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作业指导书范文.doc_第1页
测量作业指导书范文.doc_第2页
测量作业指导书范文.doc_第3页
测量作业指导书范文.doc_第4页
测量作业指导书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量作业指导书范文 新建铁路大西客专(原平至西安段)施工复测、加密CP及构筑物施工测设作业指导书及评估办法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xx年4月目录 一、概述大西客专(原平至西安段)北起山西省原平市,向南经山西省忻州、太原、晋中、临汾、运城市,跨黄河进入陕西省渭南市,经临潼至西安,线路全长687km,其中原平至运城正线长度477km,运城至西安正线长度210km。 本线位于山西南北客运交通主轴上,向西进入陕两省的关中平原东部,是沿线城市内部及对外旅客交流的主通道,同时,通过与石太客专、陇海客专的衔接,形成了华北与西南、西北地区旅客交流的辅助快速客运通道。 大西客专在山西省、陕西省境内沿线山区范围较大,设计坡度大,地形复杂,勘测、精密测量难度大,且部分段落存在特殊岩土,主要为湿陷性黄土、松软土等。 黄土湿陷类型可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两类,黄土的湿陷性与黄土场地所处的地貌单元关系密切。 一般一级阶地及山前洪积扇上的黄土以级非自重湿陷性为主,湿陷土层厚215m;自重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于高阶地和塬前洪积扇,湿陷等级以级自重为主,湿陷性土层厚1030m。 松软土广泛分布于冲积平原区,土层多为砂质黄土、粉土、粉质黏土及部分粉、细砂,分布多在10m以上,局部深达20m,呈互层状,厚215m不等。 松软土一般表现为强度低,具中、高压缩性。 2全线大部分地处山区,长大隧道和跨江河的特大桥需要建立独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全线大部分地处山区,长大隧道和跨江河的特大桥需要建立独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二、工作依据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xx);2.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xx);4.国家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xx);5.关于加快客运专线精密控制测量工作的通知(工管工电xx93号);6.关于加强客运专线轨道工程测量工作的通知(建工电xx55号);7.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xx20号);8.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9.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10.工程建设期间颁布的有关测量规程、规范。 三、坐标和高程系统 三、坐标和高程系统(一)坐标系统 1、全线采用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及满足客专投影变形不大于10mm/km的要求的施工坐标系。 表3.1大西客运专线大同至运城段施工坐标系3坐标系中央子午线()投影面大地高(m)投影变形最大值(mm/km)里程范围备注坐标系中央子午线()投影面大地高(m)投影变形最大值(mm/km)里程范围备注第4任意坐标系1124200881.510DK166+800-DIIK196+000第4-1任意坐标系1124200800.0-7DIIK196+000-DIIK204+000第5任意坐标系1124200875.010DIIK204+000-DK221+500第6任意坐标系1123600995.013DK221+500-DK240+000在南山上隧道进口DK221+500-DK222+500处超限,用隧道独立坐标系修正。 第7任意坐标系1123600940.09DK240-DK260第8任意坐标系1123600845.0-10DK260-DK9+300第9任意坐标系1121800753.09DK9+300-DK406+500在DK405-DK406+500曲线大里程端超限,曲线高差147.57超127.42的极限,增加9-1坐标系,曲线分两个坐标系。 第9-1任意坐标系1121800813.08第11任意坐标系1115400993.010DK406+500-DK420+000第12任意坐标系11148001057.015DK420+000-DK443+000在韩信岭隧道和乔家山隧道DK434-DK443处超限,隧道控测时设置隧道独立坐标系。 第13任意坐标系1114800960.010GDK443+000-GDK448+200第15任意坐标系1114200800.0-13GDK448+200-DK462+000在李家峰隧道进口处GDK448+200超限,隧道控制测量时设置独立坐标系修正。 15坐标系原4设计有隧道,取消隧道后,超限较多,拆分增加下面5个新坐标系。 第15-1任意坐标系1114200910.0-10DK462+000-GDK470+000第15-2任意坐标系1114200850.0-7GDK470+000-GDK473+000第15-3任意坐标系1114200770.08GDK473+000-GDK476+000第15-4任意坐标系1114200660.010GDK476+000-GDK480+000连续降坡曲线,高差183.08米,曲线超127.42的极限,分两个坐标系。 第15-5任意坐标系1114200560.0-6GDK480+000-GDK484+000第16任意坐标系1112400456.0-16GDK484+000-DK592+900在干庆隧道DK589-DK592+900处超限。 隧道控测设计独立坐标系时考虑修正。 