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二)PPT课件.ppt_第1页
专题三: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二)PPT课件.ppt_第2页
专题三: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二)PPT课件.ppt_第3页
专题三: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二)PPT课件.ppt_第4页
专题三: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二)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 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 1 2 第一部分国际会计协调化活动第一节国际会计协调概述第二节主要国际组织的会计协调化活动第二部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国际会计准则第一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成立及其初期努力第二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第三节国际会计准则及其未来 主要内容 3 第二部分IASC及国际会计准则第一节IASC的成立及其初期努力 一 IASC的成立1973年 来自澳大利亚 加拿大 法国 德国 日本 墨西哥 荷兰 英国和爱尔兰以及美国的16个会计职业团体发起成立 总部设在伦敦 致力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以推动财务会计报告在世界范围内的协调和改进 1977年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 成立时 IASC成为其团体会员 IASC与IFAC之间的协议1977年取消 创始会员 与 联系会员 的区别 实行会员资格平等制 4 第一节IASC的成立及其初期努力 二 IASC的初期立场 一 IAS不能取代各国国内规定和准则着重制定基本的准则统一性 灵活性适当结合IAS的内容力求简短 明确 不复杂初期发布的准则受到尖刻的批评 5 第一节IASC的成立及其初期努力 二 IASC的初期立场 二 IASC的基本目标本着公众利益 制定并发布编报财务报表应遵循的会计准则 并推动这些准则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和遵循 为改进和协调有关财务报表列报的法规 会计准则和程序 广泛地开展工作 三 推行国际会计准则依靠的力量成员团体履行IASC章程所规定的义务会计职业界国际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认可和支持各国对IAS的采纳 6 第一节IASC的成立及其初期努力 三 IASC的初期努力成果 一 完成 可比性与改进计划 减少备选会计方法1987年立项 1990年7月发表了 意向说明 财务报表可比性 Statementofintent comparabilityoffinancialreporting 1995年1月 IASC完成对10个列入改进计划的IASs的修订 二 发布 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 作用 作为制定新准则和审议已发布准则的概念依据 并有助于协调编报财务报表有关的规定 准则和程序 具体内容 书P152 161 7 第一节IASC的成立及其初期努力 三 IASC的初期努力成果 三 完成与IOSCO合作的 核心准则计划 1995年7月 为取得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 IOSCO 的支持 IASC与其签订了关于 使IAS形成一个会计准则核心体系 的协作计划 简称 核心准则计划 内容 根据IOSCO在1993年拟定的核心会计准则体系 由5个大项40个小项组成 全面修订已发布的IASs和加紧制定空缺的准则 1998年底 IASC基本按预定时间完成了该计划2000年5月 IOSCO评审通过了列入计划的30份IASs及11份解释公告 并正式向全世界各主要资本市场推荐使用 8 第一节IASC的成立及其初期努力 三 IASC的初期努力成果 四 开展广泛的国际联系与合作加强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包括民间的和官方的 的联系与合作 积极寻求其他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支持 增强自身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从1983年至1987年 IASC按计划访问了除台湾以外所有理事会成员以及其他15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至1994年底 与IASC建立了联系的准则机构增加到50多个 在IASC1991 1995的五年计划中 开始与国家机构合作解决某些共同问题 吸收其加入IASC筹划委员会 steeringcommittee 的工作 1991年开始 几乎每年举办一次准则制定机构的国际会议就特定的会计问题进行讨论 9 第一节IASC的成立及其初期努力 四 开展广泛的国际联系与合作为了提高准则制定的代表性以扩大IASs的国际影响力 获得更广泛的国际支持 IASC在1981年成立了咨询团 consultativegroup 其成员包括代表国际财务报表编制者和使用者的许多国际组织机构 截至1998年底 IAS已被世界上大多数证券交易所接纳 10 第二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 一 重组的背景IASC面临着如下挑战 提高国际会计准则质量的巨大压力 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 SEC 前主席阿瑟 利维特 AnthurLevit 1997年发表了一篇有关 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性 的演讲 认为国际会计准则要获得普遍认可 必须符合以下三项目标 第一 要以国际公认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的核心概念为基础 第二 准则必须能导致可比性 透明度和充分的信息披露 可供投资人在不同期间进行公司业绩的分析 第三 准则必须严格地解释和应用 由于没有美国的积极参与 国际支持程度受到的影响 组织机制和资源不足对IASC承担的任务和今后的发展带来的制约 11 第二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 二 重组前后IASC目标和组织结构的变化重组前后IASC基本目标的变化重组前的目标 1 本着公众利益 制定并发布编报财务报表应遵循的会计准则 并推动这些准则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和遵循 2 为改进和协调有关财务报表列报的法规 会计准则和程序 广泛地开展工作 12 第二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 重组后的目标 1 为了公众的利益 制定一套高质量的 可理解的 并具有实施效力的全球会计准则 该准则要求在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中提供高质量的 