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li-Q超纯水器使用指导.doc_第1页
Milli-Q超纯水器使用指导.doc_第2页
Milli-Q超纯水器使用指导.doc_第3页
Milli-Q超纯水器使用指导.doc_第4页
Milli-Q超纯水器使用指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illi-Q超纯水器使用指导 机器要求常态为“PRE-OPERATE”状态,并保持24小时通电,需要经常检查供水水箱是否充足 取水时,首先将取水开关开至“循环”档,待显示屏显示的电阻率达到18.2Mcm时,才能把取水开关打到“产水档位 超滤柱的消毒清洗 (针对Milli-QB或Milli-QS型号) 定期地清洗超滤柱对于保证水质,延长超滤柱使用寿命是很有必要的。Milli-Q纯水系统会每两星期定期显示有关信息START SANIT. 以提醒您应清洗超 滤柱。在系统软件中有两种清洗程序.程序:1 (7小时)这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运用的主要清洗程序。使用这程序可以从下午下班前开始并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进行清洗。使用程序1的时候,在启动后21分钟后关闭出水阀,此后系统会自动运行直至第二天早上。程序2:(8小时)此程序有一个较长的浸泡过程,适用于当超滤柱的流量下降或柱已污染时。此程序必须从早晨开始。使用程序2时,必须在程序启动后71分钟关闭出水阀。此后,系统会自动运行。开始清洗时必须准备30升的进水。清洗操作步骤如下:按操作/待机“OPERATE/STANDBY” 键2 秒钟,使Milli-Q系统处于待机“STANDBY” 状态。把MILLIPAK 40/20从出水枪上取下将过渡接头拧在出水口上。将12mm外径的管子接在过渡接头上,管子的另一端通下水道或水槽。将取水枪扳手扳下,待出水口无水流出(卸压),再将扳手扳上。取下清洗口的盖子,把它放在附近,把3克NaOH(A.R.分析纯)(代替消毒氯片ZWCL01F50)放入清洗口。将清洗口的“S”形盖子旋回原处,确保没有渗漏。按控制面板清洗 “CLEANING”键2 秒 钟。(若要选择程序2,再按一次清洗键)等待10秒钟后选择被确认,显示屏会显示“SAN.CYCLE 1”将取水枪扳手扳下,系统就开始进入清洗程序。400分钟后将扳手扳回到朝上的位置注:若出水阀未关,系统不会计时清洗时间.清洗结束后,系统自动回到预操作(PRE OPERATE)状态去掉12mm管子和过渡接头,装好MILLIPAK 40/20.Milli-Q超纯水系统又可以正常使用了。Waters2410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Waters Column Heater ModuleWaters 515 HPLC Pump Chrom Station Data System Chrom Station数据处理系统高效液相色谱柱的使用与维护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分离分析技术,是现代分离测定的重要手段。问世以来,因其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好、能分析高沸点但不能气化的热不稳定生理活性物质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药物及临床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待测样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积分仪或色谱工作站记录。色谱柱是高效液相色谱的心脏,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中,保持色谱柱的柱效、容量和渗透粉性,延长柱子的使用寿命非常重要。因此对高效液相色谱柱的维护是关键。 1 色谱柱的构造色谱柱由柱管、压帽、卡套(密封环)、筛板(滤片)、接头、螺丝等组成。柱管多用不锈钢制成,压力不高于70/2时,也可采用厚壁玻璃或石英管,管内壁要求有很高的光洁度。为提高柱效,减小管壁效应,不锈钢柱内壁多经过抛光。