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9).doc_第1页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9).doc_第2页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9).doc_第3页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9).doc_第4页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9).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 文 试 卷一 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5分)青 花 字 陈鹏举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青花字原是写在瓷坯上的,写了后施釉,再烧成瓷器。字在釉下,也是釉下彩了。青花字见得最多的是官窑上的年款,譬如康熙、雍正和乾隆年款。现在仿品大都沿用“大清乾隆年制”的字样。乾隆是青花盛世,从年份的长久和形制的完备在康雍乾三代中也是到了顶峰的。而且乾隆可能更有后世的人缘,所以要仿青花瓷,自然以乾隆为先了,只是瓷器到底是无法仿的。譬如这款,当时是由专人写的,是具有个人情怀的极好的楷书,很难仿。明代成化年青花出奇地淡雅,它的官窑落款,也是极淡雅的字,内里是少有的丰茂,看上去却弱不禁风。好些年前,有个鉴赏家,特地给我看一个成化青花盘。这盘是碎成了几瓣重新粘起来的。他让我辨一下真伪。说实话我眼力不到,还好看到了底部“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说它是赝品了,理由是只要看“成”字的一笔折勾,就能看透写这款的人内心的生硬了。鉴赏家很吃惊,因为这盘仿得很到位,瞒过好几个行家了。想不到不是在胎在釉在青花在画工,而是在字上出了问题。其实该吃惊的是,这问题很致命。原先一个无名的窑工所具有的素养,现在连鉴赏家也难得具备了。制陶制瓷,还有竹刻石刻之类,现在都被称之为“工艺美术”,言下之意就是比艺术低下一等。然而在古人那里呢?人家才不分艺术和工艺美术。因为那时的人都很艺术,他们出手的东西,很难做成不艺术。这就是“成化”的“成”字的那一折勾,足以露馅的缘故。由青花字说到以往的窑工,就不免要说到民窑瓷上的窑工随意书写的青花字。这是我心仪的青花字。民窑瓷上的譬如“福”、“寿”、“百子百孙”之类的青花字常见,因为写法不一,都好看。有次见到一个明代天启年的青花小碟,碗沿有四坨青花,初以为是字,再看像花了,再三看又像字。喜欢煞了,匀来放在了案上,写字时,拿它舀水磨墨。在当年的福佑路地摊,买到一个瓷砚,20多厘米直径,圆得清秀。难得的是背面有两片长长的青花字,竟是两个谜面。不是古板的七言、五言,而是红楼梦里“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那样的句式。这字很开怀的样子,看得出写它的人,心里很快活。后来猜出来了,打的两个字分别是“嘉”和“宝”字。这瓷砚应该是乾嘉时候的,很喜欢。后来不知搁哪里了,至今不知还在不在。也是十来年前,还在地摊上找到一个磁州窑的壮罐。这回不是青花字,是褐色釉写的字。竟然写的也是谜语。这字写得更自在了,还是喜欢,就把兜里的钱全翻出来,把它抱回家去。字是下面这些:“一物生来兄弟多,先生兄来复生哥。生下兄弟顶门市,有了大事问哥哥。打一字。”见到不知名的往日窑工随意留下的谜面,一时懵了。于是在本刊上征求谜底。竟然纷纷猜错。后来是一个有着学龄前女儿的家长来信了,说这个谜面,在他女儿的幼儿磁盘里有,谜底是“牙”。于是赶忙刊登,和感了兴趣的读者,一起向幼儿看齐。前些天在朋友的店铺里,见到一个康熙时的瓷钟,高17厘米,钟口直径13厘米。瓷胎细糯洁白、釉面坚致,体量沉稳。更出色的是,同样沉稳的青花字,一行行把整个钟面铺满了。没读几行,就感觉抄录的是极好的古诗。冲淡的句子,和相称的青花字,不由人不喜出望外,顷刻就请朋友匀我了。后来知道,青花写的46句230字,是唐代诗人常建和储光羲的五言诗,是常建的江上琴兴、送李十一尉临溪和西山三首,以及储光羲的田家即事半首。这些诗可以在康熙时期,由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敕主编的900卷全唐诗中的144卷和137卷找到。把这些气息相通的诗句连在一起写下,可见窑工出色的素养,也可见康熙时诗的深入人心,至少这位不留名的窑工,有着诗的心肠。(选自2008年10月12日解放日报有删减)1.第段“这问题很致命”一句中“致命”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2.第段中列举两则谜语的用意是 。(2分)3.从全文看,窑工出色的素养主要表现在:(1) (2) (4分)4.以下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青花字就是青花,青花字是指窑工写的字。B.要仿青花瓷就要以乾隆为先,是因为乾隆有后世的人缘。C.最多见的青花字是官窑上的年款,但并非是作者心仪的。D.民窑瓷上的青花字写的都是谜语。5.