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课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叙述了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这一部分,教材介绍了背景、过程、历史意义这三个方面。从背景方面,反映了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战争,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而秦国经历商鞅变法后的强盛国力、秦王嬴政的雄心壮志、知人善任,都为统一创造了条件。过程的部分教材使用篇幅较少,主要介绍了统一的时间、灭六国的顺序及都城的确定。对于历史意义的叙述,教材强调了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争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这一部分,教材从原因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是,第一,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无法适应秦统一后的社会发展;第二,加强对全国统治的需要。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教材用文字的叙述和图表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呈现。关于巩固统一的措施,教材叙述了措施的内容和作用。教材介绍了秦的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方面的统一,长城的修筑。体现了这一系列措施的作用在于,使秦不仅仅限于军事上、形式上的统一,更在经济、文化上实现了统一,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对后世也影响深远。本课针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热情、积极,乐于参与学科学习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科学习,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育,在历史理解、历史解释方面都有所提高,历史价值观逐渐形成。此前的学习中,学生经过了多个课时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的学习,刚刚完成对春秋战国及百家争鸣史实的学习,了解秦朝建立前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七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6年6月(3)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4)琴载元战国时期秦领土扩张及置郡背景,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5)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8月;(6)战国策,中华书局,2016年1月;(7)史记,中华书局,2013年9月;(8)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年5月;(9)刘体智辑小校经阁金文拓本,中华书局,2016年8月; (10)中国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纪录片中国通史;(1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网站(12)世界遗产中心网站: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页;分析李白的古风节选诗句中“秦王”、“六合”等词语含义,指导阅读教材首段文字,解释秦灭六国的条件。理解诗句含义,阅读教材,认识秦灭六国的条件。使用史料:“周室卑微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通“征”),强凌弱,众暴(欺凌)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西汉】贾谊过秦论(中篇) 指导学生找出史料中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局面及其原因的评述,从而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找出史料中反映的现象并总结原因,认识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设问秦朝最高统治者的称谓、特权,用周朝与秦朝最高统治者权力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秦朝政治制度皇权至高无上的特点。对比周朝、秦朝最高统治者权力的不同,认识到秦朝政治制度中皇权至高无上。指导学生完成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填空;设问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原因,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及其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完成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思考中央制度的作用,通过与周朝分封制的对比理解郡县制的作用;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通过战国时期各国“马”字的图片史料引导学生认识秦朝统一后文字不统一的现象,结合史料:“秦始皇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许慎说文解字设问秦解决这一问题的的措施、“秦文”所指的字体及其特点,分析统一文字的作用。观察图片,融入秦朝统一文字背景的历史情境,阅读史料,了解秦朝统一文字的措施、标准字体、作用。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指导学生思考史料所反映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展示相关出土文物图片,指出秦朝统一度量衡、车辆及道路宽窄的史实。分析文字史料,观察图片,了解秦统一度量衡、车辆及道路宽窄的史实。解读文字史料:“(秦始皇)南取百越(古越族)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听命于)下吏却匈奴七百余里。”贾谊过秦论(上篇)指导学生思考史料所反映秦朝征讨的民族、方向及征讨结果。尝试翻译文字史料,了解秦朝对古越族、匈奴的征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地图上指出秦朝疆域四至;组织讨论秦朝巩固统一措施是否达到目的;总结讨论,指导学生认识到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当时及后世的重大影响。阅读教材,在地图上定位秦朝疆域四至;讨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否达到目的;理解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达到目的,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指导学生讨论:秦朝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其目的是否达到、得出结论的理由,帮助学生理解秦朝采取各项措施巩固统一,且对当时的统一起到巩固作用,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进行讨论,认识秦朝采取一系列措施是为达到巩固统一的目的;全面认识秦朝巩固统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