还有使用熔融硅或玻璃衬里的,用于细管柱。色谱柱两端的柱接头内装有筛板,是烧结不锈钢或钦合金,孔径0.2-20 m(5-10m),取决于填料粒度,目的是防止填料漏出。色谱柱按用途可分为分析型和制备型两类,尺寸规格也不同:(I)常规分析柱(常量柱),内径2-5mm(常用4.6mm,国内有4mm和5mm ),柱长10-30cm ;(2)窄径柱,又称细管径柱、半微柱,内径1 -2mm ,柱长10-20cm;(3)毛细管柱(又称微柱),内径0.2-0.5mm;(4)半制备柱,内径5mm;(5)实验室制备柱,内径20-40rnm,柱长10-30cm;(6)生产制备柱内径可达几十厘米。柱内径一般是根据柱长、填料粒径和折合流速来确定,目的是为了避免管壁效应。2色谱柱的使用和维护在日常分离分析工作中,色谱柱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十分重要,色谱柱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色谱柱的寿命,稍有不慎就会降低柱效、缩短使用寿命甚至损坏。在色谱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下列问题,以维护色谱柱。(1)柱子在装卸、更换时,动作要轻,接头拧紧要适度。必须防止较强的机械振动,以免柱床产生空隙。(2)如果仪器用来做常规分析,样品种类有限,但分析次数多,则不妨为每一类常规分析配置一根专用柱,这样有助于延长柱子的寿命。(3)避免压力和温度的急剧变化及任何机械震动。温度的突然变化或者使色谱柱从高处掉下都会影响柱内的填充状况;柱压的突然升高或降低也会冲动柱内填料,因此在调节流速时应该缓慢进行,在阀进样时阀的转动不能过缓。(4)应逐渐改变溶剂的组成,特别是反相色谱中,不应直接从有机溶剂改变为全部是水,反之亦然。(5)如使用柱温控制装置时,应注意在通人流动相后才能升温。(6)一般说来色谱柱不能反冲,只有生产者指明该柱可以反冲时,才可以反冲除去留在柱头的杂质。否则反冲会迅速降低柱效。(7)选择使用适宜的流动相,以避免固定相被破坏。有时可以在进样器前面连接一个预柱,分析柱是键合硅胶时,预柱为硅胶,可使流动相在进入分析柱之前预先被硅胶“饱和”,避免分析柱中的硅胶基质被溶解。(8)避免将基质复杂的样品尤其是生物样品直接注人柱内,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或者在进样器和色谱柱之间连接一个保护柱。保护柱一般是填有相似固定相的短柱。保护柱可以而且应该经常更换。(9)经常用强溶剂冲洗色谱柱,清除保留在柱内的杂质。在进行清洗时,对流路系统中流动相的置换应以相混溶的溶剂逐渐过渡,每种流动相的体积应是柱体积的20倍左右,即常规分析需要50-75mL。(10)保存色谱柱时应将柱内充满乙腈或甲醇,柱接头要拧紧,防止溶剂挥发干燥。绝对禁止将缓冲溶液留在柱内静置过夜或更长时间。(11)色谱柱使用过程中,如果压力升高,一种可能是烧结滤片被堵塞,这时应更换滤片或将其取出进行清洗;另一种可能是大分子进人柱内,使柱头被污染;如果柱效降低或色谱峰变形,则可能柱头出现塌陷,死体积增大。(12)在完成分离分析工作之后,不应立即停机,需及时对色谱分析系统进行冲洗,一般0.5h以上,以除去色谱柱内的杂质。 3色谱柱的再生因为高效液相色谱柱是消耗品,随着使用时间或进样次数的增加,当出现色谱峰高阵低,峰宽加大或出现肩峰时,一般来说可能是柱效下降。(1 )反相柱的再,采用以甲醇:水=95: 5(V/V),纯甲醇,二氯甲烷等溶剂作流动相,顺次冲洗,每种流动相流经色谱柱的量为2030倍色谱柱体积然后再以相反顺序冲洗色谱柱。(2)正相柱再生。顺次以正己烷、异丙醇、二氯甲烷、甲醇作流动相冲洗色谱柱每步注意平衡溶剂的顺序,不要颠倒每种流动相流经色谱柱的量为20-30倍柱体积(因异丙醇的粘度较大,冲洗过程中请随时注意调整冲洗的流速),用甲醇冲洗完后,再以相反的顺序冲洗色谱柱。要注意上述溶剂必需严格脱水。(3)离子交换柱的再生。长时间在高pH值和高离子强度缓冲溶液中使用,将导致色谱柱离子交换能力降低。用稀酸缓冲溶液冲洗,可使阳离子柱再生;反之,用稀碱缓冲溶液冲洗,可使阴离子柱再生。以上色谱柱的再生方法并不是绝对的标准方法,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并能溶解柱内污染物的溶剂作流动相,按正方向或反方向的冲洗。