第16-1任意坐标系1105400490.0-9DK592+900-DK606+000第17任意坐标系1105400440.08DK606+000-DK653+500小里程部分段落改到16-1坐标系。 表3.2大西客运专线运城至西安段工程施工独立坐标系带号带起点带终点中央经度LO线路长度(km)投影面海拔高(m)最大长度变形(mm/km)备注带号带起点带终点中央经度LO线路长度(km)投影面海拔高(m)最大长度变形(mm/km)备注1#DK653+500DK695+50011045423704运城,站外路基2#DK695+500DK757+800110106237014站外路基,13mm14mm范围DK723+700-DK725+9003#DK757+800DK835+000109407831010路基54#DK835+000DK860+80010900263909与西成衔接,公用段注 (1)施工坐标均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a=6378137米,f=1/298.257222101,高程异常均取0米; (2)最终坐标系以精密工程控制测量报告所列坐标系为准。 2、各长大隧道、跨江河特大桥,根据施工控制需要建立各自独立施工坐标系。 (二)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二)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四、工作内容及要求为了统一全线施工测量作业标准,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满足勘测、施工、运营维护各个阶段测量的要求,适应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结合大西客专工程特点,制定本施工复测、加密为了统一全线施工测量作业标准,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满足勘测、施工、运营维护各个阶段测量的要求,适应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结合大西客专工程特点,制定本施工复测、加密CP及构筑物施工测设作业指导书及评估办法。 及构筑物施工测设作业指导书及评估办法。 (一)精测网复测施工前,设计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控制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桩橛,并履行交接手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参加交接工作,并按附录的要求履行交桩手续。 控制网交桩成果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CP、CP控制点成果及点之记。 2)CP、CP测量平差计算资料。 3)线路水准基点成果及点之记。 4)水准测量平差计算资料。 5)测量技术报告(含平面、高程控制网联测示意图)。 6)CP、CP控制桩和线路水准基点桩。 6各施工标段在接到设计院现场控制桩成果资料后应立即开展精测网复测工作。 复测应按照与原测同方法、同精度、同网型的原则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1、复测总体要求工程建设期间应加强CP 0、CP、CP及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复测维护工作。 控制网复测维护分为定期复测维护和不定期复测维护,定期复测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不定期复测维护应由施工单位实施。 定期复测维护是对高速铁路平面高程控制网全面复测,复测内容包括全线CP 0、CP、CP及线路水准基点。 复测频次应满足下列要求1)施工单位接桩后,应对CP、CP和线路水准基点进行复测。 2)CP建网前,CP、CP和线路水准基点应复测一次。 3)工程静态验收前,CP、CP、CP及线路水准基点复测一次。 4)特殊地区、地面沉降地区或施工期间出现异常的地段,适当增加复测次数。 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需要开展不定期复测维护,复测周期不宜大于6个月。 不定期复测维护内容包括CP、CP、线路水准基点及施工加密控制点复测,检查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位移,点位的相对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当复测较差超限时,应查明原因,由监理单位确认。 控制网复测应遵循以下原则1)编写复测技术方案。 2)复测采用的方法和精度应与原测相同。 73)复测前应检查标石的完好性,对丢失和破坏的控制点应按同精度扩展方法补设。 2、数据采集 (1)CPI级GPS网CPI按二等GPS测量要求,按照标段,统一测量,整体平差,并做好标段间的公用点对协议。 GPS测量前按要求进行仪器检校,经常对光学对中器进行检校。 GPS作业时天线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对中误差小于1mm,每个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天线高一次,两次较差值小于2mm,取均值作为最后成果。 观测过程中不得在天线附近50m以内使用电台,10m以内使用对讲机;在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仰角限,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 同时观测记录气象元素。 观测时应用仪器电子手簿进行自动记录点号、天线高,同时认真填写GPS静态观测手簿。 