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苏教版).doc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苏教版).doc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苏教版).doc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苏教版).doc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苏教版)本单元用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名人相关事件来表达“无私奉献”的主题。第一篇文章和第三篇文章讲的是大事,第二篇文章写的是小事。 在大海中永生这是一篇通讯,根据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摘写而成。作者表达的感情真挚,运用的语言丰富,有一定的跳跃性。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人物的相关背景资料,并注意合理地运用。要注意朗读与想象的结合,朗读与理解的结合,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要注意情节展开与情境创设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关注细节。要注意感情基调正确定位。悲痛中有激昂,怀念中有爱戴,总的来说,是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这样才和“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文章主旨相吻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章通过记叙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与“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表现了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爱”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引出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奉献主题。教学中要抓住文章开头的“爱”字,根据两件事情前因后果的关系展开教学过程,特别是后面书信内容的理解,要先和前面的事情联系起来,再作适当的拓展,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仅仅围绕文章最后一句话来组织教学,为理解而理解,破坏了文章的情境。艾滋病小斗士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电视中有过专门的报道。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主题。全文的教学要结合课后练习3来进行,需要老师们注意的是,如何把恩科西与社会偏见作斗争和他关心其他艾滋病人统一起来。教学时要特别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同时还可以根据事件的前后关系做好教学的过渡。习作四是写一写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平时教学中有很多的缺憾之处,教师也可以写一写对学生的歉意,对教学的缺憾。练习四中的语文与生活是关于错别字的练习,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全部梳理出来,让学生订正。诵读与积累的内容可以放在教学成语故事后进行。小小新闻发布会应该在每天早晨引导学生进行,帮助学生扩充视野。 13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会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教法学法 查资料 看课件 小组合作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邓小平爷爷的照片) 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小平爷爷)(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然而, 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逝世。他的离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现在,让我们伴随着沉痛的哀乐,去重新回顾这位伟人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人民,而逝世后,骨灰撒向大海的情景。(播放录象资料两段、定格在邓小平画面)2、解题: (1) 师:“永生”是什么意思? (2)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 崭新 呜咽 痛悼 海疆 超越 属于 澳门 舷窗 震撼 爱戴 奔流不息 波翻浪涌 A 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老师这里一个红字在课文中读ye,组的词语是呜咽,那么你知道它还有一种读音吗?yan B 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 (1) 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2) 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 一(1) 飞向大海 二(24) 撒向大海 三(57) 告别大海 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舱:舟字旁的一横应该是一提崭:上小下大 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咽:左窄右宽 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 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 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上的描红。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一、(1) 飞向大海 二、(24) 撒向大海 三、(57) 告别大海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读生字词。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二、精读指导(一)细读第1段: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表现人们不忍伟人离去的悲痛心情;也暗示人们,伟人仿佛不忍离去,在离别之际忍不住还要最后再看一眼他的人民以及这块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土地。) 指导朗读:我们在朗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这两个词语,(读时语速徐缓、语音低沉,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 3.师:“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5.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邓小平爷爷把毕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他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6.现在就让我们怀着这悲痛而又恋恋不舍的心情,用低低地缓缓地语调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点击出示)(放哀乐)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1.学习第2节:(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a “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 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 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 让我们与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起去缅怀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吧!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邓爷爷的丰功伟绩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共享吧!