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文化现象评述.doc_第1页
追星文化现象评述.doc_第2页
追星文化现象评述.doc_第3页
追星文化现象评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追星现象评述一、背景追星现象的正面影响并不少见,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追星是为了追求明星的亮点,学习明星好的东西,并以此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奋进的精神,健康成长。李连杰现在在国际影坛颇有影响力,他当年将李小龙这位把中国功夫带到好莱坞并红遍世界的前辈当作自己的偶像,并立志像他一样。当今NBA巨星布莱恩特从小就把乔丹当作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成为篮球明星,能够和乔丹同场竞技。这种朦胧的“追星情结”在其家人和老师的正确的引导和激励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他从小就刻苦训练球技,这使他终于梦想成真,成了NBA新生代中和奥尼尔齐名的球星。但追星现象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在少数。“不见刘德华,我决不嫁人”,2007年,沸沸扬扬的杨丽娟事件已经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但是血与泪的教训至今却让人深省。伦理学认为,快乐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是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快乐和幸福的权利,杨丽娟也不例外。她用13年青春时光去追逐她喜爱的明星。也许杨丽娟认为她是快乐的,也许她很享受这13年追星的过程,所以对此人们似乎也不必过多地指责,但是杨丽娟所追求的“快乐”却是以带给家人痛苦、导致家庭负债累累、家破人亡的结局为代价的,这样的“快乐生活”我们还是不必追求的好。这也引发了我们对追星现象的思考。二、追星现象的行为表现明星有是何方神圣呢?所谓的明星即歌星、影视明星等。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他们对现代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渲染,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生活娱乐。“追星”是从以前就开始了的,在六七十年代,人们追求的明星是科学家、文学家等,而现在的青少年都喜欢追求影视明星、歌星等。在青少年的心中,很少的一部分人的偶像是自己的父母,也有一些人的偶像是有所成就的科学家之类的人,但更多的人是喜欢当红的明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追星”的观念越来越丰富,在物质生活方面许多人以从众心理为主,尤其是有的同学有攀比的心理,追求时尚、潮流,这已成为社会的一种风俗。因此,许多青少年都崇拜明星,“追星”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有些青少年过分迷恋偶像而荒废学业,废寝忘食,用大量金钱购买有关明星的产品,对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三、追星现象出现的原因追星现象通常出现在青少年中,大人们对青少年的追星现象颇为不解,甚至反感,但追星族们对此却振振有词、乐此不彼。这其实与青少年所处的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关。具体讲,追星在心理学上的因素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皮革马立翁效应。青少年所喜欢的人,也是其在某个时期想成为的人,于是不断地模仿、学习,希望自己的愿望有朝一日变成现实,就像希腊神话中的皮革马立翁一样,因为他的坚信和虔诚而实现了自己的心愿。2、投射心理。由于青春期自主性的发展,青少年更加迫切想要得到周围人的认同,一旦这种心理需求不能被满足,就可能把自己的心理能量投射到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都很高的明星身上。这样在心理投射机制的作用下,就可以让自己体验到是成功的和被别人认可的。3、从众心理。在青春期的孩子是最忠于自己的团体的,无论是团体中的多数人,还是团体的“老大”喜欢某个明星,他们也会跟随着去追星。4、求新的欲望。青春期的孩子富于探索精神,喜欢求新求异,乐于追随潮流,而文体明星往往又是时尚的缔造者,自然成了他们追逐、模仿的对象。5、炫耀心理。一些青少年挖空心思收集明星的资料,刻意模仿明星的举止,以求能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来炫耀自己,显示自己的身价和才能,并由此体验一种自豪感和成功感。6、共鸣心理。青春期是人经常产生挫折和困惑的阶段,但由于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和逆反心理,使得他们不愿把烦恼向父母、老师等承认倾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从那些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歌曲、影视作品获文体活动中寻求寄托,进而发展到对明星的崇拜和迷恋。7、爱恋心理。青少年由于性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逐渐产生了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渴望找到一个最完美、最理想的伴侣,因此那些被精心包装的明星,很容易就成为这些少男少女的“梦中情人”。这些崇拜和爱恋相互掺杂的情感,让那些朦胧中的少年变得如梦如痴。 四、追星现象的利与弊(一)追星现象的利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追星和崇拜偶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没有盲从性,能正确分析偶像的优点和不足,追星是为了追求明星的亮点,学习明星好的东西,并以此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奋进的精神,这种人都能健康成长。比如郑智化,他虽然是残疾人,但他身残志不残,毅然选择了自己所喜爱的事业演艺。他靠坚强的意志,唱出了许多好听的歌,大家都熟悉的水手就足以证明。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这样的精神值得学习和崇拜。王杰也是一个有名的歌手,他的成名不是靠运气,而是凭自己的实力取得的,他所走的人生道路是艰辛的。曾被生活所压迫的他,从未向命运低过头,他当过推销员,出租车司机,不管生活多么苦,他总是以微笑来面对,最终走向了成功。这样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正是应该在追星中学到的。