CPI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见表4.1表4.1CPI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项目等级二等静态测量卫星截止高度角()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5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min)30有效时段长度(min)90观测时段数2数据采样间隔(S)1060接收机类型双频PDOP或GDOP68 (2)CP级控制网在一般地段采用GPS测量,在隧道控测范围采用全站仪测量。 1)使用GPS观测CP级控制点CP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见表4.2表4.2CP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项目等级三等静态测量卫星截止高度角()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20有效时段长度(min)60观测时段数12数据采样间隔(S)1060接收机类型双频PDOP或GDOP82)隧道洞内CP观测CP测量按二等导线进行,附合在洞外CPI控制点上,且每个洞口应至少联测2个CPI控制点。 导线测量主要精度指标见表4.3表4.3洞内CP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级别附合长度(km)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相邻点位坐标中误差(m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方位角闭合差限差()对应导线等级备注CPL230060031.87.51/550003.6n三等单导线CP2L730060031.87.51/550003.6n三等导线网CPL730060031.351/1000002.6n隧道二等导线网注导线网独立闭合环的边数以46条边为宜。 采用1?或0.5?级全站仪进行观测。 其水平方向观测值与距离观测值的各项限差如表4. 4、表4.5所示。 当方向数不多于3时,不需要进行归零。 边长采用往返观测各3测回,每测回读记4次。 表4.4水平方向观测限差9两次照准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1?6?9?6?0.5?4?8?4?表4.5边长观测限差一测回读数次数测回数一测回读数间互差(mm)单程测回间互差同一水平面上往返测往返433a+b*D610?2(a+b*D610?)2(a+b*D610?)表4.6光电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等级竖直角往返观测高程较差(mm)边长范围(m)测回数(中丝法)最大角值(o)测回间较差(?)指标差互差(?)五等2xx10D60200-600注D为光电测距边长度(km)采用仪器测角标称精度为1.0或0.5的全站仪施测,测距标称精度为2mm+2ppm或1mm+1ppm,导线测量采用机载程序伺服马达自动测量并记录。 洞内CP施测前对仪器设备进行常规检校,施测期间进行了经常性检校,施测时加强对中整平和照明工作。 联测洞外控制点时后视两个已知方向,并对已知边进行测距复核。 由于CP洞内导线平差需要进行边长高程改化,导线测量时同时进行三角高程测量,附合精度指标按照五等水准精度执行,各项限差见表4.6。 用于气象改正的温度、气压数据,在每测站测定一次,并在观测手簿上作好相应记录。 气象观测时待气压计、温度计与周围环境一致后测记气象数据。 测距边气象改正通过全站仪设置自动进行。 10 (3)高程控制网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 仪器使用精度等级不低于DS1级的精密电子水准仪,用配套2m或3m铟瓦条码水准尺、尺垫。 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必须检校合格。 自动观测记录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一条路线的往返测必须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 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xx)有关要求执行。 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m,前后视距累积差6.0m,视线高度0.55m,2.80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mm;观测时,按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的顺序进行,每一测段应为偶数测站。 一组往返测宜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由往测转向返测时,应互换前后尺再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应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应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跨越较大河流或水域时,应按国家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xx)跨河水准测量有关技术要求执行。 如表4.7表4.7 一、二等跨河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跨河视线长度(m)一等二等最少时间段数双测回数半测回中的组数最少时间段数双测回数半测回中的组数100-300242222301-500464224501-1000612648611注表中s为跨河视线长度公里数,尾数凑整到0.5或1。 各双测回的互差dH,应不大于下式计算的限值d H限=4MS N?