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教案78550.doc_第1页
《过华清宫》教案78550.doc_第2页
《过华清宫》教案78550.doc_第3页
《过华清宫》教案78550.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过华清宫_班共_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品味词句,感受诗歌意象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节奏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特定历史事件的看法,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品味词句,感受诗歌意象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体会作者对特定历史事件的看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教具:黑板、多媒体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_年_月_日星期_第_节课时目标:1了解李杨故事的历史背景。2掌握关于诗人杜牧的基本文化常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有四大美人,她们分别是貂蝉、西施、王昭君和杨玉环。因为一段凄美的“李杨”恋,我们记住了以“羞花”著称的杨玉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是白居易在长恨歌所描述的,今天我们学习一下过华清宫,看一看杜牧是怎样看待这段眀皇恋情的。二、文化常识与背景(一)关于诗人(1)生平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时期诗人,排行十五,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祖居长安樊川,世称“杜樊川”。文宗大和二年(829)进士。位终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他诗学杜甫,时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以区别李白和杜甫,著有樊川文集。 (2)诗歌创作特点杜牧的诗作:古体诗多以政治、社会生活为题材,风格跌宕豪雄。近体诗富有独创性,尤其是绝句,能于拗折峭健之中,兼寓风华掩映之美,给人以一种俊爽清丽而又明快自然的情韵。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风流华美,气势豪宕而情韵缠绵,并常能寓讽谕、感慨于景物描写中。咏史诗成就最高,他运用史料去重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把历史、现实和个人思想融合在一起,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阐发自己对历史的独特见解,十分有新意。称为“二十八字史论”,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他的咏史名篇有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赤壁题乌江亭。 (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之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词语巩固训练(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初名温泉宫,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2)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岭上花木茂盛,望去像一堆堆的锦绣。(3)千门:指骊山上众多宫门。(4)次第开:依次打开。(5)一骑:指飞快的驿马。(6)红尘:扬起的尘土。(7)妃子笑:据记载,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命人从数千里外飞骑送到长安,使色香不变,故而笑。(二)(二)名句解读【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到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样写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4、 关于李杨故事的历史背景介绍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安全提示第二课时授课时间_年_月_日星期_第_节课时目标:通过意象与意境的分析,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教学过程:1、 诵读导入复习相关的文化知识二、师生互动,精读点拨1.请同学们思考描绘一下,在这首诗歌中,诗人所咏的是什么时代的什么事? 明确:历史事件:杨贵妃吃荔枝。 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2.解读诗歌明确:第一句描写了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四望”的角度,一笔勾出了骊山的全景。“绣成堆”,语言凝练,语意双关,写出了骊山的美景,宫殿楼阁的秀美。第二句描写了骊山顶上雄伟壮观的行宫。“次第开”使画面产生了动感,一道又一道紧闭的宫门依次打开。第三句制造了一个悬念,一名士兵骑马飞奔而来,身后扬起团团红尘。千里飞骑本应是传递重大军情,妃子为何而笑呢?第四局解开了谜底,原来“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二字,道出“一骑”来的目的。全诗并没有直抒诗人谴责、规劝之意,但句句抨击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3.诗人通过怎样的写作技巧来展现其对看到的景象的态度、目的?明确:诗人态度:批判、否定。诗人借这首诗对荒淫的唐玄宗大加鞭挞。诗人目的:揭示历史教训,给当时的皇帝敲响警钟。借古讽今,反映帝王贵妃们骄奢淫逸的生活,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写作技巧: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统治者荒淫骄奢的生活的讽刺。 4.这首咏史诗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当我们读到这里时,不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吗?“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正如: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三、拓展延伸1.总结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点(1)咏史怀古诗的类别: A.咏古迹 B.怀古人 C.忆古事 古事借古讽今 借古伤今 古人A.借古人自比(相似之处) B.与古人对比(相反之处) (2)思想内容:A.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B.怀古咏史,别有寓意C.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补充:具体的还可以细化为一下六点: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评价历史是非、感慨壮志难酬和怀才不遇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和奢侈淫逸。)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其三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3.阅读理解过华清宫绝句(其二)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解读:(1)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2)本诗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3)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4)而从全篇来看,从“渔阳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四、课堂总结过华清宫这首诗是杜牧经过华清宫时有感而作的。虽是有感而发的诗作,但全诗却没有一句议论,诗人的感慨和深意,全隐含在诗句中。诗歌虽然很短,却包含了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