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眼里的潜力企业.docx_第1页
投资人眼里的潜力企业.docx_第2页
投资人眼里的潜力企业.docx_第3页
投资人眼里的潜力企业.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投资人眼里的潜力企业玉福控股 总经理 何伏在创业人中,很多是从一个想法起步,慢慢创建自己的商业模式,吸引投资人的目光和注资,然后将企业逐渐做大。也有的,他们就是简单从一个电商起步,开始了自己简单,又享受期间的创业生活。我们不能说哪种更好,创业就是一种生活状态的选择。享受其中的各种起起落落,也享受其中的喜悦和悲伤。很多创业者,如果让他们再次选择,他们依然会义无返顾地选择创业。创业和投资是一对矛盾。创业者最渴望投资人的时候,通常是他们最困难、最孤独的时候,例如公司需要启动,接大订单需要预先的设备投入,关键项目资金周转不过来,一旦薪火断裂,将导致大厦崩裂,前功尽弃。在这个时候,投资人总是顾虑重重,犹豫不决;而相反的,当一家公司销售过亿利润过半的时候,投资人便接撞而来,踩断你门槛。在中国,早期的创业公司寻找投资尤其累。国家银行把中小民营企业拒之门外,社会上的投资人追逐赚快钱,宁可高价炒股炒房,也不冒风险投资早期的创业公司,还有几个VC横冲直撞,使得不少创业团队在资本面前不知所措 创业者如果需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大,资本介入是不可缺少,无论是投资人的,还是自己家人或者储蓄的。如果创业者和投资人交谈,投资人除了对项目本身的考核外,其实在整个投资环节中,最关注的是创业团队。毕竟一个在商业计划书上描述的商业远景,只是远景而已,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即便是老道的投资人也不能预期明天的市场。但团队可是活生生在眼前的,投资人可以通过对创业团队的考核、已经自身的经验,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创业靠的是人,是创业者,而不是钱,因此,创业投资的核心是创业团队。在早期的创业公司里是不能胡乱砸钱的,钱解决不了创业的根本问题,成败的关键在于商业模式的优化,产品的成熟,团队的成长,这些都需要时间与人来呵护的,需要有教练来指点和引导。创业没有捷径,有的话,无非是少走些弯路,少犯些错误,不栽大跟头,当创业者不经意走到了悬崖边上时,会有人用力将他拉回来。 在今天中国的创业者当中太缺少天使了,当一名创业天使是一件有趣和有意思的事情,天使们在创业者最困难的时刻出现了,带来了创业经验,行业的资源,人脉关系,还留下一张支票。创业者有困难有烦恼、需要帮助,天使随叫即到,直到创业公司收支打平了、有利润了、上市了所以创业者有朝一日创业大功告成,自己也会穿上白衣服,飞到天上去做天使的。投资人可以选择创业团队,创业者也可以选择投资人。1、创业是否一定需要去找投资? 起步阶段,最好团队自己掏出钱来搭建公司框架和基础。等公司相对成熟,想要上一个台阶发展,应该找投资。投资人给的不仅是资金,还有管理、战略、资源、人才上的支持,创业者往往欠缺很多投资人有的经验。融资也是一种能力。不过互联网创业想做大一定需要去找投资。创业依赖投资人投钱是错误的,创业者要少拿别人的钱,有本领自己赚进来,这比啥都牛。创业者都很卑微,大部分人没有融资的知识和经验,其实,股权融资是最昂贵的资金来源。创业初期不应急于融资,光凭一个idea就去找钱,那会是件很累、也很可能不成功的事情。创业的第一步一定要自己跨出去,坚持住,要把精力专注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上面。2、创业公司一般需要融多少钱?是不是越多越好?根据发展规划,拿到在一定时期内够用的资金就是合适的。最适合就是最好,不是最多是最好。够用就好!钱太多,人做事就会变得浮躁和盲目,不一定是好事。公司的良性发展,可以为客户创造价值比谁控股重要。不少创业者其实都没有想好自己想干什么,都希望找笔钱来玩玩,新锐投资人现在对这种游戏没兴趣,玩不成的事情还不如不玩。拿到投资人的钱不是创业的目的,而顾客那里进来的钱才是真正的财源。少拿投资款,多拿客户的钱!3、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去找投资人? 