透明的和可比的信息 以帮助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其他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2 促使这些准则得到使用和严格的应用 3 促使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得到高质量的趋同 13 第二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 重组前后目标的变化 立场和态度上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实际上已将IASC原先作为各国会计准则 协调者 的身份转变成IASB作为 全球会计准则的制定者 的身份 有关准则的执行也表明了更为强硬的态度 严格的运用 并正式提出了 趋同 的概念 14 第二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 重组前后组织结构的变化重组前的组织结构理事会 Board 咨询团 ConsultativeGroup 顾问委员会 AdvisoryCouncil 常设解释委员会 StandingInterpretationCommittee SIC 筹划委员会 SteeringCommittee 具体负责IAS的研究和起草 针对每一立项的IAS临时组建战略工作组 StrategyWorkingParty SWP 15 第二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 重组前后组织结构的变化重组后的组织结构 16 当前的组织结构 17 第二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 三 重组的过程时间事件1999 1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 IASCBoard 正式同意改组并投票选出7人组成的提名委员会 NominatingCommittee 2000 1 7美国SEC主席ArthurLevitt当选为提名委员会第一任主席2000 5 22提名委员会宣布选出的受托人会 Trustees 的19个人选 并任命美国联邦储备局前主席PaulA Volcker为受托人会主席2000 5 24IASC成员组织 IASCmemberbodies 通过重组决定和新章程2000 6 28受托人会任命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SirDavidTweedie为重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主席 于2001 1 1起履行职责 2001 1 25受托人会公布新成立的IASB成员名单2001 4 1IASB正式运作 18 第二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 四 重组后IASB的主要业绩 一 完善与扩展准则体系IASB将其制定和发布的新准则改称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而不再称为 国际会计准则 IAS 而2002年3月新常设解释委员会成立后 相应的新准则解释公告亦改称 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公告 IFRIC 区别于 常设解释委员会解释公告 SIC 19 第二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 四 重组后IASB的主要业绩 一 完善与扩展准则体系截止2009年4月30日 IASB已制定了8个IFRSs 6个SICs 在新常设解释委员会成立之前发布的 和18个IFRICs 作为对准则体系的调整 IASB还先后废止了IAS15 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的信息 IAS22 企业合并 被IFRS3取代 IAS35 终止经营 被IFRS5取代 三个准则 20 第二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 2004年10月IASB启动了与FASB合作的 联合概念框架 项目 着手修订 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 开始致力于扩充现有的准则体系 使之涵盖对非财务信息 如环境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 的规范 并明确提出IFRS不仅要考虑上市公司对国际会计准则的需求 还应该考虑非上市公司 中小企业及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需求 2003年IASB提前启动了原定于准则立项规划第二阶段才进行的 中小主体会计准则 研究项目 21 二 完成 改进国际会计准则 项目IASB于2003年12月完成了 改进国际会计准则 项目 对13个IASs进行了修订 主要改进内容包括 1 取消了基准方法与备选方法并存的做法 2 把与被改进的原IASs相关的某些SICs经修订吸收到改进后的IASs中 相应地废止了这些SICs 3 从突出概念依据的角度改进了原IASs的相关表述 4 赋予了准则正文各段相同的权威性而不再区分黑体字与灰体字 5 在修订的每项准则后都附上了结论基础 以便使用者理解准则修订的背景和理由 增强对准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资料来源 会计研究 2004年第1 5期上的系列文章 项目13项国际会计准则主要变化 22 第二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 三 IFRS正获得来自各国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IASC改组之时 受托人会任命了7位IASB成员作为联络人 保持与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 德国 法国 日本等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的正式 密切联系 而IASB主席在IASC基金会2005年的报告中指出 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和机会均等的原则 所有的IASB成员都应该有同等的责任与所有的准则指定机构联系 而不只是那些正式的联络国成员 这改变了IASC长期以来把国际准则与国家准则的协调化工作主要放在准则制定之后的做法 23 第二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 欧洲 澳大利亚 日本在采纳IFRSs的态度上十分积极 英国ASB甚至已决定并开始不再自行制定和发布新准则 而只发布将IFRSs 包括继续有效的IASs 适用于英国的相关准则 美国从2007年11月开始也已取消了调节要求 中国于2006年颁布了与IFRSs实现了实质性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 2007年3月韩国发布了采用IFRSs的路线图 印度特许会计师协会委员会 TheCounciloftheInstituteofCharteredAccountantsofIndia 亦决定要求上市主体 银行 保险业及大型主体在2011年4月1日或以后日期开始的会计期间必须采用IFRSs 