。D、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受益匪浅。7、选出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 )(2分)A、苏轼唐代文学家东坡乐府 B、端午日沈从文边城C、安恩和奶牛约翰尼斯延森小说 D、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2分)A、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家马克吐温,他的作品多以幽默讽刺见长。B、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是汤姆、哈克和蓓姬,作品描绘了他们在杰克逊岛的“海盗生活”。C、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两部既有相关性又有独立性的小说,语言清新简约充满童趣。D、当海盗去描写了汤姆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体验了人情的冷暖和情感的孤独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表现了青少年的反抗心态。9、选出下列回答最得体的一项( )(2分)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的说:“李太太这样文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李太太随即得体的回答: 。”日本太太听后,知道自己的谈吐有失妥当,她歉然一笑,但又不感到尴尬。李太太是怎么回答的呢?请选出回答最得体的一项。A、太太也很文雅,您的先生也很文雅,都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不像日本人。B、太太过奖了,我可比不上我们中国的知识女性,也比不上你们日本女人。C、太太说的对,我们在一起就像两姐妹,分不清谁是中国人谁是日本人。D、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文明是同源的,中国文明哺育了日本。二、阅读与赏析(30分):(一)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0、选出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 )(2分)A、诗的篇幅虽然短小,但既写了人,还概括了多种事物,如桂花、山峦、宿鸟、春涧等。这些景物在诗人的构思中凝聚成完整生动的艺术画面,使人从中获得美的享受。B、“桂花落”是一种轻微的动态,或是落地的瑟瑟之声,或是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是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C、首句以动感写静态,一开始就营造了恬静的氛围。D、诗人不禁为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感到惊叹,抒发了抑郁、苦闷的心情。(二)(9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视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11、选出与“项为之强”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物外之趣 B、心之所向 C、昂首视之 D、至之市12、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1)私拟作群鹤舞空 (2)项为之强 (3)明察秋毫 (4)怡然称快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14、请你用4个字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1分) (三)(7分)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 “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选自社戏)15、请你说说第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是什么?(2分)结构: 内容: 16、“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中的“蹿”能否改成“游”,为什么?(2分) 17、对阿发这个人物,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阿发是个怎样的人呢?(3分) (四)(11分)(1)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2)“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3)“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4)“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5)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 (高兴、侥幸、庆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6)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7)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8)“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9)“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