应该在项目起步阶段就和投资人挂上号,多听听专家的意见,很多事情等到创业者失败了才知道其中道理,这样的代价太大,甚至是致命的,找投资人不一定非要他们的资金,可以把他们当作有经验的朋友,能对自己成长有帮助。需要资金突破瓶颈的时候。要是能不找投资人就最好不找,至少在销售起来前绝对不找投资人,我不认为前期拿到投资太多对创业团队有好处,钱不花光不会想到用户,VC投的公司都很牛逼,但钱烧光了也是完蛋。融资的时间不一样,公司的估值也不一样。一旦公司账上没钱了,那你就不得不去找钱。融资需要时间,创业者千万不能等到公司里揭不开锅的时候去融资,这时恐怕会太晚,创业公司在任何时候都要保证有6个月的资金储备,钱多做得快些,钱少放慢速度,永远立于不倒之地。4、什么时候和投资人谈判最合适? 创业起步就接触投资人,保持联系和沟通,优选其中适合自己发展的投资人作为储备,在希望融资前的6个月左右时间和其中合适的投资人做具体的沟通和谈判,不能临时抱佛脚。几次交流过后,擦出火花,情投意合之时。没什么时间概念,最重要的是找对人,喜欢你的就容易谈,对你没兴趣的再怎么去谈也是浪费时间。创业者谈投资人的三个最好的时间点:1)拿到客户大订单的时候;2)销售额隔月翻番的时候;3)净利润超过50的时候。业绩牛逼的公司,投资人出再高的价格也愿意去争抢,业绩没有数据支撑的公司就得沿街乞讨,碰碰运气撞上个愿者上钩的人。5、与投资人打交道有什么诀窍? 坦诚和虚心,态度要主动积极,多沟通自己的发展现状和不足,对融资的目的要具体和明确,商业计划书要灵活调整,知道自己要什么,共同从权利和义务方面达成一个对双方都有一定约束力的合作。投资人总是觉得他们是老大,要按他们想的去说,去做你的商业计划书,没什么好争的,这叫市场规律嘛。其实投资人多为“弱者”,他们恐惧冒险。宁可“错过”机会,也不愿犯“过错”投错一个项目。创业者是“强者”,因此要大气,把真实的信息公开出来给投资人,别玩躲猫猫的游戏。对投资人要主动跟进,耐心细致,把投资人当作是公司里最大的客户,不是吗?他们来买股份的!6、怎样的投资人会受创业者欢迎?投资者、合作伙伴、导师、朋友角色兼具的投资人。真诚和平等待人。给钱,少废话,不要不懂装懂,虽然人家都说投资人会给你带来钱带来帮助,其实都是说说的,投资人的目的就是赚钱,要是公司不赚钱他们甚至杀鸡取卵,就这么简单。创业者非常需要投资人的信任和信心,多给钱、多鼓励、多介绍些关系、要害问题上把把关,这大概就是一个投资人的份内事。7、担心公司被别人控股吗? 不用担心,看控股方能够为公司发展带来什么有价值的成长空间和条件。如果别人比我做得好,我不介意。创业公司在很早就让投资人控股是个悲哀,虽然你名义上还是创业者,事实上已经是一名打工者了,让投资人来发号施令,一个礼拜一个新主意,全是空想的概念、根本就不现实,创始团队做不出来。于是他们会招聘一批所谓的职业经理人来做,做到后来都不了了之。成熟的投资人会充分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即使公司股份上团队不控股,执行和运营层面还得放手相信团队去掌控,当然,股份比例和运营执行上并没有天然的等号,要让核心团队始终有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8、被投资人看中的创业者,都是创业牛人吗?是的!能够被投资人看中的创业者的项目本身是有优势和亮点的,一定是创业者身上的奋斗的激情、不断进取的精神能够感染和打动投资人。不一定。吹牛厉害的人也是牛人;做事厉害的人也是牛人。只是一个是动嘴,一个是动手。VC基本上都看错的,越是忽悠的越容易引起VC的注意,VC是不看实际情况的,要看的就是公司的几张报表,整天在这些数字堆里找名堂,也挺可怜的。不一定,忽悠VC给钱的假创业者有的是,当然投资人上了一次当就在也不会来上第二次当了。牛人是那些不断的被越来越多投资人长期看好和追逐的创业者。9、如何摆平投资人的监管和创业者所需要的自由? 1)融资前对投资人充分了解,不能单纯为了钱而融资。2)投资者不仅是给钱的人,更是导师和合作伙伴,要尊重投资者的意见。3)投资者和创业者要彼此信任。做好以上几点,就不存在监管和自由的问题,遇到发展中的问题,沟通是第一位的,胸怀有多大的人,就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人品和能力获得投资人高度信任是最好的方法。投资协议里要限定投资人的插手程度,投资协议不只是限制创业者的。团队驾驭投资人的最好方法是月月业绩超出投资人的想像,那样的话投资人才不来骚扰你,都躲起来偷着乐去啦,如果你要长期业绩不好,那么有的投资人什么急事傻事儿都干得出来的。