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课文就是反映人类文化艺术生活的文章,内容包括古今中外文艺样式,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艺术,安塞腰鼓、观舞记中的舞蹈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但学习的内容并不限于文化艺术。像社戏中,更主要的是反映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安塞腰鼓让我们感受生命的力量,竹影有童贞童趣的精彩表现,观舞记让我们了解印度艺术,获得美的享受。通过本单元学习,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家们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一、 单元指要(一)、知识和能力1、积累和丰富词汇量,理解语言的修辞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个性解读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作品的能力。3、品味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鉴赏能力。4、学习艺术描绘的技巧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二)、过程和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迅速提取课文信息,把握课文内容。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3、将课文学习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密切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开展大语文教学。(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理解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由此生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2、开阔视野,接触各类文化艺术形式,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操,积淀自己的人文底蕴。二、 单元设想1、 本单元课文均有精美的段落,作为美句美文,必须通过美读来领悟课文所表现的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训练,尤其是对精美段落的涵咏,从而使学生获得审美享受。2、 虽然本单元课文均是反映艺术方面的,但它们各具特色。针对每篇课文的不同艺术内容和风格,设计不同的课型:生活体验课、审美感悟课、审美鉴赏课、课程整合课、文言积累课、读写结合课、综合研究课等,引领学生既走进课文,有走出课文。3、 重视学生的个人见解,保护学生的创造萌芽,让学生在创造性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中,品析作品的艺术形象,读出“我”眼中的“哈姆雷特”。4、 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不但从书本中学语文,更从生活中学语文,把语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社戏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迅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情节结构。2、 理解课文的景物美、人情美、故事美,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3、 以“取名”习俗为切入口,开展研究性学习。4、 体会作者对淳朴、健康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纯真无私、诚挚善良的品质的歌颂。教学重点1、 优美多姿的景物描写。2、 质朴动人的艺术形象。课型第一课时:生活体验课 第二课时:综合研究课第一课时一、 深情导入教师与学生一起深情回顾:“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夹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这是鲁迅对他童年乐园“百草园”的真情描绘,今天,我们再一次随鲁迅一起作客他的童年乐土平桥村。(板书:社戏)二、 整体感知1、 课文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情?看社戏:戏前波折月下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详写)2、 除了看戏外,还写了其他的活动或事件吗?随母归省,钓鱼捉虾,公公送豆(略写)3、 请你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全文中心。记叙“我”在平桥村和农家少年看社戏的故事,表现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三、 局部品析 读了这篇课文后,你对文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段落是哪些?(一)、月下行船1、朗读“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2、品味美词美句:从色彩、气味、声音、心情、动态等方面品味。如:(1)、“碧绿”、“淡黑”、“朦胧”用得好,好在它们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豆麦、连山、月光的色彩美。(2)、“潺潺”、“婉转”、“悠扬”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水声美和笛声美。(3)、“清香”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乡村特有的气息美。(4)、“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但却还以为慢。”这句利用生动的比喻,从侧面表现我迫切的心情。(5)、“自失”、“弥散”准确地表现了我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二)、归航偷豆1、分角色朗读“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摸样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3、 写偷豆时,有一句人物语言很能表现人物性格,找出来,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憨厚无私)4、 根据本段内容,并联系全文,用“我喜欢文中-(人物),因为他(他们)-(评价其性格、品质),比如-(举人物表现)”的句式,写三言两语,简笔勾勒人物性格。如:(1)、我喜欢文中的这一群农家少年,因为他们很聪明,比如,他们中间年长的几个摇船,几个生火,年幼的和“我”剥豆,分工明确,有组织。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如果挨骂,就要他归还枯桕树,堵他的嘴,考虑很周到。