式中M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限值,mm;N双测回的测回数;s跨河视线长度,km。 3、数据处理 (1)GPS的数据处理CP、CP基线向量解算采用广播星历和商用软件,统一应用商用软件将原始观测文件转换为RINEX文件后进行基线解算,以保证其数据的一致性,并满足表4.8的要求。 网平差采用经过鉴定的平差软件进行(如同济大学TGPPS Win32软件、武汉大学COSAGPS等),GPS网无约束平差合格后,应引入网中联测的CPI坐标进行约束平差,引入的已知点应进行稳定性评定。 CP复测以稳定的标段间公用点对及CPI控制点作为起算点,CP复测以CP控制点作为起算点。 坐标成果保留到0.1mm。 表4.8基线质量检验限差表检验项目限差要求X坐标分量闭合差Y坐标分量闭合差Z坐标分量闭合差环线全长闭合差同步环5xnw?5ynw?5znw?35nw?1001-1500818861281501-20001224881682000以上6s12s8s4s8s812独立环(附合路线)?n Wx3?n Wy3?n Wz3?n W33?重复观测基线较差sd22?22(.)a bd?,本项目a=5mm,b=1ppm。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xV?、yV?、zV?)应满足下式xV?3,yV?3,zV?3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的同名基线改正数的较差应满足下式vxd2,vyd2,vzd2平差完毕,根据独立坐标系投影带的划分,将CP控制网的空间直角坐标分别投影到相应的平面坐标投影带中,计算CP控制点的工程独立坐标。 CP网坐标转换应在GPS基线网三维无约束平差的基础上,以联测CP控制点作为约束点进行平差,计算CP控制点的工程独立坐标。 (2)CP级导线控制网数据处理外业观测距离经归算和投影改化后进行平差计算。 起算数据为CPI级GPS点,CP级导线应在方位角闭合差及导线全长闭合差满足要求后,采用经过鉴定的平差软件进行(如铁三院TSDIADJ、清华山维、武汉大学科傻平差等专业平差软件平差)。 坐标成果保留到0.1mm。 导线环(段)的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1312nfNm?式中f导线环(段)的角度闭合差();N导线环(段)的个数;n导线环(段)的角度个数。 (3)高程控制网数据处理1)外业数据采集完成后,利用随机软件进行数据传输和预处理。 2)每条水准路线应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偶然中误差M;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还应按环线闭合差计算Mw。 M和Mw应符合表4.4的规定,否则应对较大闭合差的路线进行重测。 M和Mw应按下列公式计算41L nM?1LWWNM W?式中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L测段长或环线长(km);n测段数;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N水准路线环数。 3)进行闭合差计算及各项改正的计算。 4)对起算点的稳定性和兼容性进行检核后,确定起算点,进行整体严密平差计算,采用铁三院自主研发的TSDIADJ或清华山维、武汉大学科傻平差等专业平差软件平差。 高程成果保留到0.1mm。 5)水准测量计算取位按表4.9进行表4.9水准测量计算取位表等级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返)测距离中数(km)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高差总和往(返)测高差中数(mm)高程(mm)14(mm)二等水准0.010.10.010.010.10.1 (4)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的比较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的较差应满足下列规定。 1)采用GPS复测CP、CP控制点时,复测与原测成果较差应满足表4. 10、表4.11的规定。 表4.10CPI、CPII控制点复测坐标较差限差要求单位mm控制点类型坐标较差限差CP20CP15注表中坐标较差限差指X、Y坐标分量较差。 表4.11GPS复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控制网等级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CP1/130000CP1/80000注表中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按下式计算?sZ YX2ij2ij2ij?sd s式中Xij=(XjXi)复(XjXi)原Yij=(YjYi)复(YjYi)原Zij=(ZjZi)复(ZjZi)原s-相邻点间的二维平面距离或三维空间距离;Xij,Yij相邻点i与j间二维坐标差之差(m);Zij相邻点i与j间Z方向坐标差之差,当只统计二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时该值为零(m)。 2)采用导线复测CP控制点时,水平角、边长和坐标较差应满足表4.12的规定。 表4.12导线复测较差的限差15控制网等级水平角较差限差()边长较差限差(mm)坐标较差限差(mm)CP三等3.622m D15CP隧道二等2.622m D15注m D为仪器标称精度。 当隧道洞内CP控制测量的导线附合长度大于7km时,导线等级为隧道二等。 3)水准点间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较差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表4.13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 W限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平原山区二等水准1.02.06L4L0.8n4L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n为测段水准测量站数。 