根据全文意思,用简洁的文字介绍“青花字”。 (80字以内)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2分)美 生 灵 张炜暮色中,河湾里落满云霞,与天际的颜色混合一起,分不清哪是流云哪是水湾。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这儿水草肥美,让它们长得肥滚滚的,像些胖娃娃。如果走近了,会发现它们那可爱的神情,洁白的牙齿,那丰富而单纯的表情。如果稍稍长久一点端详这张张面庞,还会生出无限的怜悯。没有比它们更柔情、更需要依恋和爱护的动物了。它们与人类有着至为紧密的关系,它们几乎成为所有食肉动物腹中之物,特别包括了人类。它们被豢养,被保护,却要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它们只吃草,生成的却是奶、是最后交出的肉体。它们咩咩的叫声,可以呼唤出多少美好的情愫。它们那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互相倾诉和呼唤,那由于鸣叫而微微开启的嘴巴、上皱的鼻梁都让人感到一个纯洁的生命的可爱。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你,直到把你看得羞愧,看得不知所措。人在这种美生灵面前,应该更多地悟想。人一生要有多少事情要做,要克服多少障碍,才能走到完美的彼岸。这遥遥无期的旅程,折磨的恰是人类自己的灵魂,而不仅仅是这一类生灵。人类一天不能揩掉手上的血迹,就一天不会获得最终的幸福。这是人类的全体未曾被告知的一个大限、一个可怕的命数。在这个命数面前,敏慧的心应该有所震栗。温柔和弱小常被欺辱,可是生命的无可企及的美却可以摧毁一切。它最终仍然具有威慑力和涤荡力。三只小羊跟在它们的母亲身边,那种稚声稚气的咩咩声至为动人,它们的母亲对它们的呼叫几乎充耳不闻。它需要抓紧时间摄取更多养料,以便生成奶水来饲喂它们。它知道这些撒娇声,这嗲声嗲气的求告呼喊没有多少要紧。三个孩子没有使母亲注意它们,最后就自觉无聊地在一块儿戏耍起来,像赌气似的,离母亲尽可能远一点,用有些笨拙的、粗粗的、像木棍一样的前腿去踢踏绿草;或者是瞅准一个踽踽前行的小甲虫,用毛烘烘的嘴巴去触碰,打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喷嚏这样的把戏玩了一会儿重又无趣起来,它们就一块向着远方奔跑,一蹿一蹿的,那是学着大羊们奔跑的样子。它们一口气跑到了河边。最后它们返回,从几只大羊的空隙中站直起来它们想起了母亲,立刻惊慌失措地呼叫起来。它们的母亲也在寻找孩子它们一抬头发现孩子们不见了。母亲的叫声比小羊的叫声要粗重有力多了。这遥遥相对的呼应此起彼伏,渐渐惊动了群羊。所有的羊都昂头发出了叫声,帮一个母亲或三个孩子。后来它们三个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羊群才又开始寻找食物。羊们几乎毫无侵犯性,全身都蓄满了阳光。它们把这温暖和热量分赠人类,人类却对这宝贵的馈赠毫无感谢之情。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羸弱的生命里索取和掠夺,因为他们自己在同类中也常常这样去做。比起很多更弱小的生命来,人类几乎不懂得羞愧。他们更多的时间像羊一样吃草,有机会却要放下草吃羊。他们常常奢谈自然界的所谓“食物链”,却从来不研究自己与其他动植物所构成的“食物链”。在整个神奇宇宙的生命链条中,人类构成了多么可怕的一环。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他们在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却又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它们驮着所剩无几的光明踽踽而行。在这生命进化的历史上,它们的确是一些跨过了漫长世纪的苍老的生命,它们也许懂得太多太多:关于这个星球、关于漫漫时光、关于生命的奥秘。原来它们颔下垂挂的那一缕胡须,远远不是什么滑稽的标志,而是某种深刻的象征。它们正因为对这个世界知晓得太多了,才这样听天由命。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6. 第节中“生出无限的怜悯”的原因是: (2分)7. 综观全文,概括将羊称作“美生灵”的主要理由:(3分) 8.第节中“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运用 修辞手法,主要作用是:(3分)9.第节末尾句中的“这个命数”具体指的是: (2分)10.第段写到:“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联系上下文看,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11. 请就第小节描写的某一特点作简要赏析(60字以内) (3分)12.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A. 这篇记叙性散文探讨的是如何尊敬自然,善待生灵,与自然构成亲密关系的问题。B. 