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 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2)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3)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4)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5) 练习背诵第3节。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4.齐读第二段。(二)精读第三段:1.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议。2.有感情地齐读5、6两节。 (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引读 (2)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 (3)读了邓爷爷的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这句话。 3. 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A 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 B 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C “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D 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三、总结全文1.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2.齐读全文。 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到7节。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 板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 邓小平 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激发诵读感悟之趣,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话的意思,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法学法 分角色朗读 背诵 小组合作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2.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3.知识扩展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4.揭示课题。(1) 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板书:他的儿子)(2) 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二、初读指导1.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出声试读课文;画出带生字的词语;标自然段序号。2.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读音指导。(2)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3.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4.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生逐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和指导读好句子。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默读并思考: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几件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2.组织交流。四、指导书写1.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2.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3.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作业设计: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高儿基和他的儿子生读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的两件生活小事,谁来说说是哪两件事?二、品读感悟 见识“儿子”1. 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2. 指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儿子种花草的句子。3. 交流这些句子。 抓住“只有10岁”,“还没有”,“顾不上”,“一直”,“忙着”,“各种各样”,体会高尔基儿子非常爱爸爸,几乎忘了自己。4.学生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高尔基的儿子对高尔基的孝顺。5.欣赏花儿 春天来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指名诵读第四自然段春景图,其余学生闭目想象,你觉得这段文字写得如何?(美)从何体会出? ( 抓住“姹紫嫣红”,“轻轻摇晃”,“一阵阵花香”,“一只只蜜蜂”)6. 出示春天美景图。练说:看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会怎么做,怎么想呢?7. 出示高尔基坐在花园中的情景。体会高尔基当时的感受、心情。 8. 这一段写得有声有色有味,有动有静有情,美哉!下面用你的朗读表示出来。 并背诵这两个自然段。过渡:欣赏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的心里非常兴奋、激动,同时又感慨万分,他欣然提笔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体会关爱1.播放第6到第9自然段的范读录音。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说明。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4.第8自然段中的”美好的东西”指什么?5.你认为这封信中含义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 引出:“给”永远比“拿”愉快。 指名朗读这句话。 引导感悟这句话。 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反复读这句话,齐读这封信。学到这里我们都知道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这种爱仅仅是父子间的亲情吗?不,还有更高层次的对儿子完善人格教育的真情,这是高尔基博大而深沉的爱。小练笔 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想法,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远方的爸爸。 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 花 爱 信 儿子 15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教法学法 朗读、讨论、课件出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示人物,激发探究。同学们,这是一位年仅12岁的南非小男孩,他的名字叫恩科西。2001年6月1日,正当全世界少年儿童欢庆节日的时刻,他,却静静地离开了人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道(出示课件)谁来读?请你来。声音洪亮,口齿清晰,会读书。谁再来读?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面对恩科西的去世,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也痛切地说(出示课件)请你读。什么是痛切?悲痛之切,谁能用朗读来表达?(“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两位世界著名的领导人为什么会对一个年仅12岁的小男孩有如此高的评价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这位南非儿童(板书课题:艾滋病小斗士),一起读课题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斗士?再读读课题。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质疑:艾滋病是一种怎样的病?为什么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他是怎样与病魔作斗争的?