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艺术专业_美术鉴赏_课件_03_第二章_山水画_刘立伟整理.ppt_第1页
非艺术专业_美术鉴赏_课件_03_第二章_山水画_刘立伟整理.ppt_第2页
非艺术专业_美术鉴赏_课件_03_第二章_山水画_刘立伟整理.ppt_第3页
非艺术专业_美术鉴赏_课件_03_第二章_山水画_刘立伟整理.ppt_第4页
非艺术专业_美术鉴赏_课件_03_第二章_山水画_刘立伟整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术鉴赏 医学专业选修课 第二章中国书画鉴赏 二 中国山水画鉴赏 1 基本概念和术语 山水画 简称 山水 中国画的一种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在魏晋 南北朝已逐渐发展 但仍附属于人物画 隋唐始独立 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 李思训的金碧山水 王维的水墨山水 王洽的泼墨山水等 五代 北宋山水画大兴 作者纷起 如荆浩 关仝 董源等的水墨山水 王希孟 赵伯驹的青绿山水 南北竞辉 达到高峰 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 以虚带实 侧重笔墨神韵 开创新风 明清及近代 续有发展 亦出新貌 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传统山水画的有水墨 青绿 金碧 没骨 浅绛 淡彩等形式 金碧 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 石青和石绿 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 称 金碧山水 比 青绿山水 多泥金一色 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 石纹 坡脚 沙嘴 彩霞 以及宫室 楼阁等建筑物 青绿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 用矿物质石青 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 有大青绿 小青绿之分 前者多钩廓 少皴笔 着色浓重 装饰性强 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浅绛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 在水墨钩勒皴染的基础上 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中国的山水画 先有设色 后有水墨 设色画中先有重色 后来才有淡彩 皴法 中国画技法名 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 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 雨点皴 卷云皴 解索皴 牛毛皴 荷叶皴 铁线皴 长斧劈皴 小斧劈皴 大斧劈皴 带水斧劈皴 鬼脸皴 米芾拖泥带水皴 先以水褊抹山形坡面大小之处 用蘸墨横笔点出 亦称 落茄法 弹涡皴 括铁皴 折带皴 泥里拔钉皴 骷髅皴 破网皴 刺梨皴 马牙皴 马牙钩 用于青绿山水 表现树身表皮的皴法 有鳞皴 松树皮 绳皴 柏树皮 交叉麻皮皴 柳树皮 点擦横皴 梅树皮 横皴 梧桐树皮 上述皴法 乃历代画家根据山石的地质结构外形 树木的表皮状态 而创造的表现形式 披麻皴 斧劈皴 折带皴 米点皴 牛毛皴 2 中国山水画名作鉴赏 中国山水画萌芽于南北朝时期 隋唐以后发展成为独立画种 五代两宋时期达到高度成熟 元代以后 水墨山水 浅绛山水代兴 元 明 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家颇盛 隋 游春图 隋展子虔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 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游春图 隋展子虔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 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游春图 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其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 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 二是在构图上 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 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 的处理方式 而变为以山水为主 