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例题 如下图所示 溶液X中含有绿色染料 溶液Y中含有红色染料 溶液Z中含有蓝色染料 实验开始时 两支漏斗中溶液液面的高度一样 10min后观察的结果是 溶液X液面上升 溶液Y液面下降 溶液X中只有绿色染料 溶液Y中含有了红色和蓝色染料 溶液Z中含有了绿色和蓝色染料 下列有关描述中 正确的是 A 溶液Z的浓度最高B 溶液Y的浓度最低C 溶液Y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D 溶液Z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 渗透原理的应用 比较不同溶液浓度大小 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具有半透膜 具有浓度差 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 以碘和淀粉为例 例题 某同学做了如图实验 甲中液面持续上升 乙中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请判断物质通过半透膜的情况 A 淀粉不能通过 葡萄糖能通过B 淀粉能通过 葡萄糖不能通过C 淀粉能通过 葡萄糖能通过D 淀粉不能通过 葡萄糖不能通过 例题 2010 上海高考 某同学拟选择一种半透性的膜材料 用于自制渗透计 他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 示意图 对收集到的四种材料甲 乙 丙和丁进行实验 得到了倒置漏斗中的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如图2 据图分析 该同学应选择的膜材料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例题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 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 记为零液面 实验开始后 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例题 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中 开始时的液面高度为a 停止上升时的高度为b 若每次停止上升后都将玻璃管中高出烧杯液面的部分吸出 则a b液面间的高度差与吸出蔗糖溶液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是 例题 某同学设计渗透装置如右图所示 开始时状态 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 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 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 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A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 加酶后即下降B 漏斗中液面先上升 加酶后继续上升 然后下降C 加酶前后 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D 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 果糖和蔗糖酶 例题 如图实验装置 单糖可通过半透膜 先在漏斗中加入蔗糖溶液与蒸馏水液面齐平 一段时间后 待漏斗内液面静止 再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 下列坐标中 Y轴表示 漏斗内外液面高度差 下列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整体实验过程中 漏斗内外溶液的液面高度差变化情况的是 例题 如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 只允许水分子通过 的水槽 两侧分别加入等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 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 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 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A 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 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等于A侧的B 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 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的C 加酶前后A B两侧液面不变D 加酶前A B两侧液面不变 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的 例题 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 开始时如图甲所示 A代表清水 B C代表蔗糖溶液 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乙 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 h1 h2表示漏斗内液面与清水的液面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甲中B的浓度一定大于C的浓度B 图乙中B的浓度一定等于C的浓度C 图甲A中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D 图乙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度 例题 图1表示物质扩散的图解 图2是设计证明图1物质扩散成立的实验装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B 图甲中水柱a将先上升后下降C 图乙中水柱b将持续上升D 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 例题 下图为平衡时的渗透装置 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 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 液面差m b a 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 以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观测指标 正确的是 A 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 则平衡时m增大B 若向漏斗中滴入等浓度的蔗糖溶液 则平衡时m不变C 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 平衡时m将减小D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 平衡时m将增大 例题 扩散作用实验装置如下图 甲 乙两管的口径相同 半透膜只允许葡萄糖分子通过 淀粉分子无法通过 当达到扩散平衡时 下列有关甲 乙两管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管中水位高度低于乙管B 甲管中的葡萄糖浓度低于乙管C 甲管中的淀粉浓度高于乙管D 两管的葡萄糖浓度皆为8 淀粉皆为4 例题 图示渗透作用装置 装置溶液A B a b浓度分别用MA MB Ma Mb表示 图2 图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 图1 图3液面上升的高度h1 h2 如果A B a b均为蔗糖溶液 且MA MB Ma Mb MA 则达到平衡后A h1 h2Ma MbB h1 h2Ma MbC h1 h2Ma MbD h1 h2Ma Mb 质壁分离实验的扩展应用 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否有生物活性 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 如KNO3和蔗糖溶液 例题 为探究植物A能否移植到甲地生长 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植物A细胞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如下表 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 则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A 0 15mol LB 0 2mol LC 0 2mol LD 0 3mol L 例题 利用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可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概范围 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种植物细胞 如下图左所示 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出现如下图右所示a d四种细胞状态 则细胞液浓度最精确的范围在下列哪两个细胞所处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A a cB a dC c bD d c 例题 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 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 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 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A 不变B 增大C 减小D 先增后减 例题 将从同一新鲜马铃薯块茎上取得的形状 质量相同的薯条分为数量相等的四组 分别浸入 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1h后 溶液的质量变化百分率如表一 从四个不同的新鲜马铃薯块茎上 取得形状 质量相同 数量相等的薯条 组 分别浸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1h后 薯条的质量变化百分率如表二 则表一所列的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开始时浓度最低 以及表二所列的四组不同薯条中细胞液开始时浓度最低的分别是 A B C D 例题 2011 全国卷 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 分为两份 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 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 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 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 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 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然后 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 3g mL的蔗糖溶液处理 