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强学生的独立学习,用好语文课前预习卡成师附小 王霞(一)从预习到“预习卡”l 案例说起“预习”,每个老师和同学都不陌生,它是我们每天必做的一个“作业”。学生预习是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运用已经形成的或正在形成的能力,自己尝试提前思考、自主学习。预习对教师而言,是进入一篇新课文教学所必需的,是教师落实为学而教的基础,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只是完成这“作业”的人也分好几类:有的从不预习,每天心安理得地听课;有的偶尔预习,还“走马观花”;有的边预习边思考,带着问题听课;有的坚持认真预习,并及时想办法主动解决问题。显而易见,这四种不同预习的态度、方法和习惯,最终导致了学生个体在学习时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去年我刚接手一个新班,学生们正上四年级。开学初,好几次检查他们的预习作业,我总能发现一部分学生在语文书上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或只是简单地勾画了生字词,标示了自然段。问其原因,他们不是遮遮掩掩,就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王老师,我已经读过课文了。” “大概他所说的读过课文就是预习的全部吧。” 我在心里猜测着可能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预习要求不明确?是自我预习习惯、方法的缺失?是预习时间没有得到保证?还是学生学习有畏难情绪?或者他们以为老师不会检查,因而?一连串的问题,让我感觉到老师口头布置的预习作业已被学生大打了折扣。为什么预习作业会这样低效呢?我急于想弄明白学生们到底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于是投放了对预习研究的调查问卷。l 这次调查问卷如下关于语文预习的调查问卷 班级 姓名 亲爱的同学们,“预习语文”对许多同学来说,常常感觉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要么走马观花,将课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预习;要么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查出几个生字生词,或最多了解一下主要内容,便以为是预习,结果与老师要求的相去甚远。升入四年级以后,你们有没有发现课前有质量的预习,给你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今天,我们三位语文教师想与大家聊一聊“预习”,听一听来自大家心底最真实的声音,以便于我们更好地分享学习成功的经验。请你认真填写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实话实说,好吗?谢谢!一、 选择题1、 我认为:( )(A)不必预习,照样可以上课;(B)预习后都明白了,再听课就没意思了,纯属浪费时间。(C)预习后再来听讲,可以提高听课的主动性,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能使听课收到较好的效果。2、我属于第( )类学生。(A)从来不预习,没有这个独立自学的习惯。(B)课前只进行浏览性预习,一般属于“走马观花”一类。(C)边预习边思考,记下问题,带着问题听课。(D)坚持认真预习,预习时有问题还要及时想办法解决(如主动请教他人等等)。二、 笔答题1、 我的预习习惯和方法是: 2、 我在预习中的最大问题或困惑是: 三、家长评价 l 分析如下发放完调查问卷后,我很快收到了填写好的56份问卷,从统计数字中得出:学生选“从不预习”0人;选“浏览性预习”16人,占总人数28.5%;选“边预习边思考,带着问题听课”30人,占53.5%;选“要预习,有问题及时请教他人”10人,占17.8%。(数据反映情况比较好,但在具体的课堂上我常常感到教学的回应不够,可能不排除有同学没有实事求是。)另外,就从这张调查问卷中,针对学生预习提出的最大问题,我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各不一样。例如:(选取部分样本)“我”最大的问题或困惑是:S:有许多生字不会认,有的词语很难理解,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查字典很麻烦;S:对课文个别的语句不能深刻的理解;S:有时侯查资料查不到,怎么办?S:如果自己提出了问题后去问爸妈妈,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S:自己提出来的问题太少或太简单;S:提问怎样提?S:不能天天坚持预习,看不懂课文和课后思考题;S:怎样解决自己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S:怎样深入研究课文?S:老是找不准确,并且课后思考题不好解决;S:有时候找不到问题,怎么办? 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学生最原始记录的摘要,是多么重要而有意义的学情分析呀!我仔细一琢磨,发现学生对预习的掌握的确存在问题,它需要老师给予很大的帮助和具体的指导。其实,只要我们认真一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关注的问题大致分为五类:对文中的生字、个别的词语和语句理解有困难;在查找与课文相关内容的背景资料时比较有难度;对文章质疑的能力比较弱;不知道如何进行个体的深入研究学习;坦言不能做到主动坚持预习。l 结论如下从我检查学生完成的预习作业来看,多数同学主要表现为简单的疏通课文中的字词,读一读课文,查找一些相关资料(有些人干脆不做),看看课后的思考题。少数同学能做到标注不懂的问题,但能试着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答的同学却很少很少。从全体家长反馈的意见来看,他们都分析到目前由于孩子学习能力的限制,加之预习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的保证,因而预习的效率还不太高,希望老师继续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课前预习可根据学生的理解、想法在课堂上交流,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提高孩子的鉴赏、阅读能力。l 改进如下了解到以上情况,我觉得与我当初的推测是基本一致的,甚至可以说更加深刻,更加让我清醒。该如何解决问题呢?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1、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五步法”。