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 过秦论一学海拾贝1文学常识贾谊,西汉洛阳人。著名 、 ,最早的 作家之一。他的政论散文 (也称治安策) 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2字音(1)合从缔交( ) 赢粮而景从( )因利乘便( ) 万乘之势( ) (2)宁越( ) 宁有种乎( ) 乐毅( ) 安乐( ) (3)翟景( ) 墨翟( ) 召滑( ) 累召不应( )恬静( ) 铦( )(4)鉏耰棘矜( ) 矜持( ) 度长絜大( ) 度德量力( )内立法度( ) (5)逡巡( ) 崤函( ) 黔首( ) 锋镝( ) 隳( ) 流血漂橹 ( ) 瓮牖绳枢( ) 氓隶( ) 一夫作难(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实词的意思。(1)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 )(2)会盟而谋弱诸侯( ) (3)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 ( )(4)尊贤而重士( )(5)以致天下之士( ) (6)秦有余力制其弊( ) (7)开关延敌( ) (8)天下诸侯已困矣( ) (9振长策而御宇内( ) (10)延及孝文王( )(11)享国之日浅( ) (12)陈利兵而谁何( )(13)斩木为兵 ( ) (14)才能不及中人( )(15)非抗于九国之师( )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通 ,释义: 。 (2)赢粮而景从 通 ,释义: 。5古今异义词辨析(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 今义: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 今义: (3)流血漂橹古义: 今义: 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外连衡而斗诸侯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4)序八州而朝同列 。(5)席卷、包举、囊括 。 (6)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7)追亡逐北 。(8)却匈奴七百余里 。(9)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10)会盟而谋弱秦 。(11)以愚黔首 。 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1)制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2)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燕虽小国而后亡 (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吞二周而亡诸侯 ( ) (3)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 )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 )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 )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 (4)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 ) 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 ( ) 商人重利轻别离 ( )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 ) (5)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 )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 此三者,吾遗恨也 (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6)度 宁信度,无自信也 ( )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 )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 )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 一年一度秋风劲 ( )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 ) 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 )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 )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8文言句式(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 (3)陈利兵而谁何。( ) (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 9翻译重点句子(1)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温馨提示:宾语前置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 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词“不”“毋”“未”“莫”等的句子。在这类句子中,代词作宾语时,则常常放在动词前面。例如: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尔”“我”,代词,分别作动词“诈”“虞”的宾语,因两个分句都是否定句,所以“尔”、“我”分别放在“诈”“虞”的前面,放在否定词“无”(毋)的后面。 (2)宾语用代词复指。 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亡”是“恤”的宾语,借助代词“之”复指宾语,把宾语提前。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惟(唯)”,构成“惟(唯)是”或“惟(唯)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例如:唯命是听 “唯命是听”就是“听命”;用了“唯是”的格式,宾语在句中的作用就比较突出。 (3)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4)介词宾语前置 岳阳楼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二整体感知1内容感知(1) 思路结构本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第4段),叙述 。第1段写 ,这是秦孝公时的事情。第2段写 。这个时期长达90年,包括秦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 位国君,即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第3段写 。这个时期包括秦始皇在位的36年。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这意味着秦从此转入守势。第4段写 。重点是写 。第二部分(第5段),阐述 ,可分两层。前一层分析 。第二层照应全篇,归纳中心论点: 。 (2) 思想感情本文着重叙述 ,揭露秦始皇的 ,最后指出,“ ”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 ,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义,目的是 。2写作特点(1)本文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论述,试结合具体文段简要分析。 (2)从注释中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 (3)贾谊是汉初最富辞彩的散文大家,而作为其代表作的过秦论,一定能体现贾谊作品的语言特色,从文章浩浩如江河,沛然而下的气势里,你认为本文最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4)如果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说,就是渲染和夸张。贾谊在过秦论中,以坚实的史实为经,以艺术的渲染、夸张为纬,巧妙编织,井然有致。你对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还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 (5)既为史论,那么“论”自然体现在末段,作者的思路如何? 温馨提示:本文确如题目所示,旨在讲论秦王朝的过失,揭示秦至二世而亡的原因。作者充分发挥赋体“铺采摛文”的特长,不径言秦之过而先以奔放之言历举秦之功,不直言秦之衰而先以豪迈之语详述秦之兴,不先写秦之亡而先以昂扬之笔书秦之盛,犹如长河入海直奔尾闾之窟。作者在纵笔泼墨绘足龙腾云卷之态后予以点睛:“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辞赋的艺术手段,使得文势充畅,波澜层迭,议论风发,题旨轩昂,使人不仅理性上可以得到启迪,感情上也能够得到震动。