10、如果找不到投资你如何坚持创业,直到成功?刚开始创业时也没考虑以后会找投资或者说能够找到投资。路在脚下,只要坚持,发挥团队的力量,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迎来曙光。实干的同时,多思考怎样快速原始积累。埋头苦干,有时不如灵光一现的一个IDEA。创业者要看清自己到底能干什么,想好了再去创业,要是自己都没想透就冒失创业,还以为有人会来投资,那是注定要失败的。有投资最好,没有投资照样也能做成功的事业才是真实的和有前途的。这要看成功怎么定义,没有投资能够步入正轨平稳运行,这也是一种成功。如果上市才称得上成功,那一定需要投资人的帮助。有的人选择坚持,有的人选择打不赢就走,下回东山再起,二者都是可供选的决定。 不管怎样,新生代投资人让投资领域迅速迭代,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形态,与传统投资机构共生共存,也倒逼它们进行内部变革。很多投资人都做着他们之前擅长的事情,比如原来偏早期VC,现在仍然偏早期VC,都聚焦在TMT领域。在投资逻辑上,很多投资人也或多或少延续了原有机构的打法。比如高榕资本和IDG一样在投资时更看重团队,源码资本则传承了红杉资本赌赛道的理念。不同的是,他们决策更快,效率更高。这些新生代投资人一旦看准,立即出手。像源码资本,仅8个月就投了40多个项目。这一拨新投资机构,基本上都保持着3个以内的合伙人、20人以内的小团队,这让他们能够保持高速运转。很多机构被称为微VC,主要是从团队规模方面而言,如果创始人撬动资源能力足够强,将来仍然能够成长为大基金。他们更注重投后管理。这种盛行于国外风投机构的管理方式,已成为新投资机构的标配。各家投资机构在这方面各显神通。有的充分发挥LP资源,比如高榕、源码资本;有专门派人负责投后,比如志成资本;有的成立创新空间,比如熊猫资本针对互联网金融创业者的“越狱空间”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微V、微天使时代来临,它们正悄然重构着投资市场的生态。单IDG一家就分离出三家小V基金,原合伙人张震的高榕资本、合伙人毛丞宇的云启创投以及投资经理郑兰的博派资本。还有原红杉资本副总裁曹毅创立的 源码资本、原戈壁投资合伙人童玮亮创立的梧桐树资本、合力投资合伙人李论创立的熊猫资本、原德迅投资总监邓海韬设立的志成资本这是一串长长的名单,还会有更多人进来。他们告别机构,以创业的心态做基金,从过去明星投资人向投资基金管理人转身,从之前只负责“投”,转向把控“募投管退”整个基金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这些新锐投资人,大部分从业多年,人脉资源丰富,能够在短时间迅速募集多则几亿美元,少则上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很多投资机构会同时募集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这也折射出,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处于融合状态。相比过去,国内A股市场、创业板、 新三板为更多公司提供了退出或融资渠道。即便目前还没有募到美元基金的志成资本合伙人邓海韬,也希望能够早日“脱单”,不只做人民币基金。与传统VC明显不同的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互联网企业大佬、新贵或高管,催生了企业家LP的崛起。典型代表如高榕资本直接打出FounderFund(创业者基金)口号,源码资本通过“码会”对接创业者和LP。二级市场的复苏影响到了一级市场,想找到出口的热钱越来越多,而主流一线基金的规模通常并不增长,或增长幅度有限。投资无门的LP们或劝说明星合伙人“自己创立一只新基金吧”,或对上门募资的新基金慷慨解囊。企业家背景的LP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同时打通了投资机构项目来源、投后服务、资本退出等环节。企业家LP自身也可以从中寻找合适的标的,完善生态链布局。这些新锐投资人仍然会引入机构LP,而他们之前的老东家往往参与其中。ID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