当山区水准测量每公里测站数n25站以上时,采用测站数计算高差测量限差。 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较差满足上述规定时,采用原测成果。 当较差超限时,应进行二次复测,查明原因,并采用同精度扩展方法更新成果,提交监理和设计单位确认。 4、复测成果提交复测完成后,编写大西客专XX标段施工测量复测报告,复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任务依据、技术标准。 (2)测量日期、作业方法、人员、设备情况。 (3)复测控制点的现状及数量,复测外业作业过程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 (4)复测控制网测量精度统计分析a独立环闭合差及重复基线较差统计;16b GPS自由网平差和约束平差后最弱边方位角中误差和边长相对中误差统计;c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测角中误差统计;d水准测量测段间往返测较差、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水准路线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统计。 (5)复测与原测成果的对比分析a平面控制网复测与原测坐标成果较差;b GPS网复测与原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的比较;c导线复测与原测水平角、边长较差。 d相邻水准点复测与原测高差较差。 (6)需说明的问题及复测结论。 (7)补设CPI、CP、水准点点之记; (8)标段间共用控制点协议; (9)上述文件内容的电子文件等。 5、精测网复测的咨询与评估 (1)精密控制测量复测技术方案评估复测技术方案是否合理经济,各项技术参数是否满足现行规定及规范要求;精测网复测是否采用与原网相同的观测等级和方法。 CPI应沿线路走向布设,采用点对和单点结合方式进行,采用边连接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和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CPII网采用GPS观测时应采用边连接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和大地四边形组成的17带状网,并与CPI联测构成附合网;CPII导线可在CPI的基础上采用二等导线测量方式施测。 (2)对参与外业测量的人员结构、仪器精度及设备状况进行抽查; (3)外业观测是否依照技术方案执行,外业观测记录是否齐全,各项限差符合规范,外业生产组织是否合理; (4)根据复测单位提供的外业数据,检查外业数据质量; (5)对复测单位的成果分析指标和方法进行评估,对复测成果及各类分析比较是否充分、合理进行评估;各级控制点复测精度应满足如下要求CPI级控制点同精度复测平面坐标较差限差20mm;CPII级控制点同精度复测平面坐标较差限差15mm;二等水准点间同精度复测高差较差限差6L,M1.0mm。 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较差满足上述规定时,采用原测成果。 当较差超限时,应进行二次复测,查明原因,并采用同精度扩展方法更新成果,提交监理和设计单位确认。 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较差满足上述规定时,采用原测成果。 当较差超限时,应进行二次复测,查明原因,并采用同精度扩展方法更新成果,提交监理和设计单位确认。 (6)评估更新后的新成果是否对施工及设计产生影响; (7)对提交的精测控制网复测报告进行评估并编制评估报告。 (二)施工加密控制测量 1、一般规定为满足施工放样需要,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可根据施工要求采用同级扩展或向下一级发展的方法,加密点为平面和高程共用。 施工控制网18加密前,应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技术设计书。 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可采用导线或GPS测量方法施测,施工控制网加密必须就近附合到CP或CP控制点,采用固定数据约束平差。 加密控制点应布设在坚固稳定、便于施工放线且不易破坏的范围内,埋石标准与CPI和水准点相同。 采用导线加密时,导线边长以200400m为宜,应按四等导线的精度要求施测。 采用GPS测量方法加密时,按四等GPS精度要求施测,GPS基线边不宜短于300m。 加密高程控制测量应起闭于线路水准基点,采用同级扩展的方法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加密测量采用的方法、使用的仪器和精度应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 所采用仪器应经过检定,并在有效检定期内。 加密测量前应检查联测标石的完好性,对丢失和破损较严重的标石应按原测标准用同精度扩展方法恢复或增补,CP加密测量时观测1个时段,每个时段不少于60分钟,加密1个CP点时应联测不少于3个相邻的CPI或CP点,且加密点位于所联测CPI/CP点构成的网形中部。 