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l、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粗犷(un ) 责无旁贷B挑衅(xn) 纷至踏来C静谧(m) 中流砥柱 D倏(sh)忽 明眸善睐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酒后驾车导致不可思议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所以新刑法把“醉驾”定为犯罪。B麦田发表的人造韩寒一文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C最美司机吴斌在肝脏破裂的情况下,仍挣扎着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疏导乘客安全离开,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D有一段美好的回忆,有一段蓦然回首时的甜蜜眷恋,人生才不算太遗憾。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A楚人怜之 怜:可怜 B诚以吾众 诚:果真C为天下唱 唱:同“倡”,倡导 D宜多应者 宜:应当4、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处是(3分)( )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一颗芝麻粒,但人们只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人为攀登而惊喜, 。A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B山,缄默不语冥然不觉它用自己的筋骨来证明自己的伟大。 C山,也欣喜万分它因为人的攀登做出贡献而自豪。D山,却毫不在乎它相信人永远不会臣服自己。5、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目前对社会精神文化素质起引领作用的显然是媒体。媒体是一种权力,而任何权力都可能演变成暴力。在权威专制的情况下是如此,在言论自由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只不过方向不同罢了。A媒体有法制约束,才能保证方向的正确。B目前,各种媒体对我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正面的积极的作用。C媒体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权力。D群体的“暴力“在于,它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一)(l2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攘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年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候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6、下列句中的“以”与“文侯以吴起善用兵” 中的“以”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是以哭之 C吴广以为然 D以土砾凸者为丘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人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学兵法事鲁君,善打胜仗,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事鲁君 事: (2)鲁人或恶吴起曰 或: (3)啮臂而盟曰 盟: (4)谢吴起 谢: 9、翻译下列句子(4分)(1)鲁卒以为将。(2分) 译:(2)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2分) 译:(二)(4分)野步宋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10、阅读上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1)诗歌反映的是什么季节?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答: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清?(2分) 答:(三)(4分) 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望而生畏,没有人会对这个“海上暴徒”心存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是,台风有过亦有功。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热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更加严重。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11、第自然段加点的“海上暴徒”有何表达效果?(2分) 答:12、第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四)(4分)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钱理群 读文学经典惟一的目的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达到心灵的契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坚持读下去,你会发现,你变了,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了。 要读经典,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经典”。 人在受教育时期,例如中学时期,读什么书,不是小问题。像鲁迅所说,胡乱追逐时髦,“随手拈来,大口吞下”的阅读,吃下的“不是滋养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其结果不只是倒胃口而已,喝“酸酒”、吃“烂肉”长大,是可能成为畸人的。鲁迅因此大声呼吁,要给青年的阅读以正确的指引。提倡“读名作,读经典”即是一种导向:惟有用前辈人所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才能保证他们成为巴老所期待的“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 阅读经典,还要有正确的方法。那种“一主题二分段三写作特点”式的机械、冷漠的传统阅读方法,是永远也进入不了文学世界的。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地感性地阅读: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真实的欢乐与痛苦;用自己的想像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 文学作品,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因此,经典阅读的另一个方法,应是对语言的感悟。真正的文学大师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它是应该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对语言的敏感和驾驭能力,也是衡量人的精神素质的重要标尺,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变得更美好的不可或缺的方面。 经典的阅读,说到底,是对“人”的发现与开掘。因此,他人的示范性分析,无论怎样精彩,都只能启发,而不能代替你自己的阅读。经典的真正魅力要你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像而内化为你的精神。一切决定于你自己。年轻的朋友,打开书,请读吧!(选自如何对待从孔子到鲁迅的传统,有删改)13、阅读经典需要哪些方法?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2分)14、第段画线句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五)(15分)走近芦苇 清寒的早春,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砍了去,或当柴烧,或作造纸原料。不知是因为忙碌,还 是其他什么原因,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被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 的服饰。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泥土,在那里顽强地越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中越冬的小动物。 生命的顽强在于有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但芦苇毕竟真的变得苍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地无可奈何了呢? 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们无疑是战胜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信心百倍。 走近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脚下泥土松软,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天的样子了。