但是需要指出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再生色谱柱,均不可能完全恢复柱效或其他参数至新柱水平。4色谱柱的发展方向因强调分析速度而发展出短柱,柱长3-10cm,填料粒径2-3 m。为提高分析灵敏度,与质谱(MS)联接,而发展出窄径柱、毛细管柱和内径小于0.2mm的微径柱。细管径柱的优点是:节省流动相、灵敏度增加、样品量少、能使用长柱达到高分离度、容易控制柱温、易于实现LC-MS联用。但由于柱体积越来越小,柱外效应的影响就更加显著,需要更小池体积的检测器(甚至采用柱上检测),更小死体积的柱接头和连接部件。配套使用的设备应具备如下性能:输液泵能情密输出1-100L/min的低流量,进样阀能准确、重复地进样微小体积的样品。且因上样量小,要求高灵敏度的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仪在这方面具有突出优点。来源:赵青山,李冬梅,魏丽娜, 高效液相色谱柱的使用与维护,生命科学仪器2006第4卷/4月刊WATERS高效液相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试用稿 制定人: 适用于本教研室所有使用此仪器者1 流动相的处理1.1 过滤溶剂 溶剂在使用前一定要用0.5m的过滤器过滤,如果使用固体化学试剂(缓冲盐)配制流动相,过滤特别重要,不能让固体微粒污染泵,阻塞进样器和柱头过滤片。本实验室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过滤膜供选择(反光面朝上),过滤水溶性流动相时(如甲醇/水),先用1-2ml甲醇润湿过滤膜,有助于快速抽滤。1.2 保持储液瓶的清洁 用普通溶剂瓶作流动相储液器应不定期废弃瓶子,最后一次应用HPLC级的水或溶剂清洗,不能在清洗过程中留下污迹。1.3 保证溶剂的质量 一定要用HPLC级的溶剂,水也应达到HPLC级,同样也要使用高纯度的缓冲盐。1.4 故障及解决方法1.4.1 流动相脱气不充分 流动相受热,或者流动相不同组分混合时会有气体产生,气泡进入泵内引起压力波动,增加噪音,色谱图上出现毛刺。可试用下列方法解决问题:流动相再脱气;采用更有效的脱气方法或两种方法配合使用;改系统内混合为系统外预混合。1.4.2 流动相供给不畅 流动相用完,管道中吸入气体引起泵压力不稳。应经常观察储液器中流动相的量,加足流动相保证所有的样品分析完毕。输液管道上装沉子沉至瓶底,储液器盖上留一小孔正好夹住进液管,使其不能上下移动。过滤器阻塞引起管道和泵腔空化,压力不稳。过滤器被微粒所阻塞或长霉,去掉过滤器后如果系统运转正常,说明已找出问题,换上新的过滤器则可。有时候换上新的过滤器仍然不畅,那就需要查查流动相的制备过程,或者换大孔径的过滤器。不管如何,流动相都需要重新过滤。流速过高、阻力大,造成空化现象,这是由于过滤器孔径、管道内径、流速和溶剂黏度等引起的。如果流速大于10ml/min,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使用下列方法解决:(1)使用低流速;(2)换大孔径的过滤器;(3)增加进液管道内径;(4)抬高或加压储液器;(5)不用过滤器,但流动相一定要先过滤;(6)储液器盖子太紧,在储液器内形成真空,打出的流动相不连续。应松开盖子或留有1mm的缝隙;(7)进液管道阻塞或弯曲使泵抽不到液,注意调整进液管道或更换新的。其它问题包括渗漏或接头松动、泵部件损坏等,都能引起供液不正常。1.4.3 流动相和储液器被污染由于污染,噪音越来越大,检测器基线上升。污染物可能被泵以稳定的浓度打入系统,而再以稳定的浓度流出来,所以在色谱图中不出多余的峰。用梯度洗脱时弱流动相可以使污染物聚在柱顶,流动相强度增加后污染物可能被洗脱出来一个大的伪峰。有时基线噪音突然增大或突然提高,都是因为反复加进新的流动相或系统用得太久(通宵)所造成的。新加进的流动相有污染物或者流动相长霉,繁殖了细菌。脏的储液器会污染清洁的流动相。每种流动相备有专用的储液器,或者定期报废储液器。流动相污染来自这几个方面:试剂质量不高,玻璃器皿不合格;微生物的影响;配制流动相时操作不当等。因此要求高纯度化学试剂和HPLC级溶剂。玻璃器皿按规定清洗干净。为防止微生物生长,每天要用甲醇清洗系统。怀疑系统内生长了微生物,可用稀硝酸冲洗既可(注意不要损坏柱和管道系统)真空脱气时防止泵油带入流动相。用清洁的惰性塞子、搅棒、过滤器和玻璃器皿配制流动相。已经污染的流动相一定要废弃掉。