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高考之文综选择题答题技巧.doc_第1页
2012年安徽高考之文综选择题答题技巧.doc_第2页
2012年安徽高考之文综选择题答题技巧.doc_第3页
2012年安徽高考之文综选择题答题技巧.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根据本人对2009年安徽文综的深入分析以及对2010、2011年文综卷的亲身体验。特写此文,給来者以借鉴与指导。(1)政治1-11题。其中1-3为经济生活。A;计算类:主要考察价值规律的相关内容。像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等。这个是个文科生应该都知道。2009第3题就是典型。也可能与其他内容结合,2010第3和分配相关,2011第3和货币流通量。(这是必考的)B:宏观调控:涉及财政和货币政策等。2011第1,2009第2,C:投资理财,2010第2 D:分配:2010第3 E:对外开放:关于出口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F:企业发展和劳动者权益。G:消费行为及观念。H:各种所有制问题。(这部分内容考察的比较宽泛,大家还是搞全面点吧)4-6为政治生活:A:政府职能及对其监督,2009第4,2010第6。B:中共及民主党派:2011第7,2009第5。C:民族关系:2011第6,2010第4。D: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地位外交。2011第5,2010第5 E:公民民主权利(2011全国32)F:人大及其决议方面。(2011全国新课标17)7-8文化生活:考点广泛,题目综合性较强,多方面同时考查,难度较小。9-11为哲学内容:A:可能涉及漫画类综合题,难度较大。2011第10,2010第10。B:组合类型题,难度不稳定。2011第8、11,2010第11,2009第10、11考生可能要一定古文功底。C:某个事物或者行为,某种思维观点体现什么,2009第9,2011全国28,29。做政治题要注意细节,主要有2个方面A:题干要审清,如2010年第6题说:“我国政府制定纲要做到了”,选项B讲的是执政方式,显然是属于中国共产党的。选项C讲的是行使国家立法权,显然是人大的职能。直接排除。B:判断选择支表述是否正确:2011年第5题A选项讲:“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形成了新格局”书上明明讲努力构建。第7题讲:“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我们在看到“主导”,“确保”,“一切”,“根本上”等绝对意义很浓的词要着重注意。我也不能讲绝对是错的,不然我也太绝对了。这种形式的考法太普遍了。(政治4个模块题目的排列组合可能有相关变动,不会影响做题的,以上范例仅供参考) 2012文综选择题的难度应该较11年适当降低,在政史地3科中政治题的难度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如果难度要降低,可能是在哲学题上。因为2011年第十题的漫画和十一题与成语结合的题目用一定创新性,考生在高考考场那种紧张的情境下遇到以前没有或者很少遇到的题型难免会感到压力增大,其实后来观之,考察的内容实际上自己是很熟悉的。政治这些死题目没有什么好讲的,书背熟了,经常用用巩固巩固,细节最好不要忽略,比如2011年最后一题的最后一小题说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角度谈谈其实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只不过是这里用书上的第4单元大标题提问。还有09年好像有个是讲用辩证法的总特征来分析材料(大致这个意思)其实就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一改头换面很多人蒙了。政治不背书只有死路一条。关键记住这个。一切皆在书上,不信你6月8号早上9点去看看。(2)12-22为历史题。A:乡土历史图画题。2009第12,2010第12,2011第12。B:漫画题,难度很大,搞死无数人。要着重注意题干和时间以及漫画中文字,真的没有办法那就想想书本上哪里和题目相关。2011第19(难)2010第15,2009第21。C:图画题:要根据特定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作答。2011第13,2010第16、17,2009第15。D:表格题:必须细致观察每个角落,选择结果必须要与表格内容符合,切忌自作多情。不能局限于书本,又不能脱离课本,好好把握这个度。2011第20,2010第21,2009第14。E:材料题:此类型占3-4题,一般给出材料要求分析。材料类型有:(书本)名人话语,2011第17、18,2010第19,2009第18. 对历史事件评论,2011第15。对文献及制度描述与评论,2010第18。对某种历史现象的描述评论。2010第20,2009第16。F:创新题:2011第22考察历史观基本理论,超越课本,以崭新视角审视历史的独特性。G:选修内容。2011第17(这个是选修中宗教改革的),2010第19、20。这个必须要看啊,虽然内容很多。