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 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 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 的画面效果 此画开创了青绿山水之端绪 游春图 元代汤垕 音厚 元代初期之书画鉴赏家及收藏家 认为其人物画 人物面部神采如生 意度具足 可为唐画之祖 宣和画谱 称其 善画台阁 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 有咫尺千里之趣 宋人摹东晋顾恺之 洛神赋图 唐 李思训 李昭道 唐 李思训 651 716 唐宗室 高宗时为江都令 开元初 官至右武卫大将军 其子李昭道亦擅山水 人称他们父子为 大李将军 小李将军 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 已形成 青绿山水 或 金碧山水 李昭道 盛唐人 李思训之子 亦工着色山水 与其父同享盛名 官至太子中舍 画史上称为小李将军 他能 变父之势 妙又过之 江帆楼阁图 唐李思训绢本设色纵101 9厘米横54 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 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 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 以石青 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 江帆楼阁图 局部 其画山水树石 笔格遒劲 湍濑潺缓 烟霞缥缈 时睹神仙之事 历代名画记 明皇幸蜀图 唐李昭道绢本设色纵55 9厘米横8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皇幸蜀图 局部 此画体现的是明皇为避 安史之乱 而入蜀的历史 画为青绿设色 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 向远山栈道行进 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 应为唐明皇 嫔妃则着胡装戴帷帽 展示着当时的习俗 画中山势突兀 白云萦绕 山石有勾勒无皴法 设色全为青绿 此图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王维 王维 701 字摩诘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官至尚书右丞 原籍祁 今山西祁县 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其诗 画成就都很高 苏东坡赞他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与孟浩然合称 王孟 晚年无心仕途 专诚奉佛 故后世人称其为 诗佛 著有 王右丞集 存诗400首 善画人物 丛竹 山水 王维 辋川图 此图是画家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 画面群山环抱 树林掩映 亭台楼榭 古朴端庄 别墅外 云水流肆 偶有舟楫过往 呈现出悠然超尘绝俗的意境 在王维的山水画中 尤其这幅 辋川图 所创造的淡泊超尘的意境 给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审美愉悦 旷古驰誉 元代汤垕在其所著 画鉴 中说 其画 辋川图 世之最著也 此卷为唐人摹本 构图着色尚存唐人气息 张璪 张璪已无作品存世 他在理论上的贡献也很大 对于中国画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虽然他所撰的 绘境 今已不传 但是他提出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的创作方法 主张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的统一 成了画学的不朽名言 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巨大意义 对后世的绘画理论有极大的影响 传说他能双手分别执笔画松 一为生枝 一为枯枝 气傲烟霞 势凌风云 槎栎 音茶利 之形 鳞皴之状 随意纵横 应手间出 生枝则润含春泽 枯枝则惨同秋色 朱景玄 唐朝名画录 五代 匡庐图 五代荆浩绢本水墨纵185 8厘米横106 8厘米 荆浩 889 923 字浩然 因隐于太行山 朝夕观察山水树石的变化 分析总结了唐人山水画的经验 创立了北方水墨山水画派 著有山水画论 笔法记 匡庐图 画的是庐山及附近一带景色 结构严密 气势宏大 构图以 高远 和 平远 二法结合 而其深远 奥妙 飘逸尽得其当 画法是皴染兼有 皴法用小披麻皴 层次井然 全幅用水墨画出 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长处 具有非凡神韵和独特风格 荆浩指出 