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 主备:邹泽芳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理解“格物致知”的内在含义以及普遍的现实意义。2、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理清课文思路.4、培养科学实验精神,争做一个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重难点: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作者简介】丁肇中(1936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写作背景】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这位物理学家以朴实而诚挚的语言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反思,诚恳地呼吁我们应该具有“格物致知精神”,要通过不断实践和体验去探求知识与真理。 【阅读导航】本文是一篇演说词,同时也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所谓漫谈就是不拘形式地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念。比如,“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虽然作者在文章当中提出了许多观点,但都是围绕以一个主题即“格物致知”。这就是漫谈式议论文的一个特点。 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丁肇中( ) 嘹望( ) 授予( ) 彷徨( )( ) 儒家( ) 埋没( ) 论语( ) 2、 词语解释。授予:彷徨:袖手旁观:不知所措:格物致知【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2、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各段的中心句,然后分析归纳,理出课文的层次结构。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一层( ) 第二层( ) 第三部分( ) 【探究文本】1、课文的标题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它最早在什么地方提出来的?2、 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3、传统的中国教育所讲的“格物致知”与作者所提倡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不是一致的?造成这样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加以证明的?4、结合课文第二部分说说:究竟怎样才能学到新的知识,作者是在怎样悟到“格物致知”的重要性的?而实验过程具有哪些特征?5、这篇演讲词,体现了一种漫谈式的特点,从古今、从现实,娓娓而谈,直到文尾才水到渠成抖出自己的论点,请找出论点的原句,说说真正意义的“格物致知”应该是怎样的?6、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7、作者在列举事实时,采用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列举事例阐述道理论述角度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反面事例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有计划的探测。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的事例。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举例论证的好处:用典型事例作为论据进行论证某一论点,使说理充分,令人信服。此外,文章还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能够使说明的道理更加通俗易懂,更能达到演讲的目的。如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领悟和自我检讨,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两种状况的对比,让人明白实验的重要性。【品析语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1)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2)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补充资料】1、 相关事例: 德国儿童擅长做家务在西方国家是出了名的。据悉,有的德国孩子甚至早在牙牙学语时便开始在家长的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如在用餐前帮助大人把餐具摆放端正等。尽管有时候仅仅是象征性的,他们做完了大人还得重来一遍,但长此以往锻炼下来,德国儿童的动手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出类拔萃了。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神农氏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亲自尝试百草,发现了能攻毒祛病的中药.西红柿的故事:西红柿最初因为颜色艳丽,人们怕有毒都不敢吃.后来一个叫罗伯特的美国人通过亲口品尝才证明了它是无毒可食的.西红柿才得以为人们提供营养得到喜爱.【中考链接】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完成1114题.(15分)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作者:丁肇中)11.中国传统教育里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作者所体会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木地板采购合同
- 甘肃工程建筑防水方案(3篇)
- 电梯工程低层赔偿方案(3篇)
- 猫课件郑振铎
- 安全教育记录培训钢筋工课件
- 猫咪绘画课件
- 用深度学习推动中职语文教学创新的浅思
- 初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内涵探究
- 低层酒店施工工程方案(3篇)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议书:2025年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
-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 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广东河源市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急需紧缺人员招聘117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江苏航空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才招聘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污水处理站运行记录台账范本
- 无人机地下结构探测技术-洞察及研究
- 化工设备开车相关课件
- 校园基孔肯雅热防控措施课件
- 图像特征提取讲解
- 垃圾焚烧发电厂课件
- GB/T 8165-2025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