24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美国取消调节表 2007 中国2006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南非2005 2007 加拿大2011 日本2011 韩国2009 2011 印度2011 欧盟2005 巴西2010 智利2009 马来西亚2011 以色列2008 25 第二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 几乎所有的重要国际组织 都先后声明认可和支持IASB主导的全球会计准则 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 IOSCO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 OECD 西方八国集团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联合国会计和报告国际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 26 第二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 2005年11月 IASC基金会受托人会宣布成立了一个由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8个机构的负责人组成的高层次顾问组 来分担受托人提名和任命受托人的工作 其目的在于加强受托人会与这些全球性或地区性金融和证券监管机构之间的磋商 这些机构负责人的参与 进一步展示了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大力支持和紧密合作 27 第二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 五 IASB工作的最新进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章程的修改概念框架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的重大变化新发布或修订的主要准则和解释公告金融危机咨询小组 FinancialCrisisAdvisoryGroup 资料来源 www iasb org 28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章程的修改 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章程规定 其章程每五年进行一次全面审查 根据需要作出修改 2008年起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进行第二次章程修改的审查 2009年1月 新章程正式出台新修订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之上设立一个监管委员会 MonitoringBoard 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人数由14人增加至16人 最多3人为兼职委员 29 第三节国际会计准则及其未来 一 国际会计准则体系 一 重组前 截至2000年底 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 41个国际会计准则IASs P164 166 26个 国际会计准则解释公告 SIC1 SIC28 其中SIC4和SIC26未曾发布即被撤销 30 第三节国际会计准则及其未来 二 重组后 截至2009年4月30日 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 正在修订中 38个国际会计准则IASs 原41个中IAS15 IAS22 IAS35被废除 11个 国际会计准则解释公告 原IASC发布的26个SICs以及新常设解释委员会成立之前由IASB发布的5个SICs中 有20个被撤销 资料来源 31 第三节国际会计准则及其未来 二 重组后 截至2009年4月30日 18个 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公告 IFRIC1 IFRIC18IFRIC15AgreementsfortheConstructionofRealEstate 房地产建造协议 IFRIC16HedgesofaNetInvestmentinaForeignOperation 国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IFRIC17DistributionsofNon cashAssetstoOwners 向所有者分配非现金资产 IFRIC18TransfersofAssetsfromCustomers 客户转让的资产 资料来源 32 第三节国际会计准则及其未来 二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 发布程序 一 重组前立项 IASC理事会审阅提议列入计划成立该项目的筹划委员会调研起草 筹划委员会考虑应用 框架 研究各国会计准则与惯例撰写大纲送理事会撰写草案在IASC内部收集意见审议通过 筹划委员会审议收到的内部意见并表决通过理事会审议修订并经2 3多数通过发布征求意见稿 ExposedDraft ED 广泛征求意见发布 筹划委员会分析反馈意见制定草稿理事会审议修订并经至少3 4多数通过正式发布 33 第三节国际会计准则及其未来 二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 发布程序 二 重组后立项 IASB审阅 确定问题并考虑 框架 的应用研究各国会计准则与惯例 与国家准则制定机构就这些问题交换看法咨询SAC确定立项起草与征求意见 成立咨询小组以便就该项目向IASB提供建议公布讨论稿 DiscussionPaper DP 征求公众意见IASB8 14审议通过公布征求意见稿 ED 发布 考虑反馈意见举办公开听证会 进行实地测试IASB8 14审议通过正式发布 包括存在的不同意见和结论基础 以及理事会是如何处理有关征求意见稿的公众反馈意见的等 34 第三节国际会计准则及其未来 三 国际会计准则的未来 一 准则的制定思路取消基准会计方法与备选会计方法并存的做法 取消用准则中的不同字体确立 原则基础 的准则制定模式 二 准则立项的远景规划 P184 旨在促进准则趋同的项目旨在便于运用IFRS的项目旨在完善现行准则的项目优先项目 35 第三节国际会计准则及其未来 三 与FASB的合作趋同项目IASC成功改组之后 FASB无疑已成为IASB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在2002年9月18日的联合会议上 IASB与FASB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 诺沃克协议 就制定一套可同时应用于国内和跨境财务报告的高质量 可比的会计准则达成共识 双方共同承诺尽最大努力使双方现有的财务报告准则尽快实现充分的可比 双方也承诺调整各自未来的工作计划以确保可比性得到保持 36 第三节国际会计准则及其未来 2004年10月IASB与FASB启动了概念框架联合项目 其目标是在现有的FASB和IASB的概念框架的基础上开发个通用的概念框架 以作为FASB和IASB制定会计准则的基础 2006年2月底 IASB与FASB发布了一份谅解备忘录 IFRS与US GAAP趋同路线图 2006 2008 再次确认了之前的共同承诺 并提出了制定一套高质量的通用会计准则的长远目标 准则趋同路线图 短期趋同项目 政府补助 