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初中语文的别样情怀.doc_第1页
家庭教育:初中语文的别样情怀.doc_第2页
家庭教育:初中语文的别样情怀.doc_第3页
家庭教育:初中语文的别样情怀.doc_第4页
家庭教育:初中语文的别样情怀.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教育:初中语文的别样情怀 黄冈市实验中学 曹彦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有16篇课文内容涉及家庭教育。学习这些课文,除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帮助这些未来的家长透过文中的故事及与故事相关的背景了解和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这是初中语文对学生的别样情怀。这16篇课文是:王家新在山的那一边,莫顿亨特在一步,再走一步,鲁迅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丰子恺竹影,张之路羚羊木雕,牛汉我的第一本书,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王安石伤仲永,莫怀戚散步,林海音爸爸的话儿落了,胡适我的母亲,苏霍姆林斯基侄女儿的信,还有2篇傅雷家书。文中的故事,多为真人真事的再现,也有想象虚构的情节。它们以文学的表现手法、从教育的不同侧面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败得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分析、梳理出其中蕴含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模式和要求,让学生从小就懂得该如何正确实施家庭教育,可以促进提高民族素质,把教材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 一、课文对家庭教育关系的揭示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在家庭里,不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同辈人对同辈人,一切有目的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其中,主要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影响。不可忽视的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有时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着家庭以外的社会关系;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家庭以外的人。据此,可把课文中的人际关系分为两大类共9种:(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父母子女关系。还有:兄弟姊妹关系,如鲁迅与弟弟,林英子与瘦鸡妹妹等;同学关系,如丰子恺的弟弟与华明,牛汉与乔元贞、二黄毛;祖孙关系,如张之路和莫怀戚笔下的奶奶与孙子孙女;嫂叔关系,如胡适的母亲与他二叔五叔;叔侄关系,如小菲利普和于勒;婆媳、妯娌关系,如胡适的母亲和她婆婆、大嫂二嫂。(二)家庭成员与社会上其他人的关系:姻亲关系,如菲利普和女婿、二姐和她的男朋友;佣人与少主的关系,如鲁迅和阿长,林英子和宋妈;师生关系,如林英子和老师,牛汉和“弄不成”老师。这诸多的人际关系,构成了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特定环境。置身其中,各人的思想、行为无不对孩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其中有可学习的经验;消极的影响,其中有可吸取的教训。厘清这些关系,可以使学生明白:家庭教育并不仅仅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肩负着自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二、课文对家庭教育核心问题的关注毋庸赘言,德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部分课文把关注的焦点对准了这个核心: 1.引导孩子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想和信念是在实践中建立的。课文提供了两种建立的途径:明示法。1955年,傅聪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赢得了第三名,同时获得了马祖卡奖。对那时的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荣誉。若是一般的父母,或许会一个劲地夸奖自己的孩子,但傅雷不止于此,他借儿子成功之机,在书信中向儿子启示了更高的人生境界:永远保持自知之明,保持对艺术的谦卑,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希望儿子怀着对祖国的爱,在世界的舞台上弘扬中华文化。暗示法。王家新小时候生活在武当山下,对山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问妈妈:山那边是什么?他当老师的妈妈明知道大海距离遥远,却回答:海。