像这样的明星不胜枚举,这样的明星值得崇拜,值得敬仰。追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追星是青少年从孩童向成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过程的反映。青少年处于由孩子向成人的发展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和树立远大理想的时期,他们的理想、愿望正处于迷茫和混沌中,需要自我的实现和完善,他们既想摆脱儿童的心理,又想像成人那样体现成熟。明星的出现使他们眼前一亮,从明星的身上看到了自我实现的希望,追随他们、崇拜他们,已成为心中的渴求。追星是青少年寄托希望和理想的一种表现。大多数明星都有一技之长,或在体育竞技上,或在艺术上。加上其外观或是英俊潇洒,或风姿绰约,体现了美的风采,年轻人常常被他们吸引,从思想、行为和外表等去模仿学习。追星也是广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转型时期,性的发育正走向成熟,但性意识仍是朦朦胧胧,对异性产生好感,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异性的影子。在年轻人的眼里,明星是快乐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最有成就的典范。他们都向往梦幻般的青春,生活在自己虚拟的世界中,幻想着自己成为了明星,成为顶尖人物,并以此成为生活中的目标。另外,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升学的压力,学生相互竞争的压力,课后家长安排的各种辅导等,压得很多学生喘不过气来。当明星以光彩夺目的形象展现于大众,进入他们生活后,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去崇拜,与明星一起疯狂,一起宣泄,以满足心理的需求。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对人生追求的体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标和偶像,当前的追星也是这样。因此,对追星现象和偶像崇拜既不要一概反对,也不要放任自流出现问题,而要积极引导,使之理性化。(二)追星现象的弊通常,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很难自我约束。一旦开始追星,一段时间会很痴迷狂热。就比如有一位高中生因盲目地追周杰伦,把他妈妈给他上学的钱拿出来购买关于周杰伦的产品,甚至还买了一套房子住在周杰伦家旁,因而花光了他妈妈给他上学的所有的钱。这无疑是不恰当的追星。青少年时代是学习的最佳阶段,如果此时把大量时间用来追星,就会浪费许多的宝贵时间,耽误学业,妨碍未来发展。并且,明星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并非完人。比如著名演员刘晓庆,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可后来却因为偷税漏税而沦为罪犯,盲目的崇拜常会造成过度的美化明星,继而引起不实际的幻想与不良的狂热。经济负担也是一个问题。假如一位同学迷上了某个明星,很有可能会会购买大量关于这位明星的商品,增加了经济负担。某新闻曾任意地对全市的一百多个学生作过此类调查,有94的学生有过购买偶像的相片、海报、写真集等此类物品,而其中经常性购买的就占57。而此类商品通常较昂贵,像一张海报一般在2元到25元左右,一张CD盘一般在10元到30元左右,而一本印刷精美的偶像写真集就大都在15元、20元、30元甚至一本几百元的也有。这对于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支出。大部分人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而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偶像,大都是因为他们的外表或音乐、影视作品。有的人说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偶像,称得上是一个超级fans,而他们的了解大多为知道明星的爱好,喜欢的颜色,喜欢吃什么等等。而这些了解除了浪费时间并没有任何实际的作用。有的人甚至为了自己的偶像放弃自己的生命,记得在一张报纸上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个女孩因为没买到自己偶像的演唱会门票而起了自杀的的念头,为了不相识,只是自己想象中的偶像而这样做,确实有些荒谬。五、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的追星现象青少年阶段对明星的崇拜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非常正常的表现,我们不能因为“杨丽娟事件”的发生而对现在青少年的明星崇拜行为大加鞭挞,而应该辩证地看待青少年的明星崇拜现象。一方面,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大多外表俊美,光彩照人,并且大多都具有一技之长和过人之处,比如表演的才能、歌唱的才能等。青少年对他们心中喜欢的明星狂热地崇拜,享受追星的快乐,成为他们枯燥学习生活中调味剂。许多明星艰辛的奋斗历程、曲折的人生历练,也深深地打动了追星一族的心,使他们认识到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日之功,都需要付出艰辛。若将明星崇拜的热情转化为自身奋斗向上的动力,那明星崇拜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此外,明星也并不专指歌星、影星。著名的学者、专家、为我们所敬仰的、有杰出成就的人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心中明亮的星,成为青少年追随的明星。现今炙手可热的学者如易中天、于丹等,他们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杰出的口才征服了人们,成了万众瞩目和争相追逐的明星。对于明星的崇拜,不在于是否崇拜,而在于崇拜的是谁,崇拜的是什么,以及从所崇拜的人身上学到了什么。另一方面,应当反对盲目崇拜。去喜爱一个人,去崇拜、敬仰一个人本没有错,但这种爱若超出了一定限度,就会变成非理性的追捧和盲从,会造成心理失衡,损害自己和亲人,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例如,大多数追星的青少年还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为了追星花费父母大量金钱,更有甚者如杨丽娟,为了追星竟然让父母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而且始终不思改悔,最终落得了家破父亡的悲惨境地,不能不令人痛惜。这种牺牲亲情,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