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历史典型试题分析.doc_第1页
河北省中考历史典型试题分析.doc_第2页
河北省中考历史典型试题分析.doc_第3页
河北省中考历史典型试题分析.doc_第4页
河北省中考历史典型试题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概括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0 分) 材料一:第一封: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第二封: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材料二: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材料三: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 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梁启超李鸿章传(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分)(1)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 (或“见识了西洋火器的威力”等意思相近的表 述也可给分)(2)根据第二封信及材料二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6分)(3) 材料三中读书人、世俗功利之人和梁启超对李鸿章分别是什么评价?(3分)例2:材料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缺乏任何积极的反映。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中华书局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同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英】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京临时政府主要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短时间消亡的共同原因。(3分)28(1)资产阶级。(2)经济困难;政治腐败;丧失民心;军队士气低落。(3)未能获得广大农民支持。例3学以致用,解决问题。(9分) 辛亥革命大事记(1912年部分)时间主要内容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竭诚表示将“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1月15日孙中山致电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宣告如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共和,则正式辞临时大总统职,将政权让与袁世凯。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帝制终结。2月13日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宣言赞成共和。3月3日中华同盟会本部在南京召开会员大会,制定新纲领,宣布以“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推举孙中山为总理。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第一、二、四条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4月1日孙中山正式宣告辞去临时大总统职。(1)大事记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集中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2分) (2)由以上大事记可见,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这一主义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其斗争形式有哪些?(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践行这一主义的重大历史意义。(3分) (1)民权主义。(2)发表通电(或宣言);进行谈判;制定纲领;立法等(言之有理即可)。(3)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言之有理即可)。 例4:材料一:“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孙中山遗嘱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28 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l)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经验”。(2 分)(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2 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哪些史实是这一经验的体现?( 4 分)(1)唤起民众,共同奋斗。(2)团结人民。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敌后抗战;领导人民解放战争。(4 分)二、启示类例5:材料一: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开始,政府一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了国家干预,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材料二: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后来,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虽历经几次改革,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出现了危机。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采用苏联模式,经济建设取得过巨大成就,但是后来社会经济却逐渐丧失了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形成了新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高速发展。(1)材料一中美国经济的复兴得益于什么改革?(2分)(2)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中国经济体制曾经共有的特征,(1分)并说明这种体制特征在中国是怎样变化的。(3分)(3)上述材料和问题能为调整经济体制提供哪些借鉴?(4分)2.(1)罗斯福新政。(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改变: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后期,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90年代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逐步完善。(3)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调整经济体制要从具体国情出发;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符即可)。 三、背景类例6:.探究问题。(10 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1979 年元旦,为了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和平建议及在人大常委会上的报告,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对台工作方针。 (l)材料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台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分) (2)请结合所学的中外现代史相关知识,概述党和政府在1979 年提出对台方针的背景。(8 分) 33.(l)由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提高了国际地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8 分)例7:材料一 今日我国之上策,与其坐等邻国开明而共兴亚洲,毋宁不与他们为伍,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与支那朝鲜接触时,也不必因为他们是邻国就特别客气,而以西洋人的方式处理即可。 (日)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福泽谕吉主张产生的历史背景,举一例日本政府“以西洋人的方式”处理与邻国关系的史实。(3分)背景: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势力抬头;新航路开辟后,亚洲许多国家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西方国家先进。(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史实:发动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发动秦朝战争,使朝鲜沦为殖民地;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29读图,回答问题(6分) 图一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图二 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1)图一、图二反映的史实是毛泽东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在哪一领域做出的不懈努力?(2分) (2)该领域在当时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中国、世界各有何重大影响?(4分) 31探究问题。(12分) (1)19世纪后期,德国因为经济强大,就“理所当然”在欧洲索取领导地位。为此它组建了哪一军事侵略集团?(2分)最终给德国造成了什么恶果?(2分) (2)当今德国经济再次强大,它在欧洲再次索取领导地位的一幕能否重演?(2分)请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证你的判断。(6分) 一、改革篇史实:中国改革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改革开放 外国改革史:日本大化改新;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规律总结1、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2、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3、改革的启示: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 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二、革命篇史实: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外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 拉美独立运动启示:1、落后野蛮的制度最终是要被推下历史舞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民思想解放,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4、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必然会被推翻和粉碎。 5、国家独立和统一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前提和基础。三、思想解放篇史实: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外国: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启示:1、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思想解放推动政治运动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四、世界大战篇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启示:1、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2、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 3、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4、国与国之间应和平相处,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5、战争客观上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五、科技革命篇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 2、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每个国家都应该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3、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也带来了如战争、环境、资源消耗、高科技犯罪。等消极影响。 4、青少年应该自觉履行历史使命,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国家民族振兴做贡献。六、国家建设道路探索篇史实: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成就 外国: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启示: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发展经济一定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我们应该大 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4、弱国无外交。我们要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七、经济全球化篇史实:1、新航路的开辟。 2、20世纪经济全球化启示:1、科技的发展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2、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我们应该主动融入全球化浪潮,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防范风险的能力。近代史上清政府屡战屡败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原因:1清政府长期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落后于西方。 2清政府的统治腐败无能。3西方国家勾结起来,侵略中国,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场对日战争的不同结果的感想。(1)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场对日战争:甲午战争(中国清政府失败)、抗日战争(中国胜利)。(2)感想: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族振兴之路,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抵御外侮,报效祖国。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对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历史学界一直就有争论,题目中代表两种对立的观点。“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恶魔,必须全盘否定。理由是他给印 第安人带来了破坏和掠夺。“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功臣,必须充分肯定。理由是他发现美洲新大陆具有划时代意义,加强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 界市场开始形成,从而推动世界的文明进程。历史评价要求全面、客观、公正。哥伦布远航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在客观 上使掠夺的财富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其进步性。材料题和问答题1、材料一当地居民都跑来崖边有人给我们送一食物。有一个老人坐船前来许多人都来到了,包括妇女在内,每个人都带些东西。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鳊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谨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