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一1 D(应为“只是”之意)2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错译“欺”、两个“子”字每个扣05分;后一句的“是”字所表达的意思和判断句的特点未译出要扣1分。)3 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只要大意对即可)二1、C 2、D 3、多读古人的文章 只是致力于读书. 三1.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2.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3.不恰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4.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势,就是佳作。四1.(1)do量(长短)(2)d尺寸尺码(3)d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至之市( 到、往 )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五12边境。到。反而。凭借13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14对比,立志。六1偷偷地 就 入迷 神情平静 2王冕是诸暨的人。 晚上,(他)偷偷地跑出来,坐到佛像的膝盖上,在长明灯光的映照下,拿着书苦读。 3年轻时必须勤读苦练,长大后方能有所作为。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七1我想要去楚国 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2、南辕北辙或 背道而驰 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八1.做官 吃 用来 去除2.菱角是生长在水里的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是知道的啊。3.(略) 15给加点字解释九1感到为难 幸好、幸亏 因为 凭借 2能不能讲求信用(大意符合即可)3难道能因为事情危急就丢下他吗?4我认为是华歆优王朗劣。理由是:华歆讲信用而且考虑问题很周到,当初“难之”的原因就是考虑到接纳“欲依附”者后的问题,毕竟,他们自己也是避难者。而王朗表面上是见义勇为,救助他人,实际上,他却胆小怕事,一见事态危急就想把逃难者丢下,不讲信用。十1居:一起 店铺 2比喻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3近墨者黑 4(言之成理即可)十一 1(1)喜欢 喜爱 (2)抄录 (3)迷惑不解的样子 (4)写 2这是什么字啊? 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连自己也不能识别。3(略)十二 1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2(略)十三1(1)下雪(2)通“披”,穿着 (3)一会儿(4)领教、受教2(1)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2)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后会想到别人还饿着,自己穿暖后会想到别人还冻着,自己安逸后会想到别人辛劳着。3(言之成理即可)十四1(1)这样 (2)轻视(3)少(4)害处2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2)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3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4、敝帚自珍十五1.(1)忧虑、担忧(2)赶走 (3)这不是 (4) 危害 2(1)我就会饥寒交迫,其危害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 (2)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3C十六 1.向 尽完 大道 阻止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3(供参考)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技术,都应该精益求精,不能自满。百尺竿头,尚需更进一步,何况是技艺不精的人呢?虚心方能让人进步,傲慢只能阻止自己前进的步伐。 4薛谭身上当然也有可取之处。他能够及时地知错改过,向老师道歉,并永远不说回去之类的话,这说明他认识到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道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十七1幼年丧父 有时 洗 供给 在背后说坏话 2B 3有时候,在夜晚(读书读得)眼睛昏花,疲惫困倦,(他)就用冷水冲头洗脸。 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4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5(略) 十八1向戏弄昏暗点燃 2(1)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2)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3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十九1到,此指照射过来报酬把就2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3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的灯光来读书,现在这个成语形容勤学苦练。4学习要主动匡衡凿壁借光,主动创造条件来学习,其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学习要刻苦虽然家庭贫穷,可是,他不畏艰苦的环境,并且能以“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方式“得主人书遍读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二十1教诲,教导这样引,拉及,比得上2C 3只听弈秋的教导。能说(难道)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二一1zh;同“识”记 shu;劝说 xun;同“旋”,转身 cu tu光阴消逝 yu 通“悦”,高兴,愉快 yn 恼恨,怨恨 2B 惘 3善于学习的人不会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4D 5学贵善思 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二二1 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2 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二三1约会 约定 才 丢弃 丢下 回头(看) 2不是人啊!