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 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 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A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 主动运输B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 主动运输C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 被动运输D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 被动运输 例题 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 撕取外表皮 先用浓度为0 3g mL的蔗糖溶液处理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 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 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若在该实验过程中 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 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 则甲 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 甲 乙 被动运输B 甲 乙 被动运输C 甲 乙 主动运输D 甲 乙 主动运输 例题 把数条5cm长的马铃薯条分别浸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每隔一段时间测量马铃薯条的长度 如图显示马铃薯条在不同浓度溶液中长度改变的百分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马铃薯条通过渗透吸 失 水改变其长度B 在0 10M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C 马铃薯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 30M的蔗糖溶液D 在0 40M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失水皱缩 例题 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 0cm的小条 再将这4根马铃薯小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 分两次 浸入30分钟和4小时 测量每一根的长度 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中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B b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后逐渐复原C c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D d中马铃薯细胞外KNO3溶液的浓度增加 例题 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 下列图示符合实验结果的是 例题 如图所示 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 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 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 处溶液浓度小于 处溶液浓度B 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丙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 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C 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5 的NaCl溶液中 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发现其发生了质壁分离D 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 3g mL的蔗糖溶液中 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 例题 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 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下 则有关各细胞液的浓度判断正确的是 实验前BA C 实验后B A C 实验后B A CA B C D 例题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 3g mL的蔗糖溶液中 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 结果如右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L是细胞壁 M是液泡 N是细胞质B 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 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C 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D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例题 下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 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 A仍保持不变B 若该细胞处于40 蔗糖溶液中 B A值将变小C B 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D A 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例题 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 将细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 如图1所示 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 伸缩性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蔗糖属于二糖 不能通过细胞膜B 乙中细胞先质壁分离后再自动复原C 短时间内茎的形状将变成如图2所示D 长时间内茎的形状将变成如图3所示 例题 取一段长5cm的葱茎 将其纵切到4cm处 由于纵切的葱茎使薄壁的皮层细胞摆脱了厚壁的表皮细胞的束缚 皮层细胞扩张得更快 从而使葱茎向表皮外弯曲 切后的形状如图甲所示 将它作为对照 再取另外四段葱茎做同样的处理 将它们分别置于a d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30分钟后 葱茎形状记录如图乙 据此判断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为 A a b c dB a c d bC b d c aD b a c d 细胞吸水向表皮外弯曲 细胞壁失水向表皮内弯曲 例题 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入清水 0 3g mL的蔗糖溶液和0 4g mL的KNO3溶液中 测得细胞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则曲线A B 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 A 清水 蔗糖溶液 KNO3溶液B KNO3溶液 清水 蔗糖溶液C 清水 KNO3溶液 蔗糖溶液D 蔗糖溶液 KNO3溶液 清水 例题 下图中甲 乙 丙表示某植物体相邻的3个细胞 它们的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 乙 丙 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例题 在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 滴加蔗糖溶液后 观察到部分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 分析其原因 不可能是 A 细胞死亡 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B 操作不当 细胞的外界溶液浓度过低C 代谢旺盛 细胞大量吸收蔗糖分子D 时间过短 细胞失水较少 现象不明显 例题 2014 全国卷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与白色花瓣相比 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 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 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例题 下列有关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实验材料可以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 细胞液必须有颜色 细胞液最好有颜色 外界溶液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外界溶液浓度适中 不能过高或过低 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 任何浓度均可A B C D 例题 将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入含少量红墨水且质量分数为30 的蔗糖溶液中 在显微镜下观察 你会看到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 此时部位 的颜色分别是 A 无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审批监理规划方案
- 幼儿园家长课堂教案教学课件
- 旅游局防控甲型HN流感应急工作方案
- 盆腔炎中医辨证论治
- 基于专利文本分析的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以无人船为例
- 财务年度绩效报告
- 留学历年考试题库及答案
- java前端框架面试题及答案
- 长期静脉灌注的护理查房管理
- 导尿管管理与感染控制措施
- 2025至2030风力发电用高强度螺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小小科学家《物理》模拟试卷A(附答案)
- B超引导下PICC置管课件
- 电子教案与课件: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第2章-制药安全技术基础
- 男装单品设计课件
- 山东省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规范
- 中国石油招聘考试最新全真模拟笔试试题(通用能力卷)和答案解析(二)
- 地下室后浇带预制免拆封堵施工工法
- 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课件
- 工程物料五金商品清单大全及价格
- 国家网络安全检查操作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