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4”东方之珠”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倾听”、“闪耀”口头造句。3、感受香港的繁华和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课件【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激发学生爱港爱国的情感。学习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学会迁移运用。【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东方之珠。(2)释题。”东方之珠”指哪里?(香港) 简介香港。”珠”原指珍珠,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 那么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世界东方的珍珠呢?(3)感知画面。 (这就是香港,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行船如梭;景色迷人的沙滩上笑声不断) 难怪人们称它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2、初读课文。 课文对这颗”东方这珠”作了更具体、更精彩的描述,请同学们打开书,听录音。 (1)听配乐朗诵后,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香港 。 (2)自由轻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须,准备读给大家听。 (3)检查初读效果。 认读生字词。 指名选读,及时矫正。 (板书:沙滩 公园 街市)3、细读课文。(1)师: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很好,我们知道有(板书:沙滩 公园 街市)但是,”东方之珠”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沙滩、公园、街市,而是因为它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把这个意思说出来:香港有 。(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这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就叫总领全文。(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指导朗读。 (听出来了吗?课文首先交待了香港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说她是”我国 南大门”,接着简要介绍那里的 、 、 和多么美啊,多让人自豪啊,一起读读看,是不是有这种感觉)齐读。 练背。(3)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想想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试试怎样读出文中的意思。各自轻声读。 指名读。 谁想好了,第1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板书:浅水湾好地方)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哪两个词点明了这个好地方的迷人之处,那就是(浪平沙细、阳光和煦)作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就描绘了一同美妙和画面。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波光粼粼的海面再细读读看,能读出这种感觉吗?在这如仙境一般的沙滩上,人们感到真是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大家轻读第2句,去大胆想象、体会。a、出示:因为人们 ,所以感受到了”舒服极了”。b、人们只所以感受到舒服极了,是因为他们。知道怎样读了吗?谁来试试。(指读、齐读)4、指导背诵。(1)指投影引读。(2)抽词语填空读。(3)看板书试背。(4)看图试背。5、配乐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6、指导写字。(1)认读: sh fu qn tn qin 舒服 倾 滩 浅(2)书写:(指导笔顺:”倾”“舒”) (3)描红:(纠正姿势)要注意对容易写错的字的指导。如”舒”的右边是”予”,没有一撇; “倾”中的 “匕 ”与“焰”中的“臼”的笔顺不能写错。7、作业: 熟读课文达到有感情。 能默写本课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精读课文。学习第3自然段。指名读。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理解”举世闻名”。下面两句话就是具体写他的举世闻名的。小结:第3自然段写海洋公园里海豚的表演。学习第4自然段。指名读。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理解”闹市口”。闹市口的具体情况怎样? 看书上插图,对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获得感性认识。小结:第4自然段描写了 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 齐读第4自然段。第3自然段。指名读。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香港是”灯的海洋”?又是怎样具体描写得? 看书上插图,欣赏夜香港得美丽。结:第5自然段描写夜香港灯光如海洋得美丽景色。 齐读第5自然段。学习第6自然段。学生按照上面得步骤自学第6自然段。检查自学情况。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请学生小结课文第6自然段. 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三、指导背诵36自然段。听课文录音欣赏。利用板书引导背诵。各人自由轻声背诵。分两个大组,一组背,一组听,在交换。指名背诵。 同桌二人练习。四、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15、小 露珠【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越越”造句。理解课文,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教学重难点】在学习中,感知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更美,体会它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露珠头饰【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揭示课题,板书:15 小露珠设置疑问:你见过小露珠吗?是什么样的?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消失?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词语。(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夜幕降临 黎明 反射 格外 衰老 生机 俊俏痕迹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夜幕降临 黎明 反射 格外 衰老 生机 俊俏 痕迹一股 袭击 喇叭花水蒸气 钻石 乐曲(2)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 (3)齐读生字。(4)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黎 戴 蒸,力求把字写匀称,写美观。3、各自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及时评点。 5、齐读课文三.布置作业抄写词语夜幕降临 黎明 反射 格外 衰老 生机 俊俏痕迹 蝴蝶 一股 袭击 喇叭花 水蒸气 钻石 乐曲 精神2、比一比,组词湖 ( ) 股 ( ) 蝶 ( ) 蝴 () 投 ( ) 碟 ( )第二课时激趣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露珠。瞧,她来了*2、小露珠自我介绍。大家喜欢这位小客人吗?课文中还有谁也喜欢她?(板书:动物 植物) 过渡: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大家喜欢小露珠的?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相机投影出示图片、句子。 A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1)哪个词最能体现出小露珠的美?