跟人家约定好一同走的,却丢下朋友独自离开了。 (你)到了正午却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不讲礼貌。34(略)二四1拜访 走上前 感到奇怪 以为奇(认为奇怪)告诉2李元礼和宾客没有不对他感到惊奇的。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出色。3难怪大后,如此不佳。4机智聪慧,能言善辩。 孔融让梨(译文:孔融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气,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见的都是些英俊有名的人或者是亲戚,他们才能通报进门。孔融来到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之后,进了门,他就走上前去,坐了下来。李元礼问他说:“您和我是什么亲戚啊?”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和您的祖先伯阳有师弟关系,所以,我和您是世代之好呀!”李元礼和宾客没有不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出色。”孔融(听了后就对他)说:“推想你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陈韪非常尴尬。)二五1(1)替 给 (2)通“悦”,愉快 高兴(3) 喜欢喜爱2滥竽充数 3管理混乱,职责不明;领导昏庸,优劣不辨。4(略)二六1做首领认为对的逃跑 2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3助词,无义 它,代狐狸 它,代缺点或错误 到 它,代学过的知识 的4狐假虎威 狗仗人势 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5(从正反两面评价都可以)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还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二七1广泛阅读谁,哪一个就,于是到,等到 2“邪”通“耶”,吗 “耳”通“尔”,罢了3用 把 凭(凭借) 认为 4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待)5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6 (供参考)时间就如海绵力的水,要挤总是会有的;读书不一定求精,广泛阅读对丰富一个人的见识总会有好处的;读书能够改变人。【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二八1味美zhng 促进,提高2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相互提高的。3教 学 教学相长 4 嘉肴,至道,教学相长【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二九1、B 2、(1)我现在要死了,你赶快离开。(2)(我)从老远的地方来看你,可你却让我离开,使我成为一个不讲道义而只顾求生的人,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3) 朋友有病,(我)不忍心丢下他(独自离开)。3、友情无价。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赤城的友爱,它比生命还值得人们珍惜。译文: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兵进攻郡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你,你却让我离开,让我舍弃正义来保全性命,这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事!” 胡兵进城后,对荀巨伯说:“我们的大军一到,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我宁愿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代替朋友的性命。” 胡兵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重道义的郡城!”于是撤回大军。整个郡城都得以保全。三十1(1)乡人的儿子因没有考上心情很不好,而孙山的名字写在举人榜上的最末处,他就先回家了。(2)举人榜上最末一个名字是我孙山,而你的令郎还落在我的后面呀。2名落孙山,投考不中或选拔时未被录取 3幽默诙谐,滑稽风趣三一1(1)卖 (2)助词,无义 (3)同时存在2(1)我的矛很锋利,锋利得没有一样东西不能被刺穿的呀。(2)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会怎么样?3自相矛盾 4瞠目结舌 目瞪口呆5(略)三二1(1)逃跑(2)马上,立即(3)害怕,担忧(4)钟声2(1)害怕人家听到来夺取自己(已经偷到手的钟),就立即捂住自己的耳朵。(2)担忧人家听到,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担忧自己听到(就捂住耳朵),这就大错特错了啊!3捂住自己的耳朵,并不能捂住钟声,人家照旧可以听到的,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4寓意:做贼心虚的人,欺骗得了自己,欺骗不了别人。5掩耳盗铃 掩过饰非 掩旗息鼓 掩人耳目 掩过(恶)扬善三三1(1)逃跑,奔跑 (2)放下 (3)希望 (4)被 2兔子是不可能再得到了,可是自身却被宋国人耻笑。3守株待兔4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三四1担忧 劳累 赶去 放弃 2(1)天下不想帮助秧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2)(这样做)不只是毫无益处的,还会害了秧苗啊。3拔苗助长 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4(略)三五1(1)将要(2)替、给(3)本来(4)失去、得不到2(1)几个人喝这杯酒不够,一个人喝这杯酒又有多。(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3画蛇添足 4为人处世,不能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十分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否则,对人对事,总是有害的。多此一举,往往会让你失去很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三六1到 它,代剑 可是,但是2(1)这是我们的剑坠下去的地方。