一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二标(标出自然段)三勾(勾画生词、重点词)四查(使用工具书查阅词语意思,借助文章背景资料了解课文内容。)五问(提出不懂的问题,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尝试在书上做好批注笔记。)2、 善安排预习的时间。(课前、课后)3、 设计“课前预习卡”,落实有效的预习作业。附“常规性”课前预习卡样表1 “常规性”课前预习卡班级: 四年级一斑 姓名: 刘婧妍 预习课题: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时间: 2007.4.16 &我读了 5 遍文章,做到了读准、读通课文。预习评价:我能概括主要内容: 十几年前,一位摄影爱好者去大别山采访“希望工程”。在众人中,他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双大眼睛特别的专注,特别的明亮,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后来,这张“大眼睛”的照片成为了“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这几个字难写,我要提醒同学们写正确:( 跋扈 )( 跋涉 )( 蜿蜒 )( )( 漏洞百出 )( 遗漏 )( 有口皆碑 )( 树碑立传 )我理解了这几个词: 跋涉 : 爬山趟水,形容旅途艰苦。 犹豫 : 拿不定主意。 蜿蜒 : 弯弯曲曲的样子。 我想研究的问题:1 为什么这双“大眼睛”那么专注,那么明亮,生怕漏掉老师写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呢?为什么又说:“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 充满着忧郁?” 2 为什么课文在2、3自然段的后面打省略号? &我读了相关资料书目:同步拓展阅读点燃希望的大眼睛我要读书我想和大家交流: 希望工程始于1989年10月30日。截止1996年底,希望工程累计捐款9.78亿元人民币,救助儿童154.9万名,资助建设希望小学3634所,希望工程倡导时代新风尚,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预习与“预习卡”的区别预习通常之下,预习作业多为老师的口头布置,没有过多的解释、说明,没有具体的方法,有的只是要预习课文的课题。如:“今天的家庭作业是预习第课,回去自己准备,明天检查等等。”更有甚者,由于老师本人可能暂时忘了将要学习第几课,因此,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则更简单,叫学生回去预习所谓的“下一课”。教师光布置预习,很少课前检查,加上预习内容的模糊、形式的单一,试想:这样布置的预习作业有意义吗?能有多少实际效果呢?它只不过是在走过场,慢慢地,学生自然也是敷衍了事,预习就变成了一种形式。不仅如此,最令人担忧的是教师课前对学情的把握、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不够,容易导致在教学实践中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而不太能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入手,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也就体现不太充分。“预习卡”与以往的预习相比,“预习卡”则不然。它以书面表格的形式直接反映了预习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它从口头布置的形式,变成了带有一定强制性和规范性的“作业”,它需要学生在独立提前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学习,并将自己的点滴收获和问题反映在具体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作业”中。这种以表格为载体的“预习卡”,包括了学生要学的生字,要理解的词语,要阅读的相关资料,要提出的问题,以及概括的文章大意和对自己预习情况的评价。我觉得这样的“预习卡”,就好比为学生设计好了一个预习的路径,引领他们自主探究。从这个角度而言,“课前预习卡”为学生创造了独立学习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独立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三)“预习卡”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预习卡”让学生独立面对问题,促进他们的自我学习。开始阶段,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方法,会碰到不少问题。这时,老师们可将“预习卡”安排在课内进行,重点作方法上的指导,选择学生容易完成的先做。例如:生字新词的学习,中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可引导学生:边读边用笔将文中易读错、易写错以及不理解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难读的多读几遍,易错的字记住关键笔画,并帮助学生归纳已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对于质疑问难一项,我们除了在“敢问”上下工夫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发问。要教给他们提问和勾画、记录的方法,比如在预习中有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核心重点的地方或自己认为较难理解的地力打个*号,另外,经常让学生自己比较:我提的问题中哪个最有价值?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附“便条式”课前预习卡样表2 “便条式”课前预习卡(四年级)课题:永生的眼睛 体裁:记叙文班级:4.1班 姓名: 要求:预习第6组单元“眼睛”第3篇课文永生的眼睛。1、请你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2、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3、还有哪些内容没有读懂? l 摘录学生不懂的问题(1)对课题质疑S:为什么标题叫永生的眼睛,不叫捐赠眼睛或直接叫眼睛呢?这有什么区别吗?