三思考探究1 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2 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 作者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防务五个方面来谈,请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4“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选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 5。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6结合本文思考秦孝公在“攻”天下时,是否施行了“仁义”? 温馨提示:贾谊写作过秦论,是为了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他说:“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他是借此来宣传他的所谓“治乱之道”的。过秦论作为辞赋家的政论,在当时独标新帜,这种文风并沾溉后世,像唐代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宋代范仲淹的代表作岳阳楼记等,都能明显地看到其影响。今天我们学习它,也能从它别具一格的散文艺术上,获得有益的启示。四资料链接(一)作者背景1走近作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2了解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 (二)知识拓展1与贾谊有关的诗文(1)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2)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毛泽东:咏贾谊)(3)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大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贾谊论2补充注释(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商鞅伐魏,魏使公子为将而击之。商鞅遗书公子,愿与为好会而罢兵。会盟既已,商鞅虏公子而袭夺其军。其后十年间,魏屡败于秦,魏王恐,乃使使割西河之地献于秦以和。(2)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首次合从(纵)在前334年至前332年之间,苏秦说六国合从,任从约长,佩六国相印,“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前318年,苏秦再次约六国攻秦,楚怀王任从约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皆引兵而归。此外,前298年,魏、齐、韩三国曾联合攻秦。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从上述史实可以看出,政论叙史只是一种概述方式,跟史书记载不同。(3)伏尸百万这说的不是一次战役的死亡人数。秦击六国杀伤人数皆有记载,如前293年击韩伊阙,斩首24万;前273年击魏华阳军,斩首13万(年表作15万);前260年,破赵长平军,杀卒45万;其余,斩首不足十万者略而不书。(4)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句话是对陈涉起义的肯定。陈涉于起义后半年即被叛徒杀死,但作者认为他是成功的,功业极大。司马迁也表示过同样的意见,史记陈涉世家云:“陈胜虽已死,其所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温馨提示:走近贾谊,你会感到其满腹的才华;读他的文章,你会觉得气势磅礴,挥洒自如,雄辩有力。五随堂检测(一)语基检测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膏腴(y) 藩篱(fn) 崤山(yo) 蒙恬(tin)B.逡巡(qn)锋镝(d)蹑足(ni) 墨翟(zhi)C.谪戍(zh)鞭笞(ch) 黔首(qin)囊括(nn)D.隳名城(hu)户牖(yu) 棘矜(j)赢粮(yn)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遗策(由于) 膏腴之地(肥沃)B.亡矢遗镞(损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C.瓮牖绳枢(窗户)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D.履至尊(登上) 以致天下之士(招纳)4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B北收要害之郡。 C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D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5以下句中加横线的字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外连衡而斗诸侯。B胡人不放南下而牧马。 C却匈奴七百余里。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6名句名篇默写(1)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2)然后践华为城, ,据亿丈之城, ,以为固。(3) ,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 , , 。(5)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二)阅读检测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710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履至尊而制六合 最尊贵的位置,此处指帝位。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言论,这里指著作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器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水池,池塘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振长策而御宇内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以为桂林、象郡 作师说以贻之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邻国之民不加少D天下已定 学不可以已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转入攻势。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D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2)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延伸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115题。秦临兴师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悠,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醢壶酱?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使陈臣思将以救周 将要B非效鸟集乌飞 像,如同C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 引、拉D寡人将寄径于楚 道路12对下列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君患之,以告颜率 省略句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C寡人将寄径于梁 倒装句D(齐王)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被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少年近视形成原因及预防调查报告
- 2025生物银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 幼儿园中班手指游戏教学设计案例
- 中学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 客户投诉处理流程与满意度提升
- 煤炭指标大卡讲解
- 空间站分部讲解
- 委托收款法律文书模板及拟写规范
- 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与培训讲稿
- 技术总监转正述职
- 2025年华能上海电力检修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保洁日常标准培训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项目)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一 人教A版 数学 第三章《幂函数》课件
- 氩气瓶的安全使用要求
- 《大模型原理与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糖尿病足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 象棋入门课件教学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精细木工项目技术文件(初稿)
- VR医学模拟手术训练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