(2)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的吗?3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4、(略)三七1展开 夺取(这里有“捕捉”的意思) 抬(起)、伸长 正2(1)螳螂正想吃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后面,伸长脖子,正想啄食它呢。 (2)小孩子正想(拉开弹弓)去弹黄雀,却不知道前有深坑后有截断的树桩。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为人处世,应该有长远的打算,不能鼠目寸光,只顾眼前的利益;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侵害别人的人,也往往被他人算计。三八1(1)通“无”,没有(2)告诉,使人明白 (3)你 (4)放心的样子 2(1)为什么要担忧天会迸裂、地会塌陷呢? (2)大地是由土块和石块组成的,它们充满着四方,没有一处地方是没有土块和石块的。3讽刺的是生活中那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没根据更没必要忧愁的人。它与俗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含义大致相同。 4(略)三九1(1)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2)到, 去(3)离开 (4)只(是) 2(我)抢夺金子的时候,看不见(任何)人,只是看得见金子。3利令智昏 见钱眼开 4刘长清(江西省副省长) 四十1忌讳 全,整 2于是整个州都把灯说成是“火”。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4专制、蛮横、独裁,不顾老百姓生活的胡作非为的昏官。 故事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田登,为人专制蛮横,因为他名“登”,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于是,只要是与“登”字同音的,都要其它字来代替。谁要是触犯了他这个忌讳,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重则判刑,轻则挨板子。不少吏卒因为说到与“登”同音的字,都遭到鞭打。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依照以往的惯例,州城里都要放三天焰火,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州府衙门要提前贴出告示,让老百姓到时候前来观灯。可是这次,却让出告示的官员感到左有为难。怎么写呢?用上“灯”字,要触犯太守;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想了好久,写告示的小官员只能把“灯”字改成”火”字。这样,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照例放火三日”。告示贴出后,老百姓看了都惊吵喧闹起来。尤其是一些外地来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真的以为官府要在城里放三天火呢!大家纷纷收拾行李,争着离开这是非之地。当地的老百姓,平时对于田登的专制蛮横无理已经是非常不满,这次看了官府贴出的这张告示,更是气愤万分,忿忿他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什么世道!”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鞭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无效灯,许人人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日:“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释义: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不允许老百姓点灯照明。比喻反动统治者能够胡作非为,老百姓的正当言行却受到种种限制。四一1(1)都、全部(2)渡(横渡)(3)腰上挂着(4)更加2(1)你是最善于游泳的,今天怎么会落在最后面呀? (2)(那个人)回答说:“我的腰上挂着许多银子,太重了,因此落在后面了。”(3)你真是太愚蠢了!太糊涂了!(4)自身都要被淹死了,还要那些银子做什么用呢?3讽刺那些要钱不要命(嗜财如命)的人。四二(1)于是、就 (2)你的 (3)竟然 (4)是 (5)才 2B 3现在的人却不知道用他们愚笨的心思去学习圣人的智慧,这不也是很过分的吗?(不也是一大过失吗?) 4老马识途四三1(1)用(2)多少(3)还(是)(4)卷起袖子 2(1)刚才(你)许诺给(我)一百两银子的,可是,现在却只给我十两银子,这大概不可以吧!(2)你是一个渔夫,一天能得到多少(银子)呢?(3)为什么不去救他呢?(4)这就是那个许诺给银子又不愿偿付的人啊!3许金不偿 4(略)四四1空闲时(休息日) 死 准备 完成2(1)范文正公听后十分伤感,当即就撤消了酒宴,拿出钱救济给他,并让人为这位读书人办完了丧事。(2)在座的宾客们感动叹息,以至于有流下眼泪的。(“坐”不能译成“坐着的”) 3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4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致或相近的评价即可。四五1C 2C 3(1)他的弟弟等待到机会后就神态自若地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2)喜欢一样东西却不被这件东西所牵累的人大概是很少的,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啊! 4(1)严以律己,秉公处事;(2)胸怀坦荡,不为物累。四六1“本欲诡言以困之”,想难住他。2反应敏捷,心智聪慧。四七1旅店排遣,消遣(意思对即可 ) 2此题能答出隔墙下棋之意即可。示例:婆媳隔墙下棋,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 3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或艺海无涯,不可夜郎自大。)四八1(1)不否 (2)亡无 (3)嘿默 (4)弗费 2(1)改(更改)(2)按照 (3)通“向”,先前(4)才 3(1)把它改为弯曲的烟囱,把那些柴草移到远处去;否则,将会有火灾发生。(2)先前如果听从那位客人的话,那么,就不必破费这么多的酒肉了,也始终也不会有火患。4D 5曲突徙薪 防患于未然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四九1C 2“常”通“尝”;“禽”通“擒”3(1)(你说你是)越多越好,那么,为什么你会被我捉住的呢?(2)这就是我韩信被你陛下捉住的原因啊。4D五十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等到 议论 3(1)我打了一口井,多出了一个人的使用。(2)是多出了一个人的使用,而不是从井里得到了一个人。