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社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科版)3.doc_第1页
五年级品社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科版)3.doc_第2页
五年级品社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科版)3.doc_第3页
五年级品社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科版)3.doc_第4页
五年级品社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科版)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品社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科版)3一、我是名片设计师 1、教师导语;在我们有这么多了不起的农民,我们能不能为他们设计一张名片,充分体现他们的特点,把他们介绍出去呢? 2、教师提问引导:你们说名片上要有些什么呢? 3、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学生知道名片上要有姓名,职业,联系方式等, 4、提问;名片要设计成什么样子呢? 5、学生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二、小小辩论会 1、教师导语:同学讲的这些农民与过去的农民相比真是大不一样了,那他们还是农民吗? 2、模拟辩论会 3、提出辩论的要求 4、学生分组辩论 三、设想未来的农民 1、教师:同学们,农村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未来的农民会是什么样子呢? 2、学生自由交谈,说出自己心中未来农民的形象。 3、想象一下:未来农民的职生活、工作和学习会是一种什么状况? 板书: 农民富起来-勤劳、智慧 农民经理农民厂长-科技知识教学随笔 一、交流课前调查 1、谈话导入:课前同学们对村委会干部的产生过程以及村民们喜欢什么样的村官进行了调查,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2、学生自由交流 (1)、说说村委会的干部是怎样产生的。 (2)、对比一下,与我们的班干部选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说说村民喜欢什么样的村官,可写写大家眼中的村官。 3、全班分组汇报。相机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至十四条:第十一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和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第十二条年满十八周岁的农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生、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十三条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推选产生。第十四条选举村民委员会,由本村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候选人的名额应当多于应选名额。 二、模拟选举 1、导语: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瞧,村里的选举已经开始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2、模拟选举:1)两名学生扮演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讲。2)其他同学讨论,说出支持和反对意见教学随笔 一、自由采访 1、教师:我们已了解了村委会的干部是怎样产生的,也知道了村民眼中的村官是怎样的。你还有哪些疑问? 2、自由采访。 3、学生提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互问互答。老师适当点拨。重点引导学生谈一谈选村官为什么要如此“斤斤计较”。 二、探索发现 1、村民们还有哪些斤斤计较的事呢?请听小记者的特别报道。 2、学生扮演村广播员演出“村民来信”。 3、小小讨论会:有人说村民如此“斤斤计较”是好事,你认为呢? 三、活动延伸 根据你的了解,把你最关心的事向村委会写一封信,说不定你也能为村里的发展提出好建议呢。 板书: 斤斤计较选村官 热心服务能力强大家致富教学随笔 1、引导学生发现乡村里的新鲜事,体会农村的发展和进步,萌发对农村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 1、课件播放新闻和农民运动会的场景。 2、看了刚才的新闻和农民运动会的场景,大家说说这能算头号吗? 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自由交流 1、教师导语:现代农村天天都有新鲜事,时时都有新变化,课前,大家搜集了乡村里的新鲜事,你们有哪些收获,找到头号新闻了没有?这节课我们来说说村里的新鲜事和热闹的运动会。 2、小组内交流各自发现的新鲜事 3、评一评,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三、新闻发布会 1、教师导语:同学们收集了很多乡村里的新鲜事,现在我们来开一个乡村新闻的发布会。 2、学生分小组发布新闻,其他同学自由提问,请新闻发布人回答有关问题。 3、比一比哪组的新闻最精彩,头号新闻最多。 4、交流讨论:村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新鲜事呢? 四、你们见过农民运动会吗?有哪些项目?有哪些形式?有什么意义? 板书: 热闹的农民运动会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新鲜事儿多教学随笔 、引导学生发现现代农民的新形象、新风貌,激发学生对新农民的敬佩与热爱之情。 2、通过评选最美的村姑,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活动拓展,让学生认识到:在乡村不仅有最美的村姑,还有最帅的帅哥,还有很多很多的能人。 一、揭题 1、谈话导入:最近,老师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重要启示,评选最美的村姑。(出示教材第58页的“重要启示”) 2、请同学们投票打“”,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一说选她的理由。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当选最美的村姑?(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标准) 3、小组讨论,制定评选条件。 (1)组内自由发言,组长记录发言结果。 (2)归纳整理发言结果,统一意见。 (3)写下评选条件。 4、全班汇报,教师对于各组制定的评选条件作具体指导,正确的加以肯定,欠妥当的加以引导。 5、制定全班都认可的“最美的村姑”评选条件。 二、评选出最美的村姑。 1、谈话导入:在你认识的农村妇女中,有谁符合我们的评选条件?说说你身边最美的村姑吧。 2、学生自由发言,并说说搜集到的她们的故事。 3、把她们的故事写一写,夸一夸最美的村姑。 4、汇报展示,教师在教室里开辟一块专栏,贴出标题“最美的村姑”,学生贴上自己的作品。 5、评选出“最美的村姑”。 