现在我举例如何处理漫画题:2009第21题的漫画讲:“图3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首先60年代这个时间直接排除了D关于法国侵略者这一选项,因为法国对越战争是在2战后开始到1954年结束的。“60年代后期”这个关键时间还告诉我们,这是美国对越战争的中后期,书上明确告诉我们美军是1973年撤出越南的。再看图中展示战机坠毁,美国大兵沉到海里,一看就晓得是美国侵略者的命运。至于A项中讲的“怎么会这样”学过历史都晓得为什么会这样。B项中讲“糟糕的战争”,可是它没有讲越南军民的悲惨遭遇。只是美军下场,对越南人而言,不会感觉糟糕吧。 2010年13题讲:“图2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有起来了,它表明,”图上画的是一个人(不像是好人)使劲把写有“川”字的瓢按到水里,可是写有“鄂”的瓢又飘起来了。加上题干讲辛亥革命时期,一切明朗了,书上讲四川保路运动,湖北军队被调往四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武昌起义趁此爆发。就算以上我们不知道下面的4个选择支都提示了。我们看该选哪个? A讲清朝统治面临崩溃,你看漫画中那个人那么拼命按川字葫芦,可是鄂有飘起来了,是不是感觉他力不从心,苦苦挣扎。这个是正确答案。B讲保路风潮已被镇压,明明图上显示正在镇压。C讲武昌起义即将爆发,实际上鄂的瓢已经飘起来了,和B错的一样。D讲革命派实力强大,图上不仅看不出,实际也不对,不然后来妥协袁大头干嘛勒。我们可以换一种口气去写这道题,我们可以看着图反复咀嚼葫芦尚未捺下,瓢儿有起来了这句话,是不是有点活泼欢快的味道,把自己想象成那个时代的普通民众,看着那个人左右为难,你有没有沾沾自喜的感觉?这种感觉确实有些微妙,体会吧!这种方法很好用,顺便我引申一下,2011年15题讲: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标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读起来好费劲的,很多人只是去老是纠结于这句话每个字词的意思,这个没有错误,可是他们容易错选,不信你试试,保证你选或,只是选的错误更高级一点。我们现在把这句话缩减为:辛亥革命“不过是推翻清政府,至于一切封建文化几乎没有损伤。”简单化之后,我们可以试着想象这句话是自己讲的,也就是:“这次革命不过是什么什么,至于其他一切什么什么,几乎没有受伤。”反复咀嚼后,你看前半句是不是有点不屑的味道,“不过是。”是不是有点主观上贬低和瞧不起辛亥革命,那么接下来后半句是不是带有不满意的色彩?当这句话出自你口,你是不是想去改变这种现状,也就是去动摇封建文化的根基。由此我们知道了,年的新文化运动的提倡反对正是针对这后半句来的。可是这句话毕竟主观性较强,口气较为激进,而新文化运动后期转向了宣传马克思主义。所以说这句话的这个人肯定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人。答案出来了,讲“代表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认知水平”我们绕了这么多弯子,其实这是一个极其有意义的思维过程,你可以试着尝试一下。话题转向2011年第19题漫画,同样这种方法:“我们自由派绝不拒掉我们坐着的树枝。”加上题干上讲德意志第二帝国,联系书本答案即可得知。这道题难在下面选项的文字表述的好奇怪。反正我当时懵了。 历史的选择题是非常拿人的,有些同学已经把历史书背了一遍又一遍,所有内容都已经烂熟于心底,平时考试都是一马当先,可是在模考,尤其是2模中败得一塌糊涂(这里尤指合肥2模)。看到答案的那一刹那恨自己没有想到题目在书上那个地方,很多人于是认为自己努力不够,就更加的去背诵书本了。其实不然,模考的目的是让我们从平时更好的过渡到高考中去,熟悉高考的考察方式,用一种不同于平时并且超越平时的思维去对待问题。这个不仅是在文综上,而是可以运用于所有科目的。所以我们不仅仅要立足书本,也要学会用创造的思维,简单说就是稍微跳跃一点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还要学会把书本的知识迁移运用。怎么运用?A:我认为用中国古人的观点就是格物致知,对考生来说就是格题致知,历史必修3上不是有王阳明面对竹子去几天几夜格其真理嘛,我们高三的同学要在晚自习时面对一道以往高考题用守仁兄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格致它,即使你知道它怎么做也不能看过一遍就满意的甩在一边,而是要深入挖掘和品位它。面对难一点的更要去学会和题目经常见面,一次不懂没有关系,把它放在心里,有时间经常去看看它,久而久之,你就慢慢的懂了,不仅如此,出卷人出卷时是怎么想的你也会有一些体会。你再这样一个过程里失去的只是迷茫和无助,而得到的将是自信和人生。B: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就是用辩证法的革命性批判思维去对待问题,在这里我不是说虚的,我们真的要学会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高考动向)善于发现新情况,敢于树立新观念。如果我们整天拿着书去背,整天做那些38套,全线突破等,有时整个晚自习就在做题,会做的就划上,不会做的空着或先填一个貌似的,做完后主要对个答案看看自己对多少,至于错的只是形而上学的瞅一下就家伙收了,搞得自己仿佛过的很充实一样。是不是啊?