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 学员编号: 年 级: 课时数:3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余卓课 题诗词曲鉴赏:八种常见题型授课时间:2010教学目标1.鉴赏占代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内容上堂课回顾课内学习新课辅导 诗词曲鉴赏:八种常见题型。1、 考纲要求 (一)识记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著名作家、作品及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二)鉴赏占代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三)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 备考策略:诗词曲虽难读懂,但它反映的是作者的生活实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定性,因而备考时应要有以下准备:1. 要明确古代诗词曲的表达方式 即描写、叙事和抒情,而且一般是先描写、叙事,然后再抒情,或者将抒发的情感蕴涵在描写和叙事中。2.要紧紧抓住诗歌中的意象 通过意象来把握诗歌的意境,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3. 要牢记诗词曲中的表现手法 如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借物/借典抒情)、表现手法(动静关系、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对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设问等)4.要准确把握诗词曲的题材 送别、爱情、哲理、山水田园、边塞军旅、羁旅、怀古、咏物、闺怨、题画等5要熟悉诗词曲常用的术语 切中要点,做到言简意赅。三方法归纳:1 读诗,把握诗歌思想感情(读标题,读作者,读诗文,读注释)2 审题,明确考查的题型(意境型、炼字型、形象类、鉴赏类、评价类)3 作答,尽量运用术语,按照不同题型的答题步骤去作答。温馨提示:古诗鉴赏题的问答模式及应对策略:八种题型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1 人物形象提问方式: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题步骤:什么形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2 物象(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一般是指咏物诗中的“物”)提问方式:诗人笔下的某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提炼所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2012黄埔区一模】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注释】煮白石:葛洪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14从题材看,这是一首 的诗。(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冷”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由于天冷、心情冷而想念山中友人。B标题中“寄”一词,自然吐露对山中友人的思念,有一份深挚的情意。C诗人在全椒山寻找着友人,却无处见踪迹,只看到满山的纷纷落叶。D在语言运用上没有惊人的词句,而是平淡冲和,颇有陶渊明的风格。16联系全诗,对“山中客”这一人物形象加以评析。(4分)参考答案:14(1分)思念(或怀念、寄赠)友人。15(3分)C16(4分)本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道士形象;(1分)他生活简朴、远离尘嚣、行踪飘忽;(2分)这一形象对世俗中过分追求名利的人而言,具有积极的警醒意义。(1分)【自选】 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注据唐溪诗话记载,此诗的前两句为黄檗禅师所出,后两句为唐宣宗李忱所对。1、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分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铺平的艺术形象。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第三句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瀑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第二种模式:鉴赏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语言力求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伤感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2012闵行二模】浣溪沙王国维爱棹扁舟傍岸行,红妆素蓞斗轻盈。脸边舷外晚霞明。为惜花香停短棹,戏窥鬓影拨流萍。玉钗斜立小蜻蜓。注:素萏:白荷花。流萍:水面的浮萍。14.这里的“浣溪沙”是 。(1分)15.下列对这篇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词表现了江南水乡少女荷塘泛舟的美好场面。B.第二句写浓妆少女因嫉妒美丽的荷花而与之斗艳。C.第三句写少女脸庞与晚霞构成了一幅恬静的画面。D.第四句写少女因怜惜清香美丽的荷花而停止划桨。16.请结合具体词语,对作品的结尾两句所描写的意境进行赏析。(4分)参考答案:14.(1分)词牌15.(2分)B(B项这首诗写的是少女泛舟的美好场面,“红妆素蓞”是女子泛舟时穿着华美,透漏出泛舟时的美好心境,并非出自嫉妒荷花之美。A项诗中的第一句就写出了诗歌要描写的事件是泛舟江岸,后又写了少女的穿着,周边的环境,惜花停留,小蜻蜓立在玉钗上等一派祥和欢愉的景象。C项“晚霞明”指的是少女脸上的晚霞,既写出了出游的时间,又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少女脸上印着晚霞时的恬淡意境。D项“为惜花香停短棹”即是因为怜惜荷花之香而停止划桨前行,写出女子爱花、惜花的美好天性。)16.(4分)“戏窥鬓影拨流萍”写的是少女静静地看着自己水中的倩影,一直未动。“玉钗斜立小蜻蜓”是说少女看水中美好的自己过于入神,小蜻蜓调皮地立在她的钗头。用小蜻蜓的出现,反衬出少女久久未动,凝神专注地盯着自己的水中影看,可见少女形貌之美。同时,小蜻蜓与人的靠近,又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作者借少女泛舟的美好场面,表现出对生活之爱。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达技巧分为表达方式(抒情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喻今等。描写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细节描写、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白描、动静结合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烘托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借代、对偶、顶真、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达效果【2012静安区一模】忆秦娥 李之仪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卜算子 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注释】:宋徽宗崇宁二年,词人因替范纯仁草遗表获罪,被贬太平州,这首词作于居太平期间。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避暑离宫。14.