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1页
陕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2页
陕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3页
陕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4页
陕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积累和运用(共4小题,计16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小题爱这座城市的文化底yn和独特气质,今天的西安人承袭了先祖的文化特质,但是融汇了现代意识,把古韵吟诵得有生有色,把现代之歌颂唱得气势pngb。领略大唐芙蓉园的瑰丽,西大街的古风,大明宫遗址上演绎“2006盛典西安”的风采,就会看到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是怎样脚步铿锵。把上面一段话中的拼音置换为相应的汉字,并改正文段中一个错别字。(4分) 解释文中“铿锵”的意思 (1分)改正文中一个病句:将 改为 (1分)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大学实行阳光招生。(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地招生)B.为了满足人们饮食健康的需求,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指绿颜色的蔬菜)C.几个队的主教练先后下课。(下课:被免职或主动辞职)D.2006年全省健康形象大使“新鲜出炉”(新鲜出炉:首次面对公众)3、文学名著填空(3分)在文学名著的长河中,典型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一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拳打镇关西”、“煮酒论英雄”、“智救星期五”的主人公分别是 、 、 。4、古诗文默写(6分) 思恋是诗,我们回味“物是人非事事休, ”的落寞惆怅,也感受到“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的肝肠寸断。 奉献是诗,杜甫高歌至死不渝的理想“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龚自珍用“ ,化作春泥更护花”吟唱高贵的生命之歌。 情谊是诗,“劝君更尽一杯酒, ”是王维送友时的款款劝慰;而王勃送友时的真挚与豁达留下了千古绝唱“海内存知己, ”二、综合性学习(9分)5、“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是初三(6)班此次综合性学习内容。作为语文学习小组成员的你,请参与下列活动。以古往今来某一“风流人物“为话题,请在下列词语中选用至少三个组成一段通顺的话(不超过80字)。(4分)备选词语:为民请命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歌可泣 丰功伟绩 顶礼膜拜 才华横溢 千古不朽 许多“风流人物“都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文,并以此反映自己的个性。以下是你所在语文小组查找到的一些人物:毛泽东、文天祥、苏轼、陈涉、范仲淹、鲁迅、培根、罗曼罗兰,请写下其中一位的两句诗文,并说说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不可与小题中你所选的人物重复)(5分)人物: 诗句或文句: , 作者的个性: 三、阅读(共14小题,计45分)(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10小题。(14分)指 纹(1)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各人的指纹除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同。据说,全世界的五十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更有趣的是,指纹在胎儿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也只不过放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2)你可别小看指纹, 。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3)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A)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有的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掌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B)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C)近年来,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D)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人的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自动打开了。(4)小小的指纹将来还会有哪些用途?新的迷宫又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6、第(3)段中,句首标有(A)(B)(C)(D)的四个句子,句子的顺序不合理,将正确顺序的字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7、第(1)段画横线的三个句子都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8、将第(2)段的第1句填写完整,使它成为这一段的中心句。(2分) 9、第(3)段中划线的词“这些”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10、这篇文章是按照从 到 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2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小题。(17分)男孩别哭门前有溪,稍远有河,被山岭围着,村只得算山村。山村的孩子一天的时间多是在山里度过,而雨,说下就下,它才不管你回没回家。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遭遇晴出雨归的劫数。灿烂出门,颓丧回家,这是谁也不愿经历的。很多事情,甚至包括人生的命运,都得是这种结局。有什么办法呢?雨总是起于黄昏,当我们担着柴禾走在蜿蜒山道上的时候,潇潇暮雨要么从后面赶上来,要么在前面截住你,想避都避不开。这时,心情就会像四合的暮色,突然黯淡下来。怎么不黯淡呢?肩上的担子这么重,家还这么远,路又这么崎岖。雨加重了肩上的担子,又阻碍了归路的脚步,透过雨幕,家就显得更加遥远难及。而雨,又不是平时活泼妙巧的那种,而是阴阴的,凄凄的,带点巫性,又带点魅气。印象最深的是十岁那年秋天,独自一个担着柴禾走在黄昏的山路上,山雨沙沙从身后而来,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将我罩进去了,那颗本来就因孤寂而伤感的心,便进而变得绝望。仿佛淹过我的不是山雨,而是令人窒息的黑水。山雨打湿我的头发,山雨浸透我的衣服,山雨像黑寡妇赖在我的柴禾里,要享受坐滑杆的感觉。