她这样回答,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无形中给了孩子一个信念:只要翻过大山就能看见大海。后来,在孩子翻山越岭寻找大海的过程中,这种信念发生了质的升华:只要克服重重困难就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前者适合于幼稚的孩子,后者适合于已明事理的大孩子。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因人制宜,因势利导,不做空洞的说教。2.培养孩子战胜困难与挫折的意志和能力。人生不如事十八九。聪明的家长善于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使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有机智应付困难,有能力解决困难。课文提供的经验是:帮助孩子积累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莫顿亨特8岁那一年,困在悬崖上不敢下来。他的父亲来了,没有像一般父亲那样直接把孩子接下来,而是先安慰莫顿亨特的情绪,然后引导他走一步再走一步,让他一步步走下来。在那一个个由战抖到稳健的脚步中,莫顿亨特积累了勇气,增强了自信,积攒了成功的经验,提高了战胜困难的能力。指导孩子冷静看待和从容应对挫折。1954年傅聪因“感情创伤”曾一度精神消沉。傅雷首先劝慰儿子不必为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父母而不安,然后告诉儿子,人生是充满了起伏的,不起伏的是庸人。接下来,傅雷教给儿子面对情绪困扰的方法:一是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二是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以为鉴。两位父亲的共同做法是:首先是安慰孩子,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冷静,然后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教给孩子正确的应对方法。当孩子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他们不仅仅是孩子的父亲,还是孩子的朋友和老师。3.鞭策孩子学着自立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教育后代自立自强。这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有充分的体现:教育孩子肯吃苦不怕累,不迁就孩子的不良习惯。林英子的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更不许早晨赖床而上学迟到。有一天下大雨,英子醒来迟了,想到要穿上不合身的衣服和鞋子,举一把大伞去上学,就干脆不起来。结果被父亲打了一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懒床、嫌衣着不漂亮、愿意坐车不想走路、下雨天想逃学,是许多孩子的通病。要是溺爱孩子的家长,就会在无理的要求下一次次的妥协。但英子的爸爸决不迁就,甚至施以体罚。培养孩子的胆量、魄力和竞争意识。六年前英子的爸爸参加了英子学校的毕业同学同乐会,鼓励英子好好用功,六年后也能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六年之后脱颖而出的英子果然被选中作为全体同学的代表。可她胆怯了,希望到时爸爸能坐在台底下给自己壮胆子。她爸爸说: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英子真的硬着头皮去做了,做得很好。这件事,锻炼了英子的胆量和魄力。让孩子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英子的爸爸要她去银行寄钱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开始英子害怕,爸爸就鼓励她:“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英子又一次硬着头皮心情紧张地去了,并且把事办成了。正是有了诸多这样的历练,当英子爸爸去世的时候,英子才显出了超出她年龄的镇定和成熟。4.率先垂范,让孩子学会宽以待人。胡适的母亲以年轻后母的身份当家理事,正逢家里经济拮据,可他那个败家子大哥吸鸦片、赌博,钱花光了就抵质典当,还是到处欠下烟债赌债,以致每年除夕债主盈门,不肯离去。但胡母从不骂他大哥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他大哥的女儿比胡适只小一岁,胡适和她有了小争执,胡母总是责备胡适,要他事事相让。后来他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胡母听,胡母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避出去,从不和她们吵一句嘴。但在人格上胡母却从不受一点侮辱。他五叔在烟馆里发牢骚,说他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甚么好处给他”。他母亲知道后气得大哭,请来几位本家,当面质问五叔,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在母亲的影响下,胡适学得了一副好脾气,待人接物和和气气,能宽恕人、体谅人。胡母的宽容教育可概括为两点:不说教,多从日常小事的点滴上率先垂范。让孩子懂得宽容是不计较而不是示弱,是理解而不是迁就,做到在小事上谦让、在原则问题上决不退却。