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词都属于,从题材上看,卜算子写的是。(分)15.下列对两首词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A忆秦娥一词的上片写景,清溪哽咽,霜风料峭、山月皎洁,白云飘浮,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清秀淡远的景色。B卜算子一词借水寄情,全词假托女子之口,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C忆秦娥全词不加雕琢,不事堆砌,不作粉饰,韵味悠长,谪居远地,空怀盼想之念,感情幽怨哀婉,缠绵悱恻。D卜算子一词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决绝语,将女主人公缠绵而又深挚的感情表现得透人心骨,同时也使全词呈现出一股俊逸的风韵与优美的旋律。16. 试分析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分)参考答案:14小令(双调),对恋人的思念(2分) 15C(2分)16.相同点: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忆秦娥借对水、风、月、云等的景物描写,表达了盼回帝京的心怀。卜算子借对长江水的绵绵不绝的描述,抒发对爱人的思念之情。(1分)不同点:(1)卜算子在借水寄情的基础上还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1分)。“只愿”二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别无所求,但求两情天长地久,也透露出其内心唯恐对方负心的隐忧。虽属直抒胸臆之笔,却亦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1分)。(2)修辞手法不同。忆秦娥:拟人手法,“咽”字写出了“清溪”湍流的状态;用“洗”字,突出“山头月”的皎洁(1分)。卜算子:比喻手法,“此水几时休”二句,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1分)。(忆秦娥如写“以动衬静”,酌情给分;不同点分析,以上写出一点即可)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词语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自选】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注屈大均,文学家,史学家。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复明。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了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答: 参考答案: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颔联: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或尾联:“龙蛇四海归无所”,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每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第五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进行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012普陀区一模】江间作四首其三北宋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黄州人,家贫未仕。曾随苏轼同游赤壁。15、从这首诗的体裁上看,属于近体诗中的。(1分)16、对这首诗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下面错误的一项是()(2分)A、诗的首联描写的是西山赤壁地势险要,地处战略要冲,是一道天然屏障。B、“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表现出诗人对于建立丰功伟绩的历史人物的景仰之情。C、尾联中的“鱼竿客”是隐者的形象,隐含着身在官场的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D、整首诗诗意境阔大,笔力雄健,结构严谨,对仗精工,诗句凝练。17、第三联中的“拳”、“退”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参考答案:15、五言律诗 16、C17、“拳”形象地描摹出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退”生动地表现了飞鸿在广阔天空的映衬下看似没有前移、反而后退的情状。两者不仅渲染了鹭宿沙滩、鸿飞长天这样宁静的风景,也蕴含了作者不愿入仕的生活态度。第六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最能体现全诗主旨的词是什么?这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能构成全诗的线索、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答题步骤: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2012杨浦区一模】倦 夜 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写景,画面变幻多姿,生动可感。 B诗人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角度,传神地写出了自己对夜的感受。 C。诗中“竹”与“涓滴”,“野”与“飞萤、水鸟”照应。 D本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景中寄托了诗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16本诗题为“倦夜”,全诗却不着一“倦”字。请对此作出评析。(4分)参考答案: 14.律诗(1分) 15D(3分) 16.(答题要点:诗中没有一字写“倦”;但仔细品读,读者仿佛看到他的“倦”之极。 孤柄“卧内”,辗转反侧,从月升到月落,“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诗人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充满无限感慨与忧愤。只写“夜”,不言“倦”,只写景,不写情,但诗人在忧国忧时的羁孤老倦之态,已从字里行间鲜明地流露出来,令人回味。)(4分)第七种模式:观点不同型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原因、理由。提问方式:拿出自己的观点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了。【2012金山区一模】 又呈吴郎 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注】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作者用了小辈给老辈的“呈”,让吴郎更易接受。15(1分)杜甫,字 。16(2分)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劝告吴郎。B诗的前半部分杜甫在叙事的过程中,流露了自身对穷苦人处境的同情和体谅。C颔联两句“防远客”和“插疏篱”的主语都是吴郎,两句相互关联,相互依赖,措词十分委婉含蓄。D本诗在艺术表现方面很有特色,“即”、“便”、“虽”、“却”等虚词的运用,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17(4分)有人说,杜甫诗歌的价值之一即在于常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请结合本诗就此作赏析。参考答案:15(1分)子美 16(2分)C17(4分)动之以情之处:告知吴郎妇人贫穷困苦的处境(无食无儿一妇人);以“呈”为题,写信为让妇人打自己家的枣而向客人求情。晓之以理之处:提醒吴郎在天下百姓都在受苦的战乱年代,更应该富有同情心。