教学随笔 1、了解家乡建设者为家乡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2、给在外地的家乡人写信,号召他们为家乡的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听故事,谈感想 1教师讲述北大村官的故事:吴奇修出身贫寒的农家,北大毕业后,本可以留在繁华的都市,可他却毅然的回到了落后的家乡,带领家乡人民艰苦创业,最终把家乡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1999年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网上留言给了大家发表意见的机会。请同学们看看他们的留言吧!(学生看书上的网上留言) 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3教师:看到吴奇修为了建设自己的家乡,让自己的家乡更加的美好富强,宁愿放弃本可以得到的优越的生活条件,让我想起了一段歌词:难忘的小河,难忘的山冈,难忘的小村庄,你是我亲爱的故乡。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那里有我童年的伙伴。我在那里歌唱,在那里成长,我愿意回到你的身旁。(学生看教材上的歌词,体会它的含义) 二、寻找身边回乡创业的人 1现在,像吴奇修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了。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回乡创业的人,你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 2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和了解的家乡建设者的故事。 3这些家乡的创业者为了建设我们的家乡辞掉工作,为建设家乡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那我们来制作一张“家乡光荣榜” 4学生制作“家乡光荣榜”。 三、我给在外工作的家乡人写封信 1教师:其实,我们家乡还有不少在外工作的人,他们同样有颗热爱家乡的心。我们可以给在外面的家乡人写信,写倡议书。让他们也为家乡的建设出点力,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好! 2学生调查了解家乡在外工作的人,在此基础上确定写信的人。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信的内容,最后,学生各自写信。 3将写好的信寄给在外工作的家乡人。还可以在信中给远方的家乡人寄贺卡、家乡人的照片、家乡风貌图片等。 教学随笔 1初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及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2亲近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看图猜地名 1教师出示各地的自然风光图片,如:雪域高原、沙漠戈壁、草原、水乡、沙滩等。 2引导学生欣赏后回答问题。 (1)猜猜这些图片可能拍自祖国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2)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3)用几句话描述它的特点,给它取个好的名字。如:椰林海韵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评价。 4过度:辽阔的平原土地肥沃,江南水乡河流交织、风景秀丽,请大家想想我们家乡的自然环境又有哪些特点? 二、家乡的风景、家乡的美 1学生交流展示能反映家乡自然环境的图片、文字资料,发现家乡的环境特点。如:家乡绿树成荫,象绿色的海洋;家乡山多,大大小小的山峦叠起;家乡的梯田如诗如画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家乡自然环境名片”。教师指导学生联系家乡实际,制作的名片能反映家乡的地理环境特点。 3展示成果,评价鼓励。将名片粘贴在黑板上,组织学生分组上台欣赏、评选最满意设计奖。最后由获奖的学生上台介绍自己设计的名片。 三、分析祖国地形特点 1找出地形的类型。 教学随笔 1、初步了解祖国不同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知道祖国的山山水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探究不同地区的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探究自然环境与经济、文化特点之间的关系。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祖国不同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知道祖国的山山水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难点: 探究不同地区的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探究自然环境与经济、文化特点之间的关系。1、老师给出谜语,大家猜:鸡蛋穿着卖,这是指哪? 2、我们祖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习俗。你们知道吗?把你知道的知识告诉同学们。 3、你们还知道关于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吗? 二、学习交流 1、大米饭、小米粥、青果酒 1)、我们的主食是什么? 我们与北方人的主食相同吗?为什么会不同呢? 它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吗?还与什么有关?讨论 板书:生活习俗、地理环境、气候、济济发展、土壤等。 2)、展示全国各地的一些风俗习惯的图片。 3)、阅读教材:73-76面。 4)、思维: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2、了解南北主食 1)、完成连线题。 面条米粉 白米饭北方馍馍 饺子南方馒头 2)、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南、北方主食。如羊肉泡馍、烧卖、小米粥、刀削面、玉米面等。 3)、学生交流自己家乡人吃的主的主食。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家乡的自然环境来判断家乡有哪些主食。 三、一方水土一方吃 (一)北方人为什么爱吃面条 教学随笔 1、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2、体会祖国不同地区间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创设情景导入 1欣赏歌曲西部放歌或者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通过歌曲激发学生的激情。 2欣赏西部优美的自然风光图片。 二、走进大西部 1交流:你眼中的西部。学生提前去看看描述西部的书籍,在课堂上讲自己了解到的西部故事。 2辩论:西部是个“荒、远、边、穷”的地方还是个“大、财、宝、美”的地方。学生可以用课前准备的“西部优势与不足调查表”进行辩论。下面的资料可供学生参考。 西部的优势:(1)矿产、能源等资源丰富; (2)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 (3)文物丰富,民俗民建具有鲜明特色。 