柴禾在肩上重若千钧,我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稚肩在与柴担热烈切磋的过程中慢慢火辣,慢慢红肿。脚在山路上不敢停下来,一停就颤得厉害。终于一个趔趄,柴禾从柴担两头滑落下来,柴担弹得老远。我一屁股坐在青石板上放声大哭。山雨沙沙无边,冷漠地下着,没半点怜惜之情,我哭得更伤心了。雨浇灭了我的哭声,在山中没半点回音,群峰座座在雨中都一幅事不关心的样子,我感到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完全给遗弃了。我坐在青石板上,根本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把剩下的那一点气力也哭尽。父亲,我的亲亲父亲,就在这时从山坳的拐角处出现了,他一下子把我从恐惧和绝望的深水区捞救上来。我无法说出那一刻心中的感受。我只知道,那一刻他温暖的笑容会让我珍藏一辈子,感激一辈子。是父亲温暖的笑容给了我在这个世上继续前进的勇气,要不然我真会沿原路退离这个陌生的世界。嗨,男孩别哭,我们回家。父亲对我吆喝道。然后像扶起一棵被雨淋趴的庄稼那样将我扶起。男孩,别哭。二十多年后,当我脱口对自己儿子也说这话时,我才发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竟是一种成长的标识。只是我儿子面对的不再是山雨带来的困扰,我怀疑父亲的父亲肯定也对父亲说了这四个字。而我儿子的儿子也将会在某个未知的时刻对他儿子说出这四个字,后来我看美国著名的成长伤感片,题目竟就用了这四个字:男孩,别哭。只是里面的主人公没能跨越这道标识,死了。11、结合内容谈谈文中的“我”是怎样一个人。(2分) 12、将结尾第二段中“父亲对我吆喝道”改为“父亲对我亲切地说”会影响原意的表达吗?说出理由来。(4分) 13、你认为文章结尾引出美国影片男孩,别哭,并交代主人公“死了”这一结局的用意是什么?(4分) 14、本文刻画人物的手法有哪些?请你至少从两个角度分别举例加以说明。(4分) 15、在你的人生道路中,伴你成长的肯定也会有泪水,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我们应如何面对。(3分) (二)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619题。(14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而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与游酢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选自杨时列传程门立雪)注: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二人并称“二程”,北宋时洛阳人,著名理学家。绝学:失传了的学说。熙、丰之际: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翕然:一致。时:即杨时,人名。道:思想、学说。赴告:报丧,把死讯通知有关系的人。游酢:人名,北宋时文人。16、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主人日再食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其归也 17、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C同舍生/皆被绮绣D而以书/赴告同学者18、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19、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作为现代中学生,请你结合时代和自身体验来评价他们这种师生关系。(4分) 四、写作(计50分)20、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要求: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语言通顺,表达力求有创意。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则不少于20行。凡涉及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代替。命题作文:题目:我的语文老师话题作文:我们曾经唱过:“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鲁迅曾经以“早”为座佑铭激励自己。古人曾经说过: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有人这样说:“秋天方能成熟的果实,在夏天就早早摘取,它一定是青涩的。”请以“早”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参考答案:一、积累和运用(共4小题,计16分)1、蕴、磅礴、声(要求书写正确规范,错字或书写不规范,该空不得分) 有力、稳健 将“但是”改为“又”、“同时”、“而且”2、B(“绿色食品”应指有利于健康的食品或环保食品)3、鲁智深、曹操、鲁滨逊(每空一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4、欲语泪先流 肠断白蘋州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落红不是无情物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涯若比邻(诗文默写符合要求,准确无误,每空1分,得6分;若某空诗文中出现添字、漏字、错别字,该空不得分。)二、综合性学习(计9分)5、例:诸葛亮的一生是忠贞不二、可歌可泣的一生,他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当年挥毫而成,令人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是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他也就自然成为民间百姓心目中智慧、忠贞的化身。(语言简明通顺,人物事迹准确无误即可得分)例:毛泽东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表现了一代领袖对中国前途无比坚定的信念(人物与诗句填写准确,每空1分,作者的个性理解准确、表意通顺得2分)三、阅读(共14小题,计45分)6、DBAC7、打比方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几种类型指纹的形状 分类别 清楚有序地说明了指纹的几种类型(对说明方法的考察,答对一种说明方法及作用得2分)8、例:它的作用可大了。(意思对即可得分)9、人的指纹各不相同个人的指纹会增粗放大,但形状特性却固定不变感觉敏锐指纹能增强皮肤摩擦力(每答对一点得1分)10、特性 用途(对说明顺序的考察,每空一分)11、“我”虽年少稚嫩,但执著、奋进、能拼搏,有勇气(“年少”“奋进”各占1分,其它意思对即可)12、有影响。原句刻画的“父亲”,是为了突出他是“我”力量的源泉,是“我”的榜样。若换成后者,“父亲”的形象则由“力量的化身”这个侧重点变成以“爱”为重点。前者更符合“父亲”的身份,表现出“父亲”刚毅的性格和更深沉、更理智的爱。(与文章主旨贴合,突出“父亲”是“我”的榜样这一点。每答出一点得2分)13、强调说明“男孩,别哭”是人类一个共同愿望,并以一个反例来警示人们,要有勇气,坚持才能胜利。(意思对即可)14、景物烘托 如第四段段首,用对山雨的描写烘托“我”绝望无助的心情。心理、语言、行动描写对比反衬 末段中用反例衬托我在父亲的鼓励下,用勇气战胜了困难。(每答对一点得2分)15、能对成长有正确的理解,写出我们应勇敢面对成长中的困难,并能用简单事例加以佐证,得3分;理解正确,但表意较为空洞,得12分:对成长没有正确理解不得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