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功率教案.doc_第1页
初中物理功率教案.doc_第2页
初中物理功率教案.doc_第3页
初中物理功率教案.doc_第4页
初中物理功率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第九章 第四节 功率指导教师班级06级1班讲 课人时间2010-5-06教 材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12页到14页。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什么是功率及功率的计算公式。2 知道功率的单位。3 会应用功率公式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数据处理方法,并培养他们的分工协作能力和初步的数据处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用类比的方法可以研究相似、相近问题的思想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教学重点传授功率的知识要点,通过例题讲解来教会学生用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以三个演示及结合演示三的分析来引导学生接受功率这个概念。教学关键把速度的物理含义类比到功率的物理含义中来,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功率的真正物理含义。课 型概念、讲授、实验。教学方法讲授法、科学探究教学法和“解决问题”教学法。教学仪器一副军棋和两双竹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法研究一、组织教学上课!(同学们好)起立(老师好)引起注意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功。那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力学里功的计算公式又是怎样呢?请钟羽同学起来回答。钟羽同学回答得很正确,请坐下。现在我手上有一颗军棋,假设它的质量为,又假设台面距地面的高度为,那当我把军棋从地面捡到台面上时,我克服军棋的重力做了多少功呢?请陈润平同学起来回答。回答正确,请坐下。当然这也可以说成军棋所受的竖直向上的拉力做了的功,我们计为。(副板书:)当我把五颗军棋从地面捡到台面上时,就可以说我克服军棋的重力做了的功。请大家注意,为了简便,当我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说到某某做了多少功时,都是指他克服军棋的重力做了多少功。一个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是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而功的计算公式为。全体回忆。个体作答。演示一如果两位同学也都克服军棋的重力做的功,但他们所用的时间可能会不同,这时谁做功会更快呢?为了揭晓这个答案,让我们一起来做演示一(副板书:演示一)。(把两盒军棋分别放在讲台两旁的地面上)现在我们找甲和乙两位同学同时用筷子把五颗军棋一颗一颗地捡到盘子里(副板书:),再找一位同学丙用手机记下他们各自所用的时间,结果会是怎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把筷子递给甲和乙)Are you ready? Lets go!(一段时间后)丙同学,甲乙所用的时间分别为多少?(副板书:,)甲乙克服军棋重力做同样的功,但甲比乙所用的时间短,那这说明谁做功快呢?请郭泽东同学起来回答。回答正确,请坐下(副板书:甲做功快。) 甲乙丙三位同学来到讲台前准备。听到口令后,甲乙丙三位同学紧张而认真地进行着演示。丙报出甲乙各自所用的时间。甲做功快。固定一个量,探索另一个量对结果的影响。演示二如果时间相同,但做的功不同,这时谁做功会更快呢?为了揭晓答案,让我们来做演示二(副板书:演示二)。该演示要求甲和乙同时在10秒内(副板书:10s,10s)把军棋一颗颗的捡到盘子里,丙同学计时并在10秒时喊停。Are you ready? Lets go!(一会儿)现在请甲和乙数出各自捡上来的军棋数,结果发现甲比乙多(副板书:,),即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比乙克服军棋重力做的功多,这说明谁做功快呢?集体回答。(副板书:甲做功快。)听到口令后,甲乙丙三位同学紧张而认真地进行着演示。甲做功快。固定一个量,探索另一个量对结果的影响。演示三当然,甲和乙也能在不同的时间内把数量不等的军棋捡到台面上,这时谁做功会更快呢,让我们来看演示三(副板书:演示三)。先请甲在5秒内一颗一颗地把军棋捡到盘子里,看他能做多少功,丙请注意配合。(一段时间后)(副板书:, 5s)乙在15秒内也这样捡军棋,请丙做最后一次配合。(一段时间后)(副板书:,15 s)感谢三位同学的精彩演示,请你们回到座位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实验结果,甲和乙做的功不同,所用时间也不同,该怎样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呢?(暂停一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物理学中引入了一个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功率(主板书:第四节 功率)甲乙丙依照要求进行演示。甲乙丙回到座位上。全体思考。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三、进行新课怎样解决演示三中的问题,先让我们回忆一下前面讲速度时是怎样比较运动快慢的:两个运动员在不同的时间内跑不同的路程,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一种方法是用时间除以路程,即比较他们单位路程内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的,则运动得越快;另一种方法是用路程除以时间,即比较他们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路程,路程越远的,则运动得越快。我们把这个思想用到这里来。先用第一种方法,用时间除以功。为了计算的方便,我们比较完成单位功所用的时间(副板书:,),因此,甲所用的时间为秒(副板书:s),乙所用的时间为秒(副板书:s),比较和的大小,谁做功快呢?(副板书:甲做功快)再来用第二种方法,用功除以时间,即比较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副板书:1s,1s)。因此,甲所做的功为,乙所做的功为。比较和的大小,谁做功快呢?(副板书:甲做功快)两种方法得出同样的结果,那该用哪种方法呢? s,s。甲做功快。,。甲做功快。议论纷纷。类比联系,对比分析,诱导出一个选择性难题。1. 定义我们知道在讲速度时是通过采用第二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的,同样,由于人们的思维习惯,在这里我们也采用第二种方法,即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说明这个力军棋所受的竖直向上的拉力做功的快慢,而单位时间内完成功的多少就叫功率。顺便告诉大家,功率的英文名字叫(板书:1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功的多少叫功率)。功率大,做功快;功率小,做功慢。等于除以。类比联系,导出定义。环环相扣,详细剖析。提示并诱导学生说出结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总结出来的公式。2物理意义我们把这个定义运用到演示三中,参照讲速度时“速度大,运动快;速度小,运动快”的12字结论,也可以很轻松的得出功率的12字结论,请钟羽同学起来总结一下。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功率是一个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这便是功率的物理含义(板书:2物理意义功率是一个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 公式如果用表示功,表示时间,的首位字母表示功率,那么用和怎样表示呢,请大家结合功率的定义思考一下。(约10s后)请曾丽虎同学起来回答一下。不错,正是这样,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这便是功率的公式(板书:=/)。