(2)对句子质疑S:最后一段我还没有理解,尤其是这一句“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S:文中写道“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我不明白出了角膜,父亲还献出了什么?S:我还有些不懂,为什么“我要说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去世”?(3)对内容质疑S:琳达.里弗斯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不同意?S:我没有读懂课文后边那封信的意思。 S:我没有读懂为什么温迪的反应和我的反应有天壤之别?(4)对作品中的人物S:为什么琳达.里弗斯到现在才明白父亲所做的一切,而小温迪14岁的时候就明白了,而且还说死之后要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盲人?是什么使她这样勇敢、坚强?l 使用效果评价新课程强调问题意识,而“预习卡”里集中了学生提的很多问题。我在批阅的时候,觉得哪个问题提得不错,就在旁边注上一个小五角星,并将这个问题记录在自己的书上,以备备课时参考。在教学中,我将打上五角星的问题读给大家听,赞扬提出问题的学生读书读得认真仔细,在讲评学生疑问的时候,试着让其他的学生帮助解答。这样坚持使用“预习卡”就逐渐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在一段时间过后,让学生明白了该怎样提问,懂得了提问的角度可以是多方面的(词语、句子、主要内容、人物、写法等)。所以,我觉得“课前预习卡”的确能让每一个学生独立面对学习任务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在这一点上它恰恰与“主体性教育”倡导的基本原则不谋而合,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2、“预习卡”能很好地了解学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学生完成了预习卡的作业后,会提前把它们收起来,通过阅读、批改,大致了解学生对文章熟悉的程度以及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学生的兴奋点、困惑点和教材的教学目标来设定教学的环节和步骤。如果,在课堂中能将预习卡和教学活动结合起来,那就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下面我们以北师大语文第九册语文天地中的拓展阅读课文楼兰之死为例,谈谈如何利用预习卡,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楼兰之死这是一篇饱含着强烈情感的说明文。作者通过描述楼兰古城被沙漠吞噬,以及塔克拉玛干由绿洲变成沙漠的触目惊心的史实;国际国内土地沙漠化的严重状况,强有力地说明了土地沙漠化,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生活环境问题。并通过科学分析,翔实的例证,得出“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加速了这种自然灾害的进程”的结论。警示人们:不能听任这种历史悲剧重演。l 原定教案:最初的教学设计是一课时:1、课题质疑;2、今、昔楼兰的对比;3、直接揭示死亡原因;4、课外拓展。l 反思与改进初次在年级某个班进行连环课的教学时,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的情感出不来,表情是游离的,感受也很一般。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分析学情,我们反思:(1)学生生活在被称作“天府之国”的成都,“土地沙漠化”这一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因其地域特点,学生往往没有切身体验,很难触景生情,有感而发。(2)这篇文章很有说明文的特点,它包括了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比如引用、举例、诠释、列数字、作比较等,再加上反问句的运用,更突出了作者强烈的环保意识。但学生在阅读时,可能不太注意作者用了怎样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用,学生关注的是课文的内容。(3)教师设计的单生问答比较多,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没有得以体现,因而课堂教学呈现一般。有了这样的学情分析,紧接着我们为调整教学目标和思路设计了课前预习卡,附“便条式”课前预习卡样表3 “便条式”课前预习卡(五年级)课题:永生的眼睛 体裁:说明文班级:5.1班 姓名: 我的目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把不会认的字读准。我的发现:通过预习,我发现楼兰之死是一篇( )文。这篇课文中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比如:在第 自然段中,用 方法说明了 。 在第 自然段中,用 方法说明了 。 在第 自然段中,用 方法说明了 。 我的思考:预习了课文后,我最想研究的问题是( )。我的调查:(1)有关楼兰(2)有关土地沙漠化(3)有关环保的警示语、演讲词、图片、新闻报道等。从这张表上可以反应出教师对学情的关注,对教学要求的渗透,对重、难点的把握以及对课内、课外教学资源的整合。楼兰之死也就重新设定为两课时的教学。 l 调整教案 第一课时:(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把不会认的字读准。(2)针对课题质疑。(楼兰?样子?死因?启发?)(3)梳理文章层次,了解主要内容。(4)小组内汇报各自的学习收获和不懂的地方,教师参与了解。(5)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楼兰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性,了解楼兰今天和过去的样子,激发学生想象朗读。第二课时:(1)朗读回顾,激发情感。(朗读、图片、音乐)(2)合作探究,突破难点。(默读3、4、5自然段,试着概括楼兰之死的原因“土地沙漠化“;合作探究:*土地沙漠化的过程是怎样的?*土地沙漠化的严重性是什么?建议:*从35自然段的语言文字中寻求答案, *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加以说明。教师巡视。学习小组交流、汇报探究获得的思考。)(3)拓展迁移,情感升华。(感情读第7自然段,楼兰之死带给了你们怎样的感叹与思考呢?请4人小组合作,选择你们组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出你们的感叹和思考。可以进行演讲、创作警示语、也可以用画图等方式表达。待会儿汇报的时候,可以小组的代表发言,也可以小组合作发言。小组实践创新汇报与展示。