(2)、我喜欢文中的双喜,因为他精明能干,是这一群少年中的领袖,比如,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娘知道要哭骂的,就又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去偷了一大捧,又比如,双喜用“船头大”、“迅哥儿不乱跑”、“我们识水性”三大理由说服母亲和外婆让我随小伙伴去看戏。四、体验探究1、怎样理解“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好豆”、“好戏”并非真的指豆还吃、戏好看,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表了作者对天真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2、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会吗?如:没有再好的饭小学时师生野炊;没有再好的菜饥肠辘辘时的水煮豆腐;没有再好的饮料风雪夜归时的红糖姜茶;没有再好的游戏晒场上柴堆里的捉迷藏;没有再好的电影小区里免费放映的露天电影等。五、 布置作业以童年乐事为题,写一篇作文。第二课时一、 导入鲁迅说过:“一个简括的诨名,比用头号字印发成的一篇文章的题目,还要不容易忘记。”日常生活中,姓名不仅仅作为称呼人物的简单符号,更多的融入了文化传统、社会历史、价值取向、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风俗,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取名更是别具匠心、丰富多彩。二、 准备1、 课外阅读鲁迅的故乡、祝福、阿Q正传孔乙己、长命灯、风波等作品,找出富有特征性的人物姓名,并将其归类,体会作品人物取名的艺术色彩。2、 从身边收集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亲辈及同辈的姓名,并将其归类,分析不同时代取名有何异同。三、 交流(一)、整理、展示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姓名1、劳动妇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卑贱地位)祥林嫂、杨二嫂、柳妈、吴妈、秀才娘子2、下层农民(姓名不过是代表个人的符号)六一公公、七斤、阿Q、小D3、 豪绅(对尊者的称呼)鲁四老爷、赵太爷、赵老爷、七大人4、 少年(趋福避祸的迷信心理)双喜、阿发、水生、宏儿5、 革命者(革命行为不为世人所理解)狂人、疯子6、 诨名(抓住人物某方面的特征)孔乙己、阿Q、假洋鬼子、红眼睛阿义、驼背五少爷(二)、确定研究题目1、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取名艺术谈(1)、反映人物尊卑身份:如、鲁四老爷、七大人;孔乙己、祥林嫂、七斤(2)、概括人物思想性格:如、假洋鬼子、红眼睛阿义(3)、暗示人物悲剧命运:如、孔乙己、祥林嫂(4)、透露时代风云变化;如、狂人、疯子、假洋鬼子(5)、表现趋福避祸的民族心理:如、闰土、水生、阿发、双喜2、鲁迅作品中的“无名之名”(1)、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如、阿Q、假洋鬼子、红眼睛阿义、驼背五少爷(2)、揭示妇女谦卑的社会地位:如、祥林嫂、杨二嫂、秀才娘子(3)、暗示人物悲剧命运:如、孔乙己、祥林嫂、阿Q(4)、高度概括人物性格:如、狂人、假洋鬼子、红眼睛阿义3、从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取名看中国人求吉祈福的民族心理4、文学作品中人物诨名的妙用(黑旋风、小二黑、过滤嘴、旱烟袋-)(三)、整理、展示生活中收集的姓名1、曾祖父、祖母辈(代表人物的简单符号,以性别、排行-)王二老、金小阿大、姚大妹2、祖父、祖母辈(求吉祈福的民族心理)孙进财、林根发、冯福宝4、 父母辈(紧跟时代的政治色彩)张文革、马中华、郑革修5、 同辈(寄意明志的美好手段)蔡修远、徐宇新、顾姝婷(四)、确定研究题目如、名字文化与时代变迁四、 写作根据上述分析,自己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题目,写一篇有关“名字文化”的文章。安塞腰鼓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2、 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3、 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教学重点1、 排比、反复的修辞及作用。2、 精读重点句子,感受生命的力量。课型审美感悟课教学过程一、 播放视频,形象感受1、 播放安塞腰鼓视频,调动学生情绪和想象力。提问:你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2、 屏幕展示(以安塞腰鼓为背景):安塞腰鼓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志和西北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二、 自由朗读,感知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用下面的格式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的安塞腰鼓,因为。”如:1、 粗犷雄浑的安塞腰鼓,因为它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类似于西方的摇滚和劲舞,它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俗等浑然一体。2、 宣泄生命的安塞腰鼓,因为它疾猛的节奏,铿锵的鼓点,体现了生命的激昂,是一种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3、 人鼓合一的安塞腰鼓,因为它的成功,在于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人借鼓势,鼓助人威,相得益彰,酣畅淋漓。三、 精读赏析,问题探究1、 找出自己觉得精彩的句子,反复朗读,并进行评点。2、 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并通过自主、合作的方法进行探究。如:精彩之处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排比、比喻,想象、联想,气势恢弘。)2、 这腰鼓,使冰冷的-(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难解之处1、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2、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四、 理解主旨,感悟生命1、 作者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歌颂了什么?多角度思考。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歌颂黄土地上的阳刚之美;歌颂承载这一生命的黄土地;歌颂黄土地上生活的人。-2、 将课文置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去思考,谈谈自己的理解。