(板书:闪亮)(2)这个字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若学生答不出,问能读出这种美吗?)(3)指导读。谁来学小青蛙赞美小露珠?看哪一只小青蛙夸得最棒!(及时评价)(4)齐读。咱们44只小青蛙一起来夸一夸。B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1)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板书:透明) (2)这个词使你感受到了什么?(3)哪只小蟋蟀愿意再来赞美一下小露珠?(鼓励学生进行评价)(4)齐读。C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1)如果你是小露珠,喜欢小蝴蝶的赞美吗?为什么?(板书:圆润)(2)有没有哪只小蝴蝶想再赞美一下小露珠? (3)齐读。小结:从刚才3种动物的赞美中,我们感受到小露珠是那么美丽(板书:美丽),那么惹人喜欢。那仅仅只有这3种动物赞美小露珠吗?其它小动物会说些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演一演。过渡:是啊,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还有谁也喜欢她呢?(板书:植物)D 小露珠反射着霞光,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连那些衰老的花草、树木也都显现出生机。(1)从变得格外精神、显现出生机两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指导读,将你想象中的那幅美景用朗读读出来。 (3)齐读E 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1)美丽的珠宝指什么? (2)听师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3)指名学生描绘自己想象的画面,不会描绘的读出来。 (4)全班齐读。小结:小露珠真了不起,它一出现就给所有的植物带来了美丽,带来了生机。(板书:带来生机)它将大地装扮得绚丽多姿,生机勃勃,所有的动物、植物都由衷地赞美它。(板书:赞美)三、学习第七自然段。(1)出示投影图片 。师述:小露珠爬着、滚着、笑着。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小露珠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小露珠要走了,想象一下:大家和小露珠告别时,会说些什么?如果你在场,你又会说些什么呢?(3)小露珠还会来吗?它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四、讲读第1自然段。(1)快速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小露珠是怎么变化的? (2)哪些词最能体现出这种变化?(3)指导朗读 读出小露珠变化的过程。 指名读 练读 齐读五、总结全文。(1)小朋友你们想赞美一下小露珠吗?指名说说。(2)师小结:小露珠是那么美丽,它给大地万物-带来了蓬勃的朝气和无尽的快乐,但就在太阳升起时,它却蒸发了自己,它为的是别人,牺牲的却是自己。希望我们每位小朋友也能像小露珠一样,外表美,心灵更美,给大家带来欢乐。六、布置作业1、把这篇课文编成一个课本剧,准备在队会课上表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板书: 闪亮动物 透明 美丽赞美 小露珠 圆润植物 带来 生机16、石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3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二、自学指导要求: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2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三、 自学检查。1重音要读准:枣庄 郁郁葱葱 喇叭 子儿 玛瑙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春天 叶夏天 花秋天 果四、指导精读:1学习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教师枣庄”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乡声名远扬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声名远扬,这是作者爱家乡的原因。2学习第2自然段。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这一段写了那两个季节?石榴有说什么特点? 作者用哪些词来写叶子,花的?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 “彷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说明了什么?这样打比方合适吗?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五、作业:1抄写课后的词语。2仿写句子。例:石榴花彷佛是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第二课时一、 听写生字:二、 继续精读课文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习: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况。2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3讨论: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果实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4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一段。5学习第4自然段。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石榴子儿的?讨论有:颜色: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 甜津津体会”晶莹”的意思。6齐读这一自然段。7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方法。三、作业:1背诵课文3、4自然段。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板书:16石榴颜色: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样子:有的 有的味道:酸溜溜 甜津津练习5【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城市的特征以及别称,学习因果句的三种表达方式。 2、练习写好钢笔字。3、读读背背。 4、口语交际:说笑话。 5、学写毛笔字,练习写捺。【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学用字词句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2、学生自己试读每个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解决方案:(1) 查字典。 (2) 问同学或请教老师。 (3) 联系词语猜一猜。3、集体认读词语,正音。4、观察画面,说一说城市的特征。(1) 小组内交流(2) 指名说。连线。5、补充句子。(1) 自己先说一说,在指名说,订正。 (2) 填写句子。(3) 教师小结:因果句的三种表达方式。6、说一说自己还知道的城市别称,谈一谈为什么有这样的别称。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写下来。二、写好钢笔字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2.指导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b出示:效、诊、初,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有什么发现?(三个字中都有撇,撇要注意和左边的笔画相互穿插) c在写的时候,左右的比例怎样,哪些笔画要收,哪些笔画要放。d出示“效”,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e教师范写,注意左部收右部宽,撇要缩,捺要伸。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效”,并临写。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诊、初”两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h反馈写字情况。第二课时一、读读背背1.成语指导学生看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