师相机总结:让我们时刻牢记:保护环境,热爱地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l 使用评价效果:课文楼兰之死虽然只是一篇拓展阅读的文章,而非主体课文。但是,北师大教材它提倡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它上成是精读课文。然而,我们要体现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在教案的设计上处处把握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们借助“课前预习卡”充分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并及时调整了教学设计,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走了几个来回。这样给足了时间和帮助,每个学生都在预习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从而为推动教学,为以学定教寻找到了最佳结合点。3、使用“多样性”的“预习卡”,能突显更深层次的语文学习。研究前期,我们统一使用“常规性”课前预习卡,我们发现它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为他们的自主探究指明了方向。但是我们也感觉到一些不足,比如,它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全面,要求比较规范,忽略了不同文体的特点,可能对一部分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担。那么,该如何调整和改变呢?我们在听取了专家的指点后,对“预习卡”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研究中期,我们又设计了另一种“便签式”课前预习卡,如前面例举的“附件1”一样。此时的预习卡内容更集中,形式更灵活多样。“便条式预习卡”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单元特点、课时任务以及不同的文体进行设计,有表格,有摘录,有问答等。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可以有所侧重:可以是重点在查资料,可以是重点在读书,可以是重点提问题,了解学情和需要等等。“常规性预习卡”和“便条式预习卡”相互补充,更加有效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热情,收获的东西就更有价值了。附“便条式”课前预习卡样表4 课题:沙漠之舟 文体:说明文 班级:4.1 班 姓名: 要求:一、请你仔细阅读文章的第1自然段,按照提示填写表格,体会骆驼的生理结构与沙漠环境之间的关系。动物生活环境生理结构作用骆驼沙漠身体高,脖子长能够望到很远的地方嗅觉(很灵敏)(能帮助人们找到水源)鼻孔(能紧紧地闭起来)(不让沙子飞进鼻孔)腿上(有一大片胼胝)(不会被滚烫的沙子烫伤)脚掌(又宽又厚)(不会陷到松软的沙子里)驼峰(高高耸起)(把养料变成脂肪,维持生命)二、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把骆驼称作“沙漠之舟”? (略)“便条式”课前预习卡(四年级)附“便条式”课前预习卡样表5 “便条式”课前预习卡(五年级)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 体裁:说明文班级: 5.1班 姓名: 要求:1、请你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2、请仔细阅读每个自然段,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写写提纲。第一自然段: 提出 雅鲁藏布大峡谷 第二自然段: 神奇的大拐弯 第三自然段: 与它有关的世界之最 第四自然段: 垂直的自然博物馆 第五自然段: 最后一快秘境 3、课前查阅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附“自主式”课前预习卡样表6(略) l 使用效果评价:(1)预习不一定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抓住语文学科特点、单元特点、课时任务以及不同的文体特点。教师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应该准确把握文章的教学要求和文体的特点,积极遵循学生阅读的习惯,就像沙漠之舟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两篇说明文章一样,在处理预习中应有侧重之点:A、体会动物的生理结构与环境之间的联系;B、学习整理提纲,了解主要内容和层次。不仅如此,我觉得更为重要的还是:透过预习作业的练习,学生能在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明确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感悟到一种新的学习思想和方法!也就是说,从原来只知道学学生字词,提一点问题就算预习这样的认识中走出来,学生应该关注不同的文体特点和课文内容的重、难点,为接下来“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做好充分准备。(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队教育主题课件
- 健康知识培训主持开场白课件
- 伞的秘密教学课件
- 邮箱指引文件管理办法
- 配电反违章管理办法
- 2025年住房拆迁面试题及答案
- 澄海民间资金管理办法
- 电网现场违章管理办法
- 甘肃地区礼金管理办法
- 国家公务员基础知识题库大全(附答案)
- 中国糖尿病行为与生活方式干预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对外汉语比字句》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各行业职业表格统计版(含数字职业)
- 养老院消防应急演练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 七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 高级职称答辩模板
-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混合运算》试题
- 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项(世赛)项目技术工作文件
- 中国农业发展史
- 钳工工艺学(第6版)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