西部的不足:(1)多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降雨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干旱高寒; (2)由于长期缺乏环保意识和环保资金欠缺,大量的工业污染得不到有效及时处理,导致大气、水资源和土地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三、“东”“西”大交流 1教师提问:大家都详细分析了西部的优势与不足,那么我想问一下,在与西部相对的东部,那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情况与西部比有什么不足呢? 2东部与西部相比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西部 3师小结:其实你们说得都有理,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地区间都存在着差异,需要彼此间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才能达到共同发展。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扶持西部发展。如西部大开发、援藏、支教、东西文化交流等,都是东西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措施。 4东西部小朋友手拉手。学生交流自己为“东西部同学手拉手”活动准备做些什么。教学随笔 1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2引导学生对中华文明源头进行探索,初步了解远古先人的生活。 一、导入我们是炎黄子孙 1出示人们祭拜炎帝和黄帝陵的场景的图片(或看教材教科书第86页的图,有条件的可看录像)。 2教师提问:你知道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多人来祭拜炎帝、黄帝吗?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 二、人物介绍:炎帝和黄帝 1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会被称为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到底是什么人呢?他们对中华文明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2学生讨论,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炎帝和黄帝知识、故事、传说。 三、了解远古先人的生活 1教师:炎帝和黄帝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创造,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实,在炎黄之前,我国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文明。 2学生讨论如下问题,了解我国古代的文明发展。 (1)我国有哪些远古文明吗(如:北京人、元谋人等); (2)远古先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如:他们的服饰、住房、饮食); (3)说一说,教科书中出现的几个词语(钻木取火、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意思,并可以用动作演示出来。 3根据自己了解的资料并加以想像,画一画远古先人的服饰、房子、生产工具。 教学随笔 1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欣赏长城的雄伟壮丽。 2感受祖国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 一、游戏导入 1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猜一种建筑,并说明自己猜测的根据。教师描述: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极大的建筑;世界上罕见的建筑奇迹,被誉为“中华之魂”;它像一条巨龙奔腾在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 2教师引导:长城驰名中外,誉满全球。登过长城的人,莫不为之惊叹。现在就让我们来一睹长城的风采吧! 二、欣赏长城 1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长城的图片。请学生逐一出示自己搜集的长城图片或照片,并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长城。 2教师出示一张长城图,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三、“登长城”比赛 1读诗歌,感受长城的伟大。教师出示一篇关于长城的诗歌:长城的美丽,雄伟让我们一饱眼福。许多的人都到长城去观光旅游,不少的诗人也为长城写下了壮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关于长城的诗歌吧!(学生欣赏诗歌) 2开展“登长城”比赛,进一步了解长城、感受长城。教师:课前,同学们都查找了一些有关长城的歌曲、诗歌、童谣、传说。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找到的这些歌曲、诗歌、童谣、传说来开展一个“登长城比赛”。 比赛方法:准备一幅长城图,并在“长城”上由低到高设若干个站点。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小红旗并将其插在“长城”的最低点。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哪个小组唱出一首赞美长城的歌、颂出一首诗或一首童谣、说出一个关于长城的故事,这个小组的小红旗就向前进一步。看哪个组最先登上长城顶端。 教学随笔 1了解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互相交流情况,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与贡献。 2珍视祖国的文明史,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1教师讲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和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2学生讨论有关问题。可以围绕如下问题开展讨论。 (1)张骞和郑和所做的事情有什么的不同之处。 (2)他俩在出使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3)想像郑和率领的船队在大海上是怎样浩大的场面。 (4)张骞率领的商队在丝绸之路上是怎样的景象。 3小结:虽然他们所处的朝代不同,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不同,但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目的:为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作出巨大贡献。今天,我们将追溯历史的足迹,去了解古代中国的外交史。 二、寻访“丝绸之路” 1教师出示丝绸之路线路图和中国地图。学生对比两张地图,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和途经的地方。 2说说开辟“丝绸之路”所产生的影响。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自由发言介绍。说说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所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