文章开头写一群羊黄昏时分在河边觅食,如诗如画,又以“驮回阳光”作结,首尾呼应,结构圆合。C. 本文感情基调明朗,直接赞美羊的那种毫无侵犯性的奉献精神,同时委婉含蓄地批判了人类的野蛮索取和掠夺行为。D. 本文感悟独特、思考深刻,所谈的是人类自身的美丑、人类自我拯救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E. 本文感情真挚,立场鲜明,在赞美羊的奉献精神的同时,批判了除羊之外的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灵的丑恶,发人深省。F. 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刻画羊的形象,表现对羊的怜悯之情。(三)默写(任选6空)(6分)注:答题超过6空,按前六空顺序评分13.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昔我往矣, 。(诗经采薇)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四)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416题 (8分)越调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白 朴 马致远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14.小令以单个曲子为特征,是元代散曲的主要形式,这里的“越调”是 ,“天净沙”是 。(2分)15.两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白曲开头写落日晚霞映照下的孤村,炊烟轻飘,老树上栖息着一只天寒归林的乌鸦,给人萧瑟、清冷之感。B.马曲“夕阳西下”一句的出现,使前面三句所描写的景象有了一个背景,给画面增添了一层光泽,使整首曲的色彩鲜明,表现了人物开朗、乐观的心理。C.白曲结句变远景为近景,变朦胧为清晰,色彩变灰暗为亮丽,表现了作者积极而健康的情感状态。D.马曲的最后一句,画龙点睛,点明了主题。16.请对“一点飞鸿影下”句作鉴赏。(任选一个角度) (3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6分)楚庄王赐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二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获,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暴而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也。”遂败晋军,楚得以强。说苑 复恩灭烛绝缨注释:冠缨:古人头顶的装饰,如现代学士帽的穗带。 注释湔jin:洒落之意。(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2分)美 生 灵 张炜暮色中,河湾里落满云霞,与天际的颜色混合一起,分不清哪是流云哪是水湾。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这儿水草肥美,让它们长得肥滚滚的,像些胖娃娃。如果走近了,会发现它们那可爱的神情,洁白的牙齿,那丰富而单纯的表情。如果稍稍长久一点端详这张张面庞,还会生出无限的怜悯。没有比它们更柔情、更需要依恋和爱护的动物了。它们与人类有着至为紧密的关系,它们几乎成为所有食肉动物腹中之物,特别包括了人类。它们被豢养,被保护,却要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它们只吃草,生成的却是奶、是最后交出的肉体。它们咩咩的叫声,可以呼唤出多少美好的情愫。它们那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互相倾诉和呼唤,那由于鸣叫而微微开启的嘴巴、上皱的鼻梁都让人感到一个纯洁的生命的可爱。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你,直到把你看得羞愧,看得不知所措。人在这种美生灵面前,应该更多地悟想。人一生要有多少事情要做,要克服多少障碍,才能走到完美的彼岸。这遥遥无期的旅程,折磨的恰是人类自己的灵魂,而不仅仅是这一类生灵。人类一天不能揩掉手上的血迹,就一天不会获得最终的幸福。这是人类的全体未曾被告知的一个大限、一个可怕的命数。在这个命数面前,敏慧的心应该有所震栗。温柔和弱小常被欺辱,可是生命的无可企及的美却可以摧毁一切。它最终仍然具有威慑力和涤荡力。三只小羊跟在它们的母亲身边,那种稚声稚气的咩咩声至为动人,它们的母亲对它们的呼叫几乎充耳不闻。它需要抓紧时间摄取更多养料,以便生成奶水来饲喂它们。它知道这些撒娇声,这嗲声嗲气的求告呼喊没有多少要紧。三个孩子没有使母亲注意它们,最后就自觉无聊地在一块儿戏耍起来,像赌气似的,离母亲尽可能远一点,用有些笨拙的、粗粗的、像木棍一样的前腿去踢踏绿草;或者是瞅准一个踽踽前行的小甲虫,用毛烘烘的嘴巴去触碰,打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喷嚏这样的把戏玩了一会儿重又无趣起来,它们就一块向着远方奔跑,一蹿一蹿的,那是学着大羊们奔跑的样子。