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斗士指谁?为什么称他为“小斗士”2.老师看同学们读得很投入,下面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词语的读音。出示,指名读。携带 病魔 仁慈 与会得知 遭遇 天灾 孕妇纤弱 提供 轩然大波读到纤弱时,及时纠正或肯定,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你知道吗?当作为细小的意思时,一般我们都读成纤,再读读这个词。这个词语,老师想考考大家。在字典中,供有两种读音。出示:gng 准备东西给需要的人,作为祭祀用的东西,述说事实读供 gng。在这里读哪个字音呢?一起读。让我们一起读这些词语,特别注意加点的生字。你们都将生字的读音读得很准确,这些生字中哪些字你觉得容易错?想给大家提个醒?孕,乃下包着子,有点像(多么像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啊)。3.课文里有不少长句子,你能读好它们吗?(1)出示: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指名读,这里的携带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些婴儿随身带着的是什么?读了这句话你想说什么?出示:艾滋病资料图文。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最终导致死亡。目前,科学家还没有研制出能够完全治愈这种疾病的药物,它的死亡率达到百分之百。因此,艾滋病被人们又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艾滋病如此可怕,谁能将它读出来。就是这样可怕的艾滋病,恩科西一出生就携带了艾滋病病毒。这个句子谁来读?(2)出示: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3)出示: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理解轩然大波,从这个轩然大波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说得好,你再来读读这句话。(4)出示: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注意这句话中的关联词了吗?(5)他曾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4.初读了课文你对恩科西有了什么初步的印象?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再读读课文,你能用简要的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呢?2.同学们概括很精练,那作者是怎样将这件事写清楚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画出来。交流。按照顺序读读,你发现了什么?先叙述后面发生的事情,再写前面发生的事情,这种写法叫倒叙。今后咱们同学也可以在写作时运用这样的写法。3.交流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第一节)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第二段:(第二四节)写恩科西的遭遇。第三段:(第五七节)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第四段:(第八九节)写该怎样面对天灾,恩科西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三、品读课文,引导质疑。1.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哪些小节深深地打动了你?感受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交流。2.读着读着,有没有问题读出来呢?今天我们读了这篇课文,解决了生字,感受了艾滋病的可怕,和小恩科西的动人事迹,解决了我们提出的问题,那么,恩科西是怎样与病魔作斗争,为什么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呢?我们下一节课我们再继续走进课文细细品味。 板书: ?艾滋病小斗士? 可怕 病魔、天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通过阅读文本,懂得恩科西与可怕的疾病、与人们的冷漠和歧视、为感染者生存的权利顽强抗争,并感悟“小斗士”的可敬。4. 通过揣摩人物言、行,学习人物类记叙文的阅读方法。5. 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教学重点通过揣摩人物言行,学习人物类记叙文的阅读方法。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文本,懂得恩科西与可怕的疾病、与人们的冷漠和歧视、为感染者生存的权利顽强抗争,并感悟“小斗士”的可敬。教学方法:勾画圈点批注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课、情感奠基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5课,艾滋病小斗士,(板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的小恩科西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自主交流)过渡: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背后可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不幸。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一)细读第2,3,4自然段,感悟“不幸”1.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划出最让你心灵为之一震得语句,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2.学生自读勾画并思考。 3.讨论交流: (1)“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谈失去母亲的痛苦、无助、孤独。) (2)“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抓住数字体会艾滋病的可怕、死亡率高。)(3)“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当学生找到此句时,教师出示这句,并发问: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并说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竟然”:一方面说明恩科西生命力顽强、毅志坚定。另一方面说明他能活这么长时间出乎大家的意料。“挺”是什么意思?用“坚持”,“撑着”这些词换它好吗?为什么?小恩科西“挺”住了什么?通过品读和补充课外资料引领学生体会恩科西“挺”的内涵:挺住了病痛的折磨,挺住了失去母亲的孤独,挺住了死亡的威胁,挺住了别人的歧视。从这个词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教师导问:“轩然大波”是什么意思?比喻大纠纷。) 师:一个艾滋病患者要入学,这的确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如果是你这所学校的老师,你们会议论些什么啊?师:看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老师们议论着,那么如果你是一位家长呢?你会说些什么?师:如果恩科西成为你的同学呢?恩科西的到来仿佛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大石头,引起了当地的一场轩然大波(学生接上)! (二)细读第5,6,7自然段,感悟“抗争”1.要求:默读5、6、7段,找出最能表现恩科西是小斗士的语句。2.学生自读,勾画。3.汇报交流。句1: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抓住不是而是体会他没有因为“随时都有可能死去”而悲观消沉”,他心情平静,毫无顾虑地面对身患绝症的现实。真的不简单。)句2: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抓一边一边体会他不但“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还“关心”别的“患病的儿童”。这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多么难能可贵!)句3:他用纤弱的声音想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抓住“纤弱”这个词语,深入发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身体虚弱。已经不行了。教师追问:在这种情况下,小恩科西他想到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句4:在南非举行的国际艾滋病大会上,他穿着一身小西服,用尚显稚气的声音,向数千名与会代表说:“我希望政府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