下面让我们把这个公式运用到演示三中去计算甲的功率,功为,时间为10s,功率就应等于除以10s。4 单位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单位的换算,那功率的单位是什么呢?功的单位是焦,时间的单位是秒,根据公式,我们可推导出功率的单位是焦/秒。在物理学中,把焦/秒叫做瓦特,简称瓦。1W=1J/s。1W很小,但许多机器的功率都很大,功率的单位还可用千瓦和兆瓦表示。1KW=103 W1MW=10 6 W(板书)认真听讲简明扼要,水到渠成。四、总结新课5例题讲解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公式和单位,为了加深大家对功率的理解,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请大家翻到13页的例题,给你们半分钟的时间浏览。(在黑板上作图)好了,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这个题。此题有两个问,先让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知电动机做了1.210 6 J的功,所用时间为2min,问电动机的功率为多少。若记电动机做的功为,所用时间为,功率为,则1.210 6 J,60s2=120s,根据功率的公式可得: =/=1.210 6 J/120s=110 4 W。第二个问题是问爬山的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我们假设游人匀速爬山,爬山过程中做的功就是克服人所受重力做的功,记为, 所用时间记为=60s20=1200s。所以人的功率记为,根据功率的功式得/= / =(60kg9.8N/kg200m)/1200s=98W。此题到这里是否已做完呢,郭泽东同学?对,我们最后还要加上一条,答:电动机的功率是110 4 W,人爬山的功率约为98W。浏览例题。没有,最后还要作答。结合实例,剖析运用。强调答题格式完整性。6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功率的定义、物理含义、公式及单位,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我们把容易与功率混淆的功的对应内容复习一下。先看定义,如果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再来看功的物理意义,陈润平同学,功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回答的非常正确,请坐下。然后来看功的公式,其中表示功,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最后看单位,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希望同学们下去对比复习一下功和功率这两节的内容。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对比讲解,辨清概念。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翻到13页的“做一做”,浏览一遍,并下去做一个小实验,名字叫“爬楼梯”。在做实验前,同学们自发组成5个人一组,每组准备好器材,并选出三位爬楼高手,另外两位则负责测量三层楼的高度和计时。实验要求各组测定选出的三位同学以最快速度上三层楼时的功率,看看谁做的功率最大。请各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请注意安全!在下周的这个时候,各组把实验报告交给我。(板书)课后习题是14页的3题和4题(板书)。下课!浏览“做一做”。勾题。明确实验要求。五 板书设计。主板书: 四、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功的多少叫功率。2物理意义功率是一个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数学公式:=/4单位:1W=1J/s,1KW=103 W,1MW=10 6 W。5 例题已知:电动机1.210 6 J, 60s2=120s人, =60s20=1200s求: 电动机做功的功率=? 人做功的功率=?解:电动机 =/=1.210 6 J/120s=110 4 W 人/= / =(60kg9.8N/kg200m)/1200s=98W答:电动机的功率是110 4 W,人爬山的功率约为98W作业12页的1题交“爬楼梯”实验报告;13页的3题和4题。副板书:演示一甲: 乙: 甲做功快。方法一:甲: s乙: s甲做功快演示二甲: 10s乙: 10s甲做功快方法二:甲: 1s乙: 1s甲做功快演示三甲: 5s乙: 15s甲做功快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2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欧姆定律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教法建议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 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 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 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的公式后 ,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 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 是欧姆定律公式.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如果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多少?为什么?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在一个10 的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电压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如果把这个电压加在20的电阻两端,电流应为多大?为什么?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 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大小成反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呢?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3欧姆定律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如果用字母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字母R表示导体的电阻,字母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呢?(二)欧姆定律公式 教师强调(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及其表达式2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学问题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三)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例1】 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 ,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教师启发指导(1)要求学生读题(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已知 V,求 I解 根据得(板书)巩固练习练习1 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3,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练习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