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 项容有墨而无笔 吾当采二子之所长 成一家之体 二者皆唐代画家 其中吴道子以线条见长 关山行旅图 五代关仝关仝 音同 长安人 工画山水 师从荆浩 刻意力学 遂自成一家 时人称 关家山水 他所作山水笔简气壮 景广意长 与李成 范宽齐名 在北宋号 三家山水 关山行旅图 是关仝的代表作 画上峰峦叠嶂 气势雄伟 深谷云林处隐藏古寺 近处则有板桥茅屋 来往旅客商贾如云 再加鸡犬升鸣 好一幅融融生活图 此画布景兼 高远 与 平远 二法 树木有枝无干 用笔简劲老辣 有粗细断续之分 笔到意到心到 情境交融 潇湘图 五代董源绢本设色纵50 2厘米横14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潇湘图 画的是江南景色 画中山峦连绵 云雾暗晦 山水树石都笼罩于空灵朦胧之中 显得平淡而幽深 苍茫而深厚 岸边船上有几组人物 远处坡下有张网的渔人和船只 此画以花青运以水墨 清淡湿润 山石用笔点染 而山坡底部用披麻皴 显得浑厚滋润 江南山水的草木繁盛 郁郁葱葱俱得以表现 董源的山水画对后世的文人画影响巨大 宋代郭若虚在 图画见闻志 中称 董源画法 水墨类王维 着色如李思训 对其评价很高 潇湘图 五代董源 秋山问道图 北宋巨然绢本墨笔纵165 2厘米横77 2厘米 巨然僧人 钟陵 今江西南昌附近 人 他在绘画史上与荆浩 关仝 董源并称为四大家 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本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叠起的山峦 下部清澈的溪水 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 山坳处茅舍数间 屋中有二人对坐 境界清幽 荆关董巨 五代北南代表 北宋 李成 中国五代及北宋画家 字咸熙 原籍长安 今陕西西安 先世系唐宗室 他博学多才 胸有大志 但不得施展 遂放意诗酒书画 后醉死陈州 今河南淮阳 客舍 擅山水 师承荆浩 关仝 并加以发展 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 多作平远寒林 画法简练 笔势锋利 好用淡墨 有 惜墨如金 之称 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 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 卷云皴 米芾形容李成的画 淡墨如梦雾中 石如云动 这种 石如云动 的形象成为以后画家用李成笔法作画的重要风格标记 读碑窠石图 图中人物为王晓所画 溪山行旅图 北宋范宽纵206 3厘米横103 3厘米 范宽 活动于十世纪 陕西华原 今耀县 人 个性宽厚 举止率直 嗜酒好道 擅长山水画 隐居华山 留心观察山林间 烟云变灭 风雨晴晦 各种变化难状之景 当时人盛赞他 善与山传神 溪山行旅图 是传世唯一的名迹 巍峨的高山顶立 山头灌木丛生 树林中有楼观微露 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驮队正匆匆赶路 细如弦丝的瀑布直泄而下 溪声在山谷间回荡 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 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 溪山行旅图 局部 北宋人谓李成 范宽两人 一文一武 李成之画 近视如千里之远 范宽之笔 远望不离坐外 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绢本设色纵51 5厘米横1191 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 王希孟 北宋画院学生 受宋徽宗赵佶指点 才华横溢 画艺早熟 他18岁时用半年时间呕心沥血完成 千里江山图 不久便去世了 千里江山图 是以一匹整绢创作的青绿山水画长卷 气魄宏大 构图严谨 刻画精细 色彩绚丽 充分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风貌 画家在布局上独具匠心 使之 咫尺有千里之趣 此画用笔精细 既能把握住山水景物的起伏变化大势 对各个局部的刻画又细致入微 画面既显得富丽凝重而又和谐统一 米芾米友仁米氏云山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 至两米而画法大变 盖意过于形 南宋 南宋四家李唐 刘松年 马远 夏圭 万壑松风图 南宋李唐绢本水墨 秋窗读书图 南宋刘松年纨扇绢本设色 刘松年 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这是一幅构思构图颇为讲究的秋景图 在圆形的构图中景物与人物的安排可谓苦心经营 两棵参天高松顶天立地 上部的松枝如盘龙相互缠绕 曲折多变 傍水而建的庭院后有错落有致的山石 画面右部是境界开阔的近水远山 与左部构图严整的庭院景致相对照 画家是以赞美的情绪来描绘秋天景色 平稳的构图增强了画面的寂静感 而红叶与青松的对比用色 微波荡漾的湖水 又在寂静中增添了活力和情趣 四景山水图之一游春访友 