它们一口气跑到了河边。最后它们返回,从几只大羊的空隙中站直起来它们想起了母亲,立刻惊慌失措地呼叫起来。它们的母亲也在寻找孩子它们一抬头发现孩子们不见了。母亲的叫声比小羊的叫声要粗重有力多了。这遥遥相对的呼应此起彼伏,渐渐惊动了群羊。所有的羊都昂头发出了叫声,帮一个母亲或三个孩子。后来它们三个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羊群才又开始寻找食物。羊们几乎毫无侵犯性,全身都蓄满了阳光。它们把这温暖和热量分赠人类,人类却对这宝贵的馈赠毫无感谢之情。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羸弱的生命里索取和掠夺,因为他们自己在同类中也常常这样去做。比起很多更弱小的生命来,人类几乎不懂得羞愧。他们更多的时间像羊一样吃草,有机会却要放下草吃羊。他们常常奢谈自然界的所谓“食物链”,却从来不研究自己与其他动植物所构成的“食物链”。在整个神奇宇宙的生命链条中,人类构成了多么可怕的一环。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他们在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却又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它们驮着所剩无几的光明踽踽而行。在这生命进化的历史上,它们的确是一些跨过了漫长世纪的苍老的生命,它们也许懂得太多太多:关于这个星球、关于漫漫时光、关于生命的奥秘。原来它们颔下垂挂的那一缕胡须,远远不是什么滑稽的标志,而是某种深刻的象征。它们正因为对这个世界知晓得太多了,才这样听天由命。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6. 第节中“生出无限的怜悯”的原因是: (2分)7. 综观全文,概括将羊称作“美生灵”的主要理由:(3分) 8.第节中“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运用 修辞手法,主要作用是:(3分)9.第节末尾句中的“这个命数”具体指的是: (2分)10.第段写到:“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联系上下文看,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11. 请就第小节描写的某一特点作简要赏析(60字以内) (3分)12.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A. 这篇记叙性散文探讨的是如何尊敬自然,善待生灵,与自然构成亲密关系的问题。B. 文章开头写一群羊黄昏时分在河边觅食,如诗如画,又以“驮回阳光”作结,首尾呼应,结构圆合。C. 本文感情基调明朗,直接赞美羊的那种毫无侵犯性的奉献精神,同时委婉含蓄地批判了人类的野蛮索取和掠夺行为。D. 本文感悟独特、思考深刻,所谈的是人类自身的美丑、人类自我拯救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E. 本文感情真挚,立场鲜明,在赞美羊的奉献精神的同时,批判了除羊之外的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灵的丑恶,发人深省。F. 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刻画羊的形象,表现对羊的怜悯之情。(三)默写(任选6空)(6分)注:答题超过6空,按前六空顺序评分13.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昔我往矣, 。(诗经采薇)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四)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416题 (8分)越调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白 朴 马致远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14.小令以单个曲子为特征,是元代散曲的主要形式,这里的“越调”是 ,“天净沙”是 。(2分)15.两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白曲开头写落日晚霞映照下的孤村,炊烟轻飘,老树上栖息着一只天寒归林的乌鸦,给人萧瑟、清冷之感。B.马曲“夕阳西下”一句的出现,使前面三句所描写的景象有了一个背景,给画面增添了一层光泽,使整首曲的色彩鲜明,表现了人物开朗、乐观的心理。C.白曲结句变远景为近景,变朦胧为清晰,色彩变灰暗为亮丽,表现了作者积极而健康的情感状态。D.马曲的最后一句,画龙点睛,点明了主题。16.请对“一点飞鸿影下”句作鉴赏。