我们的民族和这片黄土地一样古老,一样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奇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走进一个令人振奋和自豪的新时代,只要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辉煌。五、 布置作业,写作迁移学习本文,使用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运用短句,进行合理想象,描写一个令你难忘的场面。观舞记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神态、服饰、动作表现内容的。2、 体会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艺术美,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3、 学习作者将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的艺术描写手段。教学重点欣赏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课型审美鉴赏课教学过程一、 感受美、体验美1、 观看卡拉玛姐妹舞蹈录象,将舞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2、 听配乐朗诵,将作者写观后感受的句子和描绘舞蹈的内容找出来。3、 将自己的感受和作者的感受比较。二、发现美、积累美1、 发现美的画面。将发现的成果用“我发现-美,你看-”的句式表述出来。2、 积累美的语言。你发现哪些美的词语、句子、修辞等,做成分类积累卡。三、思考美、延伸美1、 本文与安塞腰鼓所表现的美有什么不同?2、 阴柔是美,阳刚也是美。请同学们搜索生活中感受到的“美”,并辨证地思考,仿照“-是美,-也是美。”的句式说话。(本教学设计详见语文教学通讯2004。78)竹影教学目标1、 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2、 体会本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贞、童趣。3、 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教学重点1、 天真烂漫的童贞、童趣。2、 语文与美术的整合。课型课程整合课教学过程(此文去年由广陈中学黄老师在东胡中学上过公开课,特色就是语文与美术的整合,有兴趣的老师可以与她联系。)口技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汇。2、 体会生动逼真的描写,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3、 学习古人写作的章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汇。2、 学习写作章法。课型第一课时:文言积累课 第二课时:读写结合课说明:初中与高中文言文教学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初中重言轻文,而高中则重文轻言。本人以为文言文教学应该“言”“文”并举,“言”中有“文”,“文”中有“言”,“言”即语言文字,“文”即“文化”、“文学”、“文章”,文言文教学所承载的任务不仅仅是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口技,属于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布幔或屏风后面,俗称“隔壁戏”。本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帷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二、积累词汇1、 疑难词语厅事、施、团坐、寂然、欠伸、呓语、絮絮、毕、侧目、绝、力拉崩倒、曳、许许、奋袖、战战2、 活用词语善、宴、乳、名3、 时间词语一时、 忽、忽然、既而、是时、少倾、俄而、未几4、 古今异义会、但、少、稍、中间、虽、走、股、是5、 一词多义众宾团坐 以为妙绝 众妙毕备 妇抚儿乳满坐寂然 群响毕绝 以为妙绝 儿含乳啼三、疏通文意指定学生翻译课文,其他学生补充完整,教师指正。四、 明确思路演出前演出中(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演出后第二课时一、 把握章法1、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2、 具体描摹与概括叙述3、 前后呼应二、拓展迁移印发叶君健看戏,要求学生将看戏和口技比较,找出有关相似的段落、句子,进一步体会上述三种写法。三、巩固训练播放NBA篮球赛片段,要求学生运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写作。综合性学习(一):戏曲大舞台一、说明:综合性学习是本次课改的全新亮点,但又是一大难点。对于本次活动-戏曲大舞台,学生一般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也不大喜欢,而且农村学生在收集相关资料方面也存在困难。所以,本次活动在教师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设计一堂戏曲艺术欣赏课,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内涵,品味它悠长的韵味。二、设想:1、收集、剪接穆桂英挂帅(京剧)、红楼梦(越剧)、天仙配(黄梅戏)、花木兰(豫剧)等片段,制作成视频。2、依次欣赏一个片段,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该剧种的有关知识(如有学生知道,可让他介绍),如,京剧脸谱、京剧流派等。3、学生讨论品析该片段中的人物形象。4、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章节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历年招教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口腔技能考试真题及答案
-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操作题及答案
- 2025江苏省安全a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测评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护士n3考试真题及答案
- 南靖期中考试卷子及答案
- 语文七月份考试题及答案
- 凤台一中奥赛班考试题及答案
- 芍药切花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年广州历中考英语重点考点归纳
- 2024年钟祥市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方案(两篇)
- 档案室火灾应急预案(6篇)
- 超声内镜的护理配合
- 老年医学人才培训总结汇报
- 牙科健康保险管理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战略布局建议报告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诊)化学试卷(含标准答案)
- 2024年导游资格证考试-浙江省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