5.教育孩子重义轻利,珍视亲情。亲情是家庭幸福的基石。可是它会受到各种矛盾的冲击而动摇。这时,家长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珍视亲情,父母应在言行方面为孩子做出表率。这,在课文里也有正、反两个典型:一对夫妻带着老人和孩子去散步,半道上突然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到底顺着母亲还是儿子呢?“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但是母亲变了主意,决定走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于是经过一场小“风波”之后,全家又归于和谐。这是莫怀戚描述的情景。文中的家长率先垂范,给孩子树立了榜样。在莫泊桑笔下的菲利普夫妇恰恰相反。弟弟于勒侵占了哥哥菲利普的一点财产,被哥嫂毫不犹豫地打发到了遥远的美洲;等于勒有钱了,哥哥一家天天盼着他归来,连一直没嫁出去的女儿也有了当公务员的男朋友。当穷困潦倒的于勒真的出现在菲利普夫妇面前,他们竟然恼羞成怒,骂他是流氓,并毫不留情地悄悄躲起来,偷偷地溜走了。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当时还心存怜悯的小菲利普看到父母是如此冷酷、姐姐的男友是如此的势利,长大后还会把亲情、爱情看得比金钱还重吗? 这两个故事告诉人们:家长珍视亲情,孩子能体会家的温馨;家长漠视亲情,孩子的心灵会被扭曲。亲情教育,不在言教,重在身教。家长要尊老爱幼,力戒轻老重幼。一家人遇到矛盾时,要重义轻利,珍视亲情。三、课文对家庭教育难题的解决 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初期仍保留儿童的特点。渐渐地,会在思想、行为上有更多的独立性,甚至在思想观念上与家人产生分歧与对立。诸如迷恋游戏、不能恰当对待友谊、早恋等问题,常常令家长倍感烦恼。那么,课文里的家长是怎么做的呢?1.允许并引导孩子玩正当的游戏。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但有些家长并不知道游戏对于孩子的意义,不支持甚至干涉、阻止孩子玩游戏,就连一向重视家庭教育的鲁迅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以至后来懊悔莫及。他的弟弟看见别人放风筝,“惊呼”,“跳跃”,然后躲在屋子里自己做了一个风筝。鲁迅认为这是没有出息的,就踏毁了。后来看到一本外国的书上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想向弟弟道歉,可是弟弟已经完全忘记,他连道歉的机会都没有了。然而,也有明智的家长。请看:一个夏夜,丰子恺和其他孩子一起在院中地上描竹影,被父亲看见了,他父亲不仅没有责怪他们弄脏了地面,还称赞这主意好,顺势蹲下来同他们一起描竹影,一边讲解描竹与画竹的不同、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游戏结束,带着爸爸教给的知识,他再去看家中悬挂的竹画,竟懂得了那幅画的妙处。这两个故事,一正一反,说明了一个道理:粗暴阻止孩子正当的游戏只能扑灭他的兴趣,扼杀他的天性;参与并引导孩子正当的游戏,会激发他的兴趣,有利于他的天性的发展。2.尊重孩子之间的友谊,保护孩子的自尊。牛汉读小学时把自己的第一本国语课本裁成两截,上半部分送给了家庭穷困的乔元贞。他原以为父亲发现后会打他,但他父亲不但没有打,反而把课本修补好,装订成两本完完整整的书。牛汉又把其中一本送给了乔元贞。由此,他学会了做人。同样是朋友之间送东西,在羚羊木雕里却是相反的情形:“我”未经父母同意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遭到父母的指责,并强令“我”索回。结果,两代人之间形成对立。两相比较,很容易看出:牛汉的父亲虽然穷困,却能体谅孩子的一颗善心,他既没有打孩子也没有强令孩子要回那半本书,没有让孩子在朋友面前失去颜面;万芳的父母虽然富裕,却没能体察孩子的感情,强令孩子要回送出去的礼物,让孩子难堪、伤心。卢梭说:“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最初是由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所决定的。”所以,家长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方式不可简单粗暴。 3.循循善诱,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早恋。苏霍姆林斯基14岁的女儿向他提出“什么是爱情”这一问题时,身为教育家的苏霍姆林斯基,怀着激动和欣喜的心情,给女儿讲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通过上帝对人类爱情的态度的三次变化,告诉女儿:爱情是不能被毁灭的一种最永恒的美和力量;真正的爱情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是心灵的交融和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是一种要经得起生命与岁月考验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标志,它集中体现了人性光辉,它高于上帝;但是爱情的幸福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只能是在一个人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课文给人们的启示是:对孩子的情感问题,不回避,不敷衍,不斥责,态度热情而慎重。