2仪器组成及电源本系统可进行多达四元溶剂的梯度洗脱操作2.1 仪器组成 本系统由Waters 600E 多溶剂输送系统,四通道在线过滤,7725i进样器,996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想品牌机等单元组合而成。2.2 电源 仪器使用时按泵、检测器、打印机和计算机的顺序,依次接通电源。3 600E高压输液泵的操作3.1 液相色谱系统泵的流速在0.1-10.0ml/min之间,要保持泵的良好操作性能,必须维护系统的清洁,保证溶剂和试剂的质量,流动相的过滤和流动相的脱气。下面列出预防泵故障的注意事项:(1)用高质量的试剂和HPLC级溶剂;(2)过滤流动相和溶剂;(3)脱气;(4)工作时使用泵头的排水孔不停的用10%甲醇/水的混合溶剂冲洗柱塞杆;(5)不让水和腐蚀性溶剂滞留在泵中;(6)定期更换垫圈;(7)加润滑油。处于良好操作状态的泵,应该使色谱图上的基线平稳,保留时间的重复性良好。等度洗脱时压力波动小于2%。梯度洗脱时压力变化应是缓慢和平稳的。3.2 常规准备工作 包括:开通电源,溶剂脱气,泵头及溶剂管路除气泡及泵的启动。3.2.1 接通系统电源,控制器开通后进行自检,数秒后通过,接受操作指令。3.2.2 溶剂瓶脱气 打开四通道在线过滤器,脱气15min。3.2.3 系统中气泡的排除 泵启动时,调节所需要的通道流速为1ml/min,该通道如A调节为100%。将抽液阀旋至draw位,用针筒抽A液10ml,将抽液阀旋至inject位,并推出针筒中的液体,将抽液阀旋至run位。此时参比阀排出的液体应连续,如不连续则重复以上抽液排液操作。重复以上操作分别抽取B,C,D液10ml。将流速减小至0.2ml/min,将参比阀关闭。柱前气泡如不能排除,则管路在不与色谱柱连接的情况下,提高流速至9ml/min,数分钟后将流速减至1ml/min。3.3 等度(Isocratic)操作 按direct键,进入isocratic菜单。依次设定流路配比,氦气流速,柱温。设定方法如下:按光标移动键,至闪烁光标出现在所需设定位置上。用数字键设定数值,按enter键确认,注意每个流动相其组成之和应为100%,设定流速为0.1ml/min,逐渐增加流速至实验所需的流量,待系统平衡后开始实验。3.4 梯度(Gradient)洗脱操作 梯度洗脱需要编制梯度表和程序事件(Program event)表,在OPERATE GRADIENT屏幕时运行。按program method键,进入梯度编辑窗口。移动光标键至table #处,输入数字键(1-15),按enter键,将光标移至梯度表第一行,依次输入流速和流量配比,分别按enter键确认。光标移至第二行,依次输入梯度时间,流速,配比及曲线号(1-11),重复以上操作,至梯度表全部编完,按显示屏对应功能键save,并记住table #。按Program event键,进入程序事件表的编制,移动光标键至table #处,输入数字键(1-15),按enter键,将光标移至事件表第一行,依次输入事件号(1-10)和开关,按enter键确认,光标移至第二行,依次输入事件时间,事件号,和开关,按enter键确认,重复以上过程至事件表完成,按save键储存。3.5 梯度程序的运行 按operate methods键,进入梯度方法运行窗口,将光标移至table处,输入欲运行的表号(1-15),按显示屏对应功能键start run,运行。在设置时,如有疑问,可用HELP提示每个设置的含义。3.6 实验结束 对泵进行冲洗后,关闭流量,注意流速必须要逐步变化。冲洗顺序:如果使用有缓冲液的流动相,则停泵前一定要用HPLC级纯水清洗HPLC系统。同时用清水清洗柱塞杆。若停泵存放时间超过一天,则停泵前还需用水/甲醇清洗系统。3.7 关闭电源开关。4 进样4.1 采用7725i手动进样器,进样环(loop)体积为20l,上样量在1020l时,进样体积必须大于loop体积的3-5倍,才能得到好的重现性,上样量小于10l时,可以用10l的微量进样器直接进样。进样后,快速旋转进样器的把柄,直接把样品进到色谱柱的柱头。4.2 在做标准曲线时,进样浓度应由低到高。5 信号检测及数据处理5.1 本系统用996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波长范围在190-800nm,接受全波长光谱。在分析过程中测定吸收信号由计算机进行处理,显示色谱图或光谱图,列出数据处理结果。测量结束时按规定退出程序后关机。5.2 点灯,指示灯亮。诊断,检查校准。