本来只是用于解决纠纷的诗札在诗人情理相融的艺术处理中,陡然成为了一篇既打动人心又胸怀天下的杰作,一件生活小事因此成了天下大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正是诗圣的如椽大笔,才创作出了这样以小见大的崇高诗作。第八种模式:对比鉴赏型提问方式:两首诗或词出现进行内容与主题、技巧等方面对比,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答题步骤:先对诗中相关原句作一解释,找到题眼,再列出几条作答。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2012卢湾区一模】甲、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乙 、潘妃曲 商 挺目断妆楼夕阳外,鬼病恹恹害。恨不该。止不过泪满旱莲腮。骂你个不良才,莫不少下你相思债。14甲、乙两作品在体裁上分别属于 、 。(2分)15对上述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醉花阴写相思从白天持续到深夜, 可见相思之深。B潘妃曲虽只从黄昏时刻写相思,也暗含着长久的相思。C“佳节又重阳”句,一个“又”字使思念变为年年相思。D“恨不该”一句既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人的怨恨,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自责与悔恨。16上面两首作品的划线句在抒情方式上各具特色,试加以比较分析。(4分)参考答案:14.词(宋词)、曲(元曲)15. D 16.醉花阴运用间接抒情方式,用比拟手法,含蓄写出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潘妃曲则运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现出主人公泼辣率直的性格。常见的诗词曲题材送别 特征(意象):送、赠、别等文题()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爱情 特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表现要点:绵绵思念,款款深情,离情别恨哲理 特征:宋诗议理较多。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田园山水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边塞军旅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羁旅行役 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咏史怀古 特征:古迹,古人 表现要点:借古讽(喻、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咏物 特征(意象):松、竹、梅、竹、蝉、蜂、马等 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其它题材-闺怨、题画、爱国【2012虹口区一模】自题陋轩清吴嘉纪风雨不能蔽,谁能爱此庐?荒凉人罕到,俯仰我为居。遣病一篱菊,驱愁数卷书。款扉谁问讯?禽鸟识樵渔。注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一字野人,江苏泰州人。隐居家乡,生活贫困。有(陋轩诗集。)14、从体裁上看,本诗是一首 。(1分)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问句为反问,答在问中,语含激愤。B、三四句写小庐环境荒凉低矮,仅容一人。C、第二问句暗示主人不与庸夫俗流相交往。D、全篇前半写景后半抒情,语言质朴细腻。16、以划线句为例,分析作者的个性特点。(4分)参考答案:(四)14五言律诗或律诗 15. C16作者以“菊”“书”二物((1分)来修身养性,排解疾病和忧愁,度过隐居((1分)生活,可见其个性清高孤傲((2分)。(或:脱俗,不同流合污,安贫乐道,更看重修身养性 2分)【2012崇明区一模】秋晚登城北门陆 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注释】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14、陆游,字 ,号放翁。(1分)15、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出游的地点、时令,满眼的肃杀勾起了内心无尽的愁绪。B颔联写诗人在北城头远望从大散关传来的烽烟,南飞的鸿雁引发了诗人对杜陵的怀念。C颈联通过“搔首”、“倚楼”这两个动作,表现出诗人年老体弱而怅然无奈的情绪。D全诗既有登临的悲秋之情,也怀有对山河兴废的叹惋,还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16、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尾联中“非”和“犹”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4、务观 (1分) 15、C (3分)16、“非”表现了当然的戎马生涯早已成往事的无限感慨与无奈,“犹”表明仍然,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诗人虽壮志未酬,但雄心犹在,仍然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北定中原,忧虑边关战局的情怀。(4分)【2012浦东新区一模】凤凰台次李太白韵【北宋】 郭祥正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无觅处,年年荒草向人愁。【注释】青蛾:指南朝陈后主宫廷里的年轻歌妓。结绮临春:指陈后主营造的结绮阁、临春阁。14.诗中的“凤凰台”位于今日的_(古称金陵)。(1分)15.选出对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3分) A.首联以“浩浩”“入海”的眼前景来突出长江的气势和不朽,与下联衰败的人事形成鲜明对照。B.颔联写当年宫中歌妓随陈后主一起被掳离故国,而战争留下的累累白骨依旧埋在江边的古墓。C.尾联写陈后主华美坚固的楼阁已无迹可寻,人们只能年年在楼阁故址向荒草诉说不尽的愁意。D.从韵脚和“现实怀古现实”的思路看,作品既符合“次韵”的要求,又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潮卷新沙换故洲”一句。(4分)参考答案:14. 南京(1分) 15.(3分)C16.(4分)参考答案要点:指出景情关系(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1分)这句诗景中融情、吊古伤今,写了湖水不断卷来新沙,天长日久,改换了故洲的模样,抒发了沧海桑田(时移世易、新旧更替、朝代兴衰)的深沉感慨。1、请回顾本节课所讲的重点知识。2、请把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来。【2012长宁区一模】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府乔吉笙歌梦断蒺藜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普外引流管的护理
- 幼师岗位培训心态
- 食堂员工防疫培训
- 副职领导年度工作总结
- 交警岗亭施工方案模板
- 2026届陕西省西安市信德中学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生态住宅区物业维护与业主责任划分范本合同
- 物业项目产权转让及社区安全防范服务协议
- 高端酒店租赁意向金及酒店管理服务协议
- 《涉及离婚后子女医疗救治与保险权益协议书》
- 企业反恐怖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金匮要略》与风湿病的研究-课件
- 电力建设土建工程施工记录填写样表
- 检修安全培训课件
- 一般毒性作用
- 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确认记录表
- GB 28235-2020紫外线消毒器卫生要求
- 固体废物采样记录
- 洁净手术室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Avaya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介绍课件
- 布洛芬缓释胶囊生产工艺流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