通过书信,与女儿平等对话,不居高临下,横加干涉。以讲故事的形式,寓教于喻,不搞空洞的说教。四、课文对家庭教育者提高自身素质的醒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所具备的素质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在这方面,16篇课文里既有正面的榜样,也有反面的教训,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下列启示:应具备文化科学知识。丰子恺的父亲知画懂画能绘画才能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学画,傅雷本身就是艺术家才能成为儿子的知音和朋友。相反,阿长愚昧无知,不想让鲁迅去百草园深的草里便只能编出美女蛇的故事吓唬他阻止他。应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如果鲁迅早点懂得“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的道理,便不会毁坏弟弟的风筝;如果丰子恺的父亲也认为游戏是没出息的,就不会跟孩子们一起描竹影讲绘画;如果方仲永的父亲懂得即便是天才也要接受后天的教育,就不会财迷心窍,“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致使天才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如果万芳的父母懂得面对孩子也要以理服人,就不会强制命令,与孩子产生对立。应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修养。高尚的情操和修养能感染人。胡适生活于母亲身边,在耳濡目染中养成了宽以待人的好品性。能正确施爱。林英子的父亲爱女儿,女儿身上衣服薄了,他冒着大雨送衣。但女儿企图逃学他却扬起了鸡毛掸子;胡适的母亲爱儿子,毫不犹豫地用舌头舔胡适的病眼。但儿子做了错事,她也毫不留情地关了房门施行责罚。他们不约而同地做到了:理智施爱,爱而不娇。应具备立足长远的教育观念。莫顿亨特的父亲为孩子的终身考虑,才会让孩子自己走下悬崖。莫顿亨特后来感慨地说:“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凭着这次经历,他才会在二战中独自驾机侦察德国,成为孤胆英雄。应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在万芳父母心中羚羊木雕重于孩子的友谊,才会不管不顾的强令孩子索回羚羊木雕;在菲利普夫妇眼中,财产、金钱重于亲情,才会在于勒穷困潦倒时表现得冷酷无情。五、课文作者践行的两种成功的家庭教育模式 成功的家庭教育,结果无非两种:孩子或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普通人,或成为社会上的优秀人士。鲁迅和傅雷的家庭教育堪称这方面的典型,很有启发性。1.鲁迅重视家庭教育,周海婴成为独立自我的普通人。 柳亚子先生曾经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鲁迅晚年得子,自然十分疼爱。他事务繁忙,忙到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于工作,却忙里偷闲,专门陪孩子看电影。周海婴说他的幼年很幸运,“凡有适合儿童的电影,父亲总是让我跟他同去观看,或者也可以说是由他专门陪着我去看”。他爱孩子,但决不娇纵,同时也把握好了“度”。孩子犯了错,他管教却几乎没有责打。有时偶尔出手,也只是虚张声势吓唬一下。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他也不设定预先的目标,只是顺其自然。很多人拼命地叫鲁迅推荐书目,鲁迅却没有给自己的孩子指定书目。周海婴小的时候读很多书,“父亲也不问我选阅了哪些,更不指定我要看哪几篇、背诵哪几段,完全放任自流”了。鲁迅自然也是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他说过希望儿子做得比他还好,却写下了这样的遗嘱:“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鲁迅的意思很明白:宁可做一个能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不要做那种徒有虚名、华而不实之徒。周海婴一生果与文艺绝缘,他的专业是无线电,他玩摄影,乐当票友,均与职业无涉。就连写鲁迅与我七十年,据说颇有些迫不得已为鲁迅“正名”的成分。周海婴说,他不愿在鲁迅的光环下生活,也从不向外人炫耀自己是谁的后代。他反对靠父母的余荫生活,虚度人生,强调靠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成绩,去赢得社会的承认。 鲁迅是个伟人,但他对孩子的教育并不出奇。这是因为鲁迅在孩子的教育上有着一颗平常心。这对现如今那些盲目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的父母是不是有借鉴意义呢? 2.傅雷重视家庭教育,傅聪成为享誉世界的钢琴家。 孩子们小的时候,傅雷的家教十分严苛,连穿衣、吃饭、站立、行动、说话等生活琐事,傅雷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孩子们做了错事或做事不认真、不负责任,他会动手打人。有一次,他在楼上翻译作品,傅聪在楼下练琴,中间稍有停顿,他下来抓着傅聪的头就往墙上撞。在培养孩子怎么做人的原则问题上,他是如此的不手软、不姑息!但随着孩子们年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