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控制学案.doc_第1页
体温的控制学案.doc_第2页
体温的控制学案.doc_第3页
体温的控制学案.doc_第4页
体温的控制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温的控制学案 3.5 体温的控制教学参考目标导引:1、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和过程。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4、能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5、重点: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调节6、难点:体温调节控制知识整理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 和 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人在安静时的产热器官主要是 ,劳动或运动时的产热器官是 。在常温条件下, 是主要的散热方式;而当外界环境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 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3、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 。名题诠释例1、早产儿出生后,往往被安置在育婴箱中监护,这主要是由于( )A、早产儿质量较轻,体质较差 B、早产儿从母体获取的养料不够多C、避免被细菌感染 D、体温调节机构发育不完善分析:早产儿往往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不足月就出生了。所以说早产儿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全,体温调节机构还不完善,调节体温的能力差,他们的体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明显。因此,为了加强护理,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就要给他们创造一个温度相对恒定的外界环境,即育婴箱。答案:D例2、下图甲为正常温度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示意图,当外界高温时,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下图中的 ( ) A B C D 甲 乙分析: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答案:D能力形成基础巩固1、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冬眠的根本原因是( )DA因为怕冷 B食物不足C气候干燥 D体温不恒定2、下列有关恒温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A、身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都是一样的,且温度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B、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恒温动物都具有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C、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都是恒温动物D、恒温动物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了动态的平衡3、测量人体体温通常不在什么部位?( )AA、鼻腔 B、口腔 C、腋窝 D、肛门4、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DA、恒温动物耗氧少 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C、恒温动物所需的能量少 D、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5、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里的( )AA 血管和汗腺 B 血管和皮脂腺C 汗腺和皮脂腺 D 汗腺和毛孔6、皮肤对保持人的体温恒定有重要作用,夏天天热时( )DA、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B、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减少C、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加D、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7、夏季,在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一般要多喝些 ( )BA白开水 B淡的盐开水 C冰糖水 D酒精饮料8、在夏季,中暑是常见病。从气象的角度看,中暑的主要原因是( )AA、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 B、环境温度低于人体温度C、雷阵雨天气 D、连续晴好天气9、(2008丽水)下表是人体在不同情况下各部位产生的热量比例关系: 产热部位脑内脏骨骼肌其它产热量安静时16%56%18%10%运动时1%8%90%1%(1)人在打篮球时主要的产热部位是 。(2)列举一种可以使人体内热能增加的方法 。10、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口径的示意图,其中B为正常温度的环境中,试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况是 图,此时体温 环境温度。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高于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_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_。(填字母)综合应用1、舒服杰同学学了“体温的控制”这节内容后,归纳了以下四句话,其中不当的是()CA、人体的正常体温不管在冬天还是夏天,都相对恒定在37左右B、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C、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汗液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D、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来调节和控制的 2、我们知道爬行类动物蜥蜴属于变温动物,蜥蜴在白天活动时往往出现一些有趣的行为,比如在阳光下活动一段时间后会躲进阴影中,过一会儿又会从阴影中出来到阳光下活动。请你思考一下蜥蜴这种交替“晒太阳”的生理活动的原因。你的认识是_3、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冻得“发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4、下图是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快速上升至40。这个温度维持约50分钟,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15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血液流量发生什么变化?有何生理意义?在A时刻皮肤血管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作用?从A至B期间,皮肤还发生的其他两项变化是什么?如果室温在C时刻快速下速下降至5,该曲线将上升、下降还是不变?说出你的理由。5、卵生爬行动物的某些种类的受精卵,在不同的温度下发育的后代性别比例有所不同。下表是美国科学家实验测行的一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温度/2024262830323436种类雄性比例密西西比鳄000102050100100红海龟10010010090502000绿草晰5150515049515049龟0060100603000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种类是 ;龟的受精卵在不同的温度下,发育的后代雌性比例与温度有什么关系,请你用曲线图的方式表示出来。恐龙是生活在中生代的一种巨型的爬行动物,约在6500万年前突然从地球上消失。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多种解释,请根据该实验的启示,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多学一点竞赛题选(浙江省第八届初中生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卷)地球上的动物一般可以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两种。恒温动物主要是通过新陈代谢作用来调节体温恒定的;变温动物则通过移动身体获得更多的阳光照射或较高的气(水) 温来提高身体的温度。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是科学家经常激烈争论的问题。科学家甲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恒温动物:论点一:今天北极圈内的中生代地层中,常发现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论点二:象恒温动物一样,少数恐龙化石也残留有能保温的羽毛结构;论点三:象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的骨骼中布满了管状空隙,这是血管的痕迹;论点四:象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群中具有较高的猎物捕食者比值。科学家乙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变温动物:论点五:从恐龙化石的尺寸判断,一般说恐龙的体型都很庞大;论点六: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严寒的区域迁往气候暖和的区域;论点七: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不是防止体温下降;论点八:今天的许多爬行类动物,其骨骼也有丰富的血管,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骨骼血管较少。论点九:今天的变温动物群体中的猎物捕食者比值,与恒温动物是接近的。(1)科学家乙提出的5个论点中,哪一项是不能与科学家甲所提山论点构成对应关系的? 。(A)论点五 (B)论点六 (C)论点七 (D)论点八(2)如果科学家乙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他的理由是 。(A)恐龙随季节迁移(B)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所以冬季不需要阳光(C)随地球板块移动,将恐龙带到低纬度(D)北极圈内有很多北极熊,可供恐龙作为食物(3)一般恒温动物群体中,保持着较高的猎物捕食者比值。从能量消耗的角度分析, 这是为什么? 。 (4)在寒冷的北极,发现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根据所学的知识,你如何才能解释这种现象呢?。课外充电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D 2、C 3、A 4、D 5、A 6、D 7、B8、A9、(1)骨骼肌;(2)如运动、吃火锅等较热的食物、喝热水等(只要合理均可给分)。10、A 低于,蒸发散热 C综合应用1、C 2、蜥蜴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蜥蜴在阳光下时,体温迅速上升,为了降温,又躲进阴影中,马上体温又下降,所以又去阳光下活动。3、是由于骨骼肌的颤抖,它能使人体的产热量成倍的增加,以维持人体温的恒定。4、血流量急剧增加,其意义是能将体内更多的热量带至皮肤散发出去;皮肤血管舒张,可增大血流量;皮肤温度升高,出汗,曲线将下降,为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皮肤血管将收缩,血流量将减少。5、绿草晰;图略(V字形);气候变化,气温高于或低于某一温度,使恐龙的后代只有一种性别竞赛题选(1) A ;(2) A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