CP控制网应附合到CP上,并采用固定数据平差;各级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表4.14CP、CP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19控制网级别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CP1.31/180000CP1.71/100000表4.15CP控制网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非隧道段落)控制网级别附合长度(km)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相邻点位坐标中误差(m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方位角闭合差限差()对应导线等级CP4200-400m51.8101/550003.6n三等导线环(段)的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12nfNm?式中f导线环(段)的角度闭合差();n导线环(段)的测角个数;N导线环(段)的个数;注mD为仪器标称精度;加密点编号形式标段号+JM+流水号(如I标IJM001),请各标段统一流水号,防止点号重复。 2、GPS加密CP网考虑到既有CPI和CP的情况,应优先采用GPS进行CP的加密工作。 (1)选点埋石点位选择同CPII点,主要为了方便施工测量。 埋设采用现场浇灌混凝土桩,混凝土的配比为123(水泥砂子碎石)。 当地面开挖困难,可在稳固建筑物上进行设标,也可在水泥路面设标。 水泥路面设标要用电钻打孔后,将金属标志用固结剂或速凝水泥镶嵌在路面上,标石20及埋设规格应符合下图的规定。 图2图1-2图1-1螺纹钢(铁)不锈钢200mm10mm10mm200mm60mm不锈钢螺纹钢(铁)控制点20mm3-5mm3-5mm加密大西客专中心标志为直径0.5mm铜心或圆孔300150200图3建筑物上加密CPII点标石设置规格(单位mm)500500a砖混凝土盖冻土线单位(mm)地面200b最大冻土深度L最大埋深H当最大埋深H1.5m时a300b400;当最大埋深H1.5m时a400b500。 21图4现场浇注加密CPII点标石设置规格 (2)观测CP加密要求同精测网原网要求,观测、数据处理均与原测CP相同。 观测前要对网形进行设计,并执行下列指标表4.16GPS加密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项目等级三等静态测量卫星截止高度角()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20有效时段长度(min)60观测时段数12数据采样间隔(S)1060接收机类型双频PDOP或GDOP8 (3)数据处理在对CP加密点进行整体平差前应先对网中的原CPI和CP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原CPI和CP进行剔除,满足要求的全部作为起算点。 a、基线质量检验表4.17基线质量检验限差表检验项目限差要求X坐标分量闭合差Y坐标分量闭合差Z坐标分量闭合差环线全长闭合差同步环5xnw?5ynw?5znw?35nw?独立环(附合路线)?n Wx3?n Wy3?n Wz3?n W33?22重复观测基线较差sd22?22(.)a bd?,本项目a=5mm,b=1ppm。 b、在基线的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应以所有独立基线构成控制网,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的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的三维坐标为起算数据,进行无约束平差。 无约束平差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应满足下式要求Vx3,V y3,V z3c、GPS网无约束平差合格后,应引入网中联测的CPI和CP点坐标进行三维约束平差。 平差前应对控制点进行稳定性和兼容性分析。 约束平差后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同名基线无约束平差相应改正数的较差应满足下式要求dVx2,dV y2,dV z2平差后加密点CP的点位精度应小于10mm,基线边方向中误差1.7,最弱边相对中误差限差为1/100000。 3、导线加密CP网CP控制点采用测角精度不低于1,测距精度不低于1mm+2ppm的全站仪施测。 加密导线点的埋设要求同CP点埋设要求。 (1)点间距在200400m为宜。 (2)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表4.18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控制网等级仪器等级测回数半测回归零差()2C较差()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23CP0.5级36961级4696导线边长测量,读数至0.1毫米。 距离和竖直角往返各观测3或4测回,竖角指标差15,外业采用竖直角计算平距。 各项限差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表4.19导线边长测量限差仪器精度等级测距中误差(mm)同一测回各次读数互差(mm)测回间读数较差(mm)往返测平距较差55Dm22m D (3)导线测量数据使用电子手簿记录,导线边应离开障碍物1m以上,数据微机传输。 (4)距离经高程和高斯投影改化后进行平差计算。 起算数据为CPI或CP点,平差采用通过铁道部鉴定的专业平差软件或商业软件。 计算测角中误差1.8,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55000,方位角闭合差3.6n。 CP控制点的绝对精度应满足点位误差mx、my10mm,相对点位精度10mm。 4、线路水准基点的加密 (1)测量方案加密水准基点和加密CPII点位共用。 加密线路水准基点测量应采用不低于DS1的水准仪,仪器必须经过检定,并处于检定有效期内。 高程控制网加密时,水准线路必须联测到线路两端各两个以上线路水准基点上,以检验联测水准点是否发生显著沉降或被破坏。 