这样真的不行啊!你第二天醒来回忆昨天学了什么,什么都没有哦!或者拿着个书手上连笔都没有,这样的直接背书包去家吧!我们话题岔的太远咯。回头看历史选择题,我在2010年文综考了231,已经一般了,可是历史选择题一下子错了4道,19,20选修2个全错,还是没有重视选修啊!考后想跳楼啊!21,22也错,不是说我知识量不够,而是不会审题和做题。比如21题讲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表格中英国为税率为0,选择支A中讲:英国依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这个答案无可挑剔。可是我们细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学习历史,这道题也会做啊!加上其他法德俄意美在表格中涉及的我们都没有考虑啊!于是很多人不敢选择A。你说遇到这样的题,你该怎样处理?不能转东南西北波!再看2011,我文综进步到235,复读一年就加4分,讲出来都丑!我文综选择题错了总共2道,而且2到都是历史的。我来分析一下,14题西学东进。A显然是洋务派的,B显然是顽固派的,D提到了科学人权,这是革命派和其以后的思潮,很多人选择它,me too。考过之后,恍然大悟,不过学会淡定了。为什么我不选C呢?它说:“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和之则两亡。”又是中学又是西学,搞得我们以为它是洋务派,因为书上说洋务派是老是提这些东西,而维新派貌似只有君主立宪等。于是凭着感觉选D咯。这个后来在问问同学时,和我的想法一样是很普遍的。大家注意一下啊!19题看图的,搞得像印象画派一样,我当时直接瞎选的,人笨可能就是这样。于是错了,他告诉我一个真理,当你准备猜或者蒙的时候,你已经错了99%了,尤其在高考考场中。因为出卷老师在出卷时故意出一两个选择支给你往里跳的,出卷老师是很狡猾的啊!你再看17题,考选修的,我吸取了去年的教训,好好看了选修的内容,终于对了。这道题的正确率很低,所以说距离就是这么拉出来的。如果你没有看选修内容,就算给你翻书你也不一定能找到,因为它在一幅图边上的小字里。不是说宗教改革就是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也可以是法国的宗教改革。这道题充分反映了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真理。(3)23-32为地理题。地理这个东西很难讲的,我也就粗略讲讲吧。肯定不全面。我们必须晓得任何一道地理题肯定是和图表结合起来考的。这个不行的话,你就玩完咯。A:地球运动,这是很恐怖的题目啊!2011考察不同季节室内采光问题,2010考察楼层间采光状况,2009考察某坡向不同月份太阳辐射。通过比较我们很显然看到:安徽就是紧密联系太阳辐射,不会有什么大变化,只是换汤不换药罢了。像全国1那样的非人类题目不必自卑,做做娱乐一下也好。B:自然地理:大约2-3题2011第25、26考察河流水文方面,2010第25、26以渭河为对象,考地质构造形成原因等,27、28洋流。2009第29、30,影响温度的因素,以港口为插入点,好像安徽命题者特别喜爱水啊!C:人文及区域地理,这个经常和书本联系,so easy。背背书,多想想就欧克了。D:31-32,压轴题,非常有水平的题。2010年的那个石英打击了无数学子的信心,不过貌似很简单。我也死在这个上面了。2011年就稍微好些了,需要一点跳跃思维,那个重心的确有难度。2009年的32题排除CD,你就去抛硬币吧!2012到底难度如何,就看老师人品吧!关于地理的选择题,2011年难度比2010加大了。实际上2010年安徽地理的选择题是非常弱智的。你看23.24简直是小学生水平,25是纯粹书本原话,没有一点技术含量,27,28也是基础中的基础,31,32我前面已经讲了,作为压轴题,不知道他们出这个有深刻什么意义。人文地理居然直接忽略了,后面33题整个28分的题全部考人文(也就是必修2)出卷一点也不严谨。这套试题适合高3最后一次模考练手,以增加信心。我们着重看2011年试题。2011年题目不应该讲难,而是比较有水平,值得人去品味。2012的题目再难也不会难过这些。很多人害怕地理,反正我们班的人文综中担心地理的人很多,女生居多。如果答某地优势区位因素那倒可以,什么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降水充足,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原料丰富,劳动力充足等套话都会讲。这个只能应付一下平时。其实首先把世界地形(包括河流、山脉、平原等)图,世界气候图(包括温度、降水、植被类型),全球洋流图全部印在大脑中,只要给你个经纬度或者相关提示就要说出它在哪里,是什么,为什么,最后怎么办。还有什么海水盐度图,等太阳辐射图等都是引申出来的。至于中国地理,那就更要细致了,随便举个例子,东经121度北回归线对应哪里?什么地形类型?为什么是形成这种地形?降水年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可能会有哪些自然灾害?原因及预防对策?农业类型和这种类型的特点是什么?农业应该如何因地制宜?该省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工业结构有哪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