4宋君怀疑这种说法,认为不大可能是这样的。 5以讹传讹,道听途说的话是不足为信的。流言止于智者。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4五一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1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比三日立市 比肩继踵而在 B人莫之知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愿子还 大府召是儿,幼愿耳 D去而顾之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一样的一项( )。 A臣有骏马欲卖之 B愿子还而视之 C去而顾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3加点的字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子还而视之(hun) B臣请献一朝之贾() C臣请献一朝之贾(zho) D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jng)4省略的部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莫与言(骏马) B(余)乃重修岳阳楼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 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5对文章意思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 A本来是一匹劣马,但是由于请到了伯乐来故弄玄虚,因此马价十倍。 B卖马者为了请到伯乐,允诺给他一天的报酬。 C伯乐其实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他还而视之,去而顾之,无非是在暗示这匹马被自己看中了。 D这匹马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匹好马,但只有请到了伯乐,人们才意识到了,表明了人们迷信权威的社会现实。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捧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皆降,乃挟诈而尽坑杀之。当初,赵括年少学兵法,自以为天下无敌,曾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虽辩不过儿子,然而却说儿子不行。赵括之母询问原因,赵奢说:“兵事,生死之争啊,而赵括却说得轻巧随便。赵国今后不用赵括为将,就算了;如果一定要用他为将,使赵军覆灭的人必是赵括。”当赵王坚持要赵括代亷颇为将,行将出之时,赵括母上书说赵括不可为将。赵王问道:“什么原故呢?”赵括母答道:“过去我服侍赵括之父赵奢。赵奢为将时,与十多个士兵一同进餐,在士兵中结交为友的也有好几百人。赵王和宗室赏赐给他的财物,他全部散给部下军吏。一旦接到战事命令,他就不问家,一心扑在公务上。如今赵括为将,坐在主位上接受军吏们的朝拜,军吏中无人敢抬头仰视。赵王赏给他的钱物,他全拿回家,以便日后购置田宅。赵王以为赵括像他的父亲,实际上他们父子不同心。愿赵王不要任赵括为将。赵王说:“赵母止言吧。我已决定的事,不改变了。”赵母因而对赵王说:“即使如此,赵括若不称职有罪,请不要牵连我全家。”赵王答允了。“知子莫若父”,此话千真万确。可惜赵王不听赵括父母及蔺相如的忠告,中了秦相范睢的反间计,错误地免去亷颇为将,而代之以毫无作战经验的教条主义者赵括,招致赵四十万大军覆没。赵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赵括之所以不能担当重任为将,其原因可从父母口中得知一二。一是他死啃教条,一知半解,更缺少实战的经验;二是他私心太重,不能平易近人,更不能公而忘私。德才都不兼备,怎能统率四十万大军,同富于作战经验的秦国大将白起对阵呢?兵未出发,而败局已定。这是赵括父母早已预料到的,不幸果然言中。九月,赵军断粮四十六天,军内暗中杀人相食。赵括没有办法,只好急急慌慌突围,把士兵分成四队轮番出击,三番五次冲不出去。赵括亲自带领敢死队突围,被秦军射死。赵军大败,四十万士卒投降。秦用欺骗的手法,把四十万赵降卒杀死坑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四五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四六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宋人或得玉( )尔以玉为宝( )稽首而告曰( )使玉人为之攻之( )2用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述下列语句的含义。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3补出“以示玉人”这一句的省略成分。4“子罕弗受玉”的原因是什么?5本文赞扬的是什么?6读此短文后,谈谈你是以什么为宝的。7这则短文说明什么问题?(参考答案:1有个你叩雕琢2献上它是请求免于一死。子罕把他安置在自己乡里,让玉工为他雕琢美玉,使他富有了,然后让他离去。3(我)以(之)示(于)玉人。4于罕以不贪为宝。5廉洁不贪。6人各有志,不可勉强。7略)四七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砌筑工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物业管理合同纠纷调解协议(GF-97-1010)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央遴选笔试真题(B卷)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广西三支一扶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销售合同标准化审核清单
- 文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农村土地互换与资源整合合同书
- 化工实验室考试题及答案
- 矿企招聘考试内容及答案
- 无锡一中高考试卷及答案
- 电信国庆活动方案
- 市场仿真花施工方案
- 2025年入团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职业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 蔬菜抗营养成分流失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破产重整程序中金融债权人保护问题研究
- 柴油发电机施工安装技术方案详述
- 民警培训安全驾驶简报课件
- 十年(2016-2025)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析版)
- 2025年大数据应用工程师认证考试预测题详解与实战指南手册
- 2025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