状态灯点亮,处于准备状态。稳定1小时后可以用于采集数据。5.3 常规准备工作 按色谱仪、检测器、打印机及计算机顺序接通电源。5.4 进入Millennium32菜单,按Login,输入User Name and Pass Word后,按OK。5.5 按Configure System进入子菜单,在建New chromatography System, 先删旧的,单击Project ,建New chromatography System,选择所需要的W600,及检测器(PDA or ELSD),输入System Name,按Finish。5.5 使用Run Sample窗口可采集处理和报告数据5.5.1 从Millennium32 登录窗口,双击Run Sample。5.5.2 从Run Sample 对话框,选择色谱系统并单击确定,将建立BusLAC/E连接。5.5.3 从菜单条中选择EditNew Method Set单击Yes。5.5.4 单击New Create以创建新仪器方法。屏幕上显示Edit Instrument Method。单击各仪器。以编辑仪器参数,然后选择FileSave As以命名、标记(约束应用环境)并保存方法。然后选择FileExit。5.5.5 出现Select Instrument Method对话框。选择刚刚创建的方法,然后单击Next。向导将提示用户输入适用于方法的信息。5.5.6 Method Set Editor对话框将出现。核实信息,然后选择File Exit。5.5.7 在Run Sample对话框中,单击Sample选项卡,在样品表中输入样品信息。使用水平滚动条访问每行中的所有信息。5.5.8 单击工具条上的 (Amounts),为各标准样品瓶输入组份名称和浓度。选择File Exit,返回Run Sample。5.5.9 核实运行模式是否设置分享Waters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操作规程作者: niexg发布日期: 2006-4-10 查看数: 35 出自: 分享Waters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操作规程Waters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操作规程1. 目的规范Waters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的使用和维护。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Waters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的使用和维护。3. 职责质检室仪器分析员负责Waters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的日常使用和维护。4. 系统组成本系统由Waters 600E多溶剂输送系统(有梯度控制器的高压输液泵)、Waters在线脱气机、Rheodyne 7725i手动进样阀、Waters 2487双通道紫外检测器、Millennium32色谱工作站/电脑等组成,另外还包括打印机、断电保护器和通风柜等辅助设备。5. 程序5.1. 准备5.1.1. 使用前应根据待检样品的检验方法准备所需的流动相(应足够;流动相必须用0.45m滤膜过滤)、样品和标准溶液(也可在平衡系统时配制),更换合适的色谱柱(柱进出口位置应与流动相流向一致)和定量环。5.1.2. 通电前应检查仪器设备之间的电源线、数据线和输液管道是否连接正常。5.2. 开机和泵操作5.2.1. 开机. 接通断电保护器的电源,依次打开断电保护器、脱气机、600E泵、2487检测器,待检测器自检结束显示测量状态时,打开打印机、电脑显示器、主机。. 打开Millennium32软件,按Login.,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按OK注册进入系统主界面。在Project档内选择所需的项目,右击Run Samples图标,选择色谱系统“600_2487”后打开QuickSet窗口。5.2.2. 更换溶剂. 打开600E泵后,转动进口集合管阀手柄(以下简称手柄)至RUN位置;. 将一塑料烧杯放在参照阀出口管下以收集分流的溶剂,向右打开参照阀(断开柱和进样器);. 