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生命的亲近,躯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是另外一些我们尚且弄不明白的思维和行为的亲近。我们同样是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和枯衰走进早春的,在没有欢呼和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之下,我们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缕无可奈何呢?也许不会,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因经历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宠辱不惊了。我们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崇高之处,我们还需要那些烟云一霎的掌声和鲜花吗? 脚下松软的泥土弹跳着,暗示我行走的节奏。我便感觉到了我的轻盈和愉悦,一种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轻盈与愉悦。这是一种越冬乃至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的过程、涅槃的过程。我们经历过,战胜过,我们就 可以说我就是“我”了。也只有在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了理解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质,原来是最难的事情。猛然地发现脚下泥土的表层有些异样的东西,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锥,那是芦苇的笋尖,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尖锐的宣言,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质疑和不可抗拒的。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真。1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走近芦苇”涵义的理解。(4分)答:16.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对文章的第节加以赏析。(4分)答:17.文章第节中写到“我们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结合全文思 考:在作者看来,人生的冬天具体指什么?(3分)答:18.明代翰林学士解缙有云“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而作者笔下的芦苇却又另一番样子,试分析两种芦苇在写法与作者的主观感情上有什么异同。(4分)答:(六)(10分)19、根据课文默写。(10分),万里念将归。(王勃山中)曲径通幽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露为风味月为香(苏轼莲),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相伴过年华。(葛天民迎燕)爱惜芳心莫轻吐,。(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三、表达与交流共 66分) (一)(6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他们认为最不应该让父母亲来教育他们的子女。因此,他们的每个城镇都办有公共学校,除村民和劳工以外,所有父母的儿女一到二十个月被 认为具备一定受教条件时,必须将他们送去学校接受培养和教育。学校有好多种,以适应不同等级与性别。格列佛游记(1) 这段文字是发生在_国的事情,小说的主人公在出海前的职业是_。(2分)(2) 父母教育子女的弊端朝花夕拾中也有涉及,请你结合其中父亲强迫我背书的故事情节,从该故事的讽刺意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4分) _ _ _(二)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请以投入之美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不少于700字;(2)截取你所见的一段校园生活或者旅游生活经历;(3)文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需出现一律用“X X X”代替。答卷 注意事项: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相应选项涂黑。答题不得超出方框。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3分)A B C D 2. (3分)A B C D3.(3分)A B C D 4. (3分)A B C D5(3分)A B C D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一) (12分)6.(2分)A B C D 7.(2分)A B C D 8(4分) 9.(4分)(1)(2分)答: (2)(2分)答: (二) (4分)10.(1)(2分) (2)(2分) 答: (三)(4分)11.(2分)答: 12.(2分)答: (四) (4分)13.(2分)答: 14.(2分)答: (五)(15分)15.(4分)答: 16.(4分)(1)答: (2) 答: 17.(3分)答: 18.(4分)答: (六)(10分)19.(10分) 三、表达与交流(66分)20(6分)(1) (2分)(2) 初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3分)B(衅xn,沓)2(3分)A(“不可思议”指不能想像,不能理解。用在交通事故上不恰当)3(3分)A4(3分)A5(3分)A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一)(12分)6(2分)B7(2分)D8(4分)(1)事奉,为做事(2)有人(3)发誓(4)辞退9(l)(2分)鲁君终于任命他做将军。(2)(2分)鲁国是小国,(现在)却有战胜强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二)(4分)10(2分)(1)春天。和煦的风吹斜了麦陇的麦苗,小青蛙在水洼草根处不停地叫着,无忧无虑的蝴蝶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2)(2分)拟人手法。表达出诗人悠闲自得,被大自然美丽春景所陶醉的心情。(三)(4分)11(2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台风危害大,杀伤力强。12(2分)列数字和作比较,具体准确地强调了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四)(4分)13(2分)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地感性地阅读。感悟语言(体味、沉吟、把玩语言的趣味)。将阅读产生的感受、体验、想像内化为自己的精神。14(2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述了阅读低劣作品的后果,从而突出阅读经典的重要性。(五)(15分)15.指靠近滩上那一片客观存在的芦苇;也指作者从芦苇的外在形象去探究芦苇的内在精神。这种走近,不仅有躯体上的亲近,更有生命和心灵的亲近或思想和行为刹那间的亲近。16.作者在第节中运用了拟人、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由对芦苇的客观描述到主观抒情,赞美了芦苇不畏严寒的顽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现代仓储管理高级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德惠市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中级物业管理综合知识模拟题及解析
- 2025年建筑工程师高级职位面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 13猫随文识字教学课件
- 2025年国际贸易实务高级专家考试模拟题集及解析
- 2025年电子商务运营专员中级面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营养师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初中政治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必-备知识点总结与预测题
- 电信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届安徽省高三一轮复习模拟卷化学试题(解析版)
- 智能决策与规划算法-深度研究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每日一练带答案(共20天)
- 2025年租住合同模板电子版
- 收费站停电应急预案
- 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培训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课件(演示)
- 原料溯源管理制度内容
-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全套教学设计
- 2025届新高考地理冲刺热点复习区位评价类综合分析题解题技巧
- 水域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