24高程控制网加密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检查i角均应不超过15;水准尺须采用辅助支撑进行安置,测量转点应安置尺垫,尺垫选择坚实的地方并踩实以防尺垫的下沉。 水准线路采用往返观测,并沿同一路线进行。 每一测段均采用偶数站结束,往返观测在一日的不同时间段进行。 水准测量的仪器及水准尺类型应按测量等级的要求选择,宜优先采用相应等级的数字水准仪及其自动记录功能采集数据,观测数据采用仪器内置储存器记录,并转换成电子手簿。 (2)技术要求表4.20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WM限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平原山区二等1.02.06i R4K0.8n4L表4.21二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最低型号水准尺类型视距(m)前后视距差(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下丝读数)数字二等DSZ 1、DS1因瓦503且501.01.53.06.00.32.8且0.552次表4.22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等级路线长度(km)水准仪最低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二等水准400DSZ 1、DS1因瓦往返25二等水准线路跨越长江、黄河等特大河流时,应按现行国家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关于跨河水准测量有关规定执行。 (3)数据处理a、线路水准基点的加密应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标准施测,以稳定的线路水准基点、深埋水准点或基岩水准点为起算点,进行整体严密平差计算,采用专业平差软件平差。 高程成果保留到0.1mm。 b、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路线应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还应按环线闭合差计算M w。 M和M w应符合表4.20的规定,否则应对较大闭合差的路线进行重测。 M和M w应按下列公式计算41L nM?1LWWNM W?式中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L测段长或环线长(km);n测段数;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N水准路线环数。 5、加密控制测量成果提交施工控制网加密完成后,应提交下列成果资料 (1)测量技术设计书; (2)加密测量成果(含点之记); (3)外业测量观测数据资料;26 (4)平差计算资料; (5)加密测量技术报告。 6、施工加密控制测量的咨询与评估 (1)评估验收工作内容技术设计方案的咨询评估;布网埋石的咨询评估;外业测量数据质量咨询评估;平差计算数据处理咨询评估;测量成果精度及可靠性咨询评估;测量成果资料完整性的咨询评估; (2)评估验收工作要点a、在加密网测量工作实施前,对测量单位编制的测量技术设计书进行评估,加密网技术设计方案评估是重点内容控制网的补设及与高等级点联测是否合理;控制网的测量方案设计是否经济、测量精度设计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构网能否满足可靠性要求;与既有控制网关系处理方案是否合理;对规范中超出规范要求的,评估组要研究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并提出处理意见;提交加密网设计方案评估报告。 b、加密控制点、二等水准点选点埋石的评估验收控制点的位置是否满足勘测设计、施工测量的要求;控制点的标志设计、建造规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控制点的埋设是否稳定可靠和有利于长期保存;27对特殊土质、地质地段的控制点的埋设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点之记的可用性进行随即实地抽查;提交加密网埋石评估报告;c、加密平面控制点、二等水准控制网外业测量数据质量的评估验收测量人员结构、数量的合理性;测量作业使用的仪器数量、精度指标及检定情况是否满足要求;作业方法是否正确、观测记录是否齐全,各项限差是否满足要求;超限数据的剔除、补测、重测是否合理;外业成果资料的内容、格式、交付完整性是否满足要求;应对重点工程,关键地段进行实测验收,通过抽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对外业测量成果质量做客观评价;提交外业测量数据质量评估验收报告。 d、加密平面控制点、二等水准控制网平差计算数据评估验收对数据处理平差计算软件是否鉴定,数据处理方法正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检查。 利用测量单位提交的控制网观测数据进行复核验算。 对平差数据的基准、起算数据进行检核。 对平差计算处理所采用的计算软件进行验证,计算软件的功能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通过采用不同的软件进行平差计算的验证。 平差过程中对数据剔除的合理性进行检查。 对所选用的平面投影坐标系的最大长度变形、与相邻带的衔接进行检查。 提交平差数据处理评估报告e、加密平面控制点、二等水准控制网测量成果质量验证28平面控制网测量成果质量验证计算各级平面控制网的验后精度,包括重复基线统计,异步环闭合差,基线边平面相对中误差和方向中误差,导线测量方位角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测角中误差,控制网的点位和相邻点间误差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