四景山水图之二荷塘纳凉 四景山水图之三清秋闲坐 四景山水图之一踏雪寻幽 踏歌图 南宋马远 马远 活动于西元1190 1224年 擅画山水 兼画人物 花鸟 作人物有轩昂闲雅之气 不论构图 笔法或意境均有新意 创立 水墨苍劲 一派风格 踏歌图 是一幅与风俗画相结合的山水画 画面的下端有几个正在踏歌的人物 像几个喝醉的老农手舞足蹈 表现出一派丰收后喜悦的欢愉 田垄的左端紧靠着直插云霄的大山 用笔刚劲 墨色凝重 对比强烈 表现出山石的坚硬 而右下端则是一株衰柳 几笔毛竹 画面的右上角又有几座山峰 但已经淡入烟海 在衰柳毛竹与左上端大山之间的空白 就是烟霭迷蒙了 从而使得近景在画面中更为突出 也使得整个画面的意境更为深远 溪山清远图夏圭长卷纸本水墨纵46 5厘米横889 1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一角 夏半边或非南宋偏安之 残山剩水 乃山水画提炼创新之为 元 元四家黄公望 吴镇 倪瓒 王蒙 富春山居图 元代黄公望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纸本 水墨 前半卷 剩山图 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 富春山居图 无用师卷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渔父图 元代吴镇 目断烟波青有无 霜凋枫叶锦模糊 千尺浪 四腮鲈 诗筒相对酒葫芦 至元二年秋八月 梅花道人戏作渔父四幅并题 渔庄秋霁图 元倪瓒倪瓒信奉道教 全真教 崇尚佛学 常与和尚和道士们为友 也许因研习佛道之故 养成他孤僻狷 音卷 介的性格 加之他爱洁成癖 故世人称他为 倪迂 倪瓒主张作品要表现画家的 胸中逸气 强调主观意兴的抒发 反对刻意求工 求似 曾云 仆之所谓画者 不过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耳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之逸气耳 青卞隐居图 元王蒙 青卞隐居图 是元末著名山水画家王蒙的代表作 画面描绘卞山高峻巍峨的气势 并渲染山深林密的幽寂气氛 此图技法丰富多样 集中体现了王蒙的艺术风格 明董其昌推祟为 天下第一王叔明 董其昌曾在王蒙的作品中题词 王侯笔力能扛鼎 五百年来无此君 明 吴门四家沈周 文徵明 唐寅 仇英 临戴进谢安东山图 明沈周 成语 东山再起 说的是东晋谢安辞职归东山 今浙江上虞境内 其后复职为相的故事 谢安于东山隐居期间 或与好友酌酒垂钓 或携歌伎纵情郊外 此图则表现其携伎外出郊游的情景 此图人物的描绘 树木的勾填 山石的皴染均极致富丽 反映出沈周刻意临摹的认真态度和不分门户兼善诸家的坦荡胸襟 庐山高图 明沈周 立轴 纸本 淡设然 纵193 8厘米 横98 1厘米 图中山峦层叠 草木丰茂 飞瀑高悬 云雾浮动 此图构图 布局颇具匠心 黑色浓淡怪次逐渐变化 作者取于王蒙技法 善于组合稠密高叠的石岩 进而形成转折交搭的层峦 再位置大小林木 复合为整一的自然美 疏密 松紧 有条不紊 真赏斋图 明文徵明 真赏斋图 明代画家文征明为好友华夏 字中甫 而作 华夏在无锡隐居时 曾在在太湖边修建了别墅 真赏斋 此图是画家八十八岁时 公元1557年 所作 构图简洁别致 主题突出 用笔苍润 秀挺 富有表现力 图右画太湖石一组 展现出一个幽静秀美的天地 古松 高梧中修竹丛生 掩映着一幢草堂书屋 室中主宾隔案对坐 似展卷交谈 传神的几笔把人物写得生动而准确 使整个画面完整精美 落霞孤鹜图 明唐寅 落霞孤鹜图 是唐寅山水画苍秀一路的代表作 画高岭耸峙 几株茂密的柳树掩映着水阁台榭 下临大江 阁中一人独坐眺望 童子侍立 远处落霞孤骛 烟水微茫 景物十分辽阔 画法工整 山石轮廓用较干笔皴擦点染 线条变幻流畅 风格潇洒苍秀 构图不落俗套 画上自题诗曰 画栋珠帘烟水中 落霞孤骛渺无踪 千年想见王南海 曾借龙王一阵风 作者显然是借 滕王阁序 作者王勃的少年得志 为自己坎坷的遭遇吐不平 生在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飘流在异乡 桃源仙境图 明仇英 仇英 明代画家 太仓 今属江苏 人 擅画人物 尤长仕女 又善水墨 白描 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 画山水以青绿为多 细润明丽而风骨劲峭 后人把他与沈周 文徵明 唐寅并称为 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 柳下眠琴图 春夜宴桃李园图 桐阴清话图 桃源仙境图 高峰耸峙 群峰环绕 殿宇楼台 祥云缭绕 气势相连 图中所绘高山 泉水 白云 古木 楼阁等 笔墨均为精丽艳逸 骨力峭劲 风格细秀 人物刻划 生动而有神采 桃源仙境图 局部 秋兴八景图册 之一明董其昌 清 清初四王王时敏 王鉴 王原祁 王翚 南山积翠图 清王时敏 王时敏 1592 1680 明末清初书画家 太仓 今属江苏 人 善长画山水 存世作品有 仙山楼阁图 层峦叠嶂图 等 南山积翠图 此图山水气势雄伟 主峰高踞画幅正中 众峰拱拥 密树浓荫 云气升浮 构图繁复 行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