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PPT课件.ppt_第1页
拔罐法-PPT课件.ppt_第2页
拔罐法-PPT课件.ppt_第3页
拔罐法-PPT课件.ppt_第4页
拔罐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拔罐法 1 拔罐的含义 拔罐法 cuppingtherapy 是以罐为工具 利用燃火 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 造成负压 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 使局部皮肤充血 瘀血 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拔罐法 或称吸筒疗法 古称角法 2 一 罐的种类 一 竹罐用直径3 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 制成6 8厘米或8 10厘米长的竹管 一端留节作底 另一端作罐口 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 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 用砂纸磨光 使罐口光滑平正 竹罐的优点是取材较容易 经济易制 轻巧价廉 不易摔碎 适于煎煮 缺点是容易燥裂 漏气 吸附力不大 3 一 罐的种类 二 陶罐用陶土烧制而成 有大有小 罐口光整 肚大而圆 口 底较小 其状如腰鼓 优点是吸附力大 缺点是质地较重 易于摔碎 损坏 4 一 罐的种类 三 玻璃罐玻璃罐是在陶罐的基础上 改用玻璃加工而成 其形如球状 罐口平滑 分大 中 小三种型号 也可用广口罐头瓶代替 优点是质地透明 使用时可以观察所拔部位皮肤充血 瘀血程度 便于随时掌握情况 缺点也是容易摔碎 损坏 5 一 罐的种类 四 抽气罐用透明塑料制成 上面加置活塞 便于抽气 也有用特制的橡皮囊排气罐 其规格大小不同 新型的抽气罐具有使用方便 吸着力强 且较安全 又不易破碎等优点 6 二 罐的吸附方法 一 火吸法1 闪火法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 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 使火在罐内绕1 3圈后 将火退出 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即可吸附在皮肤上 此法在罐内无火 比较安全 是最常用的吸拔方法 但需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 以免烫伤皮肤 7 二 罐的吸附方法 一 火吸法2 投火法用易燃纸片或棉花 点燃后投入罐内 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即可吸附在皮肤上 此法由于罐内有燃烧物质 容易落下烫伤皮肤 故适宜于侧面横拔 8 二 罐的吸附方法 一 火吸法3 滴酒法用95 酒精或白酒 滴人罐内1 3滴 切勿滴酒过多 以免拔罐时流出 烧伤皮肤 沿罐内壁摇匀 用火点燃后 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9 二 罐的吸附方法 一 火吸法4 贴棉法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花一块 贴在罐内壁的下1 3处 用火将酒精棉花点燃后 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 此法需注意棉花浸酒精不宜过多 否则燃烧的酒精滴下时 容易烫伤皮肤 10 二 罐的吸附方法 二 水吸法水吸法是利用沸水排出罐内空气 形成负压 使罐吸附在皮肤上的方法 此法一般选用竹罐 即选用5 10枚完好无损的竹罐 放在锅内 加水煮沸 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 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 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 即能吸附在皮肤上 可根据病情需要在锅中放人适量的祛风活血药物 如羌活 独活 当归 红花 麻黄 艾叶 川椒 木瓜 川乌 草乌等 即称药罐法 11 二 罐的吸附方法 三 抽气吸法此法先将抽气罐的瓶底紧扣在穴位上 用注射器或抽气筒通过橡皮塞抽出罐内空气 使其产生负压 即能吸住 12 三 拔罐方法 一 留罐法 retainingcupping 又称坐罐法 即将罐吸附在体表后 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 15分钟 然后将罐起下 此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一般疾病均可应用 而且单罐 多罐皆可应用 13 三 拔罐方法 二 走罐法 movablecupping 亦称推罐法 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 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 再将罐拔住 然后 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 向上 下或左 右需要拔的部位 往返推动 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 充血 甚或瘀血时 将罐起下 适宜于面积较大 肌肉丰厚部位 如脊背 腰臀 大腿等部位 14 三 拔罐方法 三 闪罐法 successiveflashcupping 即将罐拔住后 立即起下 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 起下拔住 直至皮肤潮红 充血 或瘀血为度 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 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 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 如小儿 年轻女性的面部 15 三 拔罐方法 四 刺血拔罐法 bloodlettingpuncturingandcupping 又称刺络拔罐法 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 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 使之出血 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 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 15分钟 多用于治疗丹毒 扭伤 乳痈等 16 三 拔罐方法 五 留针拔罐法 retainingneedleandcupping 简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 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 约5 10分钟 待皮肤红润 充血或瘀血时 将罐起下 然后将针起出 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17 四 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 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 祛风散寒等作用 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 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 腰背肩臂腿痛 关节痛 软组织闪挫扭伤及伤风感冒 头痛 咳嗽 哮喘 胃脘痛 呕吐 腹痛 泄泻 痛经 中风偏枯等 18 五 起罐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 起罐方法起罐时 一般先用一手夹住火罐 另一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 使气体进入罐内 即可将罐取下 若罐吸附过强时 切不可用力猛拔 以免擦伤皮肤 19 五 起罐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 注意事项1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 若体位不当 移动 骨骼凸凹不平 毛发较多的部位 火罐容易脱落 均不适用 2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 若应拔的部位有皱纹 或火罐稍大 不易吸拔时 可作一薄面饼 置于所拔部位 以增加局部面积 即可拔住 操作时必须动作迅速 才能使罐拔紧 吸附有力 20 五 起罐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 注意事项3 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 小的勿须处理 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