(任选一个角度) (3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6分)楚庄王赐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二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获,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暴而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也。”遂败晋军,楚得以强。说苑 复恩灭烛绝缨注释:冠缨:古人头顶的装饰,如现代学士帽的穗带。 注释湔jin:洒落之意。1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4分)(1)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 ) (2)美人援绝其冠缨 ( )(3)却敌,卒得胜之 ( ) (4)王隐忍不暴而诛也 ( )18.下列句中与“臣乃夜绝缨者也”的“乃”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2)卒尽欢而罢20. 臣“出死不疑如是”的原因是 。(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 (2分)21.对楚庄王的做法,你怎么看?(简要陈述理由) (2分)(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李 斯 论(节选)姚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zhng)侈君而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注释:燔:焚烧 告坐:被告发而连坐 逆探:预先了解 张:扩大,扩张 遭值:遇到、碰上22.文章批驳了一位名家的观点,那位名家的观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A.商鞅教唆秦孝公禁止官员和民众打成一片。B.秦国祸乱天下的办法主要是由李斯设计的。C.秦国乐于实施严法是久已习惯并感觉良好。D.李斯助秦始皇焚书坑儒源于他的师门传授。24.作者认为秦始皇是怎样一个人,文中最能体现这一认识的一个字是 (2分)25.文章第段和第段分别论述的观点是(用文中的话回答)(4分)第段论述第段论述26.作者写作李斯论的用意是什么?(3分)二 写 作(70分)27.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家长会后,班主任把一位家长留下,委婉指出他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没想到家长回答:“不瞒老师说,我对儿子的成绩很满意,因为我对他的要求就是60分,我希望他有快乐的童年。”班主任疑惑不解,家长解释说:“我小时候成绩也不好,现在不照样经营一家几百人的企业吗?我们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生,那些学历高的,成绩好的,招进来又常常做不了事情。他们分数很高,但是人却傻了,现在我公司里业务最好的,反而是几个大专生。我可不想让我的儿子重复这样的悲剧。”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语 文 试 卷 参 考 答 案(一)(15分)1.现在的鉴赏家的文化素养低下,程度很严重。(或:现在的鉴赏家连以前的一个无名窑工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也难得具备了。)(2分)2.说明以往民窑瓷上的窑工书写的青花字是作者心仪的,(1分)是极具艺术性的,具有开怀、自在的特点。(1分)3.(1)随意书写的青花字都是艺术 (2)能把一些气息相通的诗句连在一起写下,有着诗的心肠(2分+2分)4.C(3分)5.青花字,先写在胚上,后施釉,再烧成瓷器,是写在青花瓷上的字,(1分)是有窑工或专人书写的,(1分)内容上主要有年款、吉祥语、谜面、诗句等,(1分)字的特点或淡雅或开放或自在或沉稳,青花字是瓷器上的艺术。(1分)(二)(22分)6.答题的主要方向在第小节。下面几句都可认为是正确的:“ 它们几乎成为所有食肉动物腹中之物,特别包括了人类。” “它们被(人类)豢养,被(人类)保护,却要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 “它们只吃草,生成的却是奶、是最后交出的肉体。” (2分)7. 模样和神情纯洁可爱;温顺善良,毫无侵犯性,群体充满和谐与温情;无私地馈赠和奉献一切深刻理解世界,顺应天命。(写出任意三点、意对即可,每点1分,共3分)8.比喻。(1分) 写出了羊的纯洁、无私、美好,意在与人的贪婪、自私、丑恶形成对比,引发人们对自身命运进行思考,对自己对待这类弱小生灵的行为进行反思。(大意对即可)(2分)9. 人类一天不能揩掉手上的血迹,就一天不会获得最终的幸福。(2分)10. 对其他生命的馈赠毫不感激;习惯于对羸弱的生命进行索取和掠夺;对同类也要进行掠夺甚至杀戮,且不懂羞愧;把整个星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