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集中学七年级下期语文中段考试试题.doc_第1页
马集中学七年级下期语文中段考试试题.doc_第2页
马集中学七年级下期语文中段考试试题.doc_第3页
马集中学七年级下期语文中段考试试题.doc_第4页
马集中学七年级下期语文中段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期语文中段考试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7分)1淮河走读文化是我县正在推进的发展计划,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作为淮滨的一员,你也很想向人推介淮滨风情文化,现请你至少运用上拟一种修辞手法,在提供的方格里规范地写一句推介淮滨风土人情,自然景观,丰富物产的广告语。(3分)2.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祈q祷 斑斓 气冲斗du牛 锋芒毕露B污秽hu 脑髓su 一拍既合 亦复如是C嫉j妒 澎湃pi 鞠躬尽瘁 人迹罕至D骊l歌 屏障 炽ch痛 杂乱无章3.下列每项各有一个错别字,请用线标出并改正在方格内。(4分)A人声鼎沸 万丈狂澜 芳草萋萋 九屈连环 B回环曲折 来势凶凶 绝壁断崖 家喻户晓C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 潜心惯注 一反既往D叹为观止 义愤填赝 一泻万里 博学多识ABCD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 是指诗经、大学、中庸论语四部经典作品。B、孙权劝学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司马光,是杰出的史学家、政治家,著有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一书,该书成为历代帝王研读并借鉴治国方略的必修读本。C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故事反映了普法战争后,法国失败阿尔萨斯被割让时普通民众的爱国情怀了。作者都德是著名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启蒙老师。D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一首乐府民歌,出自宋朝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5分)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类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3分)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2分)7.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无从:没有办法。B.骊歌:告别的歌。 炽痛:热烈而深切。C.萦带:弯曲的带子。铤:疾走。D.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8.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1)山际见来烟,_ _ _。(吴均山中杂诗)(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独坐幽篁里,_。(王维竹里馆)(4)峨眉山月半轮秋,_。(李白峨眉山月歌)(5) 故园东望路漫漫,_ _。(岑参逢入京使)(6) _,对镜帖花黄。(木兰诗)(7)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_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8)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古诗词中也不乏表现这一主题的名句,请写出前后相连的两句:_,_。(9)_,寒光照铁衣。9、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5分)【古之黄河】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1分)【近之黄河】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2分)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今之黄河】2011年3月 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2分)10、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岗。” 从现代商品经济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它究竟蕴含了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回答两点。(1) (2)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最后一课做1117题:(16分)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11、概括选段的内容:(1分)12、 为什么听到钟声、祈祷声、号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2分)13、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2分)14、 “我的朋友们啊”其中“朋友”包括哪些人?这个称呼的改变包含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感情?(2分)15、“我的朋友们,我我”(补充韩麦尔先生未说出的话)(2分)16、 画线句子采用了_和_ 描写,若换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为什么?(4分)17、亡国之痛使小弗郎士瞬间变得懂事、成熟了,发挥你的想像力,以“下课以后”为题,替小弗郎士写一则练笔。(100字左右)(3分)(二)古文阅读,做1822(13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患:担心 俟s:等待。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稍稍宾客其父( ) (2) 泯然众人矣 ( )(3)尝主编资治通鉴( ) (4)俟能讽诵乃已( )19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邑人奇之 B.不能称前时之闻 C. 或以钱币乞之 D. 卒之为众人20翻译下列句子。(2分)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_21.画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余 闻 之 也 久22.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三)古诗文阅读,做2324题:(4分)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3、诗中“李杜”所指的是那两位诗人?“李杜诗篇已觉不新鲜”是作者看轻他们的诗篇吗?说说你的理解。24、“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风骚”一词什么意思?这两句诗道出一个什么哲理?三 、写作。(50分)请以“难忘那段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以上。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一、积累(44分)1略。2.D 3.A 曲B 是C贯D叠4.C 5.(1)竹中窥落日(2)此夜曲中闻折柳(3)弹琴复长啸(4)影入平羌江水流(5)双袖龙钟泪不干(6)当窗理云鬓(7)一切都是瞬息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8)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9)(5分)高尔基 (1分) 略(人物1分,主要相关情节1分,性格特点1分,符合字数要求1分)(10)(1分)略 (2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或“母亲河”)。(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满分) (2分)符合题意1分,简洁有力1分。例: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 你我齐携手,保护母亲河。6.对着买只通“贴”战争过北方外城并排动弹集市早晨二、阅读(26分)(一)(13分)7.(4分)(1)以宾客之礼相待 (2)消失 (3)曾经 (4)停止8.(2分)B9.(2分)(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就能终身不忘。(划线处全写出1分,句子通顺1分)10.(2分)余/ 闻 之 也/ 久11(3分)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 (1分);司马迁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1分)。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的学习才是关键。(1分)。【参考译文】 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别的兄弟已经背诵完了而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闭门苦读,等到能够熟练背诵才停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这样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等到长大后,读遍古籍,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背上,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二)(13分)12.(2分)例:在丢失中长大 (要求:符合文意;必须出现“丢失”)15.(3分)A 16.(3分)语句含义理解正确(每一次丢失,都会令人伤心,但也会使人领悟到很多人生的道理,逐渐变得成熟。意近即可。)(1分)所写生活体验能体现对语句含义的正确理解(2分)1给“祈祷”注音_并概括先段内容。(韩麦尔宣布了后一课的结束。)2“忽然”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它说明大家学得非常专心,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响起的钟声出乎大家的意外。)3 为什么听到钟声、祈祷声、号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因为这宣告着最后一课的线束,从此他将不再能教法语,孩子们也将不再能学法语)。4下列句中破折号的作用各是什么?“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中(解释说明)“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声音的延续)“散学了,你们走吧。”(递进)5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他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怀所感染,并为之感动所以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6 “我的朋友们啊”其中“朋友”包括哪些人?这个称呼的改变包含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感情?学生们和后面听课的镇上的人。包含着他对此地朋友的眷恋,对祖国语言的热爱。7 “我的朋友们,我我”(补充韩麦尔先生未说出的话)8 写两个单词,为什么需要他“使出全身的力量”?因为他内心无比悲痛,这个动作倾注了他的爱国、恨敌的全部情感。9他写出的“法兰西万岁”饱含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个单词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