联营 减值 所得税 投资性房地产 研究与开发 期后事项 其中 由IASB负责 是联合项目 由FASB负责 其他联合趋同项目 企业合并 合并报表 公允价值计量指南 财务报表的列报 收入确认 包括养老金在内的退休后福利 租赁等等 37 第三节国际会计准则及其未来 四 准则的技术趋势偏向相关性偏向资产负债表观偏向公允价值 五 概念框架的改进 六 财务报表列报的重大变化 38 概念框架的改进 八阶段 PhaseA ObjectivesandQualitativeCharacteristicsPhaseB ElementsandRecognitionPhaseC MeasurementPhaseD ReportingEntityPhaseE PresentationandDisclosurePhaseF PurposeandStatusPhaseG ApplicationtoNot for profitEntitiesPhaseH RemainingIssues 资料来源 39 概念框架的改进 进展情况2005 DiscussedwithSAC July2001AddedtoIASBAgenda jointlywithFASB October2004DiscussedatJanuary2005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rojectPlanDiscussedatFebruary2005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rojectPlanDiscussedatApril2005JointIASB FASBMeetingDiscussedatMay2005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ADiscussedatJune2005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ADiscussedatJuly2005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ADiscussedatOctober2005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ADiscussedatOctober2005JointIASB FASBMeetingDiscussedatDecember2005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A 40 概念框架的改进 进展情况2006 DiscussedatFebruary2006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BDiscussedatMarch2006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DDiscussedatApril2006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BandPhaseDDiscussedatApril2006JointIASB F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BDiscussedatJune2006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BDiscussionPaperonObjectivesandQualitativeCharacteristicspublished6July2006 partofPhaseADiscussedatJuly2006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BDiscussedatSeptember2006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BandPhaseDDiscussedatNovember2006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BDiscussedatDecember2006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D 41 概念框架的改进 进展情况2007 DiscussedatFebruary2007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AandPhaseBDiscussedatMarch2007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CDiscussedatApril2007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AandPhaseGApplicabilitytoNon ProfitandPublicSectorDiscussedatApril2007JointIASB FASBMeeting DiscussionofProjectPlanandPhaseCDiscussedatMay2007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DDiscussedatJune2007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ADiscussedatJuly2007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BDiscussedatSeptember2007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AandPhaseDDiscussedatOctober2007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AandPhaseBDiscussedatNovember2007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CDiscussedatDecember2007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AandPhaseB 42 概念框架的改进 进展情况2008 DiscussedatFebruary2008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AandPhaseDDiscussedatApril2008JointIASB F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AandPhaseD29May2008 JointIASB FASBExposureDraft Chapters1and2oftheConceptualFramework ObjectiveandQualitativeCharacteristics PhaseA Commentdeadline29September200829May2008 JointIASB FASBDiscussionPaper PreliminaryViewsontheReportingEntityconcept PhaseD Commentdeadline29September2008DiscussedatJune2008IASBMeeting DiscussionofPhaseBDi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