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ppt_第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ppt_第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ppt_第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ppt_第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血液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一 血液的组成 血浆 水 低分子物质 蛋白质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 血浆的化学成分 水低分子物质 电解质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蛋白质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O2 CO2 血浆 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二 血量 血量 全身血液的总量 正常成年人血量占体重的7 8 循环血量 在心血管中循环的血量 贮存血量 贮存在脏器及静脉丛内的血量 一般不参与血液循环 成人一次失血不超过总血量10 机体可代偿 一 颜色血液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三 比重正常人全血比重1 050 1 060 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 血浆比重1 025 1 030 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三 血液的理化性质 四 血浆的pH值 7 35 7 45靠血浆缓冲对作用及肺 肾的调节功能维持pH值相对稳定 血浆缓冲对主要有NaHCO3 H2CO3 蛋白质钠盐 蛋白质 Na2HPO4 NaH2PO4三对 其中第一对最重要 三 粘度是由内部分子之间的摩擦产生 以水的粘度为1 全血的相对粘度为4 5 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它在血浆中的分布状态 血浆的相对粘度为1 6 2 4 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五 血浆渗透压1 概念 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2 构成 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1 血浆晶体渗透压 由血液中晶体物质 Na cl 所形成的渗透压 作用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2 血浆胶体渗透压 由血浆中蛋白质 白蛋白 所形成的渗透压 作用 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 维持正常的血容量 等渗溶液 溶液的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如0 9 NaCl溶液 5 葡萄糖溶液 第二节血细胞一 红细胞 一 1 形态 无核 双凹圆碟形 2 数量 红细胞 L 血红蛋白 g L 男性4 0 5 5 1012120 160女性3 5 5 0 1012110 1503 功能 运输O2和CO2 缓冲血液中的酸碱物质 二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 可塑变形性外力下红细胞可发生变形通过毛细血管2 悬浮稳定性正常情况下 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在血浆中 不容易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原因 红细胞表面积 体积之比较大 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力也大 下沉缓慢 红细胞沉降率 血沉 指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正常成年男性 0 15mm h成年女性 0 20mm h血沉快慢取决于 红细胞是否容易相互叠连导致红细胞相互叠连的原因 血浆成分改变 3 渗透脆性 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发生膨胀破裂的性质 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抵抗力 抵抗力越大表明渗透脆性越小 0 9 NaCl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形态渗透压递减0 42 NaCl红细胞胀大破裂 开始溶血0 35 NaCl红细胞完全溶血 三 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红细胞的生成应具备的条件1 红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2 足够的造血原料 铁 蛋白质3 必要的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 Vit B12和叶酸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 雄激素 二 白细胞生理 形态 无色有核 球形数目 4 0 10 0 109 L病理情况下 白细胞数目增加 急性感染 名称百分比主要功能 中性粒细胞50 70 吞噬与消化嗜酸性粒细胞0 5 5 抑制组胺的释放嗜碱性粒细胞0 1 释放组胺与肝素淋巴细胞20 40 T细胞 细胞免疫B细胞 体液免疫单核细胞3 8 吞噬 免疫 白细胞分类及功能 三 血小板 一 形态和数量无细胞核双凸圆盘状 100 300 109 L 二 生理功能参与生理性止血对血管壁的修复和支持作用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 血液凝固 bloodcoagulation 1 定义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2 特点 血液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 形成血凝块 血清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浆 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思考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2 凝血因子 1 目前已知有14种 除前激肽释放酶 高分子激肽原外 还有12种 3 凝血因子的特点 FIV是钙离子 除Ca2 外 其余均为蛋白质 大多数以酶原存在 激活后具有蛋白水解酶作用 除FIII 组织因子 外 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 F 在肝脏合成 需维生素K参与 凝血因子激活后 在该因子右下角标上 a 4 内源性凝血途径与外源性凝血途径联系与区别 区别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FXII 参与凝血过程的全部凝血因子均在血浆中 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为组织因子FIII 来自组织 联系 生成FXa以后 内源和外源两条凝血途径成为同一的途径 二 抗凝系统 1 抗凝血酶III抗凝血酶III由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抗凝血酶III可以与FIXa FXa FXIa FXIIa和凝血酶结合使其失活 2 肝素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一种粘多糖 可与抗凝血酶III结合 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抗凝作用 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抑制物和其他抗凝物质来抑制凝血过程 3 应用抗凝 血液保存时常加入枸橼酸钠抗凝 促凝 手术前注射vit K 促进F 的合成 防止手术中 手术后的大出血 三 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一 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血型 bloodgroup 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类型凝集原 agglutinogen 镶嵌在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糖蛋白 起抗原作用 凝集素 agglutinin 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 二 红细胞血型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