按Direct键使其显示直接控制屏幕,设流速为1ml/min(梯度配比阀在0ml/min时不工作);. 选择欲使用的某一溶剂通道,设其比例为100%,其它为0%;. 将输液管从原有溶剂瓶中取出,放入一干净的空瓶中;. 逆时钟转动手柄至DRAW位置,用启动注射器从进口集合管阀的接口抽出约2ml溶剂;. 再将输液管放入新溶剂瓶内,继续抽吸直到新溶剂出来并无气泡为止;. 转动手柄至RUN位置,将启动注射器取下并排掉筒内的溶剂。. 重复..直至所有即将使用的溶剂更换完毕。5.2.3. 排气泡. 打开参照阀,换流动相为100%超纯水,设流速为10ml/min(注意:确认参照阀是打开的,否则可能损坏安装好的柱);. 转动进口集合管阀手柄至DRAW位置,用启动注射器抽出约10ml水;. 顺时钟转动手柄至INJ位置,缓慢用力使水通过泵头从参照阀出口管排出(注意不要将气泡注入泵中);. 按Stop flow屏幕键停泵,关上参照阀。. 如按以上方法不能排尽气泡,从柱入口处拆下泵出口管,用塑料管连接至塑料烧杯中,设流速为10ml/min,冲洗25min(或更长时间)后停泵,重新接上柱。5.3. 平衡系统(分两种情况进行)5.3.1. 等度模式. 每次以0.1ml/min的增量加大流速至1ml/min,以超纯水冲洗系统10min。. 检查管路连接、柱接口及泵头处是否漏液,如漏液应予以排除。. 观察泵控制屏幕上的压力值,压力波动应在平均值的510%以内。如超出此范围,可初步判断为柱前管路仍有气泡,重复5.2.3.下的步骤。. 压力波动平稳后,换检验方法规定的流动相比例冲洗系统。在检查基线稳定性前,让最少56倍柱体积的流动相通过系统。. 在QuickSet窗口下的Instrument Method档内选择所需的仪器方法,按Monitor(此后泵由软件控制),观察基线和压力变化。如果冲洗至基线漂移<10-3Au/min,噪声为10-4Au数量级,且压力平稳时,可认为系统已达到平衡状态,可以进样。. 按Abort图标(左上第五个),停止监视基线。5.3.2. 梯度模式. 按检验方法规定的条件冲洗平衡系统,并注意压力波动变化和排气泡。. 在进样前运行12次空白梯度。5.4. 进样5.4.1. 在QuickSet窗口内左下部选Single标签,在Sample Name档内填写试样名称;在Function档内选择试样类型(标准选“Inject Standards”;样品选“Inject Samples”);在Method Set档内选择所需的方法组;在Injection Volume档内输入进样体积;在Run Time档内输入记录时间。5.4.2. 用针头滤器过滤试样溶液(注射液可不必过滤),用试样溶液清洗注射器,并排除气泡后抽取适量。. 如按部分装液法,用微量注射器定容进样时,进样量应不大于定量环体积的50%,并要求每次进样体积准确、相同;. 如按完全装液法,用定量环定容进样时,进样量应不小于定量环体积的3倍(510倍准确性更佳)。5.4.3. 按Single标签内右边的进样(Inject)按钮,等待窗口底部状态档内显示“Waiting”后,方可进样。5.4.4. 将进样阀手柄转动至Load位置,将注射器针完全插入进样阀入口中,平稳地注入试样溶液,除另有规定外,让注射器留在进样阀上,将进样阀手柄快速转动至Inject位置,系统将自动运行,采集数据并记录图谱。5.4.5. 让进样阀手柄保持在Inject位置,到下次进样前12min切换回Load位置,将注射器从进样阀中拔出。5.4.6. 先用水再用试样溶液清洗注射器后,按以上程序继续进样,直至完成。5.5. 数据处理(外标法)和打印5.5.1. 右击系统主界面下的Browse Project图标,选择相应的项目,按OK进入Project窗口,选Channels标签。5.5.2. 建立处理方法选择一个待积分的标准,右击后选“Review”进入Review窗口。按Processing Method Wizard图标(左边第一个)进入New Processing Method向导窗口,按OK。. 划入一个感兴趣的最窄的峰,按Next>;. 划入一段包含噪声的基线,按Next>;. 划入一段要积分的区间,按Next>;. 根据情况选择最小峰面积和最小峰高,按Next>、Next>;. 在Name档内输入各组分峰的名称,按Next>、Next>;. 在Method Name档内填写方法名称,按Finish。退出Review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