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能够疏通文意,并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3使学生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教学方法:六环式教学手段:音频 多媒体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音乐视频播放雍正王朝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刚刚听到的这首音乐,是雍正王朝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以来能够开创太平盛世的帝王,都得到百姓的拥戴,清朝的雍正、康熙,唐朝的李世民,他们都把得民心作为治国之本,早在战国时孟子就提出了这样主张,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孟子二章中的第一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解释题目同学们看课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是施行,“道”是仁政,施行仁政的君主就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就不能得到帮助。3、交代教学目标4、预习检测:(1)了解作者 让学生介绍孟子和孟子(2)给加点的词注音夫 ( ) 米粟 ( ) 亲戚畔之( ) 兵革( )(3)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4)解释加点词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夫环而攻之(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4、兵革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句断句师范读课文、学生自读、齐读、指名朗读。2、自主学习,对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同桌共同翻译有疑问提出互相答疑,教师引导纠正。3、积累重点词语(1)一词多义 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锐利 三里之城: 结构助词 的 之 环而攻之而不胜 代词 它多助之至 动词 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凭借以以天下之所顺 用(2)古今异义 古义 : 外城 古义 :护城河郭 池今义 : 姓氏 今义 :池塘 古义 : 离开 古义 :这去 是今义 : 到去 今义 :表判断的动词4、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分段并归纳段意 总 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分 战例一(攻方失利) 天时不如地利。战例二(守方失利) 地利不如人和。总 得出主旨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5、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合作探究1、排比对比修辞的表达效果(1第3层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双重否定、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地利条件的优越。(2)文章第4层运用什么句式及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1)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2)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本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得出结论。3“人和与下文所说的“道”是什么关系?“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则“多助”,“多助”则“天下顺之”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 护。4、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先摆出观点,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总结文章特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善用排比,加强语势。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用三句,铺排而下,从反面否定了“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使后文主旨鲜明地呈现于读者眼前,突出“人和”的实质是要施行仁政,即“得道”,而并非此三者。了解孟子文章的铺排气势,不仅有助于理解文意,也有利于掌握背诵的条理性。四、迁移拓展1、历史上有关人和的名言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 2、人和的战争项羽的巨鹿之战 韩信的背水一战3、我国为了维护和谐稳定,有哪些具体举措城市低保、医保、大病补助,农村惠农政策粮农补贴农村合作社,农村学生两免一补五、巩固练习指出下列 “之”的不同用法)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2指出下列加色词语的古今义。)池非不深也 古 今)委而去之古 今)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 今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正确的翻译是( )A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所以君子不喜欢战斗,可打仗就能够胜利。C所以君子见机行事,打不胜就不打,打得胜才打。 D因为君子不主张战争,所以他打仗就一定胜利。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开头揭示 ,接着从 两方面分两层进行论证,得出“ ”的结论,进而推出“ ” 的结论。4、得“人和”的实质: 。5、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六、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战争 防御: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需要“人和”得道者多助 论据 域民 失道者寡助 治国 固国 治国需要“人和”威天下 结论: 得道多助失助道课后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按照教学设想,思路清晰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第一步导入预习检测,第二步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读书自学翻译感悟,第三步合作探究,第四步拓展迁移,第五步巩固练习,第六步总结布置作业指导背诵方法。在自主学习时,学生读书翻译课文时,我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采用圈点勾画做标记,文言文翻译五字法,用这些方法同学互相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中我巧妙化解突破难点,设计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论点,分析论证过程再到由战争类比推理到治理国家,这样也轻松的帮学生区分了考点上的论点和主旨句;在这个环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读书、讨论共同解决疑难,然后每组派一名同学到前面回答讲解自己的探究结果,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执笔的,有专门发言,组长定期轮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使45分钟的课堂真正的有实效性,尝试15+30教学模式,教师讲解不超过15分钟,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样合理分配时间,才能做到教学中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是引导、点拨,教师就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一堂课无论怎样设计,怎样精讲,总会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课后也发现了课堂中的遗憾和不足。1、合作探究时虽精心设计,但学生回答时总是有些答题点用词不精准。2、学生翻译课文时,直译课文,不能灵活的增添省略的内容,翻译的文章显